【健康知識】吃味精會脫髮、會致癌、會殺精、會降低智商……你...

2021-01-08 澎湃新聞

全力打造加格達奇區 新聞資訊第一品牌

點擊題目下方藍色字關注 加區宣傳

說起味精,以前可是家家戶戶必備調味品,增鮮提味「神器」,但不知從什麼時候,味精從我們廚房黯然消失,甚至傳言不斷:

不要放味精,吃味精會掉頭髮;

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吃了會致癌;

長期吃味精會殺精,對腦子也不好,會降低智商;

……

甚至有些餐廳開始打出「無味精添加」的牌營銷,「吃味精有害」更是深入人心。那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小編這就帶你揭開真相。

味精,除了名字,其他沒毛病

有些長輩,可能基於對糖精、奶精、香精等的認識,隨之覺得「味精」也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都是什麼化學合成添加劑。哈哈,其實也不是什麼「精」都是「怪」啦,至少味精除外。(味精:名字起的不好,怪我咯~)

味精,其實還有個日本名「味の素」,是20世紀初,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在喝海帶黃瓜湯的時候,發現湯味道出奇鮮美,隨後將湯樣品帶回實驗室,用化學分析手段從海帶中提取到一種神奇物質——穀氨酸鈉,並命名的。後來在1920年,我國化學家吳蘊初成功從穀物中提取並製成穀氨酸鈉,取名味精。由上「味精」發現史,大家可能已經認識到: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所以是有毒的,著實是冤枉它了。

味精,就是用澱粉等經過微生物發酵,然後通過一系列提取過程,最終得到穀氨酸,並與鈉結合形成穀氨酸鈉。穀氨酸鈉,在葡萄、番茄、海帶等天然食物裡也都含有的。科學證據表明,人工生產的穀氨酸和天然的穀氨酸在代謝和生理上並無區別。而且在我國,味精的製備也大都以玉米澱粉、大米等穀物為原料,通過發酵、提取、精製而成。這些天然食物和穀物無毒無害,那麼符合國際標準的穀氨酸鈉,自然也是無毒無害的。

國際上的權威機構,比如美國FDA、美國醫學協會、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JECFA)都圍繞味精的安全性進行過評估和審查。

JECFA評估中認為味精沒有安全性方面的擔心,因此在食品中的使用「沒有限制」。

美國FDA認為「在目前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條件下,長期食用味精對人體無害」。

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從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慢急性毒性、致畸形性和突然變異性試驗等多種試驗中,都已證明味精是安全的。

因此,國際上很多國家都允許穀氨酸鹽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比如,歐盟、澳新和我國允許味精的使用。

吃味精會脫髮、會致癌、

會殺精、會降低智商……

這些「黑鍋」,味精本寶寶不背!

從上方方面面來看,味精本身都是安全的,那這些傳言是怎麼回事呢?

會脫髮——關於味精導致脫髮的說法沒有相應的理論和實驗數據支撐。脫髮按病因分類,內分泌性脫髮和神經精神性脫髮最為普遍。前者是遺傳因素和雄性激素的共同作用導致的,後者病因尚未完全認識清楚,可能是免疫因素、遺傳因素與精神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還有不常見就是營養不良或代謝異常導致的脫髮。

會致癌——這一說法,其一可能是因為大家誤解味精是化學合成劑,而衍生出來的想法;其二據說是說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變成致癌物質——焦穀氨酸,不不不,焦穀氨酸是無毒不會致癌的,所以致癌,不存在的。

會殺精——有大鼠實驗表明,大量食用味精後,與生育相關的器官中子宮、卵巢、辜丸、前列腺各臟器大體及鏡下檢查均未明顯中毒性病理改變,而且對體重、攝食、血象、心、肝、 腎功能等十項生化指標及心電圖等也均無明顯影響,so,這條也純屬謠言。

會降低智商——這一點可能被斷章取義、肆意發揮了。在2017年7月12日歐盟食品安全局發表聲明說,他們在重新評估味精安全性之後,認為最大限額要設為每天每公斤體重30毫克的時候,引用了科學家在一項神經發育毒性研究中的發現,根據穀氨酸鈉對動物的長期試驗,未觀察到的有害作用劑量(NOEAL)是每公斤體重3.2克。穀氨酸可能給人帶來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疼、血壓增高以及胰島素水平增加等。過量食用味精還會造成腦神經損傷,對沒有發育完全的兒童和青少年影響更大。

注意,這裡有個限定詞「長期過量食用」。這裡又涉及到劑量和危害的關係,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講日常飲食中,味精應該怎麼吃。

味精應該怎麼吃?

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任何東西吃多了都會有害,所以食用味精也要講究科學,正確適量地食用才能保證人體的安全和健康。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鹽量應少於6克,但是實際攝入量普遍達10克左右,如果再加上味精中的鈉,就會更多。歐盟食品安全局採取100倍安全係數,為穀氨酸及其鹽類制定了新的安全攝入量,即每公斤體重30毫克,相當於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上限是 1.8克。所以,日常食用味精時,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高溫。研究表明,穀氨酸鈉在120 ℃時會脫水生成焦穀氨酸,失去鮮味。所以平時在使用味精時,建議在起鍋時加入,而涼拌菜可早放,使之充分溶解。

2、避免過量食用。畢竟一些品種的味精中含有不少鈉鹽。過量的鈉鹽會損害人體健康(尤其是高血壓、腎病、代謝症候群等患者要控制量)。魚、蛋、蘑菇和茭白等天然食材本身烹飪過程會同時生成鮮味,無需另加味精調鮮。

3、哺乳期婦女和兒童最好不食用或少食用味精。因為穀氨酸鈉進入人體後生成穀氨酸,穀氨酸能與血液中的鋅結合,降低鋅在血液中的濃度,導致嬰兒缺鋅,從而影響生長發育。

總的來說呢,從安全的角度,味精這麼多年是被冤枉了,放一點點提提鮮,是你快速提升廚藝水平的好幫手,不會致癌也不會讓我們頭禿,但是從營養健康的角度,食用起來還是要注意控制量哦。

來源:江蘇疾控

總 監 制:呂延廷

審 核:李勝敏

編 輯:赫 宇

原標題:《【健康知識】吃味精會脫髮、會致癌、會殺精、會降低智商……你還要誤解味精多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漲知識】有毒、致癌、脫髮、殺精?味精背了這麼多年的黑鍋,終於...
    【漲知識】有毒、致癌、脫髮、殺精?家家戶戶可見增鮮提味的「神器」而如今卻背負著「有毒」、「致癌」、「脫髮」、「殺精」的罪名讓人們有所畏懼網絡新聞截圖那麼味精到底有沒有被冤枉呢?
  • 味精有毒、致癌、會引起脫髮?真相在這裡!
    但近年來,味精卻背負著「有毒」、「致癌」、「脫髮」、「殺精」的罪名,讓人們有所畏懼。那麼,究竟味精真的有毒嗎?隨著膳食君了解一下! 目前,比較權威的部門,沒有發表過食用味精會脫髮的言論,而脫髮按病因分類,內分泌性脫髮和神經精神性脫髮最為普遍。 並且穀氨酸鈉在進入人體後,還可轉化為穀氨醯胺和酪氨酸,而這些胺基酸對蛋白質的組成有很大的意義,對人體是有好處的。所以,大家不要擔心吃味精會脫髮。
  • 味精變「害人精」,有毒、致癌還讓人脫髮?事實是……
    二味精緻癌、殺精、還致脫髮?全是謠言!味精被食用後,經胃酸作用轉化為穀氨酸,進入血液,成為合成蛋白質的「要件」,並參與體內新陳代謝的過程,反而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因此,關於味精緻癌說法不可信。02味精殺精?
  • 媽媽說:炒菜不要放味精,吃味精會致癌,是真的嗎?
    「吃味精會致癌」「吃味精會變傻」「......」常吃的味精調料有這麼可怕嗎?它們不僅在大腦中參與蛋白質及糖的代謝,有益於改善大腦及神經中樞的功能,還參與了肝臟的解毒過程,降低血液中有毒的氨的濃度。所以,味精當然可以吃,而且適量食用還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益處。
  • 味精是化學物會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人都看看吧
    味精,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一種基礎調味品,同時也是一種「讓人聽到就搖頭的物質」。細數那些關於「味精」的熱點言論,這些年「味精」的日子還真不好過。吃味精會中毒、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等謠言就像「秋天的落葉」一般,隔三差五就會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中。味精不可怕,只需健康吃;掌握這些關於味精的知識,您會收穫「更健康的生活」。
  • 味精吃多會致癌?雞精更健康?是時候揭開它們的真面目了
    有的人做菜從不放雞精味精,因為有說法稱: 味精吃多了會致癌! 相對而言,雞精比味精更健康,要吃就吃雞精! 雞精味精都不好,都不要吃了! ...... 事實到底如何?
  • 很多人不吃味精,真的會掉頭髮?別傻傻地被商家矇騙在鼓裡了!
    味精和雞精哪個危害大?我也是今天才知道,以後別混淆吃錯了!我們最近網絡上流行一個詞叫做:智商稅,其實我們天天都在繳智商稅,要說21世紀最大的智商稅誰,非雞精莫屬。現在很多家庭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食,很多人覺得吃味精是有害的,不僅僅會掉頭髮,甚至會致癌,連男人都覺得會「殺精」,這些觀點影響了一個又一個家庭。
  • 【飲食健康】味精是化學物會致癌嗎?看了這篇你就懂了
    既然無害,為什麼會有「味精不健康」的傳言?味精不健康言論起源於1968年,一名男子寫信給《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抱怨在中餐館吃過飯後,感到身體麻木,還創造了一個詞「中餐館症候群」,理由是在食用了中餐館的菜後才出現了這些症狀。
  • 「味精」真的會導致致癌,脫髮嗎?很多都是謠傳,真相在這裡!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烹飪用到的調味品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最初大家用的都是鹽,味精,十三香,醬油,醋等這些基本的調味品,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味精被傳出食用多了容易致癌,而且容易導致脫髮,這讓一直備受喜歡的味精直接被打入冷宮,很多家庭開始用雞精去取代味精!但是味精真的這麼「毒」嗎?
  • 長期吃味精會致癌是謠言嗎?味精成為千古罪人,原來是我們誤解了
    小時候,家裡做菜時為了讓菜更加的美味都會撒上點兒味精,不知道從何時起,味精突然就變成了「害人精」,不能吃味精,味精吃多了會致癌。每次提到外面的餐館的飯菜味道鮮美,都會來一句:那家店肯定是因為味精放得多。
  • 吃味精會致癌?味精和雞精,該選哪個?看了配料表後全明白了!
    人矛盾起來真的很可怕,可以每天點外賣,卻受不了食物中添加調料,總說不要吃味精,不要吃味精,吃多了致癌!味精和雞精真的那麼可怕嗎?今天小野就專門買了一袋雞精,一袋味精,認真研究了一下兩者的成分,還真不是大家想的那樣!
  • 味精和雞精哪個對身體的傷害大?常吃雞精、味精會致癌嗎?
    大家是不是都應該聽過味精會致癌這個事?這其實是一個烏龍事件,雖說最終結果證明了味精並不會致癌但真相往往已經沒人關注了。味精作為提鮮的調味料,真的有那麼大危害嗎?雞精又是怎麼回事呢?醫生告訴你。味精的化學名稱叫穀氨酸鈉,味精的提鮮作用就是依賴它,穀氨酸鈉不在任何致癌清單中,即使是在高溫作用下生成的焦穀氨酸鈉,同樣也不是致癌物,只是失去鮮味罷了。而焦穀氨酸鈉還被廣泛應用到化妝品、護膚品和藥品中,能起到很好的保溼和乳化作用,怎麼會致癌呢?其實大家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抱有一定的敵意,再加上化學名稱聽不懂就潛意識裡認為這個東西是有毒的甚至會致癌。
  • 雞精、味精會致癌?到底能不能吃?吃對才能吃出健康
    雞精和味精是很多家庭都備有的調味料,在食物中加上一點點,會讓食物變得更加鮮甜美味,現無論是家庭還是飯店都喜歡添加這些調味料。但是一些西方國家的人認為,平時經常在菜裡添加雞精或味精會致癌?這是真的嗎?如果在高溫時,尤其是超過120度的高溫時使用雞精或味精,會讓裡面的穀氨酸轉化為焦穀氨酸鈉,焦穀氨酸鈉具有一定的毒性,而且很難排出體內,容易在體內堆積,從而容易導致出現手抖、失眠、心跳加快等不適,長期也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 吃味精會致癌?這是謠言,但這4個注意事項仍需謹記,健康才是關鍵
    味精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調味料,它能夠讓菜變得更加的鮮美,但是就有這樣一種養生的說法,那就是味精在100℃以上的條件下會變成致癌物,吃多了容易得癌症。這是一種謠言,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吃味精真的會致癌嗎?我來告訴你真相
    最近還有人穿出味精竟然會有致癌的風險,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味精,究竟是否就像大家所說的那樣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一探究竟。在如今這個時代,有許多人都會注重食物養生,看到新聞的報導,都是xx食物又發現致癌,心裡還是會隱隱擔心,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從生活上很多細節的地方注意,從生活方式到飲食習慣都不可以忽視。
  • 味精雞精對人體健康有害?高溫會致癌?很多人誤解了,漲知識了
    味精對人體有害?高溫處理後會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加鮮更加健康?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幾個說法,而且還深信不疑,甚至用了這兩種作料做的菜都不吃,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吧。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國內外組織經過多次研究,都把味精列入安全食品類,不然也不會公開出售。但這改變不了人們心中的想法,因為大多數人對於健康的標準有兩點(天然和綠色),味精好像都沾不上邊,自然有了不健康的觀念。味精加熱會致癌嗎?
  • 味精加熱會致癌?雞精、味精還能不能好好吃?多少人在誤解它們
    味精、雞精是廚房常用調味劑,它們的實用性幾乎達到了每家每戶都離不開的地位。即便如此,一些媒體每隔一段時間就拿二位出來炒炒,並大張旗鼓的標註出:味精緻癌、味精加熱有毒等字眼,這讓不少主廚的大將開始望而卻步。
  • 頓頓吃味精會吃出病嗎?網購能買到的10款超好吃醬料,完勝老乾媽!
    雞精比味精健康!這些話平時你應該也聽的不少了吧,基本每次叫外賣,最容易被父母詬病的一點就是:外賣不健康,味精多!,而在純美式的餐廳用餐則沒有這樣的症狀,因此他分析很有可能是因為中餐館使用【味精】的緣故。這樣的說法在沒有考證的情況下一下子蔓延開來,引起了人們對中國餐館的恐慌,時至今日在美國一些地方還能看到中國餐館在菜單上標註【NO MSG】。無獨有偶,國內的味精恐慌則主要來自各種【味精緻癌】【味精殺精】【味精脫髮】等等奇怪的結論。
  • 常吃雞精味精會致癌?其實大多數人都被騙了
    同時,也有半數以上的人對雞精味精這些調味品是否真的能致癌表示擔心。那麼,雞精味精這些調味品真的會致癌嗎?我們知道,味精是在1980年由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池田菊苗教授發明的,他從海帶中提取一種穀氨酸鈉的物質,並給這種物質命名為「味之素」,於是味精由此誕生。1923年,味精傳入中國。
  • 味精真的會致癌嗎?味精和雞精有什麼區別?今天就告訴你
    我們經常聽到的如味精吃多了會致癌,味精吃多了會掉頭髮,味精吃多了對身體有害等等說法的根源是,味精這個東西它的主要成分名字一聽就很化學,長相也很化學。但是味精是否真的有害健康並不能單靠名稱和長相來判斷,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味精這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