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加格達奇區 新聞資訊第一品牌
點擊題目下方藍色字關注 加區宣傳
說起味精,以前可是家家戶戶必備調味品,增鮮提味「神器」,但不知從什麼時候,味精從我們廚房黯然消失,甚至傳言不斷:
不要放味精,吃味精會掉頭髮;
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吃了會致癌;
長期吃味精會殺精,對腦子也不好,會降低智商;
……
甚至有些餐廳開始打出「無味精添加」的牌營銷,「吃味精有害」更是深入人心。那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小編這就帶你揭開真相。
味精,除了名字,其他沒毛病
有些長輩,可能基於對糖精、奶精、香精等的認識,隨之覺得「味精」也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都是什麼化學合成添加劑。哈哈,其實也不是什麼「精」都是「怪」啦,至少味精除外。(味精:名字起的不好,怪我咯~)
味精,其實還有個日本名「味の素」,是20世紀初,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在喝海帶黃瓜湯的時候,發現湯味道出奇鮮美,隨後將湯樣品帶回實驗室,用化學分析手段從海帶中提取到一種神奇物質——穀氨酸鈉,並命名的。後來在1920年,我國化學家吳蘊初成功從穀物中提取並製成穀氨酸鈉,取名味精。由上「味精」發現史,大家可能已經認識到: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所以是有毒的,著實是冤枉它了。
味精,就是用澱粉等經過微生物發酵,然後通過一系列提取過程,最終得到穀氨酸,並與鈉結合形成穀氨酸鈉。穀氨酸鈉,在葡萄、番茄、海帶等天然食物裡也都含有的。科學證據表明,人工生產的穀氨酸和天然的穀氨酸在代謝和生理上並無區別。而且在我國,味精的製備也大都以玉米澱粉、大米等穀物為原料,通過發酵、提取、精製而成。這些天然食物和穀物無毒無害,那麼符合國際標準的穀氨酸鈉,自然也是無毒無害的。
國際上的權威機構,比如美國FDA、美國醫學協會、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JECFA)都圍繞味精的安全性進行過評估和審查。
JECFA評估中認為味精沒有安全性方面的擔心,因此在食品中的使用「沒有限制」。
美國FDA認為「在目前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條件下,長期食用味精對人體無害」。
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從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慢急性毒性、致畸形性和突然變異性試驗等多種試驗中,都已證明味精是安全的。
因此,國際上很多國家都允許穀氨酸鹽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比如,歐盟、澳新和我國允許味精的使用。
吃味精會脫髮、會致癌、
會殺精、會降低智商……
這些「黑鍋」,味精本寶寶不背!
從上方方面面來看,味精本身都是安全的,那這些傳言是怎麼回事呢?
會脫髮——關於味精導致脫髮的說法沒有相應的理論和實驗數據支撐。脫髮按病因分類,內分泌性脫髮和神經精神性脫髮最為普遍。前者是遺傳因素和雄性激素的共同作用導致的,後者病因尚未完全認識清楚,可能是免疫因素、遺傳因素與精神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還有不常見就是營養不良或代謝異常導致的脫髮。
會致癌——這一說法,其一可能是因為大家誤解味精是化學合成劑,而衍生出來的想法;其二據說是說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變成致癌物質——焦穀氨酸,不不不,焦穀氨酸是無毒不會致癌的,所以致癌,不存在的。
會殺精——有大鼠實驗表明,大量食用味精後,與生育相關的器官中子宮、卵巢、辜丸、前列腺各臟器大體及鏡下檢查均未明顯中毒性病理改變,而且對體重、攝食、血象、心、肝、 腎功能等十項生化指標及心電圖等也均無明顯影響,so,這條也純屬謠言。
會降低智商——這一點可能被斷章取義、肆意發揮了。在2017年7月12日歐盟食品安全局發表聲明說,他們在重新評估味精安全性之後,認為最大限額要設為每天每公斤體重30毫克的時候,引用了科學家在一項神經發育毒性研究中的發現,根據穀氨酸鈉對動物的長期試驗,未觀察到的有害作用劑量(NOEAL)是每公斤體重3.2克。穀氨酸可能給人帶來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疼、血壓增高以及胰島素水平增加等。過量食用味精還會造成腦神經損傷,對沒有發育完全的兒童和青少年影響更大。
注意,這裡有個限定詞「長期過量食用」。這裡又涉及到劑量和危害的關係,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講日常飲食中,味精應該怎麼吃。
味精應該怎麼吃?
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任何東西吃多了都會有害,所以食用味精也要講究科學,正確適量地食用才能保證人體的安全和健康。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鹽量應少於6克,但是實際攝入量普遍達10克左右,如果再加上味精中的鈉,就會更多。歐盟食品安全局採取100倍安全係數,為穀氨酸及其鹽類制定了新的安全攝入量,即每公斤體重30毫克,相當於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上限是 1.8克。所以,日常食用味精時,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高溫。研究表明,穀氨酸鈉在120 ℃時會脫水生成焦穀氨酸,失去鮮味。所以平時在使用味精時,建議在起鍋時加入,而涼拌菜可早放,使之充分溶解。
2、避免過量食用。畢竟一些品種的味精中含有不少鈉鹽。過量的鈉鹽會損害人體健康(尤其是高血壓、腎病、代謝症候群等患者要控制量)。魚、蛋、蘑菇和茭白等天然食材本身烹飪過程會同時生成鮮味,無需另加味精調鮮。
3、哺乳期婦女和兒童最好不食用或少食用味精。因為穀氨酸鈉進入人體後生成穀氨酸,穀氨酸能與血液中的鋅結合,降低鋅在血液中的濃度,導致嬰兒缺鋅,從而影響生長發育。
總的來說呢,從安全的角度,味精這麼多年是被冤枉了,放一點點提提鮮,是你快速提升廚藝水平的好幫手,不會致癌也不會讓我們頭禿,但是從營養健康的角度,食用起來還是要注意控制量哦。
來源:江蘇疾控
總 監 制:呂延廷
審 核:李勝敏
編 輯:赫 宇
原標題:《【健康知識】吃味精會脫髮、會致癌、會殺精、會降低智商……你還要誤解味精多久?》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