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一男兩女騎行歐洲,寫出重機摩旅全攻略

2020-12-25 機車網

關注機車網,每晚9點17分

JC君和你一起聊摩託

這是臺灣摩友「rso3na」最近發表的一篇在歐洲的騎行經歷。故事的開端在遙遠的2016年3月份,當時藝術界非常著名的賽事「奧地利超級攝影巡迴聯賽」向全中國的攝影愛好者發起約稿邀請,於是摩友「rso3na」把兩個作品發送給了大賽官方

作品一:HAPPY TIME

作品二:Touch edge

最終,這張「HAPPY TIME」拿下相關組別的獎項,於是大賽官方向摩友「rso3na」發來了去歐洲接受頒獎的邀請

獲獎了當然值得慶祝,雖然來回的費用不低,但是在一群朋友的鼓勵和資助下,「rso3na」終於決定帶著母親和其他兩位朋友開啟歐洲之旅(當然了,獲獎的攝影師是有獎金的,但是不足以抵消臺灣去歐洲的相關費用)

插播一下摩友「rso3na」的其他作品

在11月,摩友「rso3na」帶著家人和好朋友飛到歐洲,開始了一段獨特的「摩旅之路」,先放幾張美到窒息的照片勾引下大家

下面是摩友「rso3na」的第一人稱摩旅遊記和騎行歐洲攻略(文中有幾處錯別字,為了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精髓,所以沒進行修正)

我們這一趟從奧地利的維也納入境,然後在捷克布拉格租三臺重機,之所以不在奧地利租的原因是奧地利跟德國的重機租車實在太貴了,相對來說布拉格的消費水準便宜得多,我們能夠用比較便宜價格租到重機

我們的路線大約就是布拉格出發,經由跨國高速公路往西南來到德國的慕尼黑,再從慕尼黑沿著阿爾卑斯山的山腳往東邊騎去國王湖,再往北從奧地利沿著高速公路回到布拉格,整個行程大概是三天1500公裡比環(臺灣)島更多一點而已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大概來認識一下歐洲的交通標誌跟標線,歐洲的交通標誌其實跟臺灣大同小異,只有這個會是很常出現但是臺灣沒看過的,這個標誌標示你所在的道路有優先通行權利

因為歐洲的路口很少紅綠燈,因此很多路口都是以優先權來管制,因此這個標誌一定要記住~你可以說每天可以看到千百次~

歐洲的行車分向線是白線不像(大陸和)臺灣是黃線,要小心不要一時混淆逆向行駛,白色實線表示不得跨對向超車,不過歐洲人開車都滿快的所以要超車的機會也不多就是了

然後這個是比較特別的「標示終止的意思」,會搭配前方另一個標示使用,例如在德國的無速限高速公路上會些路段還是會有速限,類似的標示意思就是有速限路段結束,恢復到無速限狀態

歐洲的高速公路

臺灣人一聽到歐洲高速公路就會直覺聯想到無速限高速公路,其實整個歐洲大概只有德國有無速限高速公路,而且也不是通通都無速限,我們這趟的旅程在捷克跟奧地利都還是有速限,只是速限滿高的大概是140公裡(但是內線大家通常是能開多快就開多快)

其實臺灣人有對歐洲的道路有普遍的誤解,大家都會以為歐洲的路都是又大又直,直是真的但是其實歐洲的路非常非常的小!

從圖片上面可以看到即使是主要高速公路之一,但是捷克的高速公路其實很小只有兩線道,我記得是到了德國才會有一些路段是三線的高速公路,其餘包含奧地利的高速公路都不大,只有兩線而已

如果我們在看到歐洲的一般平面道路,更是只有雙線單線,比起臺灣動不動就三線道四線道,歐洲的路真的普遍不大,而且你可以看到歐洲的路是連路肩都沒有!!!

捷克的高速公路路況並不差,除了會看到一些很明顯的裂縫修補以外,大致上跟臺灣差不多,但是一進入德國的時候就很明顯感受到德國的高速公路真的路面品質超好,即使大多數路段只有兩線但是騎起來的感覺就是爽!

而進入德國之後我的導航馬上就看不到速限的提示了,這就是告訴我們:

「他馬的德國的無速限高速公路到啦!!!!」

不過其實跟大家想得又有點不太一樣的是,德國的無速限高速公路並不是真的每個人都開得飛快,因為法規以及安全因素,德國規定有掛拖車的所有車種(包含聯結車等)速限只能到110公裡上下,所以外線通常都是速度只有110,但是內線的車就是他奶奶的一臺比一臺快,不管你油門踩多深,後面永遠有車比你快,所以騎在內線的壓力滿大的,都會一直盯著後視鏡深怕後車剎不住撞上來

而且大貨車其實要超車的話還是得走內線,因此內線的速度落差很大有時候會有時速兩百的車飛過去,有時候卻因為大貨車在內線超車速度整個掉到110,因此在德國開車真的得全神貫注,否則多變的路況一下就會讓你回蘇州賣鴨蛋(這句是臺灣俗語,也就是「掛掉」的意思)

歐洲的平面道路

在歐洲因為生活習慣以及人口分布的不同,他們不像臺灣的平面道路兩邊都是住宅,歐洲通常是群居在一個小鎮一個小鎮的群居生活,而兩個小鎮中間通常都是『什麼鳥都沒有!!』

踏馬的你不說這是歐洲的話我還真的以為我來到了第三世界,小鎮跟小鎮中間真的超荒涼的!荒涼的程度比在臺灣的西濱雲林段還要誇張,也難怪很多歐美的電影有什麼『德州電鋸殺人狂』之類的

不過別看他們的路這麼小只有雙向單線,他們只要一離開城鎮範圍這種小不拉嘰的爛路速限起碼80甚至100(但是大家都開120靠北),這點我在我的粉絲頁有分享過,人家的速限就是可以讓車輛駕駛的很愉快舒適,而不像臺灣四線道還給你速限50(然後還一堆紅綠燈幹林老木的),只是所以也常常聽到什麼撞到野生動物的事件就是了

今天要來稍微講一下歐洲跟臺灣訂定速限的邏輯跟環境差異~之前看到報導說,屏東谷川大橋重機飆車,大執法以來開罰200張罰單,然後呼籲該路段速限30,要大家放慢車速

常常可以聽到有人說臺灣人不守法,先進國家人民多守法等說法,本來我一直以為是臺灣人的問題,直到這次去了歐洲之後才發現問題還是出在政府

這張照片拍攝於歐洲鄉下小路,不是高速公路,你也可以看到根本沒分向線而已,但是這條路速限是約80,事實上在歐洲,你要超速真的不是這麼容易的一件事情,比起臺灣設計速限完全跟現實脫節,歐洲的速限是可以讓你非常輕鬆愉快的駕駛

法規合理,自然就能夠遵守....再回頭看看臺灣的速限

1.西濱桃園莫內段,來回各兩線,住戶也少,速限502.東部濱海,來回各兩線,速限603.北部濱海,速限704.墾丁屏鵝公路,速限60-705.北橫唯一可超車的隧道,速限30

不然就是一堆不連貫的紅燈如西濱快速道路香山段速限80,或是臺17高雄茄定-梓官段紅綠燈完全不連貫

我真的很好奇臺灣這種騎腳踏車都會超速的低能到底是誰定的?標準在哪裡?一堆落後的交通規範,當然讓人很難遵守,相比之下,歐洲的路其實不像臺灣人所以為的什麼路又大又直

其實歐洲路普遍比臺灣小得多(而且幾乎都沒路肩!),只有大城鎮跟高速公路才有來回各雙線的道路,一旦離開城鎮幾乎都是來回各一線但是速限80起跳,但是他們仍然把速限定在一個你輕鬆騎車都不用擔心超速的速度

事實上歐洲的交通管理的邏輯很有趣,他們不是以限制為主而是以疏導為主,只要不是不得不進行管制的大路口,他們都儘量避免設計一堆限制,所以行車效率非常的高,不像臺灣路口沒紅綠燈大家就不會過馬路一樣

且歐洲的平面道路設計不像臺灣,除了沒有一堆買車沒選配油門的三寶以外,他們的道路設計也不像臺灣動不動就是畫一堆無法超車的雙黃線(然後大家在山路才來塞到死)

歐洲的道路非常有趣,尤其是在德國,他們會有所謂得三線道,什麼叫三線道呢?就是除了雙向會各有一線的固定車道以外,中間那一條車道是輪流使用的超車道,也就是說這一公裡是我們這一向雙線,下一個公裡就換成對向車道雙線(這時我們就是單線道)

所以為什麼人家德國可以成為世界強權,光是從車道設計就可以看出人家政府的行政是真正以貼近現實狀況去執行,而臺灣的交通部則是讓你在山路塞到怕塞到死然後再告訴你依法行政洩洩死掉

順便再講一個點,你可以看到歐洲的道路不太會去設計分隔島,更不可能會在分隔島上面種樹,猜猜是為了什麼?

你想想看,如果今天搞了一個分隔島然後再像臺灣這樣在上面種樹,到了路口的時候旁邊的小路出來的車輛根本看不到兩邊主線的車況,這也是臺灣路口會動不動就發生車禍的原因之一,更不用說常常看到新聞會發生那種從安全島衝出來的小動物跟行人

而少了安全島,一來可以讓車輛更確實掌握周邊的動態,小路出來的車輛有更好的視野(所以他們根本不需要紅綠燈),更可以減少道路的面積對自然環境更友善,這趟歐洲騎車之旅的確讓我認真思考臺灣這種美其名是綠化道路的分隔島設計到底是好還是壞

行車很守法?

相信我,歐洲人開車他奶奶的一點都不守法,先前提到歐洲的道路速限普遍很高,正常情況下並不會超速,但是歐洲人開車還是普遍他馬的超速

速限 140的高速公路開180,速限100的平面道路開130,我在臺灣騎重機很難遇到比我快的汽車,在歐洲我很難遇到比我慢的汽車,這邊人人都是拓海,人人都是飆仔,我還記得從奧地利騎回捷克的路上我們被一臺福斯貼屁股跟超近,後來我帶著大家靠邊放慢速度讓他先過的時候才發現那是一個老阿媽在開的~~

歐洲人騎重機都把自己當汽車?

先來一句F~全世界只有臺灣人北七會指鹿為馬說重機是汽車,在歐洲機車就是機車,我們問租重機的老闆要怎麼停車,他們就說:

『啊就人行道啊隨便停啊』

是的~歐洲人摩託車都往人行道隨便一丟,即使停路邊也像圖中那樣停直的,有效利用空間,只有臺灣交通部含棒棒叫你一車一格,然後再來被推倒被刮車

更不用說一旦塞車車流停止的時候,我在慕尼黑在布拉格看到的都是鑽來鑽去就不見了,只有我們因為我的三箱很大,鑽不動只好跟著大家慢慢走,然後目送其他騎士慢慢遠去

在歐洲租重機,你要注意什麼?

我要在哪裡租?

第一個當然是注意價錢啦~西歐國家的消費水平很高,因此可以建議往東歐找,例如捷克的物價就相對低廉,同樣的車在奧地利一天要租4000臺幣(約合人民幣866元)在捷克可能只要2000(約合人民幣433元),因此我會建議在東歐一點的地方找車

我們這次是租這家的車~他們都是HONDA的車~價位還算不錯~而且車況良好~不但可以選配租側箱後箱,還可以租導航安全帽什麼的

對了他們的側箱是臺灣少見的德國犀牛的喔~不是 GIVI 的~有用過的就知道這個箱子多銷魂

我要租什麼車?

認識我的都知道我一向走務實路線,這次因為還要載我老母加上大家的行李其實不少所以我租的是VFR800,而且可以加租三箱,高手把高風鏡在高速公路長途巡航也比較舒適,這一趟基本上就是我負責帶隊+拍照+當保姆車,一天的費用大約是兩千五百元(約合人民幣542元)上下,算是相當便宜

而另外兩個妹子租的則是 CBR600F 跟 CB650 ,這兩臺的價格更便宜平均一天只要不到兩千臺幣(約合人民幣433元)

但是強烈建議一定要租有風鏡的車,歐洲高速公路的高速行車環境如果是租沒風鏡的車會騎的相當的痛苦,如果是秋天去更要面臨可能只有0度的騎車環境,所以有風鏡的車非常重要,我在歐洲的高速公路上看到的重機大多都是以休旅車跟多功能車為主,很少看到街車騎上來的,相信我~如果你是九月十月來騎車~你租街車會很想死!

租車的車禍賠償問題

再來就是合約跟賠償問題,租車一定問清楚一旦發生車禍那關於維修金額的分擔是怎樣算,當然還要看一下是否像臺灣會有營業損失的賠償之類的,相關的合約一定要看清楚再來租車

在歐洲騎重機,你要注意什麼?

速限

首先來講講速限,剛剛有提過歐洲的速限普遍很高,所以其實如果悠閒的騎很難會有超速的問題,更不用說我這1500公裡根本就沒看到過測速照相,跟臺灣到處都是搶錢的速限跟機歪的測速照相不一樣~所以與其擔心速限,不如擔心會不會變成擋路三寶小烏龜

速度差

歐洲要很小心速度差造成的安全風險,前面有說過以高速公路為例,外線可能速度只有110,但是內線卻可能高達兩百,所以要變換車道的時候要非常小心,油門跟剎車也都是大手催大手抓~也難怪歐洲車的性能都非常好,不然要是換成臺灣車應該一下就被撞死了

而平面道路也沒好到哪去,因為路幅不大再加上多少會有車要左右轉,所以常時速100騎一騎突然前面那臺車就剎到0要準備左轉,要是你一個恍神就會撞上去了

所以歐洲騎車切記~一定要全神貫注!

這是一個你一個不小心就會死掉的國度!

路口

在歐洲切記要遵守路口優先路權的規範,因為在歐洲很少會有紅綠燈,因此路口秩序完全仰賴先路權的相關規定,你任意穿越路口換來的可能就是……

尤其是行經圓環的時候務必注意該圓環的規定,有些是要等圓環內的車離開後你才能進入的,在臺灣圓環的相關行車禮儀跟規範是最常被忽略掉的一環,如果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走的話~就跟著前車依序前進吧!

結語

Q:歐洲路又大又直?

A:一點也不,歐洲大多數的路遠比臺灣小,甚至路肩都沒有,國道以外要看到雙向四線道的機率幾乎微乎其微,即使在市區他們更傾向把道路空間設計給人行道使用

Q:歐洲騎車很悠哉?

A:一點也不輕鬆,歐洲由於速限高,路幅小,車道速度落差大,騎車的時候一定要全神貫注,尤其是變換車道的時候,如果像臺灣國道常常看到的換車道不看後照鏡也不轉頭看死角的,死在歐洲的機會很高!

Q:在歐洲騎車很花錢?

A:歐洲的油價依照國家不同落差很大,在德國可能是臺灣的兩倍,在比較低消費水平的國家例如捷克跟匈牙利約是一公升30多元(約合人民幣6.5元),雖然油價高了一點但是歐洲租車制度比較完善,加上住宿便宜,如果能夠以自助旅行的方式來玩的話,其實跟臺灣差不多價格

文章來源為小老婆機車網,本文中所有照片版權歸摩友「rso3na」所有

需要騎士裝備?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16-BMW(臺灣)摩託車環島騎行年
    >BMW(臺灣)TMT摩旅服務俱樂部【雷+雪】中國摩旅服務俱樂部2016年(臺灣)寶馬摩託車16周年BMW品牌100周年攜手聯盟、戰略合作夥伴。共同開創兩岸(BMW)摩託車主互動交流騎行。【雷+雪】受邀組織大陸10位尊貴席位。暫定11月份前往臺灣環島騎行,受邀貴賓席參加為期2天的BMW(臺灣)車主「大會師」
  • 在高速公路允許摩託車騎行後,摩旅真的適合走高速嗎?
    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作為摩旅愛好者有高速通勤的經歷,真實體驗有兩個標準:限速範圍合規通勤安全感極低,超速騎行與小微型載客汽車共用左側車道相對安心,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在於高速公路通勤規定,摩託車的最高時速不得超過80km/h,車輛需要在最右側車道行駛。
  • 適合大學生騎行,並且可以摩旅的兩款摩託車,第二款稱為一代神車
    適合大學生騎行,並且可以摩旅的兩款摩託車,第二款稱為一代神車隨著現在摩託車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類型的摩託車也是出現在了我們的眼中,而人們在選擇摩託車上面也是挑花了眼,而就在最近,一個大學生問小編他想要選擇一款摩託車,並且進行摩旅應該選擇哪一款摩託車
  • 租車暴走看煙火 臺北-花蓮騎行記(上)
    [愛卡汽車 文化 原創]  北京的刺骨寒風好像對「不騎車就手癢」的毛病有著特殊療效,所以這次摩旅也自然而然變成了臨時起意的最好結局。由三個人組成的「老年騎行隊」甚至還沒有在周五晚高峰的蹉跎中抽離出來,就已經在第二天日出之前辦理了飛往臺灣的登機手續,而雖說時間有限並不能完成環島騎行,但對於沒有中國大陸地區以外或是雨天長途摩旅經驗的我們來說,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旅行同樣充滿期待。
  • 機車党進,多大排量的摩託車適合長途摩旅呢?老騎士來告訴你答案
    我國很多地方摩託車都不給上高速,而國道省道很多限速100/80/60的,所以我給大家列出不同類型的人摩旅對車動力的基礎要求。30以下,排量300+,極速150km/h+,比較追求速度感。身高160-165cm,單缸400以下比較適合摩旅165-170cm,適合雙缸250-400cc,單缸700cc以下170-175cm,可以選擇到1000+雙缸四缸,175以上,適合絕大份不市售同排量車型
  • 電動燃油光陽全系新車亮相2019北京摩展
    ,那麼搭載更大排量發動機的CT300則是定位城市+中長途摩旅用車。搭載德國BOSCH10代ABS剎車系統,一步到位,摩旅更安心。前輪採用260mm浮動式剎車碟,後輪240mm固定碟。配備LED前大燈與轉向燈、全新液晶Noodoe Navigation智能儀表和胎壓感知器等先進功能。
  • 踏板摩託車可以摩旅嗎?踏板摩託車的這些優勢,更適合摩旅!
    那麼踏板摩託車摩旅有什麼好處呢?接下來主要分享踏板車摩旅的時候,讓人覺得很舒適的地方。踏板摩託車騎行更輕鬆一,踏板摩託車不用換擋汽車的駕駛模式主要分為自動和手動模式,摩託車騎行操作方式,也是分為換檔和不用換檔兩種。
  • 摩託車摩旅一天騎500公裡可以嗎?為何有人能日騎行上千公裡?
    有新手摩友問,使用摩託車摩旅,一天能夠騎行500公裡嗎?為什麼看到一些人分享經驗說,他一天騎行上千公裡過。從未摩旅過的人,對於摩旅一天能跑多少公裡,是沒有概念的,雖然坐過汽車跑長途,但是汽車多數都是走高速,摩託車摩旅基本只能走國道。
  • 長途摩旅,有哪些摩託車騎行比較舒服?老摩友一一分析給你看
    長途摩旅,有哪些摩託車騎行比較舒服?老摩友一一分析給你看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摩旅,但騎著摩託車跑那麼遠的地方也是件很辛苦的事,要是摩託車再不舒服點,一路下來肯定身體特別疲憊,在這樣的狀態下,哪還有心情再去遊玩,所以大家都希望摩旅的時候騎輛舒服點的摩託車,那麼長途摩旅應該選擇那些摩託車更舒服呢?
  • 五一假期帶上女兒摩旅騎行300公裡 人生就在旅途 遇見才是美好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假期,正好孩子也一直憋在家裡上網課,趁著假期休息,決定帶著她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通過摩託騎行的方式,帶她去感受春夏交替萬物復甦 ,花草盛開的山區美景,順便回趟老家,踏著先輩們的印記帶上自己的子女,重返故裡,也是對女兒一次很深刻的思想教育.將來無論身在何方,不可忘本.
  • 買輛KTM DUKE 390摩旅,能跟上那些大排量車型嗎?
    其實這是一位車友發來的留言——自己想買輛摩託車,兼顧通勤和中短途摩旅,看上了KTM DUKE 390,春風650NK和貝納利752S,擔心後兩者笨重,操控不好,喜歡KTM DUKE 390的輕巧易控,但是又擔心摩旅跟不上他們那些大排車型,怎麼選擇呢?
  • 車友問,一年兩三次摩旅,春風國賓650和TRK502x,如何選?
    一年兩三次摩旅,國賓650和TRK502x如何選?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兩款車型不具備直接對標的條件,首先它們的定位不同,其次價格上也有很大的差異,最主要車型的市場口碑也不一樣,所以它們之間的對比純屬個人愛好,但既然題主有這方面的需求,騎士分享還是可以簡要的對兩款車型做一下介紹。
  • 聽說這裡解禁摩了,與光陽摩友共同見證摩託絲路
    西安作為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是眾多絲路摩旅愛好者魂牽夢繞的地方。來自全國各地12個省市地區的騎士,於2018年7月7日集結古城,大家駕馭著自由,享受摩託之樂更讓人激動的是,活動當天下午,從古絲路重鎮——敦煌一路趕來的臺灣同胞摩友也熱情地加入到聚會中來,現場充滿歡樂氣息。
  • 車友問,適合摩旅的150摩託車有哪些?
    第一款 五羊本田帥影150 平均售價1.1萬這是一款有別於常規跨騎車的150摩託車,它的優勢主要就在於整車的品質會比較靠得住,這在長途摩旅狀態下會非常有用,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用擔心它會因為一些故障將我們丟在半路上,除此以外這款車相比常規的跨騎車,在騎行舒適性上也會有一定的優勢,所以跨騎車中帥影150將是不錯的選擇。
  • 車友問,姜戈150適合摩旅嗎?
    姜戈150適合摩旅嗎?姜戈150是標緻推出的一款復古小踏板,按照這款車的設定來看它比較適合短距離的城市代步騎行,在這種使用需求下它才能凸顯出外觀上潛在的優勢,畢竟這是一款很有韻味的小資車型,它會讓傳統的代步騎行變得很有生活意味,不會讓這種騎行暗淡無光毫無亮點。
  • 光陽新車款四重奏震撼發布,首創百萬電動重機街跑!
    【2020年11月26日】臺灣光陽工業(KYMCO)今日於「Time to Excite 國際新車發表會」盛大發表四款新車:豪華三輪探險巡旅CV3量產版、兩 段自動變速電動機車F9、冒險跨界大型速克達DT X360及白牌旗艦運動休旅重機KRV,以突破性設計與創新點燃騎士們的騎乘欲望,打造全新世代的熱血操駕體驗。
  • 多大排量摩託車,摩旅比較合適?是不是排量越大越好?
    毫無疑問,現在進藏摩旅路上,大排量摩託車是越來越多了,十幾年前,摩旅路上最多的排量還是150級別的,現在比較常見的是250及以上排量的摩託車。很多摩旅過來人給新手的建議,多是建議至少250排量。雖然排量對騎行的體驗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排量對旅行的影響,沒有對騎行的影響那麼大。
  • 2018年最適合摩旅的幾款150CC的機車,一款油耗低,一款動力爆表
    車主一山葉飛致150,質量可靠,關鍵是省油。豪爵鈴木gz150,皮實耐用,質量可靠,又是太子款,坐姿舒適。五羊本田幻影150,操控好,質量可靠。缺點的話就是風冷,長途騎行多多少少會有熱衰減。純國產的話推薦一下力帆kp150,水冷,做工沒有合資好,但性價比高,水冷也才接近萬把價格。
  • 環臺灣騎行攻略(海線篇)
    海線即沿海岸線騎一圈,實際騎行大概1200多公裡;山線則基本上沿著山騎一圈,實際騎行大概1000公裡(地圖顯示裡程僅作參考,與實際騎行有出入)。西海岸地勢較為平坦,沿途城市多,人口密集,因此補給方便,而且能很好地體驗到臺灣的人文和風俗,但自然風光相比東海岸遜色一些;東海岸則山多,地勢起伏比較大,城市分布比較稀疏,道路沒有西海岸多,補給的便利性也差些,但沿途自然風光非常好。
  • 光陽結盟Gogoro、百萬電動重機進軍歐洲!海外才是主戰場
    光陽無懼中華結盟Gogoro、百萬電動重機進軍歐洲!柯勝峰:海外才是主戰場陳映璇攝影光陽全球發表會前夕,兩大電動機車品牌Gogoro與中華emoving化敵為友,展開電動機車合作,光陽董事長柯勝峰也推出2款高性能電動機車搶攻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