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三支真正厲害的軍隊,國家戰事基本上就是靠著這三支隊伍撐起來的,一個是邊疆的關寧鐵騎,一個是酋家軍,還有一個就是沿海的戚家軍了。
這支隊伍的來歷還是比較有意思的,當年戚繼光在經過義烏的時候,看見了讓他非常震撼的一幕,那就是義務的老百姓為了土地資源還有山裡面的礦產而發生了械鬥,說的直接點就是我們現在看見的群架,打這樣的架,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叫多點人,然後裝個樣子,誰人少誰認輸,但是義烏那個地方的械鬥,卻是遠遠超乎了戚繼光的想像,因為這些人不但勇猛,而且打架打的非常的專注,父親死了兒子上,到了這種程度的械鬥,使得那個地方的地方官都不敢去管。
這樣的事情,在明朝確實是比較尷尬的事情,因為平常這些官員做的事情,就是壓榨百姓,現在百姓自己就拼命了,官員們反而是不敢去壓榨了。但是這樣的械鬥,卻讓一心想要報國的戚繼光突然意識到了一些非常實用的東西,那就是在義烏招募士兵,這裡的人都帶著一種狠勁,在戰場上,自然也是能夠無往不勝。
就這樣,一支非常奇特的戚家軍就出現了,而在後來的戰爭中,果然戚家軍真的如同戚繼光所預料的那樣,戰無不勝,但是明朝的戰爭,從來就不是你將軍還有士兵猛就行的,如果朝廷有人給你下絆子,你今天還是將軍,明天搞不好就是比小兵還小兵的人物了。這樣的事情,自然是非常不利於將軍帶兵為國效力的,於是就有了打點朝廷眾人這個潛規則了,而在戚繼光當將軍的那個時候,戚繼光在朝廷的靠山是誰呢?
說來還真是有點讓人難以置信, 這個人,居然就是明朝第一首輔,千古為此一人的張居正,我們都知道,張居正儘管是真的拯救了明朝,但是他死後被抄家的時候,炒出來的黃金白銀那也是多的堆積成山,坦白來說,就是張居正是一個好官,但是不是一個清官。
戚繼光曾經說過一句話,唯願海波平,意思就是沿海的倭寇都能夠真正的被解決,當然,戚繼光在位的時候,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但是比較奇怪的是,戚繼光原先還有一個夢想,是做一名清官,但是當他真的成為沿海抗倭寇的統帥之後,他就再也沒有說過自己相當清官的事情了。實際上,無論是張居正還是戚繼光,他們都有過做一個清官,心憂天下蒼生的夢想,但是後來他們都明白了,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有時候,這樣的手段是迫不得已的,只是為了更好的實現目標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