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菜,一種被稱為「第九大菜系」的神奇存在。
食堂大叔學貫古今,善使一口不鏽鋼大鐵鍋。煎炒蒸炸樣樣精通,還能自主開發出「炒月餅、紅燒湯圓、玉米炒葡萄」等讓料理界聞之色變的經典菜式。
阿姨們也都染上了「舀一勺抖三抖」的毛病,毛主席提出的「吃飯不限量,吃菜不重樣」,只深刻貫徹前半句。
但這些糟心的事兒,在杭州的大學裡都不存在。
每一個能來杭州讀大學的人都是幸福的
除了四人宿舍、獨立衛浴、風景優美這些硬條件,還有個讀完四年才能發現的軟實力:杭州的大學是真好吃。
浙江算是個教育窪地,省會杭州都算是矮子裡面拔將軍。唯一一座985兼211的浙大就在杭州。但論生活環境,杭州高校的絕對是全國頂尖的。圖為浙大紫金港校區的學霸餐。
浙江工業大學的蔥油拌麵只賣3元,澆勺熱油滋滋爆蔥香,要記得撒上些免費的雪菜、榨菜,味道才會更豐富;
▲ 浙工大屏峰校區一天就要賣掉近4000碗拌麵。某下架學姐在畢業前還寫感謝信向食堂阿姨表了白:「很慶幸在工大的4年,拌麵或將成為以後生活乃至回憶裡不可缺少的存在。」圖源@更杭州
浙江大學紫金港德泓麵館的糯米圓子熱乾麵、三鮮豆皮鍋巴飯,改良版的武漢平民小吃就是浙大人的朝聖之選;
老闆是武漢人,在浙江大學北門小巷經營了十年老德泓麵館。前兩年在工大朝暉校區附近開了新店,鳥槍換炮,帶來了更多武漢小吃。圖源@美食工會
浙江傳媒學院的灌湯鍋貼,剛出鍋金黃酥脆、熱氣騰騰,配上小米粥、青菜粥,冬天還有比這更暖心暖胃的早餐嗎?
在浙傳,最奢華的早餐莫過於有時間能坐下來等一盤灌湯鍋貼,再端一碗小米粥慢慢地喝。但很可惜,播音藝術主持學院永遠沒有這福利——無論冬夏,他們都要在操場吸氣提臀,早起練聲。
如果說杭州大學們在追求菜品品質上已經很努力了,那你是沒體會到它們在改善就餐環境上的心思,宗旨基本只有一個:花食堂的錢,還要吃出五星級酒店的感覺。
西邊臨安的農林大學,整個學校就是個植物園,食堂也弄得像個景觀餐廳;東邊下沙的理工大學走蒸汽朋克風,旁邊幾裡地的計量大學還返璞歸真弄起了茅草屋食堂……在杭州,隨便找個大學都是「別人家的食堂」。
▲ 中國計量大學食堂和鐵板飯。杭州的大學食堂馳騁江湖幾十載只留下芳名無數。靠的就是踏踏實實做好每個價美物廉的基本款,在同等價位,你永遠也找不到像食堂這樣的美味和環境。
杭州大學們不爭什麼「第一食堂」,但浙大留學生食堂一定是很多人心中的無冕之王。
浙大玉泉校區留學生食堂,簡稱「留食」,位列西湖北線四大著名館子之一。
留食有多火?要想優雅地在留學生食堂吃一頓飯,記住這個準則:午飯11點前到,晚飯5點前到,否則你很有可能就要在人群的圍觀下吃完這頓飯了。
西湖北線四大館子:樓外樓、山外山、天外天,還有一個就是留食。一到飯點,不光校內的老師、學生來吃,附近的居民也把留食當日常食堂。
人均二十,留食是杭州餐館的性價比之王。
雖然價格便宜,但該說不說,菜品絕對物超所值。
青豆玉米火腿腸,勾薄芡依舊酥脆的八寶油條;
沒下重手,越吃越有味的春筍炒韭菜;
調味酸甜適中一級棒,就是麵粉多了點的糖醋裡脊……
浙大玉泉校區好吃的東西當然不止於此,小樂惠的口水雞、靚園的一塊五拌麵、馬路邊青芝塢的新疆料理……難怪浙大人有如此深厚的母校情結了,敢情是吃出來的。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後悔沒努力考上浙大。
懷揣15塊,吃遍下沙大學城
帝都大學圈流傳這一句話:「北大的風景清華的漢,北外的姑娘林大的飯」。
在下沙大學城,這道理同樣成立:杭師的風景杭電的漢,傳媒的姑娘理工的飯。地不分南北,學不分文理,來了大學城就是自己人。
乘地鐵一號線沿著高沙路一路向東到下沙江濱,從一號大街直到十幾號大街,都是下沙大學城的地界。
沒去過下沙,你是沒見過一到飯點就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的場景。
教學區和生活區有著森嚴的分界,每逢飯點,就是大學生一日兩度的集體性遷徙。
浙江傳媒學院的食堂。浙傳是下沙大學裡人數最少的之一,可以想見邊上要供應數萬大學生夥食的杭電食堂的景象。
為了吸引學生,下沙的食堂經理們深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紛紛推出了各種各樣的競爭手段。
浙江工商大學不愧為「全球某工商」,自我營銷手段無人能敵。
學校裡造價1億的向日葵田,大到可以舉辦演唱會的體育場就不說了,連食堂經理的操作看起來也像讀過MBA。
▲ 浙江工商大學有三個食堂:行雲、流水、清風,乾淨敞亮,還有落地窗。
▲ 憑微信步數打折的一樓美食坊,有烙鍋和火鍋。
清風食堂還有個以Hello Kitty為主題的粉色食堂,工商的男生表示欲哭無淚。
浙江工商大學有三個食堂:行雲、流水、清風,流水的蘭州拉麵、自助餐;行雲的刀削麵和糯米飯,三樓也都是各式小吃。
杭州理工大學,同為理工科院校,男女比例和食堂都讓隔壁的杭電人眼紅耳熱。
浙江理工大學的網紅餐廳,走的是工業風。
玫瑰園早餐自帶香醬餅、雜糧煎餅、炒粉乾等硬通貨,桂花園中餐的紅燒肉、油爆蝦更是不虛飯館水平,搭上紫薇閣的獨立電梯,鐵板年糕、旋轉小火鍋更是吃不完!
別說了,找理工的同學只有蹭飯二字。
旋轉小火鍋,雖然只有三個食堂,但細分下來,22、23食堂才是理工人的真愛,弄不清楚這些數字的還是找個理工朋友吧!圖源水印
杭州師範大學則闊氣得像馬雲撐腰。
食堂2元的蓋澆飯,一賣就是十幾年,餐餐還都有虎皮包肉、獅子頭、貢丸、海帶、大白菜,四葷四素八種菜。最暖心的是都便宜到白菜價了,還可以免費續飯。
一葷一素,兩元錢,陪伴了多少考研學子的複習時光?
諾大個下沙,當然不能只靠食堂大鍋菜構成江湖。
雖說同屬一家人,大學城內部卻因商圈劃分地盤。最早是弗雷德—高沙路商圈一家獨大,現在浙財,工商,杭師,錢塘江邊三姐妹也因為寶龍廣場底氣十足。
下沙最著名的商業街——高沙商業街。2004年崛起,聚集了眾多蒼蠅館子和連鎖美食店。
杭州大學美食圖鑑
杭州大學大多處在黃金地段,沿著地鐵就能一路吃吃喝喝。
那些以吃飯聞名的大學,有空真想再回去打卡一遍。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舟山東路,一個提起來城院學子就熱淚盈眶的地標,一個杭州美食街永遠也翻不過的高山。
當年每一個踏進湖州街51號的懵懂少年少女,都不會想到日後會如此留戀這片地方。
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
浙江大學5個小區裡,只有紫金港敢和玉泉雙雄爭霸,其他校友只配躲在角落哭泣。
臨湖餐廳的牛排、麥香餐廳的學霸餐都是信仰,但墮落街的大雞腿才是紫金港校區最獨特的標誌。
「大雞腿」,流行於浙大學生間的硬通貨,幾乎在附近所有燒烤店都能找到。籤個到?代個課?借筆記抄抄?沒問題,一個大雞腿就行!
浙江工業大學·屏峰校區
浙江工業大學,省內的萬年老二,只有亞洲最大食堂「養賢府」才能養活憋屈的工科男。
養賢府,雖然怎麼讀都有一種「豬廠」的感覺,但還是靠著香煎大排、烤秋刀魚還有最日常的蔥油拌麵,踏踏實實地填飽了無數工大學子的胃。
到了夜宵時段,家和堂則是獨佔鰲頭。啤酒飲料小燒烤,一周三頓吃不飽!
杭州師範大學·倉前校區
杭師大出門就是倉興街,美食一條街
同樣是杭州師範大學,大倉前校區的同學簡直讓下沙的同僚嫉妒到眼紅。
繼承了10多年的2元蓋澆飯不說,食堂更新、選擇更多,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杭州夜宵傳奇老楊烤小黃魚也潛伏在這裡。
浙江傳媒學院·下沙校區
浙傳麥傑美食廣場進門第一家——老蔡頭桂林米粉,有的人來了三四回都碰上老闆關門悻悻而歸。
走路都梨花帶雨的浙傳妹子,偏偏能忍受得了老闆娘的暴脾氣。沒辦法,為了一碗幹煸雞丁粉/飯嘛!
雞丁+雞蛋+青椒的組合,爆炒一番偏偏是最鮮美的澆頭,無論是飯、粉、面,有這組合作伴都立刻有了靈魂。
▲ 幹煸雞丁飯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獨攬7個食堂,在下沙人尤其是邊上的傳媒人眼裡,簡直是天堂所在。
教學區與生活區交界的食堂三樓美食城,15元左右就能吃到飽:臺南小鐵板吱吱作響,鑊氣十足;骨頭飯湯鮮料多,一元就能加個菜;還有門口的點菜窗口,一整個櫃檯有50多種菜,直接逼出選擇困難症……
出了大學,就沒吃過比美食城裡還美味的垃圾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