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作家張曼娟散文集《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近日,臺灣散文名家張曼娟《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出版,這是一本關於中年生活的思問之作,作者圍繞「中年為何令人恐慌無措、中年面臨何種困境、中年該如何破題」的中年之考,以同困、同度、同悟的探求節奏實現著對中年之殤的清算、治癒與和解。

  張曼娟是海內外最具知名度和最受歡迎的華人女作家之一,現任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早年以小說出道,代表作《海水正藍》《緣起不滅》。

  本書緣起於張曼娟照顧失智的父母。將近3年前,張曼娟90高齡的老父罹患急症,家裡的生活遭到重擊,變得四分五裂。她奔波在心臟科、精神科、泌尿科、骨科、牙科、神經內科、消化科,陪伴著父母候診,張曼娟的中年大考在父母相繼患病引發的生活全方位失序中轟然而至。同所有面臨如此關口的中年人一般,即刻墜入睡眠障礙、精神耗弱、身體透支與意志消現的漩渦,不禁發問:「要用多大的氣力才能鎮住一切崩壞,繼續活下去?」

  這促使張曼娟想要寫一本中年人的書,從面對生命中的變動開始,這變動不是天光雲影共徘徊,而是土石流般的崩塌與毀壞。於是她在等待的零碎時間裡,一點一點的拼湊出陪伴並承擔父母老病的意義,寫下一系列「照顧著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專欄。

  身為作家、大學教授、主持人、填詞人以及「小學堂」孩子王的張曼娟,多了一個身份:獨力照顧者。通過這段照護的經驗,張曼娟也得以重新觀照人生與父母的關係。

  為獨生子女照顧父母摸索出一條方向

  對於張曼娟來說,無論再怎麼緊張無措,無論父母的言語再怎麼讓自己受傷,父母依舊是她的中心,從未改變。父母安好時,在穩定的秩序中愛著他們;父母老去時,他們正是自己嶄新的秩序,以獨立照顧者的身份去重建愛之秩序義不容辭且心甘情願。

  重建生活的秩序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對案。張曼娟在不斷適應與修正中從初始的全盤崩壞、而後的滿弦緊繃、最終走到從容安然。重建之路以對生活時區的重新劃分開始,停止了研究所的兼課,減少了廣播節目的時數,為開展獨立照顧拼湊出更加充裕的時間。每當奔波各科室陪父母候診時,竟可慶幸於時間的寬餘。

  獨立照顧道阻且長、唯有堅持沒有捷徑,「還沒有忘記的愛」是路上最好的風景。張曼娟將自己的意識安放在這個意念上,留意生活的點點滴滴,做愛的感知與創造者,「雖然媽媽的記憶在流失,她還記得她愛我」,張曼娟這樣寫道。

  張曼娟以投入與抽離、棄捨與留存的平衡關係鬆動照顧者的心結:不孤絕、不愧疚是照顧者必備的心理責質,「不管如何耗盡心力,他們都不會變好」是應有的心理準備,無憾或許不能,陪伴即是圓滿。照顧者同樣需要好好活著,這是對彼此生命的善待。

  中年無關年紀,而是心態

  中年生活的困局令人窒息,不竟讓人思索,哪裡才是彼岸。張曼娟的睿智在於從中年的另一維度慢慢構建起「大人」的生活形態:不失赤子之心,對世界飽含熱情,具有更大的包容力與同理心,慈悲、雋永。如果中年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自然狀態,那麼「大人」則是一種智慧,中年有時,「大人」無疆。

  「通往大人的路」即本書第一章節,篇幅佔據全書一半有餘,「大人」之於張曼娟中年歲月的陪伴意義由此可見。她並非走完中年才發現原來有一條大人之路可循,而是儘早地選擇尋一條大人之路行走中年,才能「活著活著就懂了」。「通往大人的路」靠不斷地自我實現完成,張曼娟用諸多篇幅談及自我實現的重要,並結合親身體驗,對自我實現的途徑予以梳理:

  其一,「對一切都能包容以對」是成為「大人」必須攜帶的品格,包容的意義涵蓋接納差異、直面境遇、與自我和解,容他、容事、容已的氣度方能帶中人走向篤定、強大與從容;

  其二,聚焦於自我能量的釋放,放棄等待、依靠與推諉,因為「我們苦苦等待的,釋放我們於痛苦深淵的那股力量,原來在我們自己身上。」

  其三,做一個完整的人,將浪費時間與背離方向的事情從生命中剝離,不為無謂的風向所左右,不為所謂的道德綁架,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把事情做好。

  其四,建立自我評價,深知「自己才是自己的知己,自己就是自己的見證」,堅信真實的自己比偽裝的那個人更有存在的價值,更加可貴,更值得愛。

  夾在上一代與下一代「中間」、思維和行為「不中不西」的中年人,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尋一個精神家園去安放與求證,張曼娟同樣在本書末章分享了自己的精神家園「讀書與自省」。無論由唐詩反觀人生的四個階段還是自《幽夢影》中尋找安頓身心之道,抑或讀《金瓶梅》感悟至愛之人總無依,都讓她停下來將自己看清楚,爾後輕爽自在地往前走去。

  中年,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壓力山大」的年紀,但是,張曼娟用這本書卻告訴我們,「中年無關年紀,而是心態。」邁入中年,意味著我們能夠惝然面對曾經的愛與傷痛,在每一段挫折來臨之前,都能蓄滿能量,不至於轟然坍塌。

相關焦點

  • 張曼娟: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張曼娟,華文女作家,現任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早年以小說出道,代表作《海水正藍》自1985年出版以來,締造了超過50萬冊以上的輝煌紀錄,是臺灣當代最長銷的小說,同時該書也獲得讀者票選為最愛百大小說以及臺灣4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10本小說之一。第一本散文集《緣起不滅》25萬本的再版紀錄,成為臺灣史上最暢銷的散文集。
  • 張曼娟新作《我輩中人》:一本寫給中年及準中年的教科書
    8月15日,作家張曼娟攜其最新散文集《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在上海書展舉行首發會。該書出版後引起廣泛關注,一位讀者這樣評價道:「這是一本寫給準中年的教科書」。中年,到底意味著什麼?張曼娟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在本書中對中年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張曼娟:中年人一定是大人嗎?| 《我輩中人》
    《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簡體版終於出版了。活著活著就懂了,我輩中人可以柔軟,也可以堅強,認清現實,仍懷抱夢想。情之所鍾,盡在我輩。▼點擊觀看視頻張曼娟《我輩中人》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同時,我們即將上線一檔由張曼娟老師發起,邀請她的朋友、作家一起來聊中年生活的困境與心態的短視頻欄目:#我輩中人#會客室,共十期,將於7月9日起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官方微信
  • 張曼娟:怎樣面對中年困境
    這促使張曼娟想要寫一本中年人的書,於是有了這本《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這是一本關於中年生活的思問之作,作者圍繞「中年為何令人恐慌無措、中年面臨何種困境、中年該如何破題」的中年之考,以同困、同度、同悟的探求節奏實現著對中年之殤的清算、治癒與和解。
  • 臺灣女作家張曼娟主張獨身 "只談戀愛不結婚"
    它因此改變了一部分人的生活,而張曼娟自己則認為,「因這本書改變最大的人,其實應該是我自己。」張曼娟創作的系列作品,近日由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一直堅守獨身的張曼娟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她不想結婚,「是經常一個人發呆,不適應太過複雜的環境,如果真的遇到同質性高的知己,也許會考慮共同走一段。」
  • 臺灣女作家張曼娟:「愛情動物」的單身生活
    ■人物名片張曼娟,1961年生於臺灣,祖籍河北省豐潤縣。著名暢銷書女作家,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代表作有《鴛鴦紋身》、《海水正藍》、《喜歡》、《青春》等。1996年創辦華文世界第一家作家經紀公司「紫石作坊」,致力於培養年輕作家和推廣讀經活動。張曼娟說自己是雙魚座,因為熱愛芒果,對夏天總是心甘情願地等候。但是她在這個冬天來了北京,因為一套作品集剛剛在大陸推出。與讀者見面總是愉快的,平時她必須常年奔波於港臺兩地之間———自從1988年執起教鞭,便樂於傳道授業的工作。
  • 臺灣作家所撰古典文學教材首次在大陸面世
    9月底的初秋季節,臺灣知名作家張曼娟來京,雖然已經進入「知天命」的年齡,但她看起來依然神採奕奕,操著一口臺灣國語向青閱讀記者推介即將出版的《張曼娟唐詩學堂》系列叢書。  張曼娟認為,人生中遇到的許多疑難雜症都可以在經典中找到良方。讀經,為的是人格的培養;讀詩,則是美感的啟發,有了內涵與詩意,還要能夠準確的表達,這便是寫作的訓練。  《張曼娟唐詩學堂》正是為孩子們「量身打造」的教材。
  • 臺灣作家劉墉全家動員拍《情書》
    競報綜合報導臺灣作家劉墉近日應邀前往上海,帶去紀錄片《情書》。《情書》展現了劉墉與妻子畢薇薇的真實情感歷程。  據劉墉介紹,為了拍攝這部紀錄片,妻子找出了幾十年前他寫的整整一盒情書。由於兒子劉軒和他長得非常相像,因此,就由兒子扮演年輕時的他,而劉軒的女友則扮演畢薇薇,他女兒演奏《情書》主題曲。
  • 憶當年 阿芳熱戀期 張曼娟樂當解詞人
    張曼娟(中)與小燕姐專注的聆聽阿芳唱「深邃與甜蜜」。 張清芳為年底演唱會積極健身練唱,日前張小燕姐還特別請到久違螢光幕的作家張曼娟, 和她一起上「SS小燕之夜」。原來,張曼娟除了曾為阿芳創作「等待」、「感情生活」兩張專輯歌詞,在宋學仁與阿芳熱戀期,飽讀詩書的宋先生常傳宋詞訴情意,此時中文系教授張曼娟便是阿芳的私房的「解詞達人」。
  • 張曼娟:用古詩詞的建立現代人的「愛情學校」
    張曼娟曾說:「現代人,什麼都不缺,唯獨面對愛情的時候會變得手足無措。」面對快節奏的生活旋律,紛繁複雜的現實世界,遊走於其中的現代人展現了怎樣的愛情體會?是「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的隱秘?是「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的濃烈?還是「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哀愁?張曼娟傾力之作《此物最相思》由王維之筆開篇,借今引古,以古說今,深入闡述了自己的古典愛情新主義。
  • 「愛情動物」張曼娟的單身生活:我想嫁給蘇東坡
    - 人物名片   張曼娟,1961年生於臺灣,祖籍河北省豐潤縣。著名暢銷書女作家,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代表作有《鴛鴦紋身》、《海水正藍》、《喜歡》、《青春》等。1996年創辦華文世界第一家作家經紀公司「紫石作坊」,致力於培養年輕作家和推廣讀經活動。   張曼娟說自己是雙魚座,因為熱愛芒果,對夏天總是心甘情願地等候。
  • 薦讀:張曼娟的《海水正藍》
    那都不是張曼娟。在她的愛情流域裡,是疼痛或喜悅的秘密心事;是多愁善感的青春情懷;是輕快憂悒的語調空間;是「清水燒」那般銘心的痛楚;是「秋日地鐵」那份淡然與釋懷……」張曼娟,現任職東吳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小說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小說第一名;中華文學散文獎第一名及中興文藝獎章。
  • 瓊瑤翻拍張曼娟暢銷書 《海水正藍》相中林心如
    5月9日電 在普通人眼中,「臺灣第一暢銷書女作家」的稱號往往讓人聯想到瓊瑤或者三毛,其實在臺灣當地人眼中,暢銷書女作家頭把交椅非張曼娟莫屬。據新聞午報報導,日前作家瓊瑤決定將張的一部《海水正藍》搬上電視螢屏。
  • 寫給異地戀對象的情書,感動到哭的異地戀情書
    不少人想抒發自己的情感,就會通過寫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意。所有的想念都會通過情書來讓對方發覺。一起來了解一下,寫給異地戀對象的情書,這樣當你面對異地戀時,才能讓對方了解你的心意。情書中,需要寄託著你的思念,以及你對那個女孩的留戀。要讓對方感覺到你的心意才是最重要。兩個人談異地戀時,不少人感覺困難重重,就是因為距離阻隔了你們的感情,也讓你們的喜怒哀樂。對方不能及時的知曉。
  • 湖北作家朱朝敏散文集《黑狗曾來過》上架
    近日,湖北省作家朱朝敏最新散文集《黑狗曾來過》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是其繼《涉江》《山野虛構》《循環之水》之後的第四部散文集。此外,她還出版過小說集《遁走曲》《魚尾裙》《萬物無邪》等作品。
  • 寫給喜歡的人的情書要這樣寫 一眼就讓對方愛上你的情書
    在愛情的世界中每個人的心中都是懵懂的,並沒有誰比誰的愛更加的高尚,其實,只需要體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去面對愛情就好了。下面是小編給你們找的情書內容,把它加以修飾寫給喜歡的人吧!   生活中許多人都有自己個性的一面,表白自然也能體現出自己的個性,想知道個性的表白說說有哪些嗎?
  • 「北漂」的行吟——讀作家洪鴻的散文集《歲月生出的雜念》
    多年前,與皖籍作家洪鴻相識在一個小範圍的酒局。記得他話不多,很安靜,要是說話也寥寥數句,很濃重的家鄉口音,雖然我們同為安徽人,但要是不認真聽,很難聽得懂。他給我的印象極深,因為作家們在一起,絕大多數話很密,特別是幾杯酒下肚,無論是天下大事,還是風花雪月張口就來。
  • 你是這世界寫給我的情書
    你是這世界寫給我的情書 內容轉自今日頭條酒鬼詩人 在某方面有特長的人 大概都有自己的光 如果突然某天離開自己的圈子 當你再次歸來時 你會發現做起事情也有些不太順手 我終究還是習慣於自己的生活
  • 20年來影響我們閱讀的臺灣作家
    臺灣作家與內地讀者「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始於1980年代初期一批旅居海外的臺灣作家如聶華苓、於梨華、趙淑俠、陳若曦被相繼介紹到內地他們充盈著思鄉之愁和藝術之美的文學作品為經歷了長時間封閉和禁錮的內地文壇吹來了一股清新的風猶如一片神奇的新內地深深吸引了從文壇宿耄到普通讀者的熱切的目光。
  • 昔日寫給妻子的情書兩封
    昔日寫給妻子的情書兩封李晶你就是我的從我結識你的第一天始,這個心願就已從心底萌生,但由於沒有適宜的氣候人來世上走一遭不易,不知要經幾度輪迴,我不能對不起自己的心,只要你相信我,心能和我一起跳動。假如我是夜海航船,你就是燈塔,迷不迷失方向,關鍵在你亮不亮。假如我是大漠孤客,你就是綠洲,只要能望見你,哪怕是海市蜃樓,我也不會因累、因渴而倒下,意念會執著忠誠地支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