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娟:中年人一定是大人嗎?| 《我輩中人》

2021-02-08 文學當代



等待超過一年的時間,張曼娟老師的《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簡體版終於出版了。


去年,這本書在臺灣各大排行榜奪得榜首,並且引發了「中年話題」,「大人期望」等話題。


中年人不一定是「大人」,如果你是還沒擺平內在創傷的小孩;如果你還在等待著別人滿足你;如果你沒學會拒絕又充滿抱怨;如果你無法面對父母老去,還沒領悟到「照顧著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又如何能得到平靜和喜悅?


人生中場,我們該如何與自己清算、和解?


活著活著就懂了,我輩中人可以柔軟,也可以堅強,認清現實,仍懷抱夢想。


情之所鍾,盡在我輩。



點擊觀看視頻

張曼娟《我輩中人》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本視頻時長7:54,請在有流量的情況下觀看,文字版見下文



我們還發起了一個看#我輩中人#,寫評論、贏獎品的活動。





同時,我們即將上線一檔由張曼娟老師發起,邀請她的朋友、作家一起來聊中年生活的困境與心態的短視頻欄目:#我輩中人#會客室,共十期,將於7月9日起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官方微信、微博、當代文學編輯部官方微信、微博同步上線,逢周二、周四播出。你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微博公號,第一時間觀看該視頻。




7月9日首播,敬請關注






中年人一定是大人嗎?



演講:張曼娟




壓力如山一般大,這就是中年人的處境。這就是我為什麼想要寫一本跟中年人說情話的書。


我覺得中年人真的很辛苦,尤其你是一個有感情,願意負責任的中年人,其實是非常辛苦的。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通往大人的路」,這些年在日本開始流行一個叫做「大人學」的東西,就是不斷地告訴你,到底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大人?


以前我都以為大人是老人的意思,後來發覺大人其實有更好的意義,就是他是一個人格完整、性格成熟、而又獨立的人。


不要以為我早就超過二十歲,早就獨立了,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他可能活到八十歲,九十歲,但他並沒有獨立哦。他不相信靠他自己可以活著,所以他必須要去攀附很多人,攀附他的兒女,攀附他的子孫等等之類的,所以年齡跟大人並不能成其為一個正比。


我很喜歡孟子裡的一句話,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很多人會以為,大人其實是一些很圓滑的人,其實並不是。


我覺得所謂的大人就是雖然他有足夠的承擔力,對這個世界有足夠廣闊的包容力,但同時,他是一個充滿了好奇心的人,他也是一個充滿了熱情的人。一旦你失去了好奇心和熱情,其實活在這個世界上剩下的只是數日子而已,所以我到底還有幾天啊,我什麼時候才能走完我的人生。如果你仍然充滿了好奇心和熱情,那麼不管你到了什麼年紀,你都是一個充滿了活力的人。


年齡這個問題是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的,但是我們怎麼活?是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的。只要不可逆的病症還沒有來捕捉著我們之前,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自主的。所以我就在談,到底大人是什麼?


我覺得大人呢,所反映出來的是由內而外的蛻變。


首先要講做自己。我每次在我的臉書上貼到做自己,就會立刻有很多人覺得很不爽,被冒犯了,那最常被質問的就是,做自己真的那麼重要嗎?就算傷害別人也無所謂嗎?


我每次看到都覺得很驚悚,想說做自己就是傷害別人,「自己」是怪獸嗎?是哥斯拉嗎?為什麼我一做自己就會傷害別人,我不懂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自己」?這個「自己」到底是什麼,很恐怖,為什麼?


我以前是很不做自己的人,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理解別人的想法,要了解你怎麼樣做別人會不開心,所以我從小就非常小心翼翼地要做一個不讓別人不開心的小孩,所以我很乖。


我是乖到什麼程度呢?以前我有一段時間寄宿在一個親戚家裡面,那個親戚本來就有四個小孩,再加上我跟我弟弟就有六個小孩,那個年代大家的生活都不好,所以其實日子都過的蠻辛苦的。我在寄宿的地方每天都很不開心。然後有一次我就聽到我們那個親戚的長輩對我的媽媽說,你女兒真的很乖,你知道她有多乖嗎?她真的是我們最乖的一個小孩,不但做錯事了你罵她,她會跟你說對不起,就算她沒做,你以為是她做的,她沒做,你罵她,她都會跟你說對不起。我媽聽完後就決定讓我離開那個地方,她就覺得這樣好像也不太對吧?為什麼我女兒要過這種生活啊?

可是我真的在很漫長的一段時間,成長的過程中,我都是屬於這種逆來順受型,而且我覺得只要不要讓別人生氣就好了,所以我到底有沒有受傷害,我一點都不在乎。


當你不在乎你有沒有受傷害的時候,其實你一定就會受很多傷害嘛。因為別人傷害你的時候,你也沒躲開對不對?你也沒有反擊,所以別人覺得沒關係,就一直傷害你。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活在一種被傷害的環境之中,而不自覺說這有什麼不對,所以我在念國中的時候被霸凌了一段時間。


後來我真的花了很長的時間,去看其他人是怎麼生活的。


我前幾天去上陳文茜的節目,然後她就問我:你書上講做自己,她說做自己是什麼?曼娟你告訴我,你除了剪了一個蘑菇頭以外,你什麼地方做自己了?


然後我就說:誒,做自己這件事對我來說很重要啊。


她說:我不懂,你們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我從小就是做自己,我沒有一天不做過我自己。我就不明白為什麼你就不能做自己?


我說:如果我小時候覺得,如果做自己會傷害到其他我關心的人啊。我不願意傷害他們啊。


她說:我從來都不管這些,我那時候考大學要填志願,我媽幫我填了一個我不喜歡的志願,我非常生氣。我就跟她說,我給你兩條路走,第一件,在明天早上十點鐘以前,你必須要幫我拿一張全新的、空白的志願單給我;第二件事情,你必須在明天早上十點鐘以前到學校來跟我懺悔道歉,否則我就不考大學了。


我說:後來呢?


「後來我媽就照辦。」


「嚯。」我心裡想說:「如果是我的話,早就被逐出家門了,對不對?你這不孝女,我養你幹嘛?」


沒有做自己這件事情,我花很多的時間努力想要做自己,什麼是做自己?就是找到你自己內在真實的樣子。我自己內在真實的樣子是什麼就是什麼,我不要再去符合他人的期待,當然這件事情必須建立在你的自信心上。


有些人生來就很有自信,有些人沒有,有些人本來有自信後來變得沒自信。我不知道我本來有沒有自信,但是我知道後來我變得很沒有自信,當我慢慢建立起我的自信心之後,我才把我的自尊找回來,我才漸漸敢於做自己。


做自己呢,不管別人對他們的眼光和評價是怎麼樣的,他們知道他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他們想要堅持他們自己的樣子,然後他們就真的可以活得很興高採烈的。


中年,一定要找到生活的樂趣。很多中年朋友說,我不敢退休,因為我不知道我退休以後要幹嘛,我不知道我想要做什麼?每天睡到自然醒嗎?很恐怖。其實你要找到你自己所喜歡的事,這個事情就可以讓你一輩子都一直做下去,而且樂此不疲。


其實我們常常覺得人生有很多匱乏,或者我們常常覺得人生有很多的憤怒,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真的沒有真正看見自己,就是我們沒有真正跟自己在一起。


如果你已經擁有了你自己,你就會發現,哪怕你的手上好像一無所有,你也會非常快樂。


當你自己不是你自己的時候,不管你擁有多少東西你都會不快樂,因為那都不是你自己的。你根本就沒有自己,你有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呢?


希望你不管在什麼年齡層,可能是預備走到中年,或者是中年,或者是已經過了中年,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開開心心地跟自己在一起,沒有什麼事情是跟自己在一起,然後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更大的成就的。


我覺得對於我來說,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這個,非常謝謝大家。



這本書,始於曼娟照顧失智的父母……

將近3年前,曼娟90高齡的老父罹患急症,家裡的生活遭到重擊,變得四分五裂。她奔波在心臟科、精神科、泌尿科、骨科、牙科、神經內科、消化科,陪伴著父母候診,在等待的零碎時間裡,一點一點的拼湊出陪伴並承擔父母老病的意義,寫下一系列「照顧著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專欄,在臉書上與數百萬名照顧者分享。


中年,照顧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


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到了這個年紀,面對父母衰老的心疼與挫敗,在照顧父母與工作之間的兩難,思想底層的孝道倫理,太多無可言說的痛苦與煩惱需要獨立承擔。照顧,最煎熬的部分並不是病痛,而是情緒。這些情緒沉沉地壓在我們身上,要用多大的氣力才能鎮住一切崩壞,繼續活下去?身為作家、大學教授、主持人、填詞人以及「小學堂」孩子王的張曼娟,現在多了一個身份:獨力照顧者。通過這段照護的經驗,曼娟也得以重新觀照人生與父母的關係。


京東、噹噹、天貓各大網站已全面上市





 張曼娟

 

臺灣作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為目前臺灣、美國、香港以及東南亞各華人地區最具知名度與最受歡迎的華文女作家。現任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代表作《海水正藍》自1985年出版以來,締造了超過五十萬冊以上的銷售輝煌紀錄,是臺灣當代最長銷的小說,同時該書也獲得讀者票選為最愛百大小說以及臺灣四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十本小說之一。第一本散文集《緣起不滅》二十五萬本的再版紀錄,成為臺灣史上最暢銷的散文集。

 

《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繁體版自2018年4月出版以來,感動萬千讀者。併入圍臺灣地區最大網絡書店博客來2018年度總榜華文創作類Top1、誠品書店2018年度暢銷新書Top7、金石堂書店2018十大影響力好書等多種獎項和榜單。


——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我輩中人

相關焦點

  • 臺灣作家張曼娟散文集《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近日,臺灣散文名家張曼娟《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出版,這是一本關於中年生活的思問之作,作者圍繞「中年為何令人恐慌無措、中年面臨何種困境、中年該如何破題」的中年之考,以同困、同度、同悟的探求節奏實現著對中年之殤的清算
  • 張曼娟: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是張曼娟最新散文集,該書繁體版自2018年4月在臺灣出版以來,感動萬千讀者,加印數十次,併入圍臺灣地區最大網絡書店博客來2018年度總榜華文創作類Top1、誠品書店2018年度暢銷新書Top7等多種獎項和榜單。近日,簡體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隆重推出。
  • 張曼娟新作《我輩中人》:一本寫給中年及準中年的教科書
    8月15日,作家張曼娟攜其最新散文集《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在上海書展舉行首發會。該書出版後引起廣泛關注,一位讀者這樣評價道:「這是一本寫給準中年的教科書」。中年,到底意味著什麼?張曼娟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在本書中對中年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張曼娟:怎樣面對中年困境
    這促使張曼娟想要寫一本中年人的書,於是有了這本《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這是一本關於中年生活的思問之作,作者圍繞「中年為何令人恐慌無措、中年面臨何種困境、中年該如何破題」的中年之考,以同困、同度、同悟的探求節奏實現著對中年之殤的清算、治癒與和解。
  • 憶當年 阿芳熱戀期 張曼娟樂當解詞人
    張曼娟(中)與小燕姐專注的聆聽阿芳唱「深邃與甜蜜」。阿芳回憶起8年前與張曼娟因為小燕姐牽線而有機緣合作,由於那一陣子恰好是雨季,因此每每在唱片公司或錄音室看到張曼娟「總是提著一把雨傘,讓我印象深刻。」張曼娟說:「後來也注意到這件事,去唱片公司時三不五時一陣雨,其他人有開車或專車接送,我就是一個趕路的女人,得為自己備一把傘。」
  • 臺灣女作家張曼娟主張獨身 "只談戀愛不結婚"
    它因此改變了一部分人的生活,而張曼娟自己則認為,「因這本書改變最大的人,其實應該是我自己。」張曼娟創作的系列作品,近日由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一直堅守獨身的張曼娟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她不想結婚,「是經常一個人發呆,不適應太過複雜的環境,如果真的遇到同質性高的知己,也許會考慮共同走一段。」
  • 李白詩「我輩豈是蓬蒿人」中,蓬蒿人是貶義詞嗎?
    前幾天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李白詩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什麼人?是貶義嗎?李白詩句「我輩豈是蓬蒿人?」
  • 張曼娟:用古詩詞的建立現代人的「愛情學校」
    張曼娟曾說:「現代人,什麼都不缺,唯獨面對愛情的時候會變得手足無措。」面對快節奏的生活旋律,紛繁複雜的現實世界,遊走於其中的現代人展現了怎樣的愛情體會?是「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的隱秘?是「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的濃烈?還是「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哀愁?張曼娟傾力之作《此物最相思》由王維之筆開篇,借今引古,以古說今,深入闡述了自己的古典愛情新主義。
  • 臺灣女作家張曼娟:「愛情動物」的單身生活
    ■人物名片張曼娟,1961年生於臺灣,祖籍河北省豐潤縣。著名暢銷書女作家,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代表作有《鴛鴦紋身》、《海水正藍》、《喜歡》、《青春》等。張曼娟說自己是雙魚座,因為熱愛芒果,對夏天總是心甘情願地等候。但是她在這個冬天來了北京,因為一套作品集剛剛在大陸推出。與讀者見面總是愉快的,平時她必須常年奔波於港臺兩地之間———自從1988年執起教鞭,便樂於傳道授業的工作。此前,張曼娟先是畢業於世界新專報業行政五專部,按照她的說法,這是一所「職業學校」。
  • 薦讀:張曼娟的《海水正藍》
    那都不是張曼娟。在她的愛情流域裡,是疼痛或喜悅的秘密心事;是多愁善感的青春情懷;是輕快憂悒的語調空間;是「清水燒」那般銘心的痛楚;是「秋日地鐵」那份淡然與釋懷……」張曼娟,現任職東吳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小說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小說第一名;中華文學散文獎第一名及中興文藝獎章。
  • 「愛情動物」張曼娟的單身生活:我想嫁給蘇東坡
    所以我年少的時候覺得,女生一定要留長髮。如果頭髮留得不長,在海邊、沙灘奔跑的時候,風無法吹動你的髮絲。我剛留長頭髮的時候,很愛搭公車,而且故意把窗戶打開。有一次一個男同學站在我後面,我的頭髮吹到他臉上,聽到他說「好疼啊」———完全沒有想像中的浪漫。
  • 鐵飯碗真的就一定「鐵」嗎?那些被辭退的中年人就是答案!
    如果沒有真實力,這些鐵飯碗一樣會「生鏽」,尤其是35歲以上的中年人。一、上市企業屬於穩定工作嗎?「怕啥?我們公司都上市了,倒不了。」一般大企業的員工似乎都有著這種信心,公司倒不了,並不意味著你的工作丟不了。
  • 「我輩豈是蓬蒿人」中「蓬蒿人」是什麼人?詩詞大會上34人都答錯
    時至今日,歷史中的許多經典古詩詞已經是當代學生們必須背誦、必須掌握的內容了。這是因為人們希望學生能夠從這些經典古詩詞中學習到詩句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以及偉人的思想,從而能夠引導學生們積極地生活和學習。而談及詩詞,則一定有「詩仙」李白的登場。李白這位詩人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浪漫主義詩人,一生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有著《望廬山瀑布》、《將進酒》等諸多天下人熟知的作品。
  • 瓊瑤翻拍張曼娟暢銷書 《海水正藍》相中林心如
    中新網
  • 這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誰?為何這麼多人答錯?
    因為與詩聖相比,李白一直是一個更自我的人,而不是一個杜甫、範仲淹式的完人。為了證明這一點,咱們就來說一說詩詞大會上的一道題,這道題就是與我們上面所說的那首詩有關。這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誰?為何這麼多人答錯?
  • 大學宿舍門上的「奇葩」標語,看後讓人笑出眼淚,網友:我輩楷模
    大學宿舍門上的「奇葩」標語,看後讓人笑出眼淚,網友:我輩楷模。大學是一個讓很多人都想進去,又讓很多人都想出來的地方。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說,能夠經歷一場大學校園生活,對自己、對未來都是彌足珍貴的經歷。有些標語看後甚至能讓人笑出眼淚,一些網友更是調侃稱,「我輩楷模」。一、大學宿舍門上的「奇葩」標語,看後讓人笑出眼淚只要你走進大學宿舍樓中,就會發現這樣的一幕。很多大學宿舍門上都會貼上一張「標語」,如果你再細看其上的內容,「奇葩」二字不言而喻。
  • 《安家》宮蓓蓓:中年人的婚姻裡,還能有詩和遠方嗎?
    有人說,韓劇看了讓人想結婚,內地劇讓人看了想離婚。的確,最近所有的電視劇中,幾乎都會提到中年人婚姻中的那些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所以才會被一次次地搬上熒幕。
  • 夜讀|中年人,都有「兩幅面孔」
    「自相矛盾,才是中年人的生活真相。人到中年,我們都在撕扯中前行。一路走來,每個人都逐漸生出了兩副面孔,一副留給自己,一副應對生活。01 人到中年,一面是大人,一面是孩子。有位作家講過一個故事。朋友的母親去世後,作為獨生女的她,一個人強忍著悲傷忙前忙後,連續好幾天沒有合眼。
  • 要想提前打包就得學會厚臉皮,這位大哥真是我輩中人啊
    要想提前打包就得學會厚臉皮,這位大哥真是我輩中人啊這是一張有聲音的GIF圖哈哈,沒想到,失敗了以為是王者,結果算是半個青銅!
  • 這屆中年人不行,連兒童節都想搶著過
    而且,你們大人看起來比小孩開心多了。」這個問題問得好,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都要好。小小年紀,就能探討如此有深度的問題,領略到如此精華,不得不服!眼見著這位媽被問得啞口無言,掛圈求答,妙啊!既不用像春節一樣勞民傷財,又不用像清明節一樣感時傷懷,還不用像其他節日一樣,加班加點攢時長、堵人堵車很絕望。小小一個兒童節,哄了孩子,解放了父母,簡直太造福人類了。當孩子們接到兒童節的赦令,從教室裡群湧而出,家長們微笑著舉起酒杯,一幹而盡 ——反正我們中年人不放假,呵呵。大多數中年人,最害怕面臨的一件事情就是——和娃共處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