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良知」是相對「良知」而言的,說一個人有沒有「良知」指的是一個人是否擁有共情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有沒有同理心,比如我們大多數人看到悲情的畫面會心生憐憫,而無良知的人卻不一樣,無良知的人甚至會拿著異樣的眼光看待這些有良知的人,會覺得這有什麼好悲傷的。
我們大多數人是不能夠理解無良知人的思維路徑和情感反饋機制的,所以我們的概念裡是沒有世界上是存在這一類人的。
據全球統計數據,無良知的人所佔比例是4%,也就是100個人裡面會存在4個人,這個比例還是很恐怖的,而東亞國家中無良知的人所佔比例是0.13%,也就是1000個人裡面會有一個無良知的人,出現這樣的差別還是和我們從小的教育和社會觀念有關,東亞的國家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對別人多關心,要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歐美國家則是教育「贏、成功」等觀念,教育這些都是自己的事,所以東亞國家的無良知人群佔比要比歐美國家低。
那麼如何辨別無良知者呢?大家經常會在新聞裡看到某某男子同時很很多名女子交往,騙色又騙錢的案例,這類的案例都說明了兩個方面的指向,一個是證明這個男子能夠讓女生對他產生好感的能力,同時他具有操控他人的能力,二個是他膽子大,可能在他的認知範圍內,這並沒有什麼,所以他就做了,並且毫無內疚和罪惡地做了,並且還瞞過了其他的受害者,像這樣的人身上的特徵就很無良知者的特徵很吻合。無良知者還有一個特徵就是特別會利用裝可憐來博取別人的同情,如果你的身邊經常有人利用你的同情心來牽制你,那你要引起重視了,要靜下來心來,認知分析了。
心理醫生對很多心理疾病的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就發現了,一個經常被壓抑和痛苦環繞的人身邊一定會有一個無良知的人在操控和牽制著他。
那麼如何才能保護好自己不受到無良知人的傷害呢?
首先,我們要接受我們的身邊確實著這類人,他們的大腦的神經元就和我們大多數人不一樣,當我們看到一些與情感、愛相關的事物時,我們會有反應,而這些人卻不是,科學家試圖找到原因,但當前也只能得出這些無良知的人可能是因為遺傳原因而變得無良知,或者是在很小的時候沒有和父母親建立好良好的連接而導致的。
其次,儘量遠離這類人,因為這類人你很難改變他的。不要指望能夠改變他,這些根植於大腦中的神經元已經形成,無法改變,更難以形成正常同理心的情感反饋,但你看到小動物被虐待,你會覺得憤恨,他會覺得沒什麼,甚至有些人會覺得很驚奇很感興趣。
看完這篇文章,你是不是應該將那些讓你長期痛苦、壓抑的人逐一分析,找到並且遠離這些無良知的人,保護好自己,不讓自己再受到傷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