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老師/文
前一段時間,筆者認識的一位在鎮中心初中工作的男教師辭職了,甚至遺憾。
但是,就鄉鎮以下學校教師的工作生態來看,這位男教師的辭職,確實有他的理由。
這位男教師,屬於去年新晉的教師,畢業於知名211院校,曾經豪情滿滿地步入教育殿堂,而今,他聲稱學校工作氛圍太壓抑,根本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樣子,早離開早解脫,於是向學校遞交了辭職報告。
一年時間,由躊躇滿志到心灰意冷,這到底是為什麼,有什麼深層原因呢?
一、基層學校管理弊端的影響;
據該男教師講,學校的教師管理方面非常令人難以接受。人為地就把教職員工為分了幾個不平等的層級。新晉的教師屬於層級的最底部。
第一層是校長副校長,權力欲非常強,非常善於命令式地行使權力,甚至濫用。舉個例子,校長家中種有地,莊稼成熟了會讓新晉年輕的教師去給他家收莊稼耕地。試想,領導提出來的,下屬能好意思拒絕?
第二層是領導班子,領導班子人員喜歡頤指氣使,喜歡指手畫腳,有優越感很強,榮譽與利益面前比較熱衷,對新晉教師往往還嗤之以鼻,不以為然,你的意見,你的工作表現,輕易得不到他們首肯。
第三層是有資歷的老教師;這些教師就是單位中的老油條,有的是從領導崗位上由於某種原因下來了,他們就比較理直氣壯,在學校中少幹活或者不幹活。所以學校中就出現了領導班子搞行政,老教師不幹事,青年教師擔子無限壓,累得半死的生態。
二、教學方面的幹擾因素多;
這位男教師覺得,青年教師多幹點活,挑起教學重擔,這本身沒什麼。但是這還不算,學校介於青年教師屬於教育新手,會對他們進行所謂「培養與指導」。
學校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中專畢業,或者是高中畢業,知識嚴重老化的校領導、教導處人員,坐在教室裡指導首都師大畢業的本科生,對他的課評頭論足,提出許多難以理解的怪想法。
不是說這位男教師不虛心,問題是他們的提法,根本就不夠中肯,一直是老套,而且絮絮叨叨沒完沒了。這種業務上的碰撞,讓這位男教師非常的不舒服。
但是,基層就是這樣,不懂裝懂瞎指導,真正的先進東西不被承認,一幫守舊的領導,在執行他們的命令,你說是違背自己的內心去聽從,還是公開地去反駁?
三、世俗化的人際關係太可怕;
在基層學校裡面,業務型的青年教師,只認得教學工作是主業,不思其二;而另一些教師會與領導走得很近,經常溝通班子成員,這些都被稱為「識相」。
而往往是識相的教師,成為大會小會表揚的對象。而且當有評優表先指標,這些教師一馬當先去爭取,領導班子也會優先考慮這部分教師。所以,看上去教書育人的聖地,卻也成為某些人的名利場。
相當一部分教師都在為個人榮譽,為職稱晉升而奔波操作,而教學近乎成了他們的副業,但他們無疑是學校的高工資、高職稱人員,工作卻沒有真正走心。
青年教師擔子再重,工作如何出色,這被認為是應該的正常的。青年教師的業績,有時要根據需要拱手讓給老教師。而且學校要求嚴苛,稍有疏忽,會受到批評。
寫在最後:
已辭職的男教師表示,在基層的學校幹教師:
一是自己名牌大學畢業,並沒受到器重;二是一年的學校經歷,讓他一眼看到了教師的未來,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三是如此下去,怕自己很快成為教育上的老油條,油膩得令人憎惡;四是或許有更好的平臺,適合自己施展抱負。
優秀人才來了,基層學校卻留不住,筆者覺得很大程度上是屬於學校方面的原因,一小部分是教師個人原因。那麼作為教育系統方面,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呢?
來了呵,坐!這是一個有溫度的教育號。最新教育資訊,前沿信息交流。您想知道的,歡迎來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