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已經是家長們頭疼的對象。他們做出的魯莽行為除了讓人哭笑不得,還會引發家長們的擔憂--我這孩子,這是學了誰?
曾看到一個關於熊孩子的新聞。一個已經懷孕的婦人,被一個小男孩從樓梯上推下去,人差點出了事。然而問那個小男孩為何這樣做時,小男孩無所謂地回答:「我看電視上就是這樣演的呀,我就想看看會不會懷孕的媽媽會不會流產。」這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然而更恐怖的是,小男孩的媽媽這樣說:「他還是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你們幹嘛這樣咄咄逼人?」
與這個很相似的一個例子,是發生在我的身上。前陣子去拜訪了一個朋友,朋友有個六歲的小孩。她拿著一個洋娃娃。我逗她,說「給阿姨玩玩好不好呀?」聽了這話,她死死地抱緊了洋娃娃。另一隻手推著我往門邊走,嘴上還叫喚著:「不準碰我的洋娃娃,趕快離開我家!」她媽媽看到了,只是笑著說:「姑娘,別鬧了。」並沒有出手阻止。也不知道小孩的勁為啥那麼大,差點把我推倒在地。場面瞬間一陣尷尬。
親愛的讀者,你有沒有發現,熊孩子「熊」的根源,來自於父母呢?這種來源不是基因,而是來自於父母的行為。
那麼,有哪些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孩子變成一個熊孩子呢?
第一,根據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熊孩子的父母都是溺愛自己的孩子的。孩子犯錯,父母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甚至還去譴責、攻擊受害者。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他還只是個小孩子。」想問問這種父母,你的孩子,真的永遠長不大嗎?
第二,父母本身的壞習慣。父母在孩子的問題上,不僅承擔監護的責任,也承擔教育的責任。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學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教育、引導著孩子。如果一個父母一身是缺點,並且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那毫無疑問,孩子會繼承這種缺點,也甚至會因為這種缺點犯下大錯。
父母的良好行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能培養出一個好孩子。最重要且首要的一點就是,父母必須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為明確教導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該做。孩子犯錯的時候別說他還小,也別推卸責任。這樣,孩子不再是熊孩子,父母也可以輕鬆做父母。
解決不了的熊孩子,可以找我諮詢。歡迎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