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香港上映的日本電影《永遠的0》,改編自同名小說作品,是我近年觀看過最精彩的電影之一,用小人物的故事去批判戰爭的愚昧,歌頌生命的可貴,以及親情的偉大,宣揚反戰訊息,甚有啟發性和討論的價值。故事節奏明快,感人煽情,賺人熱淚,觀看前請準備好紙巾。
故事講述在司法考試屢次落榜的青年人佐伯健太郎,與姐姐佐伯慶子意外得知,自己的外公佐伯賢一郎,原來是外婆的第二任丈夫,外婆的第一任丈夫,竟是二次大戰日軍「神風特攻隊」零式戰鬥機員宮部久藏,在衝繩島戰役中陣亡。在好奇心驅使之下,健太郎與慶子一起追查母親生父宮部久藏的生平事跡……
在電影開初,健太郎與慶子,訪問了不少仍然在生的退役軍人,發現大家對宮部久藏的評價非常極端,有些人認為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膽小鬼,有些人則認為他是一個英勇的零式戰鬥機天才,難以拼砌出一幅完整的模樣,向觀眾拋出一個大問號。
這個製造懸疑的手法不錯,觀眾代入同樣是現代人的,健太郎與慶子這兩個角色,在調查宮部生平事跡的同時,不斷產生出一些新的疑問,讓觀眾為了渴求真相而繼續看下去,然後抽絲剝繭,一步一步拆解。另外,健太郎與宮部臨終前的年紀相若,都是二十六歲,但兩人的生活相距甚遠,這個對比很有趣,突顯宮部的成熟,環境如何改變一個人。
在主線劇情部份,健太郎與慶子主要訪問了四名,與宮部久藏相處過的退役軍人,利用倒敘的手法,慢慢拼砌出宮部的完整模樣,同時將宮部的人物性格,和心境轉變描寫得非常細緻。
「一個人的死亡改變不了敗戰的事實,但會為家庭帶來巨大的悲傷。」電影透過宮部久藏的故事,與觀眾討論一些爭議性題目,例如國家vs家庭、個人vs集體等。成年人世界從小便教導我們,為國捐軀的歷史人物,比如嶽飛等,是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潛移默化地讓我們認為國家是高於家庭,究竟個人是否,一定要跟從集體這種意識形態的權力呢?
觀眾不禁會問:宮部久藏以家庭作為人生的核心,覺得家庭比國家重要,究竟這想法是否道德呢?面對著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為什麼人民被迫要送到戰場打杖,甚至被自願成為神風特攻隊,犧牲寶貴的生命呢?那鼓龐大的國家權力是否道德呢?轉個角度思考,若然每名士兵也抱著類似宮部的心態,軍隊還能打勝杖嗎?為了打勝杖,犧牲人命是否道德呢?
在電影中,觀眾可以清楚感受到,戰爭最可怕的地方是,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的權利被打壓,包括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等,帶來了無數的悲痛。違反主流的意見,好像宮部認為自己的家庭最重要、神風特攻隊沒有意義等說話,通通都會被集體排斥,社會充滿恐懼的氣氛,變成了一言堂。
電影帶出戰爭的愚昧,或許戰爭在本質上就是不道德的,大量人命在戰爭中犧牲掉,「神風特攻隊」的極端例子更讓我們明白,為了垂死掙扎的國家而犧牲無數年青人的生命,等於放棄國家的未來。宮部久藏曾經說過:假若戰爭提早結束,神風特攻隊隊員不用死,在戰後重建國家,日本的未來會是怎樣呢?帶出深刻的反戰的意味。
關於宮部久藏為何最終會加入神風特攻隊,電影其實沒有直接地解釋清楚,留了一個很大的空間供觀眾討論,我認為最主要是出於宮部的兩種情感。第一種是宮部對學生的慚愧之情,宮部教出來的學生紛紛參與自殺式襲擊,宮部更扮演著掩護他們的角色,但自己則不用死,為他帶來巨大的罪惡感和內疚感,亦將他摧殘成了一個失去靈魂的人,覺得自己也要成為神風特攻隊,才對得住那班死去的學生。
單憑上述的原因不會驅使宮部久藏加入神風特攻隊,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宮部對妻子的承諾。宮部對妻子承諾自己一定會回家,反映了他對妻子的愛意。可是,宮部珍惜自己的生命,其實也是緣於疼愛家人的感情,為何他仍要成為神風特攻隊呢?
原因是如果宮部不與大石調換戰機,將照顧妻女的責任交給大石,以後也不會有機會再遇上一個,類似大石般值得信任的人,能夠替宮部照顧妻女。宮部深深地明白到,自己根本就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為了保命而當逃兵只會連累家人,自己已經無法保障自己的性命,所以最終他只是在眾多壞選擇中,揀選了最好的選擇,希望大石能夠代替自己照顧妻女,也可完成自己沉重的承諾。宮部會永遠在妻子的心中,以另一種形式活著,一生相守,這就是《永遠的0》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