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永遠的0》:批判戰爭的愚昧 宣揚反戰訊息 歌頌生命的可貴

2020-12-20 坤坤聊電影

2014年在香港上映的日本電影《永遠的0》,改編自同名小說作品,是我近年觀看過最精彩的電影之一,用小人物的故事去批判戰爭的愚昧,歌頌生命的可貴,以及親情的偉大,宣揚反戰訊息,甚有啟發性和討論的價值。故事節奏明快,感人煽情,賺人熱淚,觀看前請準備好紙巾。

故事講述在司法考試屢次落榜的青年人佐伯健太郎,與姐姐佐伯慶子意外得知,自己的外公佐伯賢一郎,原來是外婆的第二任丈夫,外婆的第一任丈夫,竟是二次大戰日軍「神風特攻隊」零式戰鬥機員宮部久藏,在衝繩島戰役中陣亡。在好奇心驅使之下,健太郎與慶子一起追查母親生父宮部久藏的生平事跡……

在電影開初,健太郎與慶子,訪問了不少仍然在生的退役軍人,發現大家對宮部久藏的評價非常極端,有些人認為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膽小鬼,有些人則認為他是一個英勇的零式戰鬥機天才,難以拼砌出一幅完整的模樣,向觀眾拋出一個大問號。

這個製造懸疑的手法不錯,觀眾代入同樣是現代人的,健太郎與慶子這兩個角色,在調查宮部生平事跡的同時,不斷產生出一些新的疑問,讓觀眾為了渴求真相而繼續看下去,然後抽絲剝繭,一步一步拆解。另外,健太郎與宮部臨終前的年紀相若,都是二十六歲,但兩人的生活相距甚遠,這個對比很有趣,突顯宮部的成熟,環境如何改變一個人。

在主線劇情部份,健太郎與慶子主要訪問了四名,與宮部久藏相處過的退役軍人,利用倒敘的手法,慢慢拼砌出宮部的完整模樣,同時將宮部的人物性格,和心境轉變描寫得非常細緻。

「一個人的死亡改變不了敗戰的事實,但會為家庭帶來巨大的悲傷。」電影透過宮部久藏的故事,與觀眾討論一些爭議性題目,例如國家vs家庭、個人vs集體等。成年人世界從小便教導我們,為國捐軀的歷史人物,比如嶽飛等,是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潛移默化地讓我們認為國家是高於家庭,究竟個人是否,一定要跟從集體這種意識形態的權力呢?

觀眾不禁會問:宮部久藏以家庭作為人生的核心,覺得家庭比國家重要,究竟這想法是否道德呢?面對著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為什麼人民被迫要送到戰場打杖,甚至被自願成為神風特攻隊,犧牲寶貴的生命呢?那鼓龐大的國家權力是否道德呢?轉個角度思考,若然每名士兵也抱著類似宮部的心態,軍隊還能打勝杖嗎?為了打勝杖,犧牲人命是否道德呢?

在電影中,觀眾可以清楚感受到,戰爭最可怕的地方是,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的權利被打壓,包括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等,帶來了無數的悲痛。違反主流的意見,好像宮部認為自己的家庭最重要、神風特攻隊沒有意義等說話,通通都會被集體排斥,社會充滿恐懼的氣氛,變成了一言堂。

電影帶出戰爭的愚昧,或許戰爭在本質上就是不道德的,大量人命在戰爭中犧牲掉,「神風特攻隊」的極端例子更讓我們明白,為了垂死掙扎的國家而犧牲無數年青人的生命,等於放棄國家的未來。宮部久藏曾經說過:假若戰爭提早結束,神風特攻隊隊員不用死,在戰後重建國家,日本的未來會是怎樣呢?帶出深刻的反戰的意味。

關於宮部久藏為何最終會加入神風特攻隊,電影其實沒有直接地解釋清楚,留了一個很大的空間供觀眾討論,我認為最主要是出於宮部的兩種情感。第一種是宮部對學生的慚愧之情,宮部教出來的學生紛紛參與自殺式襲擊,宮部更扮演著掩護他們的角色,但自己則不用死,為他帶來巨大的罪惡感和內疚感,亦將他摧殘成了一個失去靈魂的人,覺得自己也要成為神風特攻隊,才對得住那班死去的學生。

單憑上述的原因不會驅使宮部久藏加入神風特攻隊,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宮部對妻子的承諾。宮部對妻子承諾自己一定會回家,反映了他對妻子的愛意。可是,宮部珍惜自己的生命,其實也是緣於疼愛家人的感情,為何他仍要成為神風特攻隊呢?

原因是如果宮部不與大石調換戰機,將照顧妻女的責任交給大石,以後也不會有機會再遇上一個,類似大石般值得信任的人,能夠替宮部照顧妻女。宮部深深地明白到,自己根本就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為了保命而當逃兵只會連累家人,自己已經無法保障自己的性命,所以最終他只是在眾多壞選擇中,揀選了最好的選擇,希望大石能夠代替自己照顧妻女,也可完成自己沉重的承諾。宮部會永遠在妻子的心中,以另一種形式活著,一生相守,這就是《永遠的0》的精神。

相關焦點

  • 木下惠介電影《永遠的0》賞析,日本最具有正義的作品
    關於戰爭題材的電影,能夠感動人之處,已不在宏大的國家立場,而是基於個體的人性觀照。我沒有看過日本電影《永遠的0》,但我對展現人性之美的電影永遠保持一種至真興趣。朋友過去所有的推薦,從未讓我失望過,自然毫不猶豫。
  • 日本當紅男星自殺,曾參演電影《永遠的零》!號稱反戰,卻在招魂
    而對於軍迷朋友來說,對三浦春馬的認識或許是從一部披著反戰外衣的軍國主義電影《永遠的零》開始的。 像《永遠的零》這樣充滿矛盾的電影,日本其實在戰後已經拍攝了好多好多部,比如《山本五十六 》、《啊!海軍》、《男人的大和》、《吾為君亡》《阿基米德大作戰》……這些電影基本上面目相似,內容雷同。
  • 橫掃日本奧斯卡的《永遠的0》有沒有宣揚軍國主義
    《永遠的0》的原作小說本身已經是現象級的超級暢銷書,電影版的賣座實屬意料之中,頒獎給它,讓人覺得是電影公司在自我陶醉。       發行製作方喜歡它是有原因的,《永遠的0》賣相很好,特效製作代表了日本業界的最高水準,無論是航母還是戰鬥機,戰爭場面的表現不輸好萊塢同類電影。在情節鋪展、人物設定上也交出了合格的答卷,沒有大的瑕疵。
  • 十部經典二戰戰爭題材電影,你看過幾部?
    第二部《永遠的零》這應該是一部反戰電影。戰爭的殘酷,更加凸顯了和平的重要。為了家人想要活下去,不管是死了也好,轉生也罷,都要回到你的身邊。在那個年代,這樣的話語依然是愛的告白。結尾戛然而止,多麼決絕與壯烈。時代和人們的價值觀都改變得了現代社會——今天的日本會怎麼樣呢?這是一個未曾停止自省的國度。
  • 時隔二十三年重現經典電影,殘酷的戰爭,永遠無法摧毀美麗的人性
    而是男主在死後的第二天戰爭就結束的,相信看到這裡許多人會猜測,若是男主不去找女主,那是不是第二天就會團聚,這樣死了是不是也太沒有意義了。在這裡其實我們可以深思一下,尋常人肯定會在這樣的情況下保證自己的安全,誰又會像男主一樣冒著生命危險去找妻子,還為兒子編織善意的謊言,而妻子也明明不是猶太人卻被關在了集中營裡。
  • 強推電影《紅海行動》!傳達「反戰」理念,勇者無懼,強者無敵!
    以往電影只是告訴你,軍人可以把手榴彈扔回去,卻沒告訴現實中這麼做的代價是什麼。比如「石頭」遍體鱗傷,面目全非,導演還給了清晰的特寫。這麼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凸顯戰爭的真實和殘酷,另一方面是說明戰爭是恐怖的,是會死人的,進一步傳達「反戰」的理念。
  • 香港文匯報:日本兵投八路 侵華變反戰
    中新網8月24日電 香港《文匯報》24日刊發系列文章表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來臨之際,一個特殊群體不應被遺忘:他們曾受日本法西斯荼毒,而侵華暴行讓他們幡然醒悟,毅然加入反戰行列;他們曾是侵華日軍,在共產黨的感化下終放下武器,成為日籍八路軍;他們回到日本後多數生活清貧,但無懼右翼勢力騷擾。
  • 《1917》:驚為天人的影像實驗手法與反戰意識背道而馳
    這種技術用在驚悚恐怖類型片裡比較常見,而在戰爭題材上可謂前所未見。雖說「一鏡到底」意味著從頭至尾都沒有任何剪輯的痕跡,但是這部《1917》和《鳥人》甚至是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在《人類之子》裡那個驚人的長鏡頭,都是由好幾個長鏡頭拼接起來的,剪輯點巧妙地隱藏在演員的臉部或手腳的特寫裡。
  • 豆瓣9.5《美麗人生》:人的生命是可貴而且充滿歡笑的
    這部電影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為題材的特殊和表現手法的獨特,視為戰爭片中的佳品,更多是電影中圭多的積極樂觀和責任感,他靠著絕妙的機智並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 , 守護著妻子和兒子的生命安全,還有兒子那一顆純真的童心。
  • 《永遠的0》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可磨滅的缺點!
    就電影本身而言,影片有點拖沓,剪輯上可以再加強。就一個中國人來看這一部電影,整體就是要訴說「活下去」,有對戰爭的反思,除了最後一個鏡頭非常令人厭惡之外。這部電影基本沒有做戰爭評價,並不太涉及太多政治色彩。電影裡的主人公不過一個愛妻女的凡人,不願戰爭,渴盼和平。
  • 反戰·經典和平之聲
    在樂壇之上最快出聲的,是麥當娜,除她之外美國暫時還沒有其他歌手出碟大鑼大鼓叫反戰。回顧經典的反戰歌曲,尤以英美的名曲甚多,大都誕生在20世紀60年代;今時今日,各大電臺拿來播放,應景之餘,也喚起共鳴...
  • 戰爭片是讓我們知道和平的可貴,這十部戰爭片的地位距今毫無爭議
    從最平凡最簡單最細節的層面描寫戰爭,卻能跟著每一集不同人物不同角度散射出整個歐洲戰爭的全貌。既從各個人物時間故事裡凝聚提煉出對戰爭的普遍批判,又立起十幾個個性鮮明在戰爭中反應不同的人物。拍攝技術更是代表了美國電視電影業最頂尖的狀態。「爺爺,你是大戰中的英雄嗎?」
  • 《道德經》:虛靜,是生命最可貴的狀態
    心若曠谷,清淨自守,虛靜,是生命最可貴的狀態。歌頌春華秋實的人多,讚嘆紅日薄發的聲眾。但是,冬日萬物凋零、草木蕭瑟,傍晚遠山銜日、暮景殘光時,一片悲嘆惋惜,「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歌頌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天地之間,花花世界,芸芸眾生,物種的豐富,我們窮以有生之年,也無從計算。可是所有有生命的物質,莫不是生於虛靜之中,又無一不是回歸於虛靜之中。
  • 50歲的反戰標誌(圖)
    那年初,一個叫做「直接行動運動」(DirectActionCampaign)的組織成立,並開始計劃一場大規模反戰遊行。隨後,同處英國的「核裁軍運動」(CND)組織也加入了進來。在他們的計劃中,反戰遊行的路線從倫敦到一個叫奧爾德瑪斯頓(Aldermaston)的村子,全程84公裡。之所以選擇奧爾德瑪斯頓,是因為那兒正是當時英國的核武器研究中心——原子武器研究院的所在地。
  • 《美麗人生》:戰爭無法摧毀偉大的人性,荊棘密布的人生依然美麗
    最終圭多犧牲自己保全妻子和兒子的生命。不同於普通的戰爭片,這部電影一改傳統反戰題材的固化模式,以小人物的愛情和親情作為切入點,迸發出強大的敘事張力和情感魅力。關於這部電影,網上對其故事劇情的解讀已經很多,但我認為僅從表面劇情出發無法深刻理解這部電影的精彩和魅力之處。
  • 小眾好書:《天上再見》另闢蹊徑的經典反戰文學
    於是極其膽小的艾爾伯特冒著生命危險為自己的戰友找到了新的身份,讓「愛德華」這個名字成為了文件中一個光榮的為勝利而犧牲的英雄。戰爭結束後,艾爾伯特接手了照顧愛德華的工作,為了二人能在戰後的世界活下去而奔波。
  • 電影推薦|宮崎駿電影永遠的經典
    影片中傳達出作者對於社會生活和關係的這樣一種認知:生命力的發掘來源於與社會的溝通,互助和關愛是打破孤獨、尋回自我的鑰匙,永遠都不要忘卻自己的初心和本心。在宮崎駿的電影世界中,儘管時空背景不同,但不變的是勇敢的女孩、廣闊的天空、以及畫龍點睛的配角,來詮釋「人該活在和平與愛之中」及「反戰」的故事主題,傳達這個世界是非常的美好,值得生存並探索下去的。
  • 豆瓣8.6分反戰美劇,荒誕喜劇外殼下的冷酷現實
    即便像《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這樣的科幻電影中或多或少會出現對美國軍事力量的展示,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具有的獨一無二歷史厚重感,是其他題材電影所無法呈現的。冷戰、越戰、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被國際輿論和國內民眾怨聲載道,罵的狗血噴頭,連痛罵都來不及,更不用提影視作品的美化改編了。
  • 近年來好看的十部戰爭電影,你錯過了幾部?
    3、《決戰中途島》;致敬歷史,致敬真正的英雄,電影還原了很多現實的細節,片中的海戰非常驚心動魄,沒有怎麼虛構,最後日本艦長與戰艦共存亡的地方讓我聯想到了鄧世昌,只能說在他們的國家裡,他們也是勇士,是英雄,但在受害者眼裡,他們是惡魔,他們永遠不可原諒。
  • 戰火無情人有情,細數10大經典戰爭電影
    電影用另外一種方式,再現這些冷漠無情的時候。可是冰冷的戰爭中,也有些許溫暖留下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到戰火蔓延的歲月,重溫那些曾經戳到過你內心深處的動人時刻。拯救大兵瑞恩上映於1998年,瑞恩是家裡最後的戰爭倖存者。美國電影一直都是表現的個人主義,在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