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之前已經學習過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可先複習之前的列豎式方法,最好通過舉例子,一遍列豎式一遍回憶。列豎式時:大數(兩位數)在上,小數(一位數)在下,用一位數分別乘以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從個位開始乘。乘以個位跟個位對齊,乘以十位跟十位對齊。(今天所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列豎式方法跟這個類似,這個方法熟悉了對接下來要講的是有幫助的)
接下來複習上節課講的口算乘法,(由易到難)30×3=()想:3×3=9,30×3=90根據規律在乘法算式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得出是90。也可以這樣想:30×3代表3個30相加,所以是90。
什麼是乘法?乘法就是加法的簡便計算。等學生熟悉口算方法之後逐漸加深難度。比如14×11=()想:14乘11就代表是11個14相加。在這裡把11看做10和1(一般看成幾十整和幾個一),也就是1個14加上10個14。最後把兩個積相加,也就是14+140=154。再比如15×12=()想:15×12代表12個15相加,把12看成10和2,也就是2個15加上10個15,所以是30+150=180。
下面引入課題,開始講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上例題的乘法豎式,一遍讓學生觀察例題的豎式是怎麼計算的,一遍給學生提示其列豎式計算方法跟剛才講的乘法口算是有關係的,先讓學生觀察例題中的豎式,並帶著問題思考,先乘什麼?在乘什麼?最後怎麼?能用自己的話總結嗎?(例題豎式如下圖所示)
待學生經過思考和總結之後,在給學生總結,一步步來。乘法豎式中的28表示什麼?14×2的積(也就是2個14),乘法豎式中的140表示什麼?14×10的積(也就是10個14的積),最後豎式中168表示什麼?28+140的和(把所得的兩個積相加得來)大家有木有發現,這樣的運算跟我們剛才的口算乘法是不是有些相似呢,(對了,跟那個思路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豎式是這樣做的:用上邊的因數先乘以下邊因數的個位,所得的積(寫第一行)跟個位對齊,然後用上邊的因數在乘以下邊因數的十位,所得積跟十位對齊(寫第二行)。最後把兩個積相加就是最終的14×12的結果。(簡單說就是,先乘個位,在乘十位。乘個位跟個位對齊,乘十位跟十位對齊,最後把兩個積相加就是結果。乘十位時末尾的0可以不寫)
可以發現,這樣的運算方法跟之前口算乘法的方法是類似的。「先乘十,在乘個,最後相加」,退一步,假如有學生理解不了怎麼辦?簡單說,列豎式橫線下面第一行是上面乘下面個位的積,橫線下面第二行是上面乘下面第二行的積,只要學生把這兩個「積」算對了。直接相加就可以了(前提數位要對齊)
這種方法同樣適用於進位乘法,當然這是針對那些理解能力不好的學生來說。本人教育界小學生,只是把自己教學中的一些個人經驗與大家分享。說的不合適的地方請同行前輩多多批評。您的關注是對小河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