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被曝黑幕?牛奶到底應該怎麼選?

2020-12-19 澎湃新聞

原創 所長夫人 160健康研究所

生活大百科

更實用、靠譜的健康生活指南

最近,網絡上有一篇《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的文章,引發了很多網友的討論。

雖然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馬上出來闢謠,但還是有不少粉絲在後臺私信所長夫人:

「國產牛奶還能喝嗎?」

「到底要怎麼選牛奶才最安全啊?」

那今天本夫人就和大家說一些實用的話題,牛奶到底要怎麼選?

儲藏條件:冷藏奶or常溫奶?

巴氏奶:常見名稱鮮牛奶、鮮牛乳、巴氏滅菌乳,一般包裝上都註明「需要2~6度冷藏」「保質期為2~14天」;

常溫奶:常見名稱純牛奶、純牛乳、滅菌乳,國產常溫奶可以在常溫下儲存6個月,進口常溫奶的保質期可長達12-18個月。

巴氏奶一般需要儘快飲用

有些人會問:保質期那麼長,是加了防腐劑嗎?

牛奶真不用加防腐劑,保質期的長短,其實和滅菌方式有關。

巴氏奶採用的是低溫滅菌的方式,由於這個溫度不能殺滅細菌的耐熱芽孢,所以不能在常溫下儲藏。

常溫奶採用高溫滅菌的方式,不僅殺滅了細菌的活菌體,也殺滅了耐熱的芽孢,所以常溫下儲藏也沒關係。

那麼有人又要問了:兩種滅菌技術不同,是不是牛奶的營養也不同?

只是風味不同而已。

巴氏奶的低溫滅菌法,可以更大程度地保留牛奶的風味和口感。

雖然常溫奶的高溫滅菌法會導致牛奶中的部分維生素損失,但其實維生素可以從其他食物中更方便地攝取到,所以並不能說損失了很多牛奶的營養成分。

而你喝牛奶最想攝取的蛋白質、脂肪和鈣等營養成分,巴氏奶和常溫奶相差不大。

��小結:巴氏奶和常溫奶只是口感上的差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儲藏條件來選擇。

脂肪含量:全脂奶、低脂奶or脫脂奶?

全脂牛奶是脂肪含量達到3%~3.5%的牛奶,甚至有些包裝上打著「濃厚」、「醇香」標語的牛奶產品還會人為增加脂肪含量,使其達到3.5%~4.5%。

市面上某款全脂牛奶

牛奶的脂肪含量越高,奶香味和濃厚的口感也會越出眾。

全脂牛奶脂溶性維生素多,熱量相對較高,營養更豐富,適合兒童和健康的成年人。

那如果減肥的話,是不是要喝低脂牛奶或者脫脂牛奶?

低脂牛奶和脫脂牛奶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全部,去除了牛奶天然含有的脂肪。

這樣一來不僅奶香氣和口感有所下降,脂溶性維生素也會明顯下降。

這些牛奶適合超重肥胖,需要減重的人群;還有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的心腦血管患者也可以選擇它們。

小結:全脂牛奶不屬於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普通人和兒童,更建議喝全脂牛奶。

包裝方式:瓶裝奶、袋裝奶or盒裝奶?

因為光和空氣會破壞牛奶的營養和風味,加速牛奶變質,所以牛奶的包裝選擇也變得重要起來。

現在市面上牛奶的常見包裝有:玻璃瓶裝、塑料瓶裝、盒裝、袋裝。

玻璃瓶裝的牛奶可以說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玻璃瓶不僅可以避免空氣汙染牛奶,還能阻擋風味物質的擴散。但大家也知道,這種包裝比較重,還易碎。

所以就出現了塑料瓶包裝,一般常見於大容量的牛奶產品,短時間需要大量牛奶的家庭很適合這種大塑料瓶裝。

還有一種我們很常見的盒裝牛奶,它們採用的都是複合利樂包裝,這種包裝可以有效阻隔空氣和光線,能做到讓牛奶不加防腐劑也能常溫儲存。

這幾年還流行網紅袋裝牛奶,這種透明袋裝牛奶的阻隔性沒有那麼好,奶香味還容易流失,所以保質期一般在1個月左右。

��小結:推薦阻隔性和避光性都比較強的盒裝牛奶。

風味口感:調製牛奶or含乳飲料?

有很多人喝不習慣純牛奶的口味,所以調製牛奶就出現了。

調製牛奶是以純牛奶為原料(含量大於80%),添加了其他東西得到的乳製品。如果你看到配料表上,添加的是乳糖酶、鈣等成分的調製乳,那麼營養還是不錯的,適合不喜歡純牛奶口感的人群。

加了大量白砂糖的調製乳

而含乳飲料是以乳製品作為原料,加水配置和發酵成的飲料製品。

所以請注意,含乳飲料不是牛奶,是飲料!

這類飲料的配料表第一位一般都是水,產品名稱叫做配製型含乳飲料、發酵型含乳飲料、乳酸菌飲料,它的蛋白質含量很低,基本上和牛奶沒啥關係了。

小結:不想喝純牛奶,可以喝調製牛奶,但要少喝飲料少吃糖。

喝牛奶就拉肚子怎麼辦?

喝了牛奶肚子就不舒服,可能你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考慮喝酸奶、無乳糖牛奶或者吃奶酪。

無乳糖牛奶是通過添加乳糖酶,把牛奶裡的乳糖分解掉,而蛋白質、脂肪和鈣等與普通牛奶是差不多的。

小結:選擇無乳糖牛奶的時候,可以看看配方表,注意要乳糖含量為零,而且配料裡只有生牛乳和乳糖酶。

進口牛奶該怎麼挑選?

曾經的三聚氰胺、黃麴黴毒素M1、亞硝酸鹽、重金屬讓不少人對國產牛奶失去了信心。

那面對市場上大量標榜原裝進口的牛奶,我們又該怎麼挑選呢?

1、看儲藏條件:

目前國內出現的進口牛奶中,總體上常溫奶價格比較實惠,特別是大容量裝的進口常溫奶,部分價格比國內常溫奶更便宜。

而進口的巴氏鮮奶,因為冷鏈運輸等條件限制,價格會比較昂貴,但其實二者營養價值差不多。

土豪請隨意

2、看營養參數:

脂肪含量

一般來說,脂肪含量越高,奶味越香濃,口感越好。

鈣含量

每100ml牛奶裡,一般會含有100~120毫克的鈣。需要促進骨骼發育或者預防骨質疏鬆的人群,可以選擇鈣含量高的牛奶。

蛋白質含量

蛋白質是牛奶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按照國際標準,每100ml的牛奶裡含有2.9g的蛋白質即為合格。蛋白質含量越高的牛奶,需要的提取工藝也更難,價格可能也會更貴。

碳水化合物

牛奶裡的碳水化合物其實是乳糖,一般每100ml牛奶乳糖含量為4.2g~5.2g之間,乳糖含量越高,味道也會越甜。對於乳糖不耐受的人群來說,最好選擇零乳糖牛奶。

3、看包裝產地:

如果你不想買到假洋品牌,希望自己買到的進口牛奶是國外市場也在銷售,外國人也在喝的產品,那麼最好選擇外國原產包裝,並且貼上了符合中文進口標籤的產品。

有些進口牛奶品牌也會提供中國市場專供的產品,雖然包裝上都印刷中文,但產地也是國外。

4、看生產日期:

進口牛奶需要從國外運到國內,有時候因為運輸時間和海關檢驗,生產日期大多難以做到非常新鮮。

大家購買進口牛奶的時候注意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儘量不買臨期奶。

5、懶得看直接挑品牌:

有些人說進口牛奶看得眼花繚亂,如果上面這些你都懶得去甄別的話,那麼知名的進口牛奶品牌,大家可以按需購買。

牛奶是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疫情期間,國家衛健委還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0克的奶及奶製品。

今天說了那麼多,你學會怎麼挑牛奶了嗎?

其實挑選牛奶只要食品安全達標,又符合你的需求就可以,並不是總要挑最貴的買。

END

封面圖片:Behance.net

內文圖片:Giphy.com ;網絡 ;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伊利、蒙牛被曝黑幕?怎麼買到放心奶?
    應該鼓勵來自民間的監督,若造謠再追責 4. 國家重要標準的制訂過程應公開透明 - 目錄 - 伊利蒙牛還能喝嗎? 人家說了啥?
  • 伊利、蒙牛被曝「黑幕」,國產牛奶的表現還好嗎?
    近日,一篇名為《深扒蒙牛、伊利六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下稱《六大罪狀》)的文章在社交平臺上廣泛傳播,一時間 「蒙牛」「伊利」紛紛陷入輿論漩渦。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中國消費者對乳製品的安全性一直高度敏感。即使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很快出來闢謠,但公眾之於此事的討論熱度依然不減。我們喝的牛奶奶味越來越淡?蒙牛、伊利純牛奶品質如何?
  • 國產牛奶被曝「黑幕」,各大品牌的表現如何?4個你不知道的真相
    ‍今年夏天,一篇名為《深扒蒙牛、伊利六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的文章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一時間人們又開始擔心自己喝的牛奶是否合格健康了。針對該文章提到的一些問題,我們不妨從旁觀者的角度,分析一下牛奶的4個「真相」。
  • 蒙牛和伊利翻車了?孩子真正不能喝的牛奶,你可能天天都在買!
    它講述了過去十幾年蒙牛伊利的發家歷程,並「揭露」了在幾起乳製品安全重大事件中,他們發揮的作用。隨後,該公眾號受到蒙牛和伊利兩家公司的聯合投訴,文章已經刪除。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也馬上出來闢了謠。但是家長們還是很擔心,牛奶問題又熱議了一把:孩子還可以喝奶嗎?怎麼判斷牛奶的品質?該喝鮮牛奶還是配方奶?全脂、低脂、脫脂到底怎麼選?......
  • 消費- 伊利好還是蒙牛好買牛奶要選擇哪一個牌子好
    相信喜歡喝牛奶的人應該都知道在國內市場上,伊利跟蒙牛這兩個品牌可以說是旗鼓相當的,因此在面對選擇時,應該都曾有過關於伊利好還是蒙牛好的疑問吧。尤其是那些更加注重健康的人來說,更會執著於伊利好還是蒙牛好這樣的問題了,今天就一起來說說伊利好還是蒙牛好,看看究竟買哪一個牌子的牛奶是比較好的。
  • 國產牛奶不如進口牛奶?看看蒙牛伊利的蛋白質含量就知道了!
    七月初,一篇《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的自媒體文章在全網引起軒然大波,同時也讓消費者對國產牛奶產生了質疑。但國產牛奶真的就不好嗎?其實只要我們冷靜下來去查詢國產牛奶品牌的一些參數指標,我們會發現國產牛奶真沒那麼差,國產牛奶在關鍵環節的營養指標上,沒有落後於發達國家,甚至很多指標還優於歐美國家的指標。
  • 淨利不到伊利的一半 蒙牛到底差在哪?
    儘管業績亮眼,但與競爭對手伊利相比,蒙牛的壓力仍大。2016~2018年,蒙牛營收分別比伊利少65億、74億、100億,差距逐年增大。   2018年,蒙牛毛利率提升2個百分點至37.38%,與伊利(37.84%)幾乎持平,這也是近10年來蒙牛毛利率頭一次追趕上伊利。
  • 伊利、蒙牛打頭陣提價!喝牛奶又要多掏錢了?
    春節將近,家家戶戶都忙著置辦年貨了,而乳製品作為家庭餐桌必備食物之一,可能大家要為購買牛奶、奶油、奶酪棒掏更多錢了。知食君注意到,元旦後的近幾天交易日,A股乳業股迎來一波行情,多家頭部企業漲停。數據顯示,1月5日,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兩大巨頭漲幅均超過7%,而皇氏乳業、三元股份、天潤乳業、新乳業等多股均相繼漲停。
  • 可口可樂聯姻蒙牛!可口可樂盤牛奶來了,蒙牛欲與伊利爭一哥寶座
    今年1月,可口可樂宣布收購美國牛奶公司fairlife為旗下全資子公司,4月又投資約2億美元,在美國建立牛奶生產基地。可口可樂方面5月12日告訴時代財經,新設的合營企業將利用投資雙方在乳製品研發、乳業加工技術、品牌影響力、分銷渠道方面的優勢,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一個全新的低溫奶品牌。
  •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二十年蒙牛伊利鬥爭史
    畢竟現在自己也真的變成了「內蒙古乳業老二」了,那怎麼宣傳?牛根生大手一揮:「這次我們要提出一個新領域,然後在這個新領域裡騎臉伊利!」於是,蒙牛史無前例的推出了「乳都」概念廣告。蒙牛的廣告詞改為:蒙牛和其他本土乳業,為中國乳都「內蒙古」喝彩!有朋友就問了:這廣告平平無奇,有什麼亮點嗎?
  • 雪糕界的「老冤家」,同款老冰棍、同款綠豆沙,蒙牛伊利你選誰?
    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對「冤家」不僅牛奶天天出類似的,連我們最愛的雪糕也出了很多同款,從冰工廠到老冰棍,蒙牛和伊利家的這幾種雪糕,你更偏愛選哪一個?圖2、綠色心情vs伊利心情 至於這種綠豆沙雪糕,雖然蒙牛家的是「綠色心情」,伊利家的叫「伊利心情」,但是從包裝上看卻有點相似,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買錯!
  • 蒙牛伊利左右牛奶國標?這奶以後還能喝嗎?
    蒙牛、伊利被曝左右國家牛奶標準的制定衝上熱搜,看來大家都很關心奶製品的安全問題啊。 相比於牛奶來說,很多人減肥期間都愛喝酸奶,酸奶真能減肥嗎?什麼樣的奶適合肥胖人群?
  • 伊利帶路漲價潮,牛奶新一輪價格上漲來了,我們還有牛奶自由嗎?
    來源:江瀚視野「一天一杯奶,健康中國人」這句廣告詞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但是在我們覺得自己已經養成喝牛奶習慣的時候,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卻傳來了,這就是牛奶市場要漲價了?最近巨頭伊利宣布了牛奶漲價潮,面對著牛奶漲價我們到底該怎麼看?牛奶自由這是要沒了嗎?
  • 伊利、蒙牛闖入羊奶賽道,誰是下一個「莫斯利安」?
    就連蒙牛、伊利都放下「大佬」姿態,強勢殺入,蒙牛朵拉小羊,伊利金領冠悠滋小羊也逐漸大放異彩。這樣「百花齊放」的局面,對於推動中國羊乳產業發展,促進消費升級來說是有著利好的作用,可在這樣的情形下,尤其是在蒙牛、伊利加入羊奶市場後,更加大了各種不確定性。想到這,不僅要問一句:羊奶行業是否會重蹈「莫斯利安式反轉」的覆轍?羊奶市場出現「莫斯利安式」反轉的機率有多。
  • 財報出爐,蒙牛和伊利差距在哪?
    文/華商韜略 廠工4月28日晚,伊利股份同時公布了兩份財報。其中,2019年年報顯示伊利股份總收入超過900億,連續六年創亞洲乳業第一,營收連續超百億級增長。而這,距離蒙牛公布財報剛剛過去一個月。持續的銷售增長,與伊利股份近年來緊跟消費升級趨勢,打造的多元化產品體系不無關係。伊利以牛奶為核心,按照牛奶、乳飲料、健康飲品的方式依次遞進擴張,逐步打造成為食品巨頭。目前已上市礦泉水、咖啡等多種新品,但營收佔比不高,後續隨著事業部體系搭建完成,預計非乳飲品成長空間不容小覷。
  • 蒙牛和伊利的「千億收入約定」,有人要爽約了?
    從應收、應付票據和帳款能明顯的看到,伊利在上下遊的話語權都要更強,2019年上半年:伊利下遊賒帳17.5億元,蒙牛下遊賒帳41.9億元。伊利欠上遊105.7億元,蒙牛欠上遊70.2億元。有意思的是,2016年雅士利以12.3億港元併購連續多年虧損的多美滋中國,當年這筆交易就為蒙牛帶來了5590.5萬元的虧損。再比如2018年,蒙牛在數位化營銷建設領域做戰略布局,以奶昔牛奶慢燃等產品積極探索社交零售,開始拓展微商渠道。
  • 「奶荒」之下三元蒙牛伊利年內都漲價
    「奶荒」之下三元蒙牛伊利年內都漲價 繼三元食品宣布下月將上調部分產品價格之後,蒙牛、伊利昨天均表示將在年內對部分產品價格進行調整。  三元前天發布公告稱,自12月1日起上調牛奶產品價格,平均上漲8%,此次漲價幾乎涉及包括入戶奶在內的全線產品。而蒙牛、伊利昨天並未透露具體漲價時間和幅度。  乳企給出的漲價理由無一例外,都表示是由於成本上升。
  • 伊利、蒙牛先後收購大牧場,究竟為何?
    今年7月底,蒙牛以3.9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3.5億元)收購中國聖牧11.97億股新股,合計持股17.8%的蒙牛成為後者單一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中國聖牧的董事長邵根夥。 一周之後,中國最大的乳製品公司伊利也宣布了新的上遊投資。伊利旗下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認購中地乳業股份。隨後在9月27日,伊利提出以16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4億元)收購中地乳業股份。
  • 誰動了伊利蒙牛的奶酪?
    在頭部有伊利、蒙牛雙雄,中間有名氣斐然的光明、三元等企業這樣的競爭格局之下,妙可藍多劍走偏鋒,通過發力奶酪這一細分領域而鋒芒畢露,並獲得了「奶酪第一股」之稱。但憑廣告打造的先發優勢在與國內外大佬爭奪市場的過程中能存在多久?
  • 「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蒙牛的如意算盤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