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清華大學為這些「90後」畢業生頒獎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 王曉芸) 畢業後你想要做什麼?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一群「90後」清華大學畢業生的回答。

7月7日下午,2018年清華大學赴西部、基層、部隊、重點單位工作及創業畢業生出徵儀式暨啟航獎頒獎典禮在清華主樓後廳舉行。

積極引導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是清華大學的優良傳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清華畢業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秉承「國家至上、人民為先、事業為重」的理想信念,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開拓事業,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出徵儀式上,清華畢業生代表們進行了發言,表達了自己奔赴西部、紮根基層、攜筆從戎、投身主流、創新創業的堅定信念;表達了將秉承母校「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到基層一線、學術前沿建功立業的決心。

獲獎代表、清華大學新聞學院2018屆本科畢業生李亞東曾停學一年赴非洲6國採訪近300家在非中資企業,參與創辦非洲第一本有國際刊號的中文雜誌《東非瞭望》。畢業後,他將在四達時代公司從事海外商務拓展和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相關工作,積極投身於「一帶一路」的建設和國際合作交流的偉大事業中。

李亞東身穿學士服在清華大學圖書館老館拍照留念。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當中非合作成為一個時代話題,在非洲從事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相關的工作就像是隨著時代的洪流在奔騰」,李亞東表示。

儀式上,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在講話中代表學校對獲得「啟航獎」的集體和個人表示祝賀。她說,今天,在座的「90後」甚至「95後」的同學們能夠堅持「奔赴西部、紮根基層、攜筆從戎、創新創業、投身主流」的就業選擇,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投入服務於祖國和人民需要的事業,為當代青年做出了表率。

陳旭代表學校對即將啟程的同學們提出了三點希望和叮囑:希望大家志存高遠,追求卓越, 始終將服務祖國、服務人民作為自己一生的奮鬥目標,在各自的領域中都能成為專家裡手,努力為國家和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希望大家放平心態,勤學奮進,在新的人生階段懷有一顆從頭開始的平常心,以更加全面的視角、更加多元的思維思考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希望大家久久為功,不忘初心,在工作中拿出行健不息的意志和水滴石穿的韌勁,為事業交上滿意的答卷。陳旭希望同學們將個人的報國理想與腳踏實地的苦幹結合起來,將憂國憂民的情懷與自強不息的奮鬥結合起來,永葆進取之心、常懷感激之情,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開啟自己新的徵程。

據悉,長期以來清華大學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將服務國家人才戰略需求、服務學生職業生涯科學發展作為做好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基本原則,鼓勵和支持畢業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幹大事業」。2004年以來,學校為鼓勵作出具有方向性意義就業選擇的畢業生,每年舉辦隆重的出徵儀式並設立啟航獎。

截至7月7日,清華大學2018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5.1%。籤訂三方就業協議的畢業生中,59.6%赴京外地區就業,全校已連續6年超過半數畢業生前往京外地區就業;一批畢業生選擇到西部、基層、部隊和重點單位幹事創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已經成為學校畢業生就業選擇的主旋律。

相關焦點

  • 蘭州大學畢業生——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 藥寧: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藥寧: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學生記者 張睿2008年9月免試進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10年8月-2011年8月任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Rajawali訪問學者。現任喀什地委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2004年考入清華,除了有一年在國外做訪問學者,藥寧在清華園呆了近十年。對他來說,清華如同家一樣讓人熟悉且親切,一草一木都讓他非常懷念。畢業後,藥寧前往新疆疏勒縣任職。
  • 到祖國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去
    作為校區首屆畢業生,我們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響應您「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的號召,決心融小我於大我,讓青春在西部的熱土上熠熠發光。「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建設新疆、開發西部將成為我們青年一代的歷史使命,西部廣袤無垠的土地、雄渾壯闊的歷史徵程,是我們書寫人生的大舞臺,我們立志讓青春之花綻放邊陲,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放飛夢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 118名新疆基層就業大學生「總書記給我們回信了!」
  •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致敬「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
    □新華社記者 王優玲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徵程中書寫青春華章。2008年,從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中醫專業畢業後,王輝響應黨中央和政府到基層去的號召,毅然報考了山東省的「三支一扶」計劃。作為小欽島鄉衛生院「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者,作為全衛生院唯一的一名醫生,王輝克服對艱苦海島生活環境的極度不適應,默默守護著海島上900餘名居民的健康。
  • 「人民日報」蘭州大學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蘭州大學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人民日報記者 王錦濤「願同學們始終保持堅守奮鬥的蘭大精神,做一個敢擔當、能擔當、有擔當的蘭大人……」2020屆畢業生離開母校之際,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贈言學子。典禮上,138名志願到基層、艱苦邊遠地區、重點領域就業創業的應屆畢業生格外引人注目,他們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來自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的土登曲塔就是其中一名。這名22歲的年輕人是2016級大氣科學類專業的一名本科生,畢業後他選擇回到家鄉定日縣氣象局工作。12歲時,土登曲塔考入西藏班,在上海和江蘇度過了中學時代。大學期間,他兩次回到日喀則市支教。
  • 投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來看看早早籤約的上海交大畢業生去哪兒
    投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來看看早早籤約的上海交大畢業生去哪兒時間:2019/11/8 8:46:17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易蓉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2020屆博士畢業生高嬌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錄取
  • 結緣清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結緣清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清華新聞網4月24日電(學生記者 鍾月漾)1964屆土木建築系校友鍾美秦、汪加蔚夫婦是同班同學,畢業後一起被分配到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因清華結緣的他們今天一起回到母校參加105周年校慶。
  • 我校畢業生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學校引導畢業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樹立「志在四方、深入基層、造福人民」的職業價值觀,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我校有基層就業的優秀傳統,引導和鼓勵畢業生聚力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就業,到現代農業產業、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就業,特別是積極參加選調生、參軍入伍、「三支一扶」計劃、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國家基層就業項目。
  • 內蒙古大學韓習: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內蒙古大學2012年開始承擔的團中央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招募任務,每年7至9月公開招募一定數量具備保送研究生資格、有奉獻精神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或在讀研究生,到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校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等。回憶起自己一年的支教生活,韓習說,「得到的遠遠不只是一年的教學工作經歷,更是讓自己有機會沉澱下去,把臉皮貼近地皮的人生體驗。
  • 浙大人,乘風破浪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實現海洋強國夢是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力量」人物: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20屆博士畢業生王碩就業選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乘風破浪//在求是園裡讀懂初心//回憶起為何到深海所工作,王碩說還要感謝所在學院的輔導員老師。與老師的談話,為王碩的擇業撥開了迷霧,他為國奮鬥的目標也更加堅定。「如果去了企業,可能以後就再也沒有劈波斬浪、馳騁大洋的機會了。」
  • 64年前,一紙紅色車票……他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從黃浦江畔的繁華都市,到三秦大地的白手建校,西遷精神這四個字,凝結著幾輩西安交大人的心血和青春。  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走進交大西遷博物館。總書記勉勵師生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揚「西遷精神」,到祖國組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把「西遷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 2020年9月時政熱點分析: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0年9月時政熱點分析: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0-09-30 13:45:33| 來源:中公教育
  • 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三支一扶」人員的基層故事
    從學校到社會,畢業生都將面臨抉擇。去企業、去機關、還是去基層?什麼樣的路更有意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夢為馬,馳騁在西部基層、條件艱苦的地方,譜寫出別樣絢麗的青春之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三支一扶」人員。
  • 蛟龍號"總師徐芑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起航
    61年前,國家一五計劃剛剛起步,青年人紛紛響應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那年17歲的徐芑南,剛剛參加完高考,也同樣對未來充滿著熱血。「當時國家最需要發展的,一個是航空事業,一個是航海事業,我又從小身在海邊,所以就很自然地選擇了船舶專業。」如今,談起這段經歷,徐芑南仍然非常驕傲。「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句話號召了幾十年。
  • 清華大學發布2019年畢業生就業報告,只有少部分人去美國留學
    02 清華大學是在為美國輸送人才嗎?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作為人們心目中的天之驕子,他們畢業後的選擇,尤其是他們出國留學的選擇往往是萬眾矚目。由於出國深造的畢業生中大多數選擇去美國留學,有些人便因此大發感慨和議論,說清華大學是在為美國輸送人才,但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
  • 留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95後」寧波小娘決定紮根西藏
    A家中獨女,大學畢業去西藏服務2019年,王竹圓讀大四,一次偶然機會,她通過學校懸掛的橫幅「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你的地方去」,了解到了「兩項計劃」。沒有過多的糾結與權衡,王竹圓便做了決定。這個決定讓周圍人吃了一驚:她是寧波人,又是家中獨女,西藏是高原地區,小姑娘能適應嗎?
  • 和他們一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據軟科數據統計,蘭州大學選調生數量長期位於雙一流高校前列,2019年更是以504名的數量高居榜首,其中74%留在西部,有220多人留在甘肅,選擇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做完了心裡很踏實」核科學與技術學院2017屆研究生譚天社便是一名選調生。
  • 走,到祖國邊疆去!白城醫高專3名畢業生這樣選擇
    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3名2020屆畢業生——口腔學院口腔醫學專業江楠、蘇曉娜,臨床醫學系臨床醫學專業張甜毅然決然地選擇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就業,他們其中不乏有口腔醫學專業、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從學校最火的專業畢業,卻放棄「錢途」大好的大城市,選擇奔赴祖國大西北,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層醫療工作者。
  • 清華大學的畢業生現在都怎麼樣了?
    其實,大部分人對這些頂尖人才還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希望他們可以把自身的聰明才智用到對祖國甚至對人類有著重大貢獻的事情中去。那麼,這些頂尖的人才究竟去哪些地方工作了呢?我們先來看一下2017年清華大學的學位授予情況:從上圖可以看出:清華大學在2017年共培養了4708名碩士和1502名博士。
  • 「三支一扶」工作,助你快速成長 @畢業生: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基層去!磨鍊意志,提升能力,把自己培養打磨成對社會有用的人!」近年來,懷此理想的畢業生越來越多,「三支一扶」(大學生在畢業後到農村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的隊伍在不斷壯大。  考研?考公務員?考編制到事業單位或進大型國企?留在省會城市出入高端寫字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