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幫助他人,別跟自己較勁

2020-12-13 騰訊網

前段時間是教師節,那麼人見人愛的于謙老師演過一部電影,「老師好」,其實很多類似的電影,比如「放牛班的春天」,比如「一個不能少」。優秀的老師,或者說有責任心的老師,會盡力輔導和幫助每一個學生,儘可能讓所有人都可以得到成長和進步。

必須說,我很敬佩這樣的人,但坦白說,我肯定做不到。

我覺得普通人,能盡心盡力教育好自己子女,就已經很不錯了。

引出這個話題的是來自於知識星球的一個提問,有人擔當一個管理職位,他有點糾結一個問題,是不是每個年輕人都值得培養,是不是應該努力讓所有人得到提升?

那麼我覺得,這事不能太理想主義。

1、確實,理論上,每個人都有優秀的一面,都有潛力的一面,可能暫時沒有體現,或者被偏見,誤解所掩蓋。就比如最近熱映的熊孩子哪吒。

理論上,足夠的耐心,足夠優秀的教育手段,確實可以提升和改造每一個人。

2、但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也要承認自己本身也有諸多不足。

3、此外,每個人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都是受諸多方面的影響,包括各種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管是作為企業中的管理者,還是作為知識付費領域的大V,我們所能起到的作用,說實話,通常不太可能有特別顯著的影響。

如果能理解這三點,很多事情就不用糾結了。

那麼,說一下我建議的原則

1、幫助值得幫助的人,不要幻想自己是救世主。

2、不要為了幫助他人,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煩和困境。

3、幫助他人,理應獲得適當的善意回饋。

以前我們課本裡經常宣揚捨己救人,我承認這很偉大,但現在你看類似這樣的宣傳越來越少了,我們坐飛機都有安全視頻,幫助別人之前,先要確保自己的安全,這已經成為安全常識。

幫助別人,理應獲得別人的善意回饋,這也是社會和諧的常識。

畢竟我們都是凡人,當然,我知道有人願意當聖人,但世界的和諧來自於凡人的互助,而不是聖人的光輝,連孔老夫子都明白這個道理,他教育自己徒弟的時候說,你救了人當然應該收到禮金和感謝,你什麼都不收,你很高尚,但以後別人就不會救人了。

那麼回到原始問題,在職場,作為管理者,或者說,面對身邊的好友,同事,親戚,如何踐行這一原則,或者說,如何判斷什麼才是值得幫助的人。

1、對方應具有自我提升,改善認知的願望和動力。

如果安於現狀,或者不認為自己存在任何值得改變的地方,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和精力。

2、給予機會和空間,但不是無限制的。

對於職場新人,或者一些存在問題的老員工,作為管理者,你希望他能進步,能提升,你不確定對方是否具有自我提升的意識,那麼,還是要給空間,給機會的。但如果對方不領情,不配合,不做積極的互動,那,沒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協。

確實也許存在優秀的人才,一時思維上受到某種陳腐觀念的制約,沒有發揮出來,但作為管理者,我們不是小學老師,不對成年人的心智啟迪負責

什麼時候可以給予多次機會呢?對方有積極的互動和進步,雖然仍然沒有達到預期,但你能看到對方在向你所期望的方向努力,並且確實在前進,這時候,多給幾次機會也無妨。

3、不要做無謂的努力

有時候,你看到一個朋友,或者親戚陷入某種非常糟糕的境地,比如被某種傳銷騙局洗腦,比如相信某種偽科學,其實這種情況很常見。

有些人會很努力的試圖說服對方,試圖解救對方。

基本上,成功的機率是非常低的。

當然,你去勸說對方,或者給對方一些闢謠連結,這個事情一開始是要做的,但如果對方十分牴觸,完全不肯接受,那怎麼辦。

沒辦法的,你除非有辦法催眠對方,然後植入思想給對方,否則,放棄吧。

最可怕的是有些人陷入了各種傳銷騙局,然後大量借貸,需要找你借款應急,你以為能幫到他?這是個無底洞,連你自己套進去。

4、不懂感恩的人,不值得持續幫助

我們不是說幫助他人就必須獲得等價回報,不是說幫助別人就一定要計算利益交換。

但適當的善意回饋我認為是需要的。還是那句話,你要是覺得自己不求任何回報,全心全意幫助他人,你是聖人,我欽佩。但我們只追求做一個好一點的凡人,我幫助別人,種善因,得善果,多少你要讓我覺得幫助你是有價值的。

你在我的文章中得到某種指點,解決了一個認知上的困惑,你是個學生,經濟上還很窘迫,你捨不得花錢讚賞,你點了一個在看,你把我的文章中認為有價值的轉發到了朋友圈,這就是善意回饋。善意回饋方式很多,不同階層的人量力而行,但多少要體現一些誠意。

舊文感恩,不只是一種美德不再贅述。

那麼今天確實也遇到一些年輕人經常糾結,親戚,同學,朋友,遇到各種麻煩尋求幫助,或者看到有明顯的問題希望去幫助一下,必須說這些人心腸都很好,但很多時候他們發現束手無策,甚至有自己也陷入困境的風險,就很糾結,要不要好人做到底,要怎樣才能幫別人改變認知,脫離困境。

那我說句實話,你無愧於心即可。幾個典型場景的建議。

場景1:

有人陷入傳銷騙局不能自拔。

建議做的事情,發公安部的新聞,網上揭穿的文章,各種騙局常識,防騙說明給對方。

不建議做的事情,借很多錢給對方,自己跑去跟傳銷團夥理論,以及試圖控制相關人。

場景2:

貸款透支過多,欠債過多無法償還。

建議做的事情,可以給吃飯應急的錢,一頓外賣20夠不夠。一天50足夠吃飯了。如果緊急用錢,對方和你關係特別鐵,轉幾千塊錢告訴對方不用還了。

不建議做的事情,以你名義借貸替他還貸,或者在自己經濟不寬裕的情況下借給太多錢。以及任何情況下,不要替他做貸款擔保。

場景3:

親戚長輩相信偽科學

建議做的事情,發闢謠文章,舉報偽科學文章,推薦可信媒體。

不建議做的事情,可能導致激烈爭吵和關係破裂的任何激進行為。

場景4:

公司新員工入職上崗

建議做的事情,給予試錯機會,給予發展空間,給予關鍵的點評和指引。

不建議做的事情,事無巨細的指導,再三的糾正和無休止的試錯。

場景5:

各種社交場合,社區,公眾號評論的話題爭論

建議做的事情,清晰明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判斷依據。

不建議做的事情,無休止的反駁和批判對方。

場景6:

有親戚朋友違法,被追逃

建議做的事情,鼓勵並陪同對方自首,找好的律師替他減輕罪責。在服刑期間替他照顧家人並看望對方。

不建議做的事情,窩藏逃犯,協助逃跑,以及做偽證等等。

有些人會跟自己較勁。

那是我多年的好朋友,我好想竭盡全力幫助他。

我覺得這孩子挺聰明的,有潛力,我應該再試試怎麼改變他對工作的態度和認知。

我必須把長輩從偽科學誤區中拉出來,雖然現在關係越來越僵。

正能量電影看多了,你會有種錯覺,只要自己足夠真誠,足夠的盡力,沒有不能拯救的靈魂。

很抱歉,歡迎回到現實。

我們應該努力去做個好人,但不必做聖人。

量力而行,問心無愧,不要較勁。

每個成年人都應該為自己的判斷,行為負責,我們做不了成年人的監護人。

相關焦點

  • 同學,請別跟顏料較勁
    他吐槽的一個重點是自己跟不同的老師學習,甚至包括跟著教學視頻自學,如果不跟著老師用相同牌子相同色號的顏料就沒法畫。他說,自己想嘗試不同的畫風更多的題材。並且,有些老師的水平高到自己完全沒法跟進,尤其是線下單獨練習時。還有就是自己換老師實際也是在挑老師,直到找到適合自己水平,最好能教各種題材多種畫風的老師。這樣說來,我就覺得他這筆投入不算高了,甚至對畫材的大量囤積才剛剛開始。好在多數老師不會指定他用什麼筆什麼紙。求大求全是很多初學者的通病。
  • 不跟孩子較勁,需要的就是一轉念
    沒有哪個當家長的沒有跟孩子較過勁。也沒有哪個家長敢說我跟孩子較勁,事後從來沒後悔過。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遇到不少的溝溝坎坎,諸如生病之類的,相信每一個家長都或多或少的有那麼一個時刻:孩子只要把這個坎兒過去,以後再也不跟你較勁了。
  • 對待功利問題,更不能跟自己較勁,太較真,只會傷害自己和他人
    所以說一個人是否感受到挫折,與他自己對成功所定的標準有密切關係。因而,有時為了減緩自己心理的挫折感,就需要自己為自己釋放一些,切實的途徑就是降低標準與檔次。常言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而痛苦與挫折也就越大。現實生活中,我們一般人常有的心態是,心中只想著要得到快樂之事,得到了就喜歡,失去了就悲痛。
  • 聰明人為人處事,從不會跟這五種人較勁,你會嗎
    聰明人在為人處事上之所以聰明,就是他們能夠理智的做到不跟以下五種人較勁:一、死腦筋---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死腦筋的人,你可以理解為是那些愛鑽牛角尖的人。所以你在為人處事上跟他們較勁的話,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他們是不可能聽你的一言一語的,他們只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死鑽牛角尖。
  • 深度好文:幫助他人,等於幫助自己!
    大家好哦,我是小編餃子帶你去閱讀,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幫助他人等於幫你白己。我們有一句話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互相幫助,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的身心也會非常愉悅,很多時候,我們的善意之舉,會在生活中回饋到我們身上。
  • 愛較勁之人,不懂得尊重他人,愛出風頭,自以為是,深陷自我世界
    總之,無論什麼事情都要跟你針鋒相對、較勁,令你很不爽、不自在。正所謂情商高,便是好好說話。事實上,真正聰明的高情商,也可以說是比較高級的情商,是「不較勁」。真正高情商的人,就算在自己有理有據的情況下,通常都會給他人留有後路和餘地,使他人有臺階可下。
  • 「不想做」就「不做」,不要跟自己較勁了
    但也因此她常常會把自己逼得很緊,本身她的工作性質和環境競爭性就比較強,她又是個性格要強的人,所以她會拼命努力,每天加班到晚上九、十點之後她還會給自己安排各種學習。以前我跟其他人一樣,認為她是無堅不摧的,什麼都難不倒她。但通過這幾次的聊天,我了解到,她近期總是失眠,很多時候想各種事情,凌晨2、3點才能睡著,到了早上5、6點又會突然驚醒,而且躺下來的時候,經常感覺心悸、不舒服。
  • 技工苦學外語對話德國工程師:跟自己較勁很幸福
    跟自己較勁很幸福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林實習生莫昕楠聽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時,全國人大代表、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塗裝車間西區面漆工段操作技工黃波
  • 孩子愛較勁,可能是固執思維的鍋!這三招專治愛較勁的孩子
    他們希望把所有的事情全部都做到完美,這樣的話才能夠不辜負自己的期望。所以在選擇這條路的時候,他們就在不停的打量著自己,希望每一件事情沒有一絲紕漏,這樣的話他們才會感覺到有榮譽感。他們不允許自己的身上存在著瑕疵,更不允許自己出現失敗的狀況,所以說他們在做事的時候一定是小心謹慎的。
  • 致良知四合院:不再較勁,生命終於得以舒展
    然而,此前的她,卻是十分擰巴,經常跟人較勁。她為什麼較勁?在跟誰在較勁?她從哪天開始不再較勁了?讓我們一起聽聽她的自述。到了該上學的年紀,我開始與媽媽「較勁」,我不願意回到媽媽身邊。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就跟著二姑生活,也不想跟爸媽一起。再後來,生活條件慢慢好了起來,父母總想用物質來彌補對我的虧欠,但過度消費反而助長了自己的貪慾,以至於現在也有不良的消費習慣。
  • 【徐工匠人】張洪建:跟「細節」較勁32年
    多次獲得「董事長質量獎」「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生產工作者」的張洪建,始終秉承著「一根筋」精神,手握量尺,健步如風,穿梭在一臺臺設備之間,用「嚴細實智」的工作作風,跟「細節」較勁。張洪建幫助國外客戶驗收設備 「Roger,別擔心,我們的機器焊接的非常完美,你可以放心地用手去觸摸,檢驗它們是否合格。」
  • 那些跟霧霾較勁的公益組織
    那些跟霧霾較勁的公益組織 2015-03-04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編者按 柴靜自費百萬推出的霧霾調查視頻《穹頂之下》一夜間火爆於網絡、自媒體,甚至每個人的朋友圈:至3月1日早上10點,柴靜霧霾專題片在優酷點擊率達1101萬次,騰訊視頻4850.7萬次,樂視
  • 四十歲以後,別和這四個人「較勁」,不然,你就輸了!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不與這四個人「較勁」,才能換來我們清淨的生活,不然天天處於較勁之中,會讓我們活得很崩潰,才影響到身邊人和自己的人際關係。02在工作上,不要跟同事較勁人到四十,很多人都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工作了那麼多年,應該明白職場的規則,不得罪人和不跟別人較勁才是生存法則。
  • 這5件事上越跟領導較勁,領導內心越歡喜
    在職場工作的夥伴們可能都知道,誰敢跟自己的領導較勁,誰就會在工作上失去更多的機會和資源。但是今天這五件事情,你越跟領導較勁,領導就越會喜歡:一、工作方法---會讓領導看到你的激情領導之所以會歡喜,就是因為你越是跟他較勁,他就會越覺得你是在工作方法上精益求精。
  • 正午信箱158|我不愛給人添麻煩,但沒法不跟自己較勁
    有時富有傾訴欲卻找不到人傾聽,只能自己寫些日記,如今想要認真寫點什麼又啞口無言,腦子裡一團亂麻。大概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關於自己,關於父母,關於未來。我gap一年,今年8月即將出國讀MSF。金融不算自己喜歡的專業,我更喜歡書和美術,愛好很多,過去的二十二年裡我很少做出自己的選擇,在懵懂中迎合父母的期望。
  • 近期運勢,別和自己較勁,這些星座平復心情,日子逐漸輕鬆
    對於每個人而言,成為更好的自己是關鍵。近期運勢,別和自己較勁,這些星座平復心情,日子逐漸輕鬆。(運勢參照上升和太陽星座) 你們雖然能夠按時完成自己的日常任務,但卻會接到一些臨時性的指令,加班的頻率有所增加。對於白羊座和摩羯座來說,一方面要做好心理準備,另一方面要多進行反饋,別一個人扛下所有壓力。
  • 讓孩子明白「幫助別就是幫助自己」,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樂於助人
    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小編所在的城市昨天下了今年第一場雪,不過很可惜啊昨晚小編早早就睡覺了,今早起來也沒看到樹枝上有積雪,不過唯一明顯的就是氣溫明顯下降一大截。應該很大一部分地區也已經降溫了吧,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哦!把自己照顧好呦!說了這麼多我們現在回歸正題吧,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現在獨生子女居多,而且獨生子女習慣的都是接受,而不是給予和付出,很大一部分孩子並不會主動去關心別人。
  • 夜讀丨生活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縣官答道:「跟三八二十一的人能吵上一天,還說你不蠢?不打你打誰?」說「三八二十四」的人挨打,並不是他算的不對,而是他陷入與爛人破事的糾纏中毫無意義,在外人看來很是愚蠢。時至今日,爭論「三八二十一」還是「二十四」的人恐怕沒有了,但習慣與爛人破事糾纏的人還沒有「絕跡」。一些爛人不講理、戾氣重,跟他們計較如同對牛彈琴,白費口舌。
  • 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他的所有叛逆都是求救
    導讀: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他的所有叛逆都是求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他的所有叛逆都是求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我可以。不用擔心你。」
  • 曾毅 用一生時間跟病毒「較勁」
    曾毅在上海讀書期間,還把父親接過去進行治療,「那會兒我父親40多歲,在上海做了胃部手術後,一直到80多歲過世前,胃潰瘍都未復發,也就是說他的後半生都沒有胃潰瘍,這也更讓我堅定了自己當初學醫的選擇。」一心想做醫生的曾毅,跟病毒開始打交道,可以說是時代的選擇,甚至有幾分「命中注定」的意味。1952年,曾毅從上海醫學院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