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苦學外語對話德國工程師:跟自己較勁很幸福

2020-12-11 中國甘肅網

跟自己較勁很幸福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林實習生莫昕楠

聽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時,全國人大代表、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塗裝車間西區面漆工段操作技工黃波「渾身充滿了力量」。他拿起筆,把政府工作報告中與製造業、技術工人相關的部分圈了起來。

「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需要依靠一線技術工人。好比一臺汽車,以前開3年可能就會出問題,但如果由技術更精湛的人參與製造,車的質量肯定更好,開5年甚至10年都沒問題。」黃波說,在從製造業大國到製造業強國的轉變中,年輕一代技術工人要面臨各種挑戰,「需要不斷跟自己較勁」。

「不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最開心的。」這名年輕的「成都好工人」稱號獲得者笑著說。

在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黃波主要負責車身漆膜優化工作,為汽車裝扮高品質的「外衣」。2011年,公司新建了一個自動化汽車噴漆生產車間,使用德國杜爾集團製造的劍刷擦淨機器人、內外表面噴塗機器人、膜厚檢查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

和機器人「搭檔」幹活,黃波高興不起來。黃波和其他長期手工噴漆的技工學徒都不會操作這些自動化設備。因為語言、專業背景不同,廠家派來指導的德國工程師「老David」不願意給他們詳細講解這套自動化系統的運作機制,只是簡單列出幾個操作步驟,讓他們照此操作。

於是黃波沒日沒夜地拼命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經過10個月努力,終於可以和「老David」無障礙溝通。

一開始,「老David」很驚訝。因為作為一線操作工人,黃波根本沒有必要將整套系統都學懂弄通。但隨著求教的次數多了,他發現,這個只有大專學歷的年輕人身上,有一股可怕的較真勁兒。

兩年後,黃波完全掌握了整套自動化設備的原理和操作。

黃波「喜歡和自己較勁」。他代表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塗裝車間參加一汽集團組織的質量改進活動,提出了「消除本色靜電機器人手指積漆、提高車身質量」的改進項目,使量產爬坡中的速騰面漆生產線的產能每天提升64臺,由此,他被評為「一汽集團質量改進明星」。

「老David」已經70歲了,卻仍然工作在一線,這樣做既為了培訓年輕技工,也為了了解本行業最新的技術進展,讓自己在工業自動化的時代潮流中不掉隊,黃波因此很受觸動。「不逼自己去學習,去奮鬥,將來很容易就會被機器取代。」

「但機器最終是為人服務的,在具體操作中,如果機器出現問題,也要人去排查故障,去弄明白是軟體的問題還是機器構造出了問題。」以黃波所在的汽車噴漆車間為例,利用自動化系統,每秒鐘可以為93輛汽車噴漆,但如果系統出現問題,甚至會影響整個車間的生產節奏。

黃波表示,製造業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要求越來越高。這給年輕一代產業工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你必須不斷學習,才有可能創新。」

在聽取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人大代表的審議意見後,黃波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議國家出臺更多政策支持弘揚工匠精神。

他明白,對於行業進步來說,工匠精神太重要了。2017年,黃波通過對汽車塗料罩光油漆溶劑壓力、清洗頻次設定、清洗程序等方面的優化改進,使罩光溶劑每年節約80餘噸。那一年,他榮獲成都市「工匠」稱號。

黃波還不打算停下「較勁」的腳步,他的夢想是成為能為「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作出貢獻的「大國工匠」。

本報北京3月8日電

相關焦點

  • 德國🇩🇪技工收入和地位高於大學教授!👍
    當我們驚呼高級技術工人短缺已經關乎企業生命時,我們不能不反思我們自己的高級技術工人何以短缺。眾所周知,德國高等教育資源豐富並且免學費,但仍然有一半的中學畢業生不選擇上大學,他們熱衷於上的是職業學校。德國的職業教育被比喻為「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幾乎在每個企業,身懷絕技又一絲不苟的技術工人被企業主們視作珍寶。
  • 在德國,技工比高學歷人才更吃香?文憑都沒有吸引力了?
    我們都知道,學歷的高低能夠決定自己有沒有資格取得一份更好的工作。不少人讀完本科還會堅持讀碩士,讀博士,讓自己在步入社會之後更有競爭力。但是在德國,情況好像不是這樣,技術工人更受大家的歡迎。大家也會驚嘆於德國的製造工藝、機械設備,很多機械使用了挺長的時間,依然能夠保持良好的性能。在德國的企業家眼中,科技是靈活的大腦,能夠想出非常多的創意,而技工就是四肢,能夠將這些創意付諸實踐。如果缺少了一流的技工,即使是再優秀的創意也會黯然失色。在工資方面,德國的技工工資高於全國的平均工資,不比普通大學畢業生成為白領後的工資少。
  • 德國總統說: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
    德國製造之所以如此強悍,關鍵是這個國家積蓄了豐厚的「工匠」資源,包括工程師、高級技工、普通技工。德國的工匠精神就是嚴謹、規範、一絲不苟,規定螺絲需要擰五圈,他們絕不會擰四圈半。無論是工程師還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絕活,有的是祖上傳承,但更多來自遍布德國的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甚至應用技術大學,此外德國行業協會的培訓和企業內部的實地訓練也非常普遍。問題是,為何那麼多德國人甘願做技工而不是普遍追求高校文憑?
  • 職場人學外語的寶典:三個月外語流利術,跟外籍總監自信談方案
    呼吸機(ventilator)與「吹哨人」(whistleblower)發音差別不小,會聽錯,只能說川普更在意的是自己被舉報的事。可學習一門外語,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跟各國人都聊得來》作者:本尼.劉易斯,就是一名典型的外語學渣。
  • 我國製造業現狀,缺的不是高學歷,而是高級技工和願意做技工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大概是在十年前,在我們那兒有一家水泥廠,當時廠裡面的設備出了一些問題,那設備是在德國進口的,於是只能請了德國一個工程師過來解決。比如說在我國製造業高級技工缺口巨大,至於這個缺口到底有多大,可以這麼說,目前所有的製造企業都還需要高級技工,這個數量至少是千萬人級別的。
  • 德國留學性價比有多高
    只是因為考慮到學生的留學時間不只是一兩年就回國了,在英語還不錯的前提下如果能再多學一門外語,首先在申校時的選擇面上就會比純英文授課的學校多不少,而且也方便在當地打工及生活。如果學生英語好的話,完全可以選英語作為外語課學習﹙在歐洲留學也要在學校裡學外語課的,德國本土的孩子從一上學就開始學外語了﹚,如果對其他歐洲語言如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多學一門歐洲語言,也是非常不錯的。
  • 不跟孩子較勁,需要的就是一轉念
    也許當初孩子想放棄學琴的時候,如果家長一轉念,治不好事就會阻止這個悲劇的發生了。沒有哪個當家長的沒有跟孩子較過勁。也沒有哪個家長敢說我跟孩子較勁,事後從來沒後悔過。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遇到不少的溝溝坎坎,諸如生病之類的,相信每一個家長都或多或少的有那麼一個時刻:孩子只要把這個坎兒過去,以後再也不跟你較勁了。
  • 打造外語特色課程 優化外語教育生態——幸福學校參加第七屆北外國際校長圓桌對話
    本屆校長圓桌對話以「打造國際化學校的教育生態」為主題,緊緊圍繞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國際化教育理念、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與國際接軌的課程體系、國際標準的教學質量如何延伸到基礎教育領域,並為高等教育培養和輸送高品質的人才展開討論。華夏幸福旗下的大廠幸福學校楊春林理事長和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的李婕副校長作為北外外語特色實驗基地校的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 看看德國是怎麼做的!
    緊固件行業技工人才的流失,也昭示著這一行正在失血……為什麼呢?先來看看德國製造業技術工人的狀態,你的心裡就有答案了!德國製造業,看看他們的技工是怎樣的!1、技工有很高的收入德國技工工資高於全國平均工資,技校畢業生的工資幾乎普遍比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高。
  • 同學,請別跟顏料較勁
    有個學生,他學水彩的時間大概半年,目測採購的各種品牌的顏料大概花費了五六千元。好在只是每個品牌只選了部分顏色,並且還是小容量包裝的。他吐槽的一個重點是自己跟不同的老師學習,甚至包括跟著教學視頻自學,如果不跟著老師用相同牌子相同色號的顏料就沒法畫。
  • 跟老外談生意,不必擔心外語差!
    跟老外談生意,不必擔心外語差! 2006-12-05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我讀大學的時候,學的不是外語。
  • 德國學生怎麼學外語?「以用促學」的方法很簡單,過程很辛苦
    他正在德國一所文理中學讀9年級。留學之前他已經了解到這邊的學校要學第二外語(第一外語當然是英語),就先突擊自學了兩個多月法語。從進度上看,已經學到了A2 級別。德國很多學校是從7年級開設第二外語的,本土同學們比自己提前了兩年學習,SIMON自然亞歷山大,只能倍加努力,期望與同學們齊頭並進。
  • 為什麼你學外語十幾年,還是無法開口?
    我們都好奇她的英語怎麼那麼好,她也撓撓頭表示費解,只給我們講了她的經歷:讀書時候學的英語畢業多年都忘光了,現在的英語全部是在一年紐西蘭生活中,一點一點積累的。她有句話特別有意思:英語是用來用的,不是用來學的。恰恰與《跟各國人都聊得來:三個月外語流利術》作者的觀念不謀而合。
  • 退休老爹自學5門外語 出國能用外語流利對話
    退休老爹自學5門外語,能流利對話 痴迷數十年, 「聽到外語就像打了雞血」 將去師大學德語 他未曾留過學,也不是外語系畢業,僅僅是一名普通工人,卻是外語的狂熱愛好者。9月5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見到了64歲的李國強。
  • 在德國很多人情願做技工,也不情願坐辦公室
    我們都知道德國的工業非常發達,很多高新科技都是德國領先的,包括一些汽車,這些領域在德國也是非常領先的,比如我們熟知的奔馳和大眾,都是德國產的。因為一旦進入職業學校,國家也會有對應的補貼,而且畢業了之後,自己會有一定的技術,也會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所以德國近年來他們的製造業是非常強盛的。而且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德國人,個個都是非常謹慎,小心的,他們有著匠心精神,所以把一些工藝品才會做得爐火純青,所以有很多德國人都願意去學習技術,而不是選擇,坐在辦公室裡面。
  • 「不想做」就「不做」,不要跟自己較勁了
    但也因此她常常會把自己逼得很緊,本身她的工作性質和環境競爭性就比較強,她又是個性格要強的人,所以她會拼命努力,每天加班到晚上九、十點之後她還會給自己安排各種學習。以前我跟其他人一樣,認為她是無堅不摧的,什麼都難不倒她。但通過這幾次的聊天,我了解到,她近期總是失眠,很多時候想各種事情,凌晨2、3點才能睡著,到了早上5、6點又會突然驚醒,而且躺下來的時候,經常感覺心悸、不舒服。
  • 上不了名牌大學讀技工能行嗎?高級技工可缺口1000萬!
    德國女性工人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勞動力,然而,我國不少企業面臨「設備易得、技工難求」的尷尬境地。企業的痛點正是改革的發力點,「大力發展技工教育,著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後備產業工人和高技能人才」,補齊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的短板、打造更多「大國工匠」,是我國實現經濟轉型升必須面對的難題,也是技工類職業技術類院校發展的重要契機。但凡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大國。數據顯示,在日本,整個產業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佔40%,德國則達50%,我國這一比例卻僅為5%左右。
  • 倔小子弗朗索瓦·古恩,讓我們知道學習外語的最好方法
    他開始翻譯德國大文豪歌德和哲學家席勒的作品,這個過程,按照他的說法,真是太苦了!一頁書一天都翻譯不完,同樣的單詞在第二頁出現,他又要去查詞典,因為拿不準意思呀!他還發現,第一頁翻譯完之後,第二頁比第一頁更難,翻譯的過程是越來越難,而不是越來越簡單。
  • 「學外語」真的沒用了嗎
    那麼,我們還有必要學習外語嗎?    當「AI」遇上外語    人類從未停止過為溝通和交流而努力,學外語的熱潮經久不衰。近年來,機器翻譯與語音識別技術飛速發展,為人們的交流提供了一條捷徑。雖然這些技術仍然存在各種問題,還有提高的空間,但AI技術的應用已大幅提高了翻譯軟體的質量,語音識別的準確度也逐漸提升。
  • 人民的名義陳清泉與高小琴對話去學外語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去學外語是什麼梗?去學外語出自哪裡?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介紹,希望大家看完這篇由小編精心整理的內容後,能對相關知識有所了解,解決你的困惑。  有不少朋友對於最近出的「去學外語」的含義感到疑惑,那麼這個詞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