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和漢語之間有這麼多的不同……

2020-12-12 夢落小天使

漢語和英語中很多詞之間的內涵意義和感情色彩也有所不同,不能隨意替換。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宣傳」,不少人會將「宣傳」直接翻譯成propaganda,但propaganda在英語中是貶義詞,一般用來指政治團體為影響公眾而散布誇大或虛假信息,與中文「宣傳」的含義相差很大。實際應用時可以根據語境將「宣傳」翻譯為promotion/publicity.

1.句法:漢語為無標記語言,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而英語相對於漢語來說,其語序、形態的變化要比漢語複雜很多,初學者很容易在主謂一致、人稱代詞、時態和冠詞等方面出現問題。舉個例子,漢語中對於名詞可數與不可數的定義與英語中的有所不同,比如「設備」在漢語語境下是可數名詞,但在英語中equipment卻是不可數名詞,不能說many equipments / an equipment。同時,由於名詞的數也與冠詞的用法緊密相關,很多人的冠詞使用經常出問題。比如,「在市中心很難停車」,有些人可能會翻譯成:Parking is difficult in city center.這裡少了個冠詞the,因為center是可數名詞,前面需要加限定詞修飾。正確的寫法應該是:Parking is difficult in the city center.又比如,「歷史表明對待暴力抗議的通常回應就是鎮壓」,如果寫成:The history shows that the usual response to violent protest is repression. 也屬於冠詞使用錯誤,因為history在這裡是不可數名詞,且在該語境中是泛指「歷史」,所以它前面不能加the,正確的寫法是:History shows that the usual response to violent protest is repression.

2.語用:母語的負遷移不僅會影響語音、詞彙和句法,它同樣會在語用層面產生影響。每一種語言實際上都代表著一種獨特的文化,如果學習者對外語背後的文化沒有足夠的了解,僅僅根據母語的文化習慣進行交際,就很容易表達不當。比如,中國人之間見面經常會問「吃飯了嗎?」「上哪兒去啊?」我們都清楚這些問題並不是真正的提問,僅僅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而已。但如果我們碰到一個外國人也對他們說 Have you had dinner? / Where are you going? 就會顯得非常奇怪。

如何克服母語負遷移帶來的影響?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母語負遷移對英語學習帶來的影響是深遠和全方位的,它包括語音、詞彙、句法以及語用交際等等。克服母語負遷移的第一步是正視這種母語幹擾的存在,承認它所帶來的影響,這樣我們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出錯的原因,並有意識地加以改進。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多進行可理解性的輸入訓練,以此來增加對英漢兩種語言差異的理解。

相關焦點

  • 漢語和英語之間有令人驚嘆的語源近似
    如果有人告訴你,「鬼」字在秦始皇時代念*kiuer,而在包括英語直至印度語在內的印歐語系中與「鬼」字相同意義的古詞根(印歐語古詞根)是*gheis (即現代英語ghoast的遠古構擬形式),你也會驚訝遠古的漢語和遠古的印歐語系的詞彙之間的面目之相似吧!
  • 英語和漢語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
    每個學習英語的人大概都會遇到Chinglish的問題,拋去常說的口音問題,那麼還有什麼會導致我們在使用英文當中會有Chinglish的毛病呢?想要了解我們為什麼會犯這個國人必犯的毛病,我們還得首先對比中文與英語之間到底有什麼差異?在這對比分析過程當中,會發現中文和英語當中有重合的部分,這時外語學習會顯得輕鬆一些。
  • 英語和漢語之間的詞彙空缺
    請大家看看這一句怎麼譯成英語:「他鉛筆盒裡有五支筆。」別小看這麼一句簡單的話,實在沒有辦法翻譯,因為英語裡沒有相當於漢語「筆」的詞。漢語中的「筆」就是前幾行所列各種筆的「上義詞」。有些分類是各種語言基本一樣的,如世界上的東西分成生物(living things)和無生命物(non-living things),或者有機物(organic matters)和無機物(inorganic matters),而生物裡有植物(plants)和動物(animals),但有些分類是某種語言特有的。「筆」在英語裡就構不成一類。
  • 酒的英語有好多種,beer和wine之間有什麼不同?
    果酒甘醇,啤酒清冽,烈酒猛烈,漢語裡各式各樣的酒品類很多,但是總歸離不開一個「酒」字。在英語中就不同了,常見的既有beer、wine和liquor,他們之間又有什麼不同?今天就跟著小墨一起來看看吧。西方人根據酒的種類,大致分為了三類:beer、wine和liquor。Beer是人們最常喝的啤酒,wine是甜中帶柔的葡萄酒,而liquor是指酒精度數較高,濃度較純的烈酒。She took a can of beer from the fridge and drank it.
  • 英語和漢語的十大區別
    這句英語是由四個獨立句構成的並列句,前三個句子都用簡單將來時,最後一個句子用的是將來完成時,句子之間的關係通過時態、逗號和並列連詞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漢語譯文明顯就是簡單的敘述,至於句子之間的關係完全通過句子的語義表現出來:前三個句子可以看成是並列關係,最後一個句子則表示結果。
  •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不排斥英語,卻忙不迭的跟漢語漢字劃清界限?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不排斥英語,卻忙不迭的跟漢語漢字劃清界限?你聽著,這是因為:漢語和漢文字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深刻的烙印著漢民族的文化和漢民族的思想,這意味著漢語和漢文字有著極其強勢的文化同化能力。這個屬性是其他民族的語言和文字所不具備的。比如英語,它的字母組合只具備了某些只局限於詞語本身的,而且是僅僅表面的意義,而不會涉及到民族的文化屬性,比如思想,感情。
  • 乾貨|對外漢語漢語教師證這麼多,到底要考哪個?
    匆匆那年,我們考了那個證……問:對外漢語教師證這麼多,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答:對外漢語行業目前最權威的證書就是國家漢辦的《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簡稱CTCSOL。如果說漢辦的《國際漢語教師證》就像雅思託福,那麼其他證書就像英語四六級。
  • 慄子誠摯分享:英語和漢語的差異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被世界人們廣泛學習,其中原因不言而喻。那麼,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於我們來講,如何學好它呢?下面,慄子來分享一下自己淺顯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學習任何一門外語,都要依賴於自身的母語來進行學習的。讓所以人都脫離自己的母語的語境來學習一門外語是不切實際的。
  • 人類未來會選擇英語還是漢語?這部中國科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在這部由東方人書寫的科幻作品中,劉慈欣先生給出了和西方科幻作者完全不同的答案,在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主流的未來,漢語其實比英語更具有優勢。在劉慈欣的設想中,在200年後的未來,全世界都將使用一種以漢語為主英語為輔的混合語言。那麼,如果拋開小說的虛構成分,從現實出發,漢語和英語誰更適應未來人類文明的發展呢?
  • 趣談「綠色」在英語和漢語中之不同
    英語中的 green(綠色)表示「青蔥」 「青春」 「未成熟」 「生機勃勃」,與漢語意思一致。英漢語中都用「 綠燈」 表示安全通行, 都用「 綠色」 來象徵和平,「 綠色食品」 是健康的標誌.但 green 一詞所含的「嫉妒」 「妒忌」與漢語不同。green- eyed翻譯成漢語是「嫉妒的」 「眼紅的」。我國元明時期規定娼家男子戴綠頭巾,後喻為妻子有外遇者為「戴綠頭巾」或「戴綠帽子」。但英語中的對應詞「green cap"並沒有這個意思。在美國有green back,表示「美鈔」,因為美元的背面是綠色的。
  • 被英語和漢語撕扯
    如果沒有神,橡果們不會坦誠自己生命歷程上的糾結、軟弱和陰霾,因為這個世界的邏輯是誇口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但正是誇口與這世界逆向而動的,才打通了生命真道。願上帝祝福每一枚橡果!從此以後,在與橡樹的故事裡,我不僅是一枚橡果,也是一名幕後的搬運工,把貨卸給編輯後,他們來敲敲打打,細心琢磨,再拿出來獻給橡果。用搬運來比喻翻譯,可能會讓不少朋友誤解,以為翻譯就是看著英語打漢字就可以了。哎。這麼比喻是好玩而已,遠沒有這麼簡單。英語和漢語根本是兩種系統。
  • 漢語到底有多難學?美國教授:外國人的漢語試卷,中國人會做嗎?
    這麼一對比,漢語和外語的差別確實很明顯:漢語既有注音,又有文字;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漢字的歷史已經有6000多年,起初是圖形,後來變成筆畫,造字原則也從表形、表意變成了形聲。對外國人來說漢語到底有多難學呢?來自密西根大學的美國教授David Moser就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中文為什麼這麼難》,提出了他的觀點。
  • 學會漢語能否走遍世界?漢語和英語對比,哪個更有優勢?
    最近這幾年,漢語熱越來越高,上升的趨勢很大。面對許多老外來中國之後,他們就不願意離開,或者想要來中國的外國人,他們就必須掌握漢語。加上中國在世界其他國家,建立許多孔子學院,宣傳和推廣漢語,這對漢語熱,有了很大的作用。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提升,越來越多人學習漢語,那漢語在國際上屬於什麼地位?學會漢語,能否走遍天下?
  • 聯合國通用英語和漢語,日本人:日語為啥不行?回覆說:想多了
    聯合國通用英語和漢語,日本人:日語為啥不行?
  • 那與漢語和英語比一下就簡單多了
    一、日語與漢語的比較 從語言學上來講,日語和漢語都應該屬於漢藏語系的,好多日語單詞就是從漢語裡來的,被語言學家稱為sino-Japanese.兩者應該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日語中平假名和片假名甚至就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表音文字。如「ぁ」來自漢字的「安」的草體。 但我覺得,事實上,要學好日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上面所述都是一些表層的東西。從深層次上來講,兩者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 甘肅2020考研英語:英語語法和漢語語法的十大不同(下)
    六、英語多變化,漢語多重複熟悉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表達相同的意思時往往變換表達方式。第一次說「我認為」可以用「I think」,第二次再用「I think」顯然就很乏味,應該換成「I believe」或「I imagine」之類的表達。相比之下,漢語對變換表達方式的要求沒有英語那麼高,很多英語中的變化表達譯成重複表達就行了。
  • 英語和漢語的區別
    例如,數(number), 性(gender), 格(case), 時(tense), 體(aspect), 語態(voice), 比較級(degree of comparison), 人稱(person) 和 詞性(parts of speech)。從句子的層面看,英漢之間的重心和語態也是大不相同,通過下面幾個例子可以看到清晰的對比。
  • 漢語和英語的詞性,都有哪些異同點?
    學生有一個很苦惱的問題,拼音學完了,就開始學音標。漢語語法學完了,就開始學英語語法。撞撞,小鹿亂撞。撞撞撞,小鹿亂撞。之前我寫了一篇是關於拼音和音標的文章,今天我就來說說漢語詞性和英語詞性有哪些常見的區別點。兩者既有相同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 為什麼說英語比漢語要容易得多?
    只好從新概念英語第一課開始學。其實英語本身並不難,難就難在它同漢語差別太大。我們又沒有的語言環境,所以學起來有些蹩腳。加上國內的英語教學不是很成功,無形中又增加了難度。說起英語有多容易,你完全可以跟老外吹吹牛,「你們英國字我全會寫,而我們中國字你十分之一也不會。」是的,你沒聽錯,英語就26個字,誰都會寫。
  • 在中國,說漢語的有很多方言!那說英語的國家,他們有方言嗎?看完...
    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是靠語言進行的,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語言。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歷史非常久遠,並且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漢語言的進化更是能夠體現出來我國的歷史。我們國家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並且地域非常遼闊,所以人們的生活習慣上會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