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於趣談中學知識

2020-09-19 微雨夜吟

若讓我去細讀《世說新語》,估計很難堅持下去。一則文言文讀起來不好理解,吃不透,難免讀之無味;二則如今不比年輕時候,心是浮躁的,難得有心情去細細品味此類書文。

然則戴建業老師的一本《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幾乎是看故事般讀完了此書,且會常常掩卷沉思,收穫良多。之因此書不是單純地在譯註原文,而是在註解譯文的同時,介紹了當時的背景,故事中人的人品,家庭出身,身份等相關原委,還有作者的為人處事,性格和寫作風格,許多相關細節一一道來,讓我們讀來思路清晰,感覺親切,同時老師會聯繫當前社會現狀,換代換位思考,讓人忍不住思索一翻,實在有受教的感受。


一、作者有趣的求學經歷:歪打正著也是人生

戴教授自我定性「我的一生有點像坐過山車」。何出此言?且看他的求學經歷。戴教授中學時最喜歡的是數學,曾在高中時數學競賽進入了前三名。偏在一個荒唐機緣下嘗了「當詩人」的甜頭,於是立下宏志要當一名詩人,1977年考上大學並如願讀中文系後,才發現自己的志趣既不在當詩人,自己的才能也當不了詩人。可轉學到數學系願望落空,只好「硬著頭皮讀完了中文系」,卻又一時心血來潮,考上了唐宋文學方向的研究生。喜歡數學—想當詩人—想改學數學—考唐宋文學研究生,這是什麼不可思議的路線?

中學時代的理工男,完全成了一個學古代文學的老學究,應該不會再折騰了吧?作者卻不,他還是沒有死心數學。1985年回到華中師範大學後,他居然去自學了高等數學《集合論》。這本書終於讓他明白了學習數學再無可能,從此不再想入非非,從此努力向中文,每天不是背古文就是背英文,不是上課就是讀書作文,不是寫論文就是翻譯英文小品,二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底蘊,2011年至2013年寫了四百多篇文化隨筆和社會評論,博得了「十大博客」的美名,並在學術論文論著數本之外,出版了系列雜文隨筆集。

戴教授的「」歪打正著「」不止是在學術與寫作上,還有他的性格。他自述從小「說話沒個正經」,沒少挨罵。沒料到這種說話方式,如今被學生和網友們熱捧為「幽默機智」。而他曾經因為普通話不標準的苦惱,如今卻成了「戴建業口音」,由此可見,一旦有人喜歡你,你所做的都是好的啊。沒有完全的對與錯好與壞,做好了自己,就是最好的。

二、每一則小品都含著人生哲理

庾道季云:「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恆如此有生氣;曹蜍、李志雖見在,厭厭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結繩而治,但恐狐狸猯貉啖盡」

——《世說新語.品藻》

庾道季說:廉頗、藺相如雖是作古一千多年的死人,但他們懍然剛烈的形象好像至今還活著。曹蜍、李志現在雖然還活著,但他們了無生氣的模樣活像是九泉之下的死人。要是人人都像他們這個樣子,我們可以退回到結繩而治的遠古時代,不過,恐怕要被狐狸野豬等各種野獸吃個精光了。

這樣評論別人著實有些苛刻,「活著還不如死人」,可事實的確如此。有些人即使同窗四載,分手後可能就記不起他的模樣,有的人卻只是一面之緣,卻一輩子忘不了他的音容笑貌。為何,前者既無生氣又無個性,後者則個性鮮明又生龍活虎。

廉頗、藺相如這樣我們都十分熟悉的名人,兩個成語就「完璧歸趙」「負荊請罪」讓人無法忘懷他們的故事。那麼,曹蜍、李志何許人也?讀者完全不知道,如果不是這則小品,估計不可能史上留名。所以必須了解一下。這二人,一個是官二代,一個是與王羲之同時的書法家,其實兩人倒也不是蠢貨,只是一普通的工作人員,沒有什麼建樹和風格,所謂「碌碌無為的庸才」罷了。

為何庾道季會如此抒懷,又敢於這樣直白地說教?因為他的出身及性格和才華。庾道季是東晉外戚和名臣庾亮之子,他為文下筆琳琅,談吐更敏捷機智,在當時十分得人盛讚和欣賞。他對自己的才華自然十分自負,對別人的評論也很少敷衍奉承。出身名門,又滿身才華,性格傲然也是理所當然,說起話來自然不留餘地,針對的也不僅是此兩人,而是這兩人代表的一個階層。

這則小品雖是評論沒有個性和稜角的老好人,活著不如死了,卻更是藉此道出了庾道季的論人標準。假如找不到德才兼備的賢人,你願意與四平八穩的庸人為伍,還是選擇與狡猾能幹的人精共事?「寧與人精共舞,不與庸人同行」,周圍若全是馴良聽話的庸人,社會可以退回到結繩而治的時代,可以像老子所說的那樣「棄聖絕智」,但用不了多久大家都將被老虎吃光。庸人標誌著民族的退化,也是社會停滯的原因。

這則小品也給我們提出了教育宗旨這一大問題,我們到底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如果教育是為了扼殺學生的個性,磨光學生的鋒芒,打掉學生的稜角,讓他們沒有質疑的精神,沒有挑戰的勇氣,沒有昂揚的激情,到哪裡去找廉頗、藺相如這種卓爾不群的豪傑?


三、魏晉真名士盡風流

教育問題是人類永遠的難題。我們經常會質疑,生兒育女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他們快樂的成長,還是讓他們成龍成鳳、出人頭地?我們應該嚴厲地管教孩子,還是和他們做朋友,陪伴他們成長?孩子沒上名校進名企,是否覺得臉上無光?

晉是歷史上真名士風流的時代,他們把僵硬古板的說教扔在腦後,追求人格的獨立和精神的自由,追求一種任性稱情的生活。他們是怎麼看待父母「望子成龍的」?

謝太傅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

《世說新語.言語》

太傅謝安問身邊的子侄:孩子們與自己的成敗榮辱有什麼相干?既不相干,父母們為何總是想讓他們出人頭地呢?

子侄們沒人能回答上來,唯車騎將軍謝玄回答說:父母總盼望子女成龍成鳳,就好比希望芝蘭玉樹長在自家庭前階下一樣。

芝蘭玉樹都是名貴的香草仙樹,想必東晉的貴族流行種在庭院裡裝點門面。也就是說,父母希望孩子們成為優秀的人才,其實多少有點裝點門面的意思吧?或者說想向世人展示,我們的孩子都是有用的人,我們的家族是人才濟濟的大家族,在我國從古到今,家族是一個團體,我們歷來看重家族榮譽,這樣的希望是在所難免的。

如此看魏晉名士確實有趣,問的敢問,答的也敢答,一句話就概括了貴族生存狀態。這種口氣正是貴族的味道,比喻新穎而典雅:我們的庭院需要芝蘭玉樹,我們的孩子需要出類拔萃。

我們現代父母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成才的?必須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人間最聖潔的愛,望子成龍卻也是古今最普遍的情懷。我們的願望是美好的,希望孩子從小培養出優秀的品質,學習上拔尖,讀名校,出來有一份體面又輕鬆又穩定的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這樣的願景其實真的不算是自私,「都是為了你們好」。

只是孩子都是完整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人生和活法。每個人又各有所長,各有所好,既然我們無法掌控,為什麼一定要去強迫?不是每個人都能成龍成鳳的,成才的標準也各有不同,如果不能長成芝蘭玉樹,長成普通的花草其實也是別樣的風景。


四、名言雋語口齒留香

魏晉名士的清談,不僅追求義理的「新異」,也很重視詞藻的「新奇」,而且還講究語調的「頓挫」。同時也可見為人的機敏與幽默。

顧悅與簡文同年,百發早白。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經霜彌茂。」

——《世說新語.言語》

顧悅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之父,官至尚書左臣。他與晉簡文帝同歲。史稱簡文帝既有風度儀表,又美善於修飾保養。顧悅大約如普通 人一般,沒在意保養,人到中年就是中年油膩大叔的模樣。這天簡文帝發現顧悅長出了白髮,就不解地問顧悅:「我們是同年的,為什麼我還是一頭青絲,你的頭髮卻白了?」

如果換成你,你會如何回答?皇帝啊,我每天的工作很辛苦的,早出晚歸,四處奔波,還不時要為升遷之事擔憂。我吃的也沒有你好,營養一般哪,哪像你,工作清閒,營養搭配合理,還有一堆人侍候,當然年輕體健啦!

人家名士的回答卻是十分風雅得體的:陛下,我是那柔弱無骨的蒲柳,一到秋天就會落葉;您有如那四季常青的松柏,即使經歷了風霜,亦會更加的茂盛。我們怎麼能相比呀!

隨口而出的回答竟然如此典雅優美,對偶竟然如此整齊精工,音調竟然如此鏗鏘悅耳,可見顧悅思維之敏捷,口齒之伶俐,不僅使當場的簡文帝聽了「稱善久之」,誰聽了都由衷嘆服不已。


如此妙句彼彼皆是。

王仲祖稱殷淵源:「非以長勝人,處長亦勝人。」——《世說新語.賞譽》

這兩句話聽起來像是饒口令,可細想後便發現它意味雋永。「王仲祖認為殷淵源非但以自己的長處勝過別人,他對待自己長處的態度也勝過別人。」但是必得聯繫殷淵源此人的生平事跡才能理解。這就仰仗作者的資料收集了。

這本精讀分為十九章,從高貴、自信,剛正,到風姿、幽默、師道、名女媛、機詐,涵蓋內容相當廣泛。《世說新語》的幽默風趣讓人愜意快意,含蓄雋永的韻味同樣讓人留戀不已。一本精讀語言風趣簡潔,知識層面廣博,從一則小品可知東西晉時代特點和歷史,正如作者自己所說,不僅可看到某一歷史時期的精神生活的主流,更體現了我們民族在那一歷史時期對生命體驗的深度。在這個經濟社會,我們能在有趣的文字中學習,見識什麼叫超然脫俗,什麼叫高潔優雅,什麼叫瀟灑飄逸,實在是種享受。

相關焦點

  • 跟著墨媽精讀《世說新語》
    等等這些文化文學史知識,對小朋友們不簡單,若不懂點時代背景文化,就很難理解故事裡的人物的言行為什麼會這麼說這麼做?也就是即使看了原文也不理解,也就是Get不到《世說新語》這本書的點上。《世說新語》篇幅短小,語言妙趣橫生,是魏晉南北朝著名的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有很多非常適合小朋友閱讀的有趣的動人的小故事。
  • 讀《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撕掉書法家標籤的王羲之是怎樣的人?
    可自從讀了《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我知道了不少好玩的事兒,感覺王羲之這個人物在我心中漸漸生動豐滿起來了——王羲之東床坦腹(徐樂樂繪後來人們常用「東床快婿」來讚美為人豁達、才貌出眾的好女婿,其實這個詞就來源於《世說新語·雅量》,他的人物原型就是王羲之。 當官時清醒實幹,隱居後怡然情深如果因為「東床坦腹」的故事,你就認為王羲之是個放浪不羈、玩世不恭的人,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 「網紅教授」戴建業講《世說新語》,給現代人看的心靈解脫書
    戴教授已經精研《世說新語》30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也已在今年7月問世,講《世說新語》,戴教授可是真正的大師。漫漫人生路,早晚要讀書,我今天帶領大家一起解讀的就是《世說新語》。《世說新語》在中國的歷史上,一問世就成了名著,很快就有人給它做注釋,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很少有的。
  • 網紅教授戴建業領讀《世說新語》,讓你樂得噴飯之餘也學會生活
    這位老先生就是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戴建業。戴教授不但講課風趣幽默,而且文筆也機智優美。他自信地說:「我寫的比我講的更有趣!」 教授有沒有吹牛呢?來讀讀這本《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吧,你一定會邊讀邊大笑,根本停不下來……《世說新語》由劉義慶招集當時的有才之士是一起搜集整理、加工、潤色而成,主要記述東漢後期至東晉末年士人的言行逸文,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它一向是文人的清供雅品,而戴教授卻用他獨有的才情和智慧,使這本古籍有機會走向了社會大眾。
  • 2019上海書展:「戴建業作品集」新書首發
    「戴建業作品集」新書首發暨籤售會。  據介紹,「戴建業作品集」由9本書組成,分別為《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戴建業精讀老子》《你聽懂了沒有》《詩囚:孟郊論稿》《兩宋詩詞簡史》《六朝文學史》《文本闡釋的內與外》《論中國古代的知識分類與典籍分布》,囊括戴建業近年來所有重要的學術及文藝作品。「戴建業作品集」新書首發暨籤售會。
  • 美好的人生才剛開始——在上海書展九卷本「戴建業作品集」首發式...
    除今天首發的九卷本作品集外,海外將出版一套五卷本「戴建業散文選集」。隨後還將陸續出版多卷本「中國詩史長廊」。 今天首發的這套九卷本「戴建業作品集」,其中《文本闡釋的內與外》《論中國古代的知識分類與典籍分類》《六朝文學史》《兩宋詩詞簡史》《你聽懂了沒有?》
  • 「網紅教授」戴建業上海書展首發作品集受熱捧
    8月18日下午,《戴建業作品集》新書首發暨籤售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在籤售會上,戴建業與大家分享了這些年的教研、創作心得,網絡走紅之後帶來的影響與改變以及將來的一些作品規劃。籤售會由果麥文化傳媒董事長路金波主持,嘉賓們踴躍發言,現場氣氛熱烈,成為當天上海書展上的一處亮點。
  • 古文精讀|《世說新語》選
    《世說新語》是南朝時期的志人筆記,由劉宋臨安王劉義慶組織門人所編纂。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世說新語》在文學史上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其中《詠雪》《陳太丘與友期行》《割席斷交》《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等篇目入選初中語文課本,且中考、高考常常涉及該書中的篇目,值得引起我們足夠重視。
  • 《世說新語》書名考辨
    等到南宋紹興八年,由廣川董弅所刻三卷本三十六篇《世說新語》,是現存最早最完整也是最好的《世說新語》刊本,卷末附汪藻所撰《世說敘錄》一卷,稱「今以『世說新語』為正」,[10]自此之後「世說新語」即已成為定名。
  • 戴建業:我衣櫥裡的「骷髏」可能比別人更多 | 演講實錄
    我的小學和中學基本都是在文革中度過的,高中我碰到了一些特別好的老師。數學老師阮超珍見我常向她求教,暗暗送我一套《初等代數》《初等幾何》,使我真正愛上了數學。我的語文老師魯緒卿、胡仲弼先生,每一課都講得生動活潑,特別讓我感念的是,他們對學生偷看「黃色書」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像有些老師那樣一經發現就立馬撕毀。
  • 和「國民教授」戴建業「找仙人 採仙草 煉仙丹」
    在名為 @戴建業 的抖音帳號所發布的視頻中,戴建業像閒聊拉家常般,把大家熟悉的古代詩人都「調侃」了一番:「杜甫是李白的超級粉絲,他去拜見李白,李白就忽悠他一起去訪名山、尋仙人、找仙草、煉仙丹,中途還遇見個流浪漢高適,從春天訪到秋天,啥也沒找到,後來杜甫醒悟了,不幹了。」
  • 和「國民教授」戴建業「找仙人 採...
    屆時,被廣大網民尊稱為「國民教授」和「別人家的老師」的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將於8月31日上午9:30-11:30在貴陽孔學堂陽明大講堂,與讀者暢談《詩與真——以陶淵明、李白、蘇軾為例》,重現古代詩歌現場感,讓讀者從詩歌中感受幾千年前的古代氣象。
  • 世說新語
    又名《世說》。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遺失後只有三卷。 作品簡介《世說新語》又稱《世說》、《世說新書》,卷帙門類亦有不同。
  • 「《世說新語》與魏晉風度「選修課回聲之八(李春燕)
    李春燕(南開大學中文系1999級本科生,棗莊學院副教授)​2002年上半年,是我大三的下學期,在即將進入畢業選擇的時候,我接觸到了寧老師的「《世說新語》與魏晉風度」課程。從這門課,我精讀了《世說新語》,喜歡上了古代文學;寧老師的精彩講授,讓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語彙、有趣的故事,也得到了方法的引導、美的啟迪和終身受用的人生教益。
  • 影響華夏的文學奇書《世說新語》
    唐朝修《晉書》多採《世說新語》,引用的312條約佔《世說新語》條目的三成左右[1]。對此後世的史家常有批評[2]。《唐語林》、《續世說》、《何氏語林》、《今世說》、《明語林》等都是仿《世說新語》之作,稱之「世說體」。一說晏殊刪並《世說新語》[3][4]。《世說新語》成書以後,敬胤、劉孝標等人皆為之作注,今僅存孝標註[5]。
  • 「你聽懂了沒有」出書了 「網紅教授」戴建業細說古文如何讀出新意
    18日,華中師範大學博導、數千萬人點讚的「網紅教授」戴建業作品集在上海書展舉辦首發式。20日,回到武漢家中的戴建業,接受長江日報記者專訪。  戴建業告訴記者,最新推出的《戴建業作品集》包括6本學術專著,2本文學史論和社會文化隨筆《你聽懂了沒有》,其中《文本闡釋的內與外》《論中國古代的知識分類與典籍分類》《六朝文學史》《兩宋詩詞簡史》《你聽懂了沒有》,是首次出書;《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戴建業精讀老子》《詩囚》,是舊作的修訂改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是這20年來的第五版。
  • 2021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知識:《世說新語》兩則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知識:《世說新語》兩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世說新語》兩則   一、文學常識:   《世說新語》由南朝人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
  • 我讀《世說新語》
    最近和朋友談到《世說新語》,他說當時在大學讀這本書時,就完全把它當成段子來讀了。我不置可否,當然當成段子來也讀未嘗不可,但我從《世說新語》中更讀出了中國文人雅士的風骨秀。《世說新語》一書以生動的筆觸和簡勁的筆墨勾畫出魏晉人士的精神面貌和時代性格,也渲染著傳播著魏晉的色彩和空氣。它像是一面能夠挽留光影的鏡子,飽藏了鮮活的歷史,讓人開卷後不能自已,掩卷後遐想連篇。每每坐在窗前讀此書,我的房間裡似乎蕩漾著魏晉時代清朗淡然又優雅超逸的空氣,許久不散。《世說新語》是六朝時期志人小說的高峰。
  • 寧稼雨:《〈世說新語〉與魏晉風流》
    目 錄《世說新語》的永久魅力與我三十年的授課歷程(自序) 第一講 《世說新語》的作者、成書和版本 第二講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門閥制度與觀念 第三講 《世說新語》與南北文化觀念 第四講 《世說新語》中的人物品藻風氣及其審美意義 第五講 《世說新語》與魏晉名士飲酒風氣嬗變 第六講 《世說新語》中的士族服藥活動 第七講 《世說新語》中的名士休閒生活 第八講 《世說新語》中名士服飾的文化精神
  • 出自《世說新語》的30個成語
    【華亭鶴唳】來源:《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釋義: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身無長物】來源:《世說新語·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釋義:指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