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的一個親戚來找我,心事沉沉,問他怎麼了?他這才說,前幾天,他的上司問他,你對工作有什麼看法?
「什麼看法?」他一下子緊張起來,生怕答錯讓領導不高興,臉紅,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上司看了看他就沒再說什麼,走了。
他一直想著這事:「我的上司是什麼用意呢?」他沒答上,生怕自己仕途至此會「坎坷」起來。
「領導問你對工作的看法,應該怎麼回答呢?」他向我請教。
我正好去見我的一位老領導,我把這問題帶過去,請教老領導,讓他也聽聽。
見到老領導,他說:「回答這提問,明白這兩點,回答就沒錯。」
哪兩點呢?
一,和你寒暄
我們可能辦過這樣的事:想和某位同事走得近些,和他搭訕:
你好,吃過飯了吧,外面這天挺陰的,你說會不會下雨?
這是個舉例子,「是不是會下雨」並不是我們真正關心的,只是想找個話題和他聊起來。
領導問你對工作的看法,也可能就是這樣,隨口和你寒暄,和下屬的你拉近距離,沒有更深的用意。那你放輕鬆回答就行了。
比如這樣回答:
「您好,王總,我感覺我很多東西都要學,我不能拖了公司的後腿,努力學習,把工作做得更好!」
舉一反三,還可以這樣回答:
「您好,李總,我跟技術部的同事出差了一趟,我覺得書本上和現實的工作還有些距離,我還得向老同事多學習,請教。」
二,問題後面的用意
有一句話: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領導忽然問你,你對工作的看法?也會有他背後的用意。
領導問你這個問題時,經歷過一些事的,再看到了領導的臉色,應該能「悟」到了領導的用意。
比如你的工作出了成績,經常得到了領導的表揚。
比如你的工作做砸了,受到了客戶的投訴。
表揚你——你可能也聽到了風聲——領導問你對工作的看法,有可能是想提拔你,考核下你。
你要這樣回答:
「杜總,我越是工作,越是覺得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以後,更是要「三省吾身」,技術做好了,才能給公司做出更多的貢獻。」
假如你猜測到領導是批評的用意,你就要回答:
「杜總,我的工作做得不好,馬虎大意給公司造成了損失,請杜總批評我!」
老領導最後說:不管是不是和你「寒暄」,還是有意地「考核」你,問到你,你都要和你的工作聯想起來去回答,這樣就不會有錯。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