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主要任務雖然說是學習,但是學習也不能夠全部佔據他們的生活,導致學生壓力過大,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長通過了解學生的壓力要懂得適當給孩子解壓。
初中生壓力主要歸納為兩個方面:1、外在因素;1、個人因素
(一)外在因素
1、來自學業的壓力。學習壓力無疑是初中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進入初中以後學習負擔加重,表現為科目增加,課程加深,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高。一些學業生從一開始沒有很好地加以調整以適應這一急轉彎時期,感到壓力很大。
2、來自考試的壓力。例如學生梅某平時上課注意聽講,學習成績中上等,且一直穩定,但是一遇到重要考試就非常緊張,考試前吃不好睡不香,經常生度,考試時更加緊張,拿到試卷便思維遲鈍,半天進入不了狀態,平時得心應手的題目,一下答不出來,甚至一片空白,這就是常見的「考試症狀」,要有一顆平常心來面對考試,使壓力轉化動力。
3、來自同學的競爭力。有的優秀學生害怕別的同學超過她,整天爭分奪秒地學習,從不玩歇一會兒。由於長期緊張,且焦慮過度,漸漸地思想不集中,不能正常思維,心理很害怕……競爭是無可避免,但是過分的競爭和心靈的敏感不會成為學習的動力,反而適得其反,這需要同學們自己去調節。
4、來自家庭的壓力。學業生李某在心理諮詢中說到,我的家庭十分拮据,父母掙錢很難,但他們都極力支持我讀書,並說只要我考得上大學,願意傾家蕩產,貸款也要供我讀書。回到家裡,家裡不管有忙,他們也不讓我做家務,因為我的任務就是學習。在別人看來,我是一個多很幸福的孩子,可哪裡知道,在幸福裡,我背負了那麼沉重的心理壓力,我怕考試,我怕自己成績考差對不住全家人。的確,家長為孩子學習創造條件是必要的,但做得過份只讓孩子壓仰,適得其反,增加無形壓力。
(二)個人因素
學業,考試等方面對學習固然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但是在同樣的壓力下,個人所感受到的壓力程度卻不同,有的甚至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這是與人人的個性特質有關。
1、個人追求成就目標廳求過高。這是沒有正確認識到自我狀況的表現。
2、自我概念差,很多同學因此這樣在學業上自暴自棄,說自己不是學習的那塊料,學不學都是無所謂的,然後把注意力集中到別的事物如:上網,談戀愛,等,甚至誤入歧途對社會造成危害。適度的壓力能使人情緒處於興奮狀態,活躍思維能力,增強反應速度,對人是有益的,產生下面效應,如果完全沒有壓力,身心處於一種鬆散或不緊張狀態,個人的潛力就無法發揮。然而壓力過大便會帶來一些問題。
①客觀冷靜分析。學習遇到壓力之後,應當對壓力情境進行分析,這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壓力來源的分析,仔細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壓力的。是外在因素,抑或是個人因素。這樣即可採取對策,也可舒緩情緒方面的反應。
②合理利用時間,學會科學用腦。有時感到壓力情境進行分析,首先制定一個學習計劃。計劃可大可小,大到整個學期,每個學科,小到每星期,每單元,這樣便於科學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講究用腦衛生,注重勞逸結合。另外每學一個新的內容,都要及時掌握,及時鞏固。前一天預習功課,當天回顧所學內容,一周小結複習,單元測驗前複習鞏固。
③克服考試緊張心理。首先要正確對待考試。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堅持有規律的生活,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學會自我暗示,經常提醒自己,我會考好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形成正確的應考心態。
④多與家長溝通情感,首先要理解家長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不同心情,一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二是攀比心理,三是家庭經濟來源不易,希望投有所獲等,針對這些心理,作子女要作認真分析,自己即要努力學習,盡力而為之,又要把自己的學習真實情況與家長交流,取得家長認可,切忌只報喜不報憂,甚至弄虛作假,避免產生期望過高的心理。對於家長向自己提出的過高要求,自己近期的確無法達到,需要以後再努力,近期的確無法達到,需要以後再努力,先要向家長提出過高要求,切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地一味盲幹,總之多與家長溝通情感,交流思想,不僅可以減輕學業上的壓力,而且可以給自己的學習帶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