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現在的工作離不開學習,而學習自然離不開書籍,顯而易見,這句國學深層次內涵還有多讀書的深意,也道出了讀書與工作的關係。認真學習是幹工作的前提,「逢進必考」,不看書哪來工作崗位,有了崗位?不學習怎能幹好工作。
伏爾泰曾說「書使人心明眼亮」、培根說:「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這些名言都突出了書能給予人幫助的道理,言下之意就是教育和引導人們要多看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只有顏如玉」,又道出了書能幫你找到金錢美女,就連唐代詩聖杜甫,用「讀破書萬卷,下筆如有神」來總結他之所以那麼能寫詩,就是因為書看的多。學富五車的典故大家並不陌生,說明多讀書是多麼的重要。
作為文字和語言的載體——書,從春秋戰國開始就產生了,就在這個時期,有了文化的大改變、大進步,促進了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歷史轉變,有了書的產生,就增加了知識的流動性,傳播性形成,派生出私人教書,辦學的社會事業,隨著接受知識人群的不斷擴大,整個社會的文化層次漸漸攀升,促進了人們的思想意識的不斷改變,所以說,書是社會進步的促進劑。
書是開啟智慧的鑰匙,姜子牙正是因為堅持學習,耐得住寂寞,長期潛研,直到70多歲才有了用武之地,被後人稱為"百家宗師"的姜子牙絕非偶然。知識的積累離不開書籍的幫助,歷史上以書起家的成功人士不勝枚舉,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多與書打交道,汲取書中營養,增加自身智慧元素,當社會需要和自我追求的時候,得心應手,不到於產生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境。
讀書會使你柳暗花明,書是明理之物,惆悵或迷茫時,在書中能找到解惑良方,一本好書是一劑良藥,一本好書是一位無言的老師,書又像一葉小舟能伴你倘佯知識的海洋,腹有詩書氣自華,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古人「三更燈火五更雞」苦心勤讀,追求理想。
讀書是人生一輩子的事情,書是人生的良師益友,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這裡邊也包涵著一輩子多讀書的道理在內,社會發展會產生知識更新,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不斷學習中就少不了看一些新書籍,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都有書籍助推你增長知識和技能,書山有徑勤為路,學海無涯苦作舟,這裡的勤中有苦,會產生苦中有樂,苦盡甘來。
拿起書吧,多讀書讀好書,受益者是你自己,多讀書吧讀好書,它會教你什麼是尊重。國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利器是知識、是智慧、是涵養、是品行,是通過書之器而利其身。現在儘管書籍到處都有(連各村都有農家書屋了),達到了各盡所需的供應範圍,然而,捫心自問,好好回想一下,我們看了多少書,在看書上又安排了多少時間呢?多讀書吧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