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官穿西服求見李鴻章,李鴻章說了8個字,成警世名言

2020-12-17 武品文史

文|武品文史

圖:河北保定直隸總督府

公元1876年年初,清廷直隸總督府門前來了一行人,他們身著奇異服裝,口吐他國語言,畢恭畢敬地在門口等待放行入內的通報。

這群「奇怪」的人是日本派往中國的外交官,領頭人是日本新一代外交官中的佼佼者——森有禮。而他們要見的人,就是已經53歲,但權重望崇的李鴻章。

他們之所以前來求見李鴻章,是因為幾個月前發生在朝鮮的一件大事。

01江華島事件

1875年底,日本派出雲揚號等3艘軍艦公然駛入朝鮮江華島,這對於朝鮮來說無疑於一種公然的挑釁,於是朝鮮守軍炮擊日本軍艦。

但讓朝鮮沒有想到的是,這其實是日方的一個陰謀。

隨後,日方以軍艦被襲擊為理由,強迫朝鮮籤訂通商協定,但日方知道,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了解朝鮮宗主國大清朝的動向。

而森有禮的這次前來,就是為了試探口風以及商榷江華島問題。

02給不速之客的八字警世名言

此時的李鴻章正在書房研讀西學,聽到通報後李鴻章心知肚明,當然知道日本外交官前來的目的,於是讓管家把人領到客廳,自己換了身體面的清服也隨之而來。

當二人見面後,李鴻章首先發現的,就是日本外交官身上白色的襯衣,黑色的領帶以及一身「不倫不類」的西服。這讓李鴻章感到吃驚和不解。

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的帶領下達到了強國的目的,但現在日本就連民族服飾也逐步西化,大有與東方文化訣別的意思。

森有禮似乎看出了李鴻章的心思,於是自豪的和李鴻章說:「我們易改服飾,對我們的民族只會有著極大的好處。」

李卻不以為然的說:「服制乃祖宗之遺風,易服恐怕不妥。」

森回答道:「我們的民族是一個喜歡學習的民族,這是我們祖先的遺風,如今我們依靠學習變的強大,雖然有許多的改變,但我們相信祖先地下有之,也一定會支持我們的作為。」

圖:森有禮照片

李聽完之後雖然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但他明白,大清朝是不會做出這樣的改變。

想想自己30多年的從政生涯,也是力求國家的變革,但總感到孤立無援,心力交瘁。

而自己最大的成就也就是學習西方的一些先進技術,但想要改變觀念,恐怕自己閉上眼睛的那一刻也無法實現。

於是李只能簡單地回了一句:「不與相同」

但森有禮似乎找到了感覺,又接著說道:「國家舉事,只看誰強,不必盡依著條約」。

這句話讓李的心中更加不悅,他何嘗不知,一旦發生戰爭,只有強大者可以獲勝。如果一切都依照祖訓,祖制,而不尋求改革變新,那麼只能裹腳不前,距離前行者越來越遠。

但李鴻章畢竟是大清的臣子,他在最後只能送給森有禮八個大字:「徒傷和氣,毫無利益」。

03「新」與「舊」

這次談話是一年之春,是萬物復甦,綠回大地的美好季節,然而這份美好,卻沒讓李鴻章的心裡有著絲毫的暖意,反而覺得自己任重而道遠。

儘管自己無法改變大清帝國的本質,但可以為其修飾外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推廣西式技術和思想。

然而當我們回顧這次談話的時候會發現,李鴻章的改革之心對於大清朝來說,可謂首屈一指,然而當他面對日本新一代的一個普通外交官時,卻顯得黯然失色,稍遜一籌。而兩種新舊思想的「對話」,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04條約

其實李已經做得很好,然而他卻不敢踏出那足以拯救帝國的一步,說到底,他終究是個儒生,是個以皇權馬首是瞻,畏首畏尾的奴才。

18年後的1894年,森有禮所說的「國家舉事,只看誰強」這句話,在「甲午戰爭」爆發的那一刻得到了印證。

毫無疑問,日本之所以敢挑起戰事,就是因為他們依靠「不必盡依著條約」而變的強大。從一個被欺負的國家轉換角色,成為了一個侵略者。

而此時的李鴻章已經是個71歲的垂垂老者,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窮盡一生才鑄成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滅,然而他還沒來得及去擦乾自己的眼淚,就要為大清帝國去擦屁股,去籤訂那喪權辱國的條約。

05總結-八字警世言

但我們回過頭去看看李的那八個大字,「徒傷和氣,毫無利益」,這每一個字都在警世這我們,要用正常手段去實現自己的利益,不要侵害別人,這樣只會傷了和睦的氛圍,對誰都沒有好處。

然而日本人顯然沒有參透其中含義,最終在得意忘形的情況下去侵擾美國的利益,最終在吃了兩個原子彈後變得老老實實。

時至今日,這八字真言已然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座右銘,這也是作為中國人應有的氣度。

參考資料:《李鴻章傳》、《中國近代史》

其他精彩文章:

道光得知英女王只有22歲後,連續追問了三個問題,淪為後世笑柄

滿族人一輩子不會碰的一樣東西,如今漢人卻為之痴迷

他是乾隆七世孫,身著龍袍以大清皇帝身份,號召滿族同胞跟他祭祖

中華第一宰相村,前後走出59位宰相,59位將軍,成功秘訣僅16字

河南老農家裡收藏清朝聖旨,專家:中央檔案館都沒有,希望上交

本文系【武品文史】原創,撰寫,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李鴻章第一次見到慈禧,用了8個字評價她,足以體現李鴻章的眼光
    相信大家對於晚清名人李鴻章都不陌生,曾經就有人這樣評價李鴻章,說他官字當頭,為了做官,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李鴻章的一生非常的波瀾壯闊,除了幫助清王朝發展之外,他還組建過軍隊,代表中國跟外國籤訂了不平等的條約。作為當時的利益階級,李鴻章的所作所為都是符合自身利益階級的。
  • 李鴻章是中國千古罪人嗎?
    騰訊官方說中國已經有2000萬個公號了,但是真正有意義有流量又體面的公號超過500個了嗎?我一直覺得創作者對文字是要有敬畏的,相信自己筆下的每一個字。這篇文章我在編輯的時候,我能感受到常谿的誠意,字字珠璣。
  • 李鴻章:世界上最難寫的字,是自己的名字
    他是被慈禧太后說是"再造玄黃之人";被西方譽為"東方俾斯麥",與德國的俾斯麥,美國的格蘭特並稱十九世紀三偉人。然而這樣一位本可"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為何會發出"世界上最難寫的字是自己的名字"的感嘆?
  • 日本人用對聯為難李鴻章,李鴻章巧妙應答,於是有了「鬼子」一詞
    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人的稱呼一直是我們給的,早在我國的古代時期,中國人將他們成為倭國,日本人也就是倭國人,也稱他們為倭人,其實這個稱謂的由來也是因為日本人的身高比較矮,所以中國就賜予了他們這個稱號,到了宋朝以後,日本的一些自稱武士的人就組成了一群海盜,經常在我國的沿海地區騷擾老百姓,
  • 百餘年前,沙皇對李鴻章說:咱一起幹日本人好不好?李鴻章怎麼回應呢?
    這場典禮,據說用了整整14個月來準備,費用高達1個億盧布。 活動搞得如此熱烈,來參加盛典的各國來賓自然也不少。可令李鴻章倍感殊榮的是,沙俄政府居然將對待他的歡迎儀式調撥到極貴賓的排場級別。 究竟有多高呢?據說是僅次於沙皇本人。有紅地毯,有儀仗隊,還有隆隆的十九響禮炮聲。
  • 日本下關有一條「李鴻章小路」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中國人所說的馬關其實是現在日本的下關市。馬關條約的籤署地就在這裡的一家名為「春帆樓」的小店。曾經的日本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店家是鄰居,他根據小店對面港口春季海面上眾多帆船進出如梭的景象起名「春帆樓」。如今的「春帆樓」不僅是歷史迷的必訪之地,也是以史為鑑的教育基地。《環球時報》記者從下關車站,步行來到春帆樓準備用餐,但店家說吃飯需要提前三天預約。如果想看馬關條約史跡,應該到外面的「日清講和紀念館」。記者走出大廳,看到一塊石碑,上書「史跡春帆樓日清講和談判場」。
  • 袁世凱請教李鴻章怎樣飛黃騰達,李鴻章說了2個字,從此平步青雲
    明朝末年的時候,是一個十足的亂世,但是也就是這樣的亂世,很多的人才不斷的湧現出來,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袁世凱,他雖然稱帝失敗了,但是也是一個十足的人才了,他從一開始的無名小卒,成長為一個可以影響清朝軌跡,並且威脅皇帝退位的人,可以說十分的不簡單,那麼袁世凱是怎麼做到的?
  • 為何李鴻章發誓永不去日本?李鴻章:不僅受辱還差點送命
    李鴻章算得上是清末第一名臣了,他出生於官宦之家,後又拜入曾國藩門下,可以說是前途一片光明;後來因太平天國起義,朝廷無力鎮壓,無奈之下,只得組織地方鄉勇,讓其自行抵抗太平軍的入侵,有沒有覺得這形式和東漢末年極為類似?而李鴻章的恩師曾國藩就是其中一支鄉勇的創建者。
  • 李鴻章病危時,奄奄一息卻不願咽氣,卻因僕人說了一句話而閉眼!
    當時的朝廷中有這麼一個人,每當出現了這些事情,慈禧太后便會派他前去解決,他就是李鴻章,他可以說是清朝的外交官,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影響力。李鴻章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從小就非常的聰明,當他長大取得了功名之後,就由其父親介紹,拜在了曾國潘的門下,從此便開始了他的飛黃騰達之路。
  • 李鴻章稱讚過他,最終卻成了漢奸,寫下四字如今隨處可見!
    有一人,李鴻章稱讚過他,最終卻成了漢奸,寫下四字如今隨處可見。鄭孝胥鄭孝胥是清朝末期的讀書人,本身很有才華,曾經中過進士,受到李鴻章的讚賞。他不僅飽讀詩書,還精通日文,在那個時代可是非常難得的人才,因此被派往日本領事館工作。
  • 李鴻章第一次見到慈禧,用了8個字評價了慈禧,足見其眼光有多毒
    李鴻章,中國近代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賣國賊」,還有人說他是「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更是視他為「再造玄黃之人」。總之是褒貶之一,但是李鴻章確實是一個牛人,在他第一次見慈禧太后的時候,只用了短短8個字評價了她,後來竟然全部驗證,足見李鴻章的眼光有多毒。那麼,李鴻章第一次見慈禧時,到底用了哪8個字來評價她呢?
  • 李鴻章懟張之洞 沒想到做官幾十年 仍是書生之見
    大清國的外交,便得了個「兒戲外交」的雅號。英國公使威妥瑪曾對滿清外交官說:「你們的總理衙門大臣,都是些牙牙學語的小兒,擊之則號哭,撫之又驕慣。對待中國外交家最好的辦法,就是左手打一巴掌,右手撫摸一下。」
  • 李鴻章因貪睡遲到,曾國藩說一字,嚇出李鴻章一身冷汗,再不貪睡
    曾國藩在當時是朝廷有名的大紅人,李鴻章是怎麼跟他攀上關係的呢?因為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讀書很晚,以至於到37歲才考中進士,同年考中進士的人中就有27歲的曾國藩。古時候一起考中進士,是一種很大的「天然感情」,相當於現代人所說的「一起同過窗」,古人稱之為「同年」。
  • 李鴻章喜歡睡懶覺,曾國藩說了一句話,嚇得李鴻章再也不敢睡懶覺
    李鴻章喜歡睡懶覺,曾國藩說了一句話,嚇得李鴻章再也不敢睡懶覺一提到李鴻章,除了他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和領導洋務運動之外,你對他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小編講一個李鴻章年輕時候的故事。李鴻章喜歡睡懶覺,曾國藩說了一句話,嚇得李鴻章再也不敢睡懶覺。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當年和曾國藩一起參加鄉試,後來他們兩個又一起從江南考中進士,他們兩個同時考中進士就意味著要同朝為官,有著共同的聯繫和參照。相比較曾國藩的十年七遷,李文安還是望塵莫及。
  • 三婚男張佩綸憑什麼成了李鴻章的乘龍快婿?
    袁世凱曾說: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裡只有三個半,張幼樵、徐菊人、楊蓮府,算三個全人,張季直算半個。能得到袁世凱如此評價的張佩綸,的確有不少獨特之處。他的奏章寫得好,尤其是議兵疏寫得頗具特色,分析形勢,提出對策,把握時機,調兵遣將,各方面都說得滴水不漏頭頭是道。一些曾參加剿滅太平軍、捻軍的元勳重臣都嘖嘖稱奇。慈禧太后打心眼兒折服,認為他很有見地,是個不世的軍事奇才,便授予他三品卿銜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中法戰爭主要有兩個戰場,第一階段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在東南沿海一帶。
  • 李鴻章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認為最難寫的字竟然是這個
    李鴻章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認為最難寫的字竟然是這個李鴻章是清朝晚期的大功臣,清朝晚期國內的格局並不安穩,國外很多國家對於中國的領土很感興趣,那個時候的清朝應該算是任人宰割,但是李鴻章卻成為清朝晚期的名人。
  • 李鴻章與北洋艦隊
    「李鴻章是非常複雜的。在真實歷史面前,一個人身上的優點和汙點一下子就變得模糊了。在生活中面對一個人時,要說他是一個好人還是壞人是非常不易的。」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甲午祭》策劃人薩蘇重磅推出最新作品《血火考場——甲午原來如此》,為您解讀大歷史下的甲午戰爭以及時代之下具象的個人。文丨薩蘇
  • 中國近代歷史人物評價 —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肥東人,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
  • 李鴻章出訪,外國人竟將李鴻章當成了中國皇帝,還說慈禧嫁給了他
    在1898年,美國發布的一期《紐約時報》中,就有這麼一則新聞,是關於慈禧跟李中堂之間的故事,說他倆是夫妻,還說李是「中國總統」,這在中國人眼中看來頗為滑稽的新聞,竟然,成為了該報刊發行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一期英文報紙。
  • 李鴻章在日談判挨了一槍,省下一億賠款,卻只換來慈禧的7字笑語!
    你真正了解過李鴻章嗎?一定沒有吧!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