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社群運營嗎?」這是很多面試官問過我的問題,相信每一個新媒體小白都被這樣靈魂拷問過。
確實,社群運營是每個新媒體運營人必須掌握的技能。
在從來沒有運營過社群的情況下,剛開始運營的時候,我也會遇到很多和新媒體小白一樣的難題——難以維持用戶活躍度,無法留存用戶。我甚至不知道如何以一位助教的身份,說出合適的話。
後來多次運營半撇私塾的社群,順利帶領學員掌握蹭熱點技巧,產出一篇篇高贊觀點文以後,我總結了這方面的經驗。
如何才能從零做好社群運營?一點都不難,只要你會策劃活動,你就掌握了社群運營的關鍵。社群運營包括三大步驟:
規劃
執行
優化
一、規劃
不只是運營,無論是制定學習計劃,策劃社團活動,還是做任何一件事,你都要有著詳細的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接下來所有步驟的舉例,我都結合半撇私塾的「熱點分析訓練周」社群向你說明。半撇私塾的「熱點分析訓練周」以5天為一期,僅招募10位學員,目的是為了幫助學員掌握蹭熱點技巧,了解觀點文結構,最後學員輸出一篇帶有自己獨特視角的觀點文大綱。
1.1 確定目的
首先,你要考慮運營這個社群的目的是什麼?這樣才能歸類社群屬性。你是為了構建公司的影響力,還是為了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搭建網絡學習的小圈子。
你可以使用SMART原則確定社群目的。SMART原則是一個提高計劃成功率的利器:
明確性:用具體的語言清楚地說明要達成的行為標準。
衡量性:目標應該有一組明確的數據,作為衡量是否達成目標的依據。
可實現性:目標是要可以讓執行人達到的。
相關性:實現此目標與其他目標的關聯情況。
時限性:目標是有時間限制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DDL。
那麼,確定「熱點分析訓練周」社群的目的就可以這樣表示:半撇私塾推出持續1周的「熱點分析訓練周」社群,幫助學員提升網感和熱點型觀點文的寫作能力,讓80%的學員產出一篇80分以上的觀點文大綱。
1.2 設計流程
確定了目的以後,你需要設計社群流程。流程設計有三個步驟:
拆解任務
每日任務應該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難度跨度不能過大;而且每日的任務量不宜過多,不然學員容易產生厭倦感與疲憊感。
我在設計「熱點分析訓練周」社群的時候,為了讓學員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能夠產出觀點文大綱,需要進行以下5個步驟:
了解如何發現最新熱點,分析熱點流行背後的原因
思考熱點背後的邏輯,形成自己的觀點
對熱點爆文的標題、開頭、結構和角度進行分析
學習討論觀點文的寫作結構
對同學的寫作提綱進行互評,完成最後的總結
所以,這5天的主題討論是這樣的:
確定時間
與學員進行溝通,根據學員集中空閒的時間段,你要考慮活動應該在哪個時間執行,如何實現時間利用率的最大化。
比如,「熱點分析訓練周」的任務公告發布時間為每天早上的10:00,主題討論環節時間調整為每天的19:00-20:00。
文案撰寫
搜集與整理資料後,提前寫好文案。從開始到結束,你要設想所有情況,撰寫出回應文案。文案是執行過程中的核心內容。文案的好壞,直接影響用戶的參與度。文案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招募文案
入群文案
每日文案
招募文案
在吸引用戶加入社群的時候,招募文案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招募文案一定要具備吸引力,簡潔清晰。你要向用戶傳達:
用戶加入這個社群,將獲得什麼福利?學到什麼技能?
用戶加入這個社群,是否需要執行哪些任務?
用戶加入這個社群,有沒有時間限制和條件要求?
比如,「熱點分析訓練周」的招募文案是這樣的:
入群文案
創建了社群以後,你就需要發布群公告。發布入群文案是為了:
再次介紹社群:再次給你的用戶回顧社群活動/任務
發布群規則:群規則是對一個社群基本的要求,發布群規則是每個社群都必須有的環節
激活社群: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再引導用戶進行自我介紹
不同類型社群的入群文案會有所不同,但【群規則】是必備的。比如,「熱點分析訓練周」的入群文案就包括:【學習任務】+【學習收穫】+【群規則】+【入群報導】+【任務概覽】。
每日文案
根據流程,不同類型的社群需要撰寫不同類型的每日文案:
如果是討論類社群,你就需要寫【每日預告】、【主題討論】以及【討論總結】;
如果是福利類社群,你就需要寫【每日乾貨】;
如果是交流類社群,可以自由靈活一點,主要為引導文案。
二、執行
有了明確的方向,撰寫好了文案,接下來就是執行環節。
2.1 拉新
創建一個社群,用戶從哪裡來?為了招募用戶,你需要通過不同渠道發布招募文案。具體有以下4種方式:
新媒體平臺:知乎、微博、簡書等等都是能夠發布招募文案的地方。
已存在社群:如果你的公司需要運營一個新社群,已存在的公司社群是很好的選擇。
微信朋友圈:如果你是自己想要創建社群,通過朋友圈擴散是最直接的選擇。
一對一私發:用你已有的社交帳號,進行好友一對一私發,感興趣的朋友自然就會加入你的社群。
比如,「熱點分析訓練周」就是在半撇私塾近200人的教務通知群招募的。
2.2 激活
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社群的首次氛圍也很重要。如何才能快速讓用戶融入社群,適應社群,是很多社群運營者都會遇到的難題。如果一開始社群就給人留下沉重的氛圍,其後用戶就不會有積極參與的欲望。
為了激活,你可以:
發布群規則:向用戶說明注意事項,維護群管。
引導用戶自我介紹:為了讓用戶相互熟悉,消除陌生感與距離感,引導用戶自我介紹不可或缺。
2.3 留存
好奇是人的天性,好奇心過後,用戶很難保持從一而終的活躍度。為了讓用戶積極參與社群活動,你可以:
設置每天任務:為了讓用戶成為參與者而不只是接受者,你可以根據流程設計每天的小任務,比如,小打卡任務,回帖任務等等。比如,「熱點分析訓練周」的主題討論結束後,需要學員自我消化與整理討論內容,進行官網回帖。
固定時間討論:讓用戶在參與中獲得價值與認同感,也是提高用戶留存的好辦法。比如,「熱點分析訓練周」每天早上發布預告內容,留下問題讓學員思考,晚上固定時間進行討論。
三、優化
任何規劃都會存在不足,執行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每一次結束社群活動,都要做一次復盤。復盤是為了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境能作出正確的決策與快速的反應。復盤可以分為自我發現與用戶反饋。
3.1 自我發現
在每天的執行結束後,你需要排查雷區。你可以回顧每日的討論內容,根據學員反應,思考學員是否還有別的需求,或者討論形式是否可以更好。
比如,第一期「熱點分析訓練周」結束後,我發現DAY5的點評環節時長過長,討論持續了2個小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調整為學員一對一互評,縮短點評時長與等待學員的思考時長·。
3.2 用戶反饋
很多時候,僅僅從自我出發,自我回顧,是無法全面清楚問題所在的。用戶是最能夠反饋問題的群體。
社群活動結束以後,可以尋找兩位用戶進行調研。關於調研問題,你可以這樣問:
你對這次活動還滿意嗎?
你覺得哪個環節需要改進嗎?
你覺得需要增加哪些環節嗎?
你需要將用戶反饋的問題整理記錄下來,依次進行解決,迭代至每天的文案當中。
比如,第一期「熱點分析訓練周」中,在DAY2的主題討論當中,學員希望增加熱點分析的案例,幫助學員更好地理解與應用。我增加了前段時間的蔡徐坤熱點,帶領學員分析。
一開始我也像你們一樣,毫無基礎,對社群運營懷有恐懼感。但是其實,從規劃到執行,再到優化,一步步循序漸進,社群運營不難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