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反應,是很多兒科醫生和家長熟悉的詞。
由於擔心打疫苗之後會發燒、起皮疹等等,很多家長對打疫苗這件事都有了抗拒。
我們來盤點一下,兒童接種疫苗之後,有哪些常見的不良反應,以及對應的處理方法。
做到心中有數,遇事不慌。
疫苗反應包括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疫苗接種後現象。
一般反應及處理
是由疫苗本身和接種過程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為一過性反應,包括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臨床症狀輕微,不引起組織損傷和功能障礙。
局部反應為疫苗刺激引起的局部組織反應。
多在接種後 24 h 內發生。注射局部可出現紅暈、輕度腫脹和疼痛,偶見引流淋巴結腫痛,一般在 1~2 d 後逐漸消退。
輕症一般無需處理,較重者可局部熱敷。
注意:卡介苗局部反應 為卡介苗(BCG)引起的組織超敏反應。
在 BCG 接種後 10~14 d,局部出現結節狀紅腫,4~6 周變成膿皰或潰爛,8~12 周癒合遺留瘢痕(卡疤,直徑一般<1 cm),偶有同側腋下淋巴結腫大。
BCG 局部反應不能熱敷,保持清潔乾燥即可。
但如果存在免疫缺陷的話,往往會出現過強的 BCG 反應。若局部形成大膿瘍或腋下淋巴結腫大超過 1 cm 者,應排查是否存在免疫缺陷等基礎疾病,可局部抽取膿液或者手術切開引流;破潰的膿瘍可用利福平或異煙肼乾粉劑或軟膏塗敷處理;若發生 BCG 播散性疾病需全身應用抗結核藥物。
全身反應
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乏力及不適,還可有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
發熱多於接種後數小時至 24 h 內發生,一般持續 1~2 d,很少超過 3 d,大多為低熱或者中度發熱,少有高熱。
有些減毒活疫苗接種後會出現類似輕症疾病表現,例如接種流感減毒活疫苗後,可出現一過性流感樣表現;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後出現發熱和一過性皮疹等。
輕症全身反應無需特殊處理。發熱者囑其多飲熱開水即可,亦可行物理降溫,熱高者可口服退熱劑;腹瀉者可口服蒙脫石散等對症處理。
異常反應及處理
為疫苗引起的較嚴重不良反應,某些嚴重反應如過敏性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需給予及時處理。
局部細菌性感染
通常是由於接種用具或接種局部消毒不嚴所致。其局部紅腫熱痛較一般局部反應嚴重得多,嚴重者可發生局部膿腫或局部蜂窩織炎,可發生引流淋巴結炎和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輕症者局部外塗抗生素軟膏;局部膿腫可穿刺抽膿或切開引流,並需口服或靜脈用抗生素。膿液塗片或培養有助於指導抗生素有效應用。
無菌性膿腫
見於接種含吸附劑疫苗時注射過淺、劑量過大或使用前未搖勻而注射濃縮疫苗等不適當接種。
注射局部先有較大紅暈,2~3 周后出現硬結和疼痛,逐漸形成無菌性膿腫。輕者持續數周至數月後自行吸收,重者可形成暗紅色潰瘍,長期不愈。
輕症可以採用熱敷治療。
膿腫未潰破前可穿刺抽取膿液;已破潰或發生潛行性膿腔時需切開排膿,必要時需擴創清除壞死組織;繼發感染時需選用抗生素。
過敏反應
有免疫活性的疫苗抗原與偶聯劑、培養介質蛋白和多肽、各種附加劑包括抗生素、防腐劑、穩定劑、佐劑和滅活殘基以及乳膠汙染等都可能成為過敏原而誘發過敏反應。
過敏性皮疹:為常見的過敏反應。多在接種後數小時至數天內發生,可表現為各種皮疹伴有瘙癢,以蕁麻疹多見。
可外塗爐甘石洗劑和口服抗組胺藥物,重者可應用糖皮質激素。
血管神經性水腫:少見,多於應用抗毒素和類毒素時發生。通常在接種後 1~2 d 內發生,先在注射部位出現水腫,可逐漸擴大範圍,累及關節、眼瞼、口唇與肢端。具有發作性、局限性和自限性特點,病程一般為 2~3 d。
一般病例給予抗組胺藥物即可,重症可應用糖皮質激素。
過敏性休克
是嚴重過敏反應,常在注射抗毒血清或類毒素後數分鐘至 1 h 內發病,出現以周圍循環衰竭為主要特徵的症候群,包括突發胸悶、心悸、氣急、面色潮紅、皮疹伴瘙癢,甚至喉頭水腫或支氣管痙攣導致呼吸困難和發紺,面色蒼白、四肢冰冷、脈搏細弱及血壓下降等表現。
應立即給予腎上腺素、擴容、糖皮質激素、保護重要臟器等積極處理。接種場所應備有上述搶救藥品。
這就是為什麼接種機構會要求打完疫苗之後觀察半個小時再離開,就是擔心發生嚴重過敏反應。
疫苗接種後現象
接種某些疫苗後出現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比如有報導接種流感疫苗後,發生吉蘭-巴雷症候群。
處理原則:確診後,按照原發病的規範進行處理。
特殊健康狀態兒童的接種問題
1. 溼疹寶寶:可以接種各類疫苗(避開溼疹部位),溼疹患兒應接種疫苗以預防疾病發生,且接種疫苗後不會加重溼疹疾病症狀。
2. 食物過敏的兒童:可以按免疫程序正常接種;有蛋類嚴重全身過敏反應史的兒童,應在醫療機構監護下接種流感疫苗。食物過敏的急性反應期(如並發哮喘、蕁麻疹等)或接種部位皮膚異常(溼疹、特應性皮炎等),應暫緩接種。對蛋類過敏者禁忌接種黃熱病疫苗。
3. 先心病寶寶:生長發育良好,無臨床症狀,心功能無異常 [如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 60%];CHD 患兒介入治療術後,複查心功能無異常;先心病患兒外科術後 3 個月,複查心功能無異常,可正常接種。伴有心功能不全、嚴重肺動脈高壓等併發症的先心病患兒;複雜發紺(紫紺)型 CHD 患兒,需要多次住院手術者;需要專科評估的其他情形,如免疫缺陷、感染、嚴重營養不良、免疫抑制劑使用等的 CHD 患者暫緩接種。
4. 熱性驚厥患兒:對於單純性 FS,或非頻繁性發作的熱性驚厥(半年內發作
5. 黃疸寶寶: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患兒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可按免疫程序接種疫苗。病理性黃疸患兒生命體徵平穩,可正常接種B肝疫苗。但需前往專科門診就診及時查明病因,並暫緩接種其他疫苗。
6. 患感染性疾病時:急性感染性疾病痊癒後可接種各類疫苗。輕症急性感染性疾病者熱退後可接種疫苗。急性感染性腹瀉患兒暫緩接種口服減毒活疫苗。中度和重度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腦炎、腦膜炎、心肌炎、嚴重腹腔感染、嚴重泌尿系統感染等,對此類疾病患兒在疾病好轉前暫緩接種疫苗。在疾病好轉期,如有疫苗接種需求,建議前往免疫接種諮詢門診評估情況,決定是否接種。疾病完全恢復後,可以接種疫苗。
7.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使用者:可以接種除含麻疹成分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推遲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種至免疫球蛋白使用後的 8~9 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