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解析!2020年高考作文題有哪些新特點?體現出怎樣的教改風向?

2020-12-10 騰訊網

「今年北京的作文題,時效性很強」「怎麼把自己代入生活,寫自己與疫情之間的聯繫」「上海卷作文題給考生提供的空間很大」……和往年一樣,高考第一天,備受關注的高考語文作文題成了社會各界廣泛談論的焦點。

2020年高考,全國各省市8套語文試卷共採用了11道作文題,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這些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積極回應了時代重大事件,引導考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巧妙傳遞了當下社會所普遍倡導的核心價值觀。

今天,中國教育報特邀請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高校學者和教學一線語文特級教師,從不同維度深入解析,希望從中梳理出11道作文題背後折射出的社會思潮和語文高考改革的新方向。快來一起看看吧~

命題有鮮明的價值導向性和語文學科特性——

突出作文「以文化人」「文以載道」功能

「文以載道,字傳千古」,是中國古代文人千百年來賡續不斷的文化傳統。一篇文章反映時代精神、激揚家國情懷,古今中外亦概莫能外。作文既是對考生語言運用能力、人文素養和思維品質的全面檢測,也是反映一個時代社會思潮的縮影。一道好的作文題,不僅能成為時代的影子,讓人終生銘記,而且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根鑄魂,起到以文化人的育人作用。

反覆對比研究了今年11道作文題後,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北大附中原校長康健認為:「今年的作文題,堅持了近年來高考語文命題緊扣聚焦時代重大事件、弘揚時代精神的一貫特點。今年這11道作文題的共性,是普遍採用材料作文;在材料選擇上,今年尤其突出了新冠肺炎疫情和高考改革的特殊背景。在這種特殊背景之下,作文命題可能面臨著一個艱難選擇:既要引導考生思考如何處理疫情防控常態化對自己的影響,以及與自己的聯繫,又要體現高考改革的新動向和語文學科本身的育人屬性。」

和康健的感受類似。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看來,與往年一樣,2020年的高考作文試題命制,繼續秉承了語文「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學科特點,貼近現實生活,關注人類未來,發掘文化資源,著重考查支撐考生適應時代要求和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引導考生涵養家國情懷,拓展國際視野,增強文化自信。

不過,與往年存在顯著不同的是,2020年的高考作文,積極反映了時代主題,緊扣全球抗疫等重大事件。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就進入到半個月後的北京卷中;全國新高考Ⅰ卷則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主題,將目光聚焦在「戰疫」這一2020年以來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11道作文題很好地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既體現了宏大的社會議題,又切合每一位考生的實際,無論是材料內容還是『任務指令』,甚至包括具體要求,都讓高三學生有感可發,有話可說。既借鑑歷史,回歸傳統,審視個體自身,又觀照當下,關注人類,著眼個體和人類長足發展。」華南師範大學附中語文特級教師黃德初說。

「生活永遠是語文學習的源頭。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和生活性的統一。一份好的試卷,一定是迴避不了所謂熱點事件的。」四川省成都市樹德中學語文教研組長袁學民認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在新時代背景、今年抗疫形勢下,如何答好這份特殊答卷,是高考作文給考生和社會的思考。引導學生思考自我與外部、時代與個人的關係是全國III卷的出題寓意。從題目要求來看,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如何為自己畫像』是有很大不同的,這個好字就要求學生能考慮到今年以來的特殊背景,考慮到小我與大我的關係。」

重慶市南開中學高級教師陸平舉例說,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和全國Ⅱ卷作文題「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都把考生帶入全球抗疫的進程之中,引導學生從相互支持、團結合作入手,思考人類的危機應對之道,進而思考人類的發展未來,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機情境下的責任與擔當,要求考生展現出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採,發出中國聲音。北京卷作文「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其實也是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這一重大事件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在集體、社會、國家、世界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

命題突出時代精神,發掘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的育人基因——

強調考查考生的家國情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它們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一個時代的心聲,也是一個時代千姿百態的社會風俗畫和人文風景線,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結晶。今年的高考作文,亦不例外,它打上了當下時代發展的深刻烙印。

湖北省實驗中學特級教師許明紅認為,「這種特點也啟示學生平時要多讀書,勤思考,感受歷史,品評人物,彰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與價值,增強文化自信,充分體現高考作文命題『立德樹人』的積極導向功能。」

將時代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個顯著特點。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分析說,今年的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選取了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向考生提出寫作任務,引導考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中國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戰略成果,從中發現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勢、綜合國力、文化底色,意在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價值選擇。

「書寫中國文化,滋養家國情懷,是今年高考作文的重要考查點。」四川省中學正高級教師黃明勇說,天津卷的「中國面孔」延續了這一命題思路。在引導語中列舉到的中國面孔,既有歷史文化名人杜甫,也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還有現實生活中平凡的抗疫工作者和快遞小哥等,給的情景是2020年的春天,要求考生寫出對「中國面孔」的新思考和感悟。顯然,這是希望考生能重點書寫抗疫背景下的各種中國面孔,這個題目含蓄地涉及抗疫話題,並把這個時事熱點冷處理,希望考生能平和地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表達中國精神。

「天津卷這個題目雖然提到熱播的紀錄片,不一定每個孩子都看過,但從給的提示語中基本能猜出題意是能代表中國的人物。但如果命題時在評分上對於是否需要考生了解紀錄片細節有剛性要求,那麼,對於沒看過的考生,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康健認為,「寫這篇作文時,如果考生能從中國14億人每個人都是一個中國面孔的角度去理解,考生就能把自己擺進去、代入進去,這樣,很有可能文章寫起來會更真實,不至於泛泛而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精神標識,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今年的高考作文試題,對此格外關注,給定的材料注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掘文化資源,著重考查考生的家國情懷和傳統文化修為。

以全國Ⅰ卷作文題「歷史人物評說」為例,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認為,材料中有齊桓公、管仲、鮑叔君臣合作、共成霸業的歷史性陳述,有後人對歷史人物的不同評騭,讓考生感受歷史,品評人物,觀照現實,思考個人發展,從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汲取精神力量,堅定文化自信,實現個人品德修養的提高。天津卷的作文題「中國面孔」,既包含了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中國科技的世界貢獻,也有普通民眾的奉獻精神,命題者希望藉此來引導考生思考中華民族發憤圖強、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

「全國一卷,以齊桓公、管仲、鮑叔三個歷史人物如何達成信任、齊心協力成就霸業的歷史故事為素材,力圖提供中立性的材料,但其實考生能從孔子、司馬遷的評價中讀出比較強的暗示性和傾向性出來。考生審題後,需要明白這篇作文不是要求寫議論文,而是發言稿。既然是發言稿,其實就是論述文,是要讓聽眾接受你的觀點的,所以文章必須有自己的觀點、比較嚴密的邏輯性,這可能容易被考生忽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體提示。」康健認為,這種經典閱讀材料,具有很強的超越時空性,不受時代影響,而且考生們基本都閱讀過,因此從命題的角度來說,很公平。但是,想在短時間內寫出區分度,有一定的難度。不過,對於平時喜歡課外閱讀的考生來說,有非常大的發揮空間,可以寫出好的文章。

「正所謂談古論今,論今談古不相結合,就沒有辦法體現作文的時代性。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一條永遠不能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點怎麼強調都不過分。考生要有穿透數千年歷史的眼力,也要有胸懷天下的魄力。」黃德初表示,如果能重返高考考場,自己希望碰上這道題。「寫好這篇作文,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史基礎和閱讀視野,並且要能結合對現實的思考,寫出自己選擇的原因,對考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很高。但同時這個題目可寫的角度也很多,很容易寫出思想深度和文採。」

「除了要求有對象意識、身份意識,有效溝通外,還要求考生在三位歷史人物中做選擇,實際包含對三人的評價和認知。以此為基點,關聯到社會和國家,將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很能看出考生思維層次和思考成果,體現一定思辨性和開放性,相較以前唯一性的話題有不小創新。」許明紅表示。

作文材料選擇著重測量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側重檢測考生語文關鍵能力

語文作文究竟該考查什麼,向來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

康健認為,從學科特性來看,作文對於考生能力的考查,應注重導向性與空間性、公平性、思想性與知識性的融合、教育性與成長性的原則。也就是說,作文既要給考生足夠大的表達空間,又要保證給的材料和每個考生的距離是相等的,獲取信息基本相同,沒有偏向性。同時,命題中還要注重思想性、主題性、知識性的融合,比如今年上海卷的「轉折」和江蘇卷的「智能網際網路時代的信息」,都屬於意在題外的試題,文字材料給得少,思辨性、哲理性強,主要是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可供考生發揮的空間大,區分度很大,優秀考生可以引經據典,遊刃有餘。

與往年高考作文題稍有不同的是,今年的文體相對多樣。發言稿、演講稿、書信……今年的11道高考作文題中,要求學生以應用文文體完成的就有4道。「這體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結合。」袁學民說,學以致用,語文學習要能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提供具體的樣式,滿足其實際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空談議論。

「全國Ⅱ卷作文題『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其實也是疫情背景,考生想寫好有一定難度:給出的材料,其實討論的是疫情背景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命題的科學性和專業性的角度來看,這道作文題,給了邀請考生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加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的一個假設,實際上,幾乎百分百的高中生是沒有這種機會和體驗的,但要求考生要寫一篇論壇上的演講稿。我感覺,這道作文題,是要求考生寫一篇給聽眾聽的論說文,而不是寫一篇無對象的一般議論文。如果考生不仔細閱讀,很有可能會忽視這個暗含著的文體要求。」康健說,「這道作文題,對考生的中外文學、歷史、哲學知識儲備要求比較高。尤其材料最後的寄語隱藏的思想哲理很深,我擔心,高中生在缺乏真實感受的情況下,容易把文章寫得很空泛。」

讀完今年高考作文題目後,受訪專家普遍認為,今年命題精選背景熟悉的材料,將所涉內容是否在學生熟悉的範圍、學生生活中能否接觸到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如北京卷作文「一條信息」取材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實際,審題難度不大,但富有思考層次。同時,不迴避熱點話題。在寫作試題中,疫情防控、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都是備考過程中普遍關注的熱點,這些內容都納入了高考作文命題的範圍,學生對此不陌生。

語言表達能力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以今年的作文試題為例,既有過去常見的應用性文體,如全國Ⅰ卷寫一篇參加「歷史人物評說」主題班會的發言稿,全國Ⅱ卷寫一篇「攜手世界,共創未來」的演講稿,全國Ⅲ卷給高一新生寫一封「如何為自己畫好像」的信;也有新的應用寫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學生以《中華地名》節目主持人身份,寫一篇「帶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詞。

今年作文試題還有一個特點,試題加強了對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比如全國Ⅲ卷作文「如何為自己畫好像」,通過設置充分的思辨空間,由淺入深地考查了學生對這兩項能力的綜合運用。

在高考內容改革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看來,這個題目很好地體現了教育的本質特徵,教育不僅僅要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和社會,更要認識自己。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認為,首先,學生需要對試題材料進行細讀辨析,挖掘其中內含的邏輯關係:認識自我的困難,如何克服這一困難,以及認識自我的意義,這三個環節構成辯證統一的整體。其次,學生還要運用辯證思維從中提煉出三對重要的辯證關係:自我作為認識的主體與客體、鏡子與自畫像、個體與社會。最後,寫作任務將學生拉到生活實踐中,一方面促使學生批判性地探究,「畫好像」中「好」的標準何在、具體內涵是什麼;另一方面啟發學生認識到,「畫好」的關鍵在於處理好上述三對關係。整個作文題的材料、情境和任務設置,就在如何的思考與「畫好」的求索中,使學生體會到理論思辨與現實實踐的辯證統一。

「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都是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所謂文史哲不分家,這樣的題目也提醒學生要注意平時的積累和準備。不能只把語文當作可以突擊的科目,一味地關注熱點,囤積素材,只會讓人更扁平。」袁學民建議,對於未來的考生而言,語文學習更要立足中國文化,體現文化自信,與時代變化共鳴共振。不僅要關注經典作品也要關注經典人物,關注時代議題並能夠建立和傳統文化的連結,一手抓中國文化經典,一手抓時代熱點。

「語文不是一般的學科,它是軍,是帥,在所有學科中具有統帥性的作用。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大多採用的是材料作文,而且往往多是採用偏重寫帶有議論文性質。之所以多採用材料作文,好處是能比較容易地把導向性和暗示性隱藏起來,一般不會出現不同地區考生寫的作文大同小異。缺點是,往往容易限制考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康健認為,像描述蒸汽機工作機理這樣的和科學相關的說明文,其實對考生學習其他學科,作用非常大。今後,高考作文命題可以通過小作文、微作文等方式,適當加大這方面的文體的考查,以牽引未來的高中語文教育教學改革。

文 | 中國教育報記者 柯進 萬玉鳳 梁丹

責任編輯 | 高眾

相關焦點

  • 最全解析!2020年高考作文題有哪些新特點?
    「今年北京的作文題,時效性很強」「怎麼把自己代入生活,寫自己與疫情之間的聯繫」「上海卷作文題給考生提供的空間很大」……和往年一樣,高考第一天,備受關注的高考語文作文題成了社會各界廣泛談論的焦點。 2020年高考,全國各省市8套語文試卷共採用了11道作文題,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 2020年高考作文試題最全匯總及專家解析。
    原標題:含詳細解析!2020年高考作文試題最全匯總來源:百度文庫服務號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全國Ⅰ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 2020年多地中考作文題+專家解析出爐,體現出哪些備考趨勢?
    接下來一個月,各地中考和高考將相繼拉開,不少人都好奇:今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難度如何?是否保持了一貫的命題趨勢?專家又是如何點評的?今天,我們匯總了2020年已經新鮮出爐的13地中考作文題,和專家的點評。區分的同時,也體現了文理思維綜合素養的方向和要求:因為是自薦信,是要向對象去說明介紹,並且儘量能夠說服對象,這就比通常的作文有了更高的邏輯表達要求;這樣的題目,也體現了「關注成長、做好自我、儘量發揮」的生命觀,體現了如何於團體中去尋找自我價值的集體觀。自己創建社團也可,這就又結合了,整個社會發展正日益重視的創新與創意。可謂一舉多得,出題不可謂不用心 。
  • 2020年最強高考作文解析匯總!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全國Ⅰ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百度文庫獨家專家解析】1、試題特點:高考評價體系將考查內容凝練為「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四個層次,本道作文試題體現了這四個層面的要求,並充分體現了持續深化新時代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精準落實高考評價體系,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及認知實際,在增長知識見識
  • 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題專家解析、審題立意、同題作文(2)
    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題專家解析、審題立意、同題作文(2)6、2020年全國普通高考北京卷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二)作文(50分)23.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1)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
  • 2020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大全+解析評論(真題試卷截圖)
    每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都是全民熱議的焦點2020年的更為特殊小編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及解析後期會有高考同體作文,歡迎持續關注2020年一共有多少道高考作文題2020年全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分別為全國I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北京卷、江蘇卷、上海卷、天津卷、浙江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
  • 2020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題名師解析
    2020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題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我們常說:要有危機意識。解析一:河南省中考,今年首次基於統編教材命題。從作文命題看,穩定、創新依然是命題的首要原則。其穩定性體現在:提供一定的寫作指導性材料,作文體裁仍然限定為記敘文、議論文,以自我成長為命題方向,600字左右的字數要求,等等。與往年比,今年作文命題的變化還是較大的:題目由「二選一」,變成了一題兩種體裁的選擇。
  • 湖南一線名師解析今年高考作文題:考作文就是考做人
    受領2020年高考期間的安全保衛任務後,武警機動支隊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確保了命題、印刷、存放、運輸等各個環節和區域安全穩定、秩序良好。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根據材料,圍繞齊桓公、管仲、鮑叔寫一篇發言稿——今年湖南高考作文題公布後,引起不少網友刷屏。有人覺得「出乎意料」,有人覺得「不好寫」,也有人覺得題目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考生的傳統文化素養。三湘都市報記者第一時間邀請了幾位湖南名師對今年高考作文題進行解析,請他們來談談要怎麼寫好這篇文章。
  • 2020年高考試題全科目解析
    03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II卷試題分析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學何夢菲老師在試題分析中表示,2020年高考英語試題科學規範,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創新。體現了高考評價體系總體要求,重視學科素養養成。1.試題區分度較明顯。
  • 媒體邀學者教師點評高考作文題:題目有何深意?怎樣寫才算好?
    光明日報7月8日消息,各具特點的高考作文題有何深意,體現出哪些重要信號?怎樣寫才算好?本報特邀相關學者和一線教師,第一時間給出點評。這其實是對高中語文教學的一次提醒,猜題是沒有出路的。這道題目有利於選拔出真正有實力的考生。這裡最重要的表達要求就是討論主題明確,對齊桓公、管仲、鮑叔三人誰的行為最有想法,但這個想法僅結合上述材料是不夠的,這也在考閱讀量。
  • 2020年高考作文命題特點,揭示高考作文備考4大方向
    這與高考作文命題的特點是密切相關的,應該說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並不難寫,但想要寫好卻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也意味著2021年的高考作文備考形式更為嚴峻了。全部11道作文題中有多道題目與疫情相關。疫情所引發的全社會對於個體與群體關係、全球化、人類命運共同體、職業情懷等各方面的思考,均體現在命題中。
  • 高考作文題傳遞怎樣的教改信號
    10道作文題究竟考查了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傳遞出怎樣的教育改革信號?中國教育報特邀請多位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語文特級教師、高校學者,從不同視角進行解析。考生可以圍繞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文化傳承與推陳出新、創新驅動與創業環境、優先致富與共同富裕,尤其是經濟新常態下如何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等諸多話題,由近及遠地生發思考、寫出有才情的文章。著眼身邊事,體味人生與社會,思考現實與未來,也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個顯著特點。比如全國Ⅰ卷作文《獎懲之後》,試題選擇一幅漫畫材料,要求考生結合漫畫的內容和寓意自選角度寫作。
  • 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題專家解析、審題立意、同題作文(1)
    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題專家解析、審題立意、同題作文(1)1、2020年全國普通高考新課程 I 卷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適用地區: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安徽 廣東 福建 )四、作文。(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
  • 最全!2020年各地高考作文題出爐!附官方解讀
    7月7日,2020年高考正式拉開帷幕。語文科目考試已經結束,備受關注的作文題目也已揭曉。各地高考作文題目都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1)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整個系統由55顆衛星構成,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它們共同織成一張「天網」,可服務全球。材料中「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聯繫現實生活,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 2020年高考作文:11道作文題裡到底藏了什麼文章?
    多地命題涉疫情,人生感悟、歷史、國際關係、科技同為熱點  由於使用不同的試卷,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Ⅱ卷、全國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 2020年高考題,看點在哪裡(解碼·高考2020)
    核心閱讀 高考作文題要求寫主持詞,考查的是什麼能力?有些省份實行高考綜合改革後,數學卷文理不分科,命題趨勢走向如何?2020年高考開考,今年的高考試題情況備受關注,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 11道作文題裡到底藏了什麼文章?——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題:11道作文題裡到底藏了什麼文章?——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7日,1071萬名學生迎來一次特殊的高考。歷來備受矚目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會普遍猜測的以疫情為主題?重點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
  • 有何深意?怎樣寫才算好?學者教師點評高考作文題
    這其實是對高中語文教學的一次提醒,猜題是沒有出路的。這道題目有利於選拔出真正有實力的考生。這裡最重要的表達要求就是討論主題明確,對齊桓公、管仲、鮑叔三人誰的行為最有想法,但這個想法僅結合上述材料是不夠的,這也在考閱讀量。
  • 11道作文題裡到底藏了什麼文章?——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題:11道作文題裡到底藏了什麼文章?——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7日,1071萬名學生迎來一次特殊的高考。歷來備受矚目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會普遍猜測的以疫情為主題?重點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命題思路透露了未來高考的哪些趨勢?
  • 意林特邀名師最快解讀2020高考作文全國10套卷
    名師解析:2020年全國Ⅰ卷作文題目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具有文化意味,體現思想特性,引領課標方向。《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簡稱「新課標」)中提出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大語文核心素養,在這道題目中都得到了體現,尤其是思維(三人進行對比之後選定「感觸最深」的來進行寫作)、文化(深厚的歷史文化故事加上孔子和司馬遷的言論)兩方面體現最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