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2020-12-23 寶寶知道

今天我講的主題是「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我其實想說的是教育根本不重要,親子關係才重要。我們大家都聽過「性格決定命運」,那什麼決定性格呢?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係會內化到孩子的心裡,成為內在的關係模式,這一整套內在的關係模式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我們的命運。

佛教有一個詞叫「輪迴」,我們不說前世今生的輪迴,今生本身就是一個輪迴。童年的關係模式,與我們今天的事業,婚戀,親子關係,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就像一個又一個輪迴。這麼說好像人生是決定論,實際上親子關係決定的是我們人生的起點,就是佛教說的業力。我們的人生的終點在哪裡?當我們有願力去自我認識的時候,無論你過去的業力起點在哪裡,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可以自我認識,自我認識這個覺知的能量是最高頻率的能量,決定了我們人生的終點。

母嬰依戀關係奠定孩子的生命底色

我最初寫親子微博是因為在網上看到了很多可怕的親子育兒觀念,那些育兒經都是製造自閉症,精神分裂,人格障礙的好方法。這些東西曾經是美國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發展出來的,在美國得到了慘痛的教育,現在已經沒有人用了,我不知道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中國人在轉載?

孩子在母體裡的時候,感覺和母親是連在一體的,同呼吸,共命運。一些嚴重病態的人,比如變態殺人狂,他們的心理髮育水平卡在了全能自戀期。他們一出生就發現這個世界跟他想像的不一樣,我餓了沒奶吃,哭個半死沒人搭理,這世界太可怕了,這個時期會累積巨大的憤怒,是未來傷害別人的根源,就像日本恐怖片咒怨一樣。

母親和孩子之間有幾種回應類型?

第一種就是共振呼應型

有一個精神病醫生到精神病院實習,他看到兩個病人聊得特別開心,但是一個人是說英語的,一個是說俄語的,他們互相聽不懂對方說什麼,但是他們會聊得特別開心,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共振呼應。跟孩子說的話不管他聽不聽得懂,只要跟他有呼應,就很好了。

我教給你們一些方法,怎麼回應對方說話?比如說做推銷,推銷員說的話越少,其實客戶越容易接受你。第一個方法就是重複對方話語中跟情感有關的詞:比如說寶寶跟你說,「我很生氣」,那媽媽可以回應說「媽媽看到了你生氣了」,就是重複他說的話。比如客戶跟你說「這個東西太貴了」,你就重複他說的話,「是,這個東西太貴了」。

有些男生追求女生,追了很久都追不到,我教大家一個方法。什麼時候讓女人心動,就是這個男人要看到她,就是回應她「我看到了」。重複對方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緒,去確認它,彼此都會很幸福。

第二種就是無回應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過一些惡夢,比如自己掉坑裡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險,就會呼喊「媽媽」,但是媽媽沒有回應。這讓孩子會感覺「要死了,媽都不會來救我」

我養了一隻很可愛的貓,我跟我媽描述了半個小時,說這隻貓有多可愛或是怎麼樣,講完之後,我問我媽「剛才我跟你說了什麼?」我媽驚訝地說「你說了貓吧」。如果你想暫時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願意回應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想跟媽媽互動,你的要求很好,但由於媽媽自己的原因,媽媽想自己待一會,這不是你的錯。半個小時後媽媽再陪伴你好嗎?」

第三種是無關反應

比如一個小孩子說「媽媽,我剛才看見了一隻狗,好可愛的!」。有的媽媽會說:「你作業寫了沒?」。父母只關心孩子是否健康安全,這個狗有沒有毛病。除了這些,我們覺得孩子其他的事情就沒必要搭理了。

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女生們受困於自己的伴侶是超級宅男,比如說「老公,我們去看電影了吧?」老公回應「不要了,網上有高清版下載。」因為這樣的男人們在最初和媽媽的溝通中,經常得到無關反應,他學到了跟別人溝通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於是變得冷漠。同時他也可能會非常聰明,在自閉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時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覺得跟別人聊天是很無聊的事情。

第四種情感逆轉

「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 「報紙上剛報導一個人因為狂犬病死了!」。等等類似這種反情感的話,你們會感覺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擰回去。沒有回應,這會讓嬰兒產生巨大的憤怒。有一個電影《咒怨》,這個電影講的就是嬰兒沒有得到回應的事情。當我們成年之後,我們不會記得這個憤怒的,但是這個咒怨、這個憤怒一直藏在心理,於是後來會通過情感逆轉表達出來。

孩子夜哭,因為需要你

多少母親糾結要不要夜奶的問題。很多醫生說,孩子經常哭,睡不好,沒有完整的睡覺會影響它的大腦發育。如果孩子夜哭的時候經常沒有回應,他的腦神經確實會發育,他發育的是偏執分裂,被迫害妄想的腦神經迴路。你想要孩子身體發育成什麼樣子,不取決於孩子睡覺是否多,還是吃的夠不夠多,你和孩子的關係沒問題了,孩子就沒有問題了。

孩子吃手指的問題,為什麼吃手指,有人研究發現胎兒在肚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吃手指了。嬰兒覺得把手舉起來,然後還可以放進嘴裡,他會非常喜悅,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是一項壯舉。

孩子在1歲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他會把所有的東西放到嘴裡去試探。有的家長很緊張,其實孩子是非常非常小心的,處在全然的覺知當中的,只要他們不被打擾,就不會有什麼問題。成年人才經常是沒有覺知的狀態,磕磕碰碰。我們只要保證周邊的環境安全衛生,就儘量讓孩子們自由探索。

如果孩子在1歲之後,它還要吃手指,那怎麼辦?答案還是:不作為,就讓他吃。有可能是因為口欲期尚未探索夠,有可能是通過吃手指彌補對母乳不夠的缺憾。無論什麼原因,我們只能深深的允許而不是制止。永遠不要把孩子的任何問題看成問題,我們眼中的問題只是孩子發育中必不可少的呈現。

有一句話「人類一開口,上帝就發笑」,我們的語言建立在二元對立的符號系統中,任何一個詞彙都在區別和比較,我們張口說話的時候,就形成了二元對立的邏輯思維系統。這個符號系統很重要,我們所有的表達能力都要建立在二元對立的邏輯思維系統。但是想像力,創造力,藝術等來自一元的世界。

偉大的藝術家真正動筆的時候都是隨心而動,那個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有的孩子就是比別的孩子行動得晚,那是因為你的孩子有獨特的特點,不要把他糾正成流水線產品,千篇一律,孩子所有的東西都是需要我們呵護的,而不是去改變。

夜哭很大的原因就是孩子感受不到媽媽的存在了,3歲的孩子沒有形成客體穩定性。尤其是1歲前的孩子完全沒有客體穩定性,為什麼說不能親子分離?媽媽出去一天的話,孩子會覺得世界崩潰了,媽媽死了,我也不活了。尤其是孩子夜哭的時候,是沒有邏輯的過程,在他沒有得到回應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是破碎的、恐怖的。

孩子經常夜哭是因為感受不到媽媽的存在,那我們怎麼增加這個存在感?可以通過一些練習,這些練習就是廣義的催眠,我們跟孩子講故事,講了什麼不重要,但是你講的時候的投入的神情,那種能量感、共振感會讓孩子成長。

比如《湯普森心理童話藥書》這本書中會經常提到呼吸和放鬆,呼吸和放鬆是催眠最基本的基礎。怎麼增加親子連結呢?我跟孩子連結的時候,我會試著跟它一起呼吸,當然不是說你和它的呼吸頻率必須一致,而是在節奏一致的,就像合唱一樣,那種共振讓我們感受到幸福。

在寶寶熟睡的時候,我們可以觀察你的小肚子,一起一伏,練習和它一起呼吸。音樂、呼吸練習都可以加強這種親子連結。

孩子所有問題都是我們自己的投射和焦慮,所以真正的愛就是「I see you」,我看到真實的你,而不是出於焦慮看到的我想像投射的你。

我們真的比孩子知道的多嗎?

孩子吃零食,看電視,玩ipad等很多問題困擾著家長,我們都以為自己知道對孩子怎麼樣是最好的。有一個媽媽,她希望他兒子十點睡覺,但是她兒子磨磨蹭蹭,喝牛奶,看報紙,因為有頸椎病,媽媽還要在睡前給兒子按摩頸椎,從10點11點,這個媽媽從始至終處在焦慮中,因為媽媽認為孩子在10點之前睡覺是正確的,對身體好的方式。在這個正確的理念下,每一個過程,她都不能享受,給兒子按摩的時候,本來可以很美妙的親子時光,也變成了焦慮。

她的兒子早上起來不疊被子,她說了很多年,孩子也不聽,所以每天早上,家裡的氣氛都是不高興,這真的值得嗎?我們有多少人是活在焦慮中,就是因為現實跟我們想像得不一樣。為什麼說要信任,因為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麼對他是最好的。

大家看一下這個寓言,乾旱時節,小樹為自保把葉子蜷縮起來。園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質,及時補水;園丁B什麼也不管,小樹熬到雨季也活下來了。園丁C學了很多知識,認為樹葉伸展是健康的正確的,所以不辭辛勞把葉子一片片掰開。

我們可以不懂得教育,我們不需要成為心理學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們要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就是你永遠不比孩子更知道什麼對他來說是最好的。我保留了一個很好的能力,就是跟事物直接建立關係的能力。

真正的學習,來自孩子自身的體驗。體驗,是滋養生命的養料。你看到了,你體現到了,我才會存在,我才會發散生命的激情。

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與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好的親子關係,才是教育的根,是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層密碼。現在在意媽媽的看法,並且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就是親子關係的作用了。就像在《媽媽是超人》中,當黃聖依說起自己平時怎樣管教孩子時,育兒專家告訴她:「親子關係沒建立好,他不會聽你的話。」原來,當建立好了親子關係,父母成為了孩子的「重要他人」,孩子就會願意聽父母的話,他們怕父母生氣,不願打破這種關係。
  • 這樣處理親子關係,比學校教育重要一萬倍
    你是否有親子溝通障礙這些問題存在?你思考過你的孩子最需要的什麼嗎?而你作為家長,應該給予孩子什麼?今天小熊就與大家分享生活中非常容易被忽視的親子關係問題~一、好的親子關係優於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起點有很多家長抱怨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太調皮不好管教,也有很多的孩子會父母不能理解自己。
  •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孩子天生渴望被父母「看見」
    ,才是教育的根,是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層密碼。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個體發展的根本力量,對於孩子日後的人格塑造和社會適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反之,親子關係不好或缺失,則會使孩子從小就陷於發展的劣勢。這些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 抓住這三個轉折期,將改善比教育重要一萬倍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會分為:嬰幼兒期、學齡期、少年期這三個重要階段。1.3歲前:安全感培養---第一個叛逆期事實上,所有親密關係建立的基礎都建立在三歲前。據專家研究,孩子3歲前和親密照顧者,尤其是母親建立起的依戀關係,奠定了他的安全感。也影響了往後的親子關係。
  • 和諧的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100倍!很多家長都不懂!
    親子關係,從法律上來說,即爸爸媽媽與親生子女之間存在的權利與義務的關係。父母與孩子屬於直系血親,在血緣上,是最近最親的關係,是一個家庭關係中的核心部分。親子之間的互動從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就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基本決定了孩子以後的行為模式、性格養成等。
  • 怎樣培養親子關係?
    我們在遇到「熊孩子」的時候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這孩子真沒教養,也不知道爸媽是如何教育的」所以,好的親子關係是能夠勝過許多的教育的,這種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是影響一生的,可能在生活中這種教育沒有辦法去衡量,因為沒有考試沒有考核這種教育的標準,沒有標準答案,但是親子教育或者說親子關係對於孩子後期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輔助性是很有用的:什麼時候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越容易成功,反之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
  • 親子教育與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當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時候,當父母強迫孩子遵照父母規劃的道路前行時,親子關係往往會出現問題,而家庭的和諧也會遭到破壞。你說的話遠沒有親子關係更重要很多父母有一個誤區就是太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卻忘記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其實,在保持良好關係基礎上的教育才有意義,才容易收到效果。
  • 好的親子關係,比好的教育更重要
    親子關係差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和孩子之間,缺少愛的連接,沒有這種連接,就無法觸動孩子的內心,你的教育就不可能起到作用。而且在一段不良的親子關係中,過分的教育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好的親子關係,才是教育的根,是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層密碼。
  • 親子教育重要的一課,如何解決親子關係中需求衝突
    我們親子關係的處理過程中,父母和孩子之前總會出現各種不同的需求衝突。如果解決日常的衝突,並不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這也是親子教育重要的一課。至此親子關係的持續惡化播下了種子,怨恨會取代愛與親情。如果父母一直遷就小寶,等小寶玩完遊戲,他們也完美地錯過了班車。這時小寶就贏了.這樣的話父母間接鼓勵孩子運用他的權力壓倒父母的權力,鼓勵他們贏得戰爭,讓父母為之付出代價。但是這樣的話孩子會感覺到他的父母常常充滿怨恨、惱怒、對他十分氣憤。
  • 親子關係就是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係會內化到孩子的心裡,成為內在的關係模式,這一整套內在的關係模式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我們的命運。佛教有一個詞叫「輪迴」,我們不說前世今生的輪迴,今生本身就是一個輪迴。童年的關係模式,與我們今天的事業,婚戀,親子關係,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就像一個又一個輪迴。
  • 親子關係有多重要? 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原標題:親子關係有多重要? 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有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調皮,不好管教,也有很多的孩子會抱怨父母,覺得爸爸媽媽不能理解自己。那麼親子關係重要嗎?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呢?
  • 親子關係比教育更重要?心理學: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能「太好」
    文|明美媽咪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轉發和分享經常聽到有人強調「親子關係」的重要性,甚至有人會認為「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比教育本身更重要」。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才是最適當的狀態呢?那些和孩子相互依賴、相互束縛的關係真的是親密的親子關係嗎?
  • 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好的教育
    常言道: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一切教育!父母和孩子關係融洽,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刻,也是最適合孩子成長的方式。現在很多父母的事業都很成功,但是對孩子的教育卻並不怎麼成功,我們作為家長,不妨問問我們自己,是否足夠關心孩子,是否關注他快不快樂、有沒有朋友,孩子是否缺少關懷等。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方面都存在誤區,也許很多人沒辦法理解,為什麼親子關係比親子教育還重要?
  • 「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打開三扇門
    美國心理輔導學博士、美國臨床輔導學博士、著名親子專家林文採博士在《心理營養》一書中提到的: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而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越友好,我們的「教育」也才越有效。可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親子關係中的情感教育
    yaha的畫親子關係中的情感教育無數的父母困惑於究竟該怎麼教育孩子,曾經使用過的所有方法都用上了,可是為何親子關係依然那麼困難。父母竭盡一切努力了,孩子卻變本加厲的「不想過好」,與父母對抗戰鬥。無數父母最後要麼妥協,要麼無奈的放棄自己,在孤獨與絕望中掙扎,也有父母開始重新學習,探索一條真正的教育之路。親子關係,人類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種關係之一,為何卻常常充滿著那麼多的恐懼、內疚、罪惡與相互的傷害。有人說親子關係是人間最難修的行。這真正的難點在哪裡?為何當今許多的青少年動不動就抑鬱,來不來就自殺,即使那些高智商的孩子,在無數人的羨慕眼光下,最後卻那麼的冷漠與麻木。
  • 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哪個更重要?
    在一個家庭中,到底是夫妻關係重要還是親子關係重要?正方:夫妻關係更重要1、夫妻關係才是一個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影響一個家庭的核心要素,不管是對婆媳關係還是對親子關係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只有夫妻關係和諧,才不會有那麼多難相處的婆媳問題,而且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正面的影響。
  • 親子關係一切教育的基礎
    親子關係是孩子來是孩子來世間的第一個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好壞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品質的培養,意志的磨練與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堂課,父母對孩子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拿什麼來愛你,我的孩子—當代未成年人心裡危機調查》一書作者認為,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教育,沒有哪一種愛能全面代替父母的親情。
  • 倍伶倍俐:親子綜藝公司向「生態營銷整合者」的演化
    10日,倡導「娛樂教育」的親子綜藝公司倍伶倍俐在睿藝完成首場線上項目對接會。倍伶倍俐SVP戴勁圍繞公司資源、核心項目、合作模式,面向教育行業介紹了「IP賦能 全線打通」的商業邏輯。倍伶倍俐致力於開創「中國親子生態營銷新模式」,一方面,與頭部平臺愛奇藝建立親子生態深度戰略合作關係;另一方面,也在積極通過母嬰、親子、教育領域的廣泛合作,建立親子家庭用戶私域流量池,實現多場景多頻次的精準用戶觸達。
  • 優勝教育:拉近親子關係很重要
    家長可以利用親子相處的時光,和孩子進行真誠的交談,分享一些生活細節,讓孩子表達個人見解,這是鞏固親子之間雙向溝通的重要方式。明確的誇讚勝於空泛的批判要和子女建立親密關係,就要多稱讚子女,多向他們表達父母的欣賞。子女還處於成長階段,很多知識及獨立能力正隨著生活體驗而逐步學習,他們的性格仍是在被塑造的過程中。
  • 親子關係跟不上,再好的教育都是徒勞
    其實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好的教育。怎樣的親子關係才是良好的融洽的親子關係呢?做「聽話」的父母好的親子關係有一個重要的表現永遠說教的父母是非常可怕的,要使教育有效,最重要的是營造溫暖的親子氛圍。加強親子有效溝通,讓孩子多說,家長可以從孩子的傾訴中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彼此才不會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