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娃,「手紙」活不過五分鐘?別著急制止,孩子正在變聰明

2020-09-05 小魚奶爸日記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看到一位媽媽在朋友圈曬出了一張圖,家裡的娃哈哈大笑,一副勝利的表情,手裡抓著捲紙,頭上也是,腿上也是。文案是:許多無奈,在你和「手紙」之間遊走,但看你開心的樣子,只想說:手紙,你受苦了。

下方留言的全是有同樣困擾的媽媽:不敢在家裡放紙,只要是被娃發現,就如戰場一般,滿屋都是;建議買隱藏紙抽盒,不讓孩子發現;手紙和孩子碰撞出的不是火花,而是炸藥呀;只要家裡有娃,「手紙」活不過五分鐘。

其實很多家長藏紙,減少手紙在孩子面前出現的概率,做法欠妥。

想必很多媽媽都存在一個疑問,孩子撕紙,扯紙,到底要不要阻止?答案就是千萬不要。

寶寶撕手紙完全是靈活性需要發展,手指精細動作發展需要藉助工具來訓練,手紙軟硬適中,質感親膚,就是最好的工具。

每次撕紙,孩子的手紙精細動作都能得到發展,手指和眼睛開始配合,大腦思維也開始活躍起來。

寶寶的精細動作在6-7個月的時就開始呈現,10個月左右抓頭髮,剪頭髮絲,找小的事物,拇指能與其它四指相對,並會用指尖取物,慢慢開始會用「撕、抓、揉、拉、放」等一系列動作,滿足好奇心。

這種行為一般會在1歲半,兩歲左右變淡,需要家長積極引導。

可見,撕紙是孩子發展能力的需要,別著急制止,孩子正在變聰明,想辦法控制「現場」才是最重要的。

撕紙對家長來說是麻煩,但對孩子好處多多

1、促進協調能力發展

孩子撕紙時,手和眼需要配合,這個過程是孩子自己調整狀態,完成勻速撕紙動作的關鍵時刻。

手眼協調能力是綜合能力中一項重要的能力,家長不能忽視,藉助撕紙就可以輕鬆達到,豈不是好事一樁?

2、促進大腦發育

孩子在撕紙時,不僅滿足手指的需要,也是滿足大腦發育的需要,因為大腦會在探索自己喜歡的事物時發展腦神經突觸。

家長可以利用不同的紙遊戲,讓孩子大腦發育。比如讓孩子把撕好的紙揉成紙團,貼成畫;也可以把撕好的手紙用嘴巴吹一吹,感受動起來的紙;或者把撕好的紙條拋向天空,感受重量。

只要創意多多,孩子就會收穫多多。

3、不同的紙,促進感官發展

除了手紙,孩子一定也不會放過其他的紙,皺紋紙,海綿紙,A4紙,錫箔紙……質感不同,粗糙的、光滑的、溫的、涼的,能促進感官發展。

家裡孩子愛撕紙,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1、保證安全,自由探索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家長要和孩子一起玩,準備些紙一起撕,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從不同方向撕,撕成不同造型,只要開心就可以了。

在撕紙的過程中,還可以簡單引導孩子感受手紙由大變小的過程,這也是一種探索。

如果是手紙,要選擇不掉紙屑粉末的,家長可以先體驗一下,再給孩子玩。

2、按照月齡安排撕紙遊戲

如果孩子喜歡撕紙,根據孩子月齡安排小遊戲是不錯的方式。

小月齡就可以單純撕紙,自由探索;一歲半可以進行整理投擲、拿取等;兩歲左右就可以撕出對應的形狀,但這只是一個標準的參考,每個孩子特性不同,進度也不同。

3、提供不同材質的紙張

找一個硬紙板,把不同材質的紙都貼在上面,讓孩子自己摸,感受紙張的不同。用力將其硬紙板上撕下來,這需要小手有力氣,間接鍛鍊了孩子手部的力量。

不同材質的紙張,不僅質感不同,撕的力道也不一樣,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新奇的體驗,更是探索其他新鮮事物的動力。

同時,允許孩子撕紙的過程當中,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 避免報紙,雜誌紙張,廢屑紙,油墨過重的紙張。
  • 有的小月齡孩子,容易把紙吃到嘴巴裡,家長要適時制止。
  • 太鋒利的紙張,不要提供給孩子,以免劃傷小手。
  • 玩完撕紙後,一定要及時洗手,保證健康衛生,不然孩子又會放進嘴裡吮吸。

有時,孩子的放肆就是成長,這都是成長必經的步驟。家長要高質陪伴,細心觀察,別太想當然,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相關焦點

  • 2歲內孩子有這3種行為,代表他正在「變聰明」,父母別瞎制止
    文/小雪媽媽做媽媽的偉大,不僅是她懷胎10月拖著沉重的身軀,孕育新的生命,更多的是它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默默無聞的付出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尤其是全職媽媽捨棄了事業,全身心投入到了帶娃過程中。剛開始玲玲還有些不信,一個不到兩歲的孩子帶起來有什麼累的?於是選擇親自帶孩子,但過了沒多久她才知道原來帶娃真的很累。
  • 如果娃有這4種「壞習慣」,父母別制止,不然可能耽誤寶寶變聰明
    導讀:如果娃有這4種「壞習慣」,父母別制止,不然可能耽誤寶寶變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娃有這4種「壞習慣」,父母別制止,不然可能耽誤寶寶變聰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的這些「壞習慣」,很可能是智商變高的信號,媽媽別誤會娃了
    一吼二叫三制止,四打五罰六曬娃。「惡魔媽媽」看見寶貝出現一些壞習慣,最初時,寶媽會吼娃。如果娃不聽,寶媽會跟娃叫喊。娃再不聽,寶媽就會上手制止娃。寶貝還不聽,寶媽就會打娃罰娃,最後乾脆曬娃在一邊,不理不睬。一個3歲的寶貝,曾畫過一組媽媽發火時的圖畫。
  • 孩子兩歲內有以下異常表現,暗示正在偷偷變聰明,媽媽別拖後腿
    文|秘籍君孩子只有睡著的時候才是天使,睡醒後分分鐘化身小惡魔,把人折磨得神經衰弱。兩歲的孩子咋那麼皮,那麼難帶。表妹向我發出了靈魂拷問,作為已經經歷過的過來人,只能說忍著,經常在心裡默念親生的,捱過去,別無他法。
  • 孩子有這4種「壞習慣」,多半是變聰明的表現,你家娃有嗎
    >選擇責怪和制止孩子。殊不知這可能是變聰明的信號,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下面家長就看看,自己家孩子有沒有這4個「怪癖」,或者說你眼中的4種「壞習慣」吧。如果你家有這樣的孩子,家長別著急,這是孩子變聰明的信號,將來多半智商不低!
  • 家裡3個地方越亂,娃越聰明,媽媽的「瞎勤快」是在扼殺寶寶天分
    親自帶娃的媽媽都知道,只要有娃在家,家裡就別想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所謂「弄亂5分鐘,收拾2小時」,你辛辛苦苦整理半天,稍一不注意,娃就會給把你的勞動成果搞得亂七八糟。經常有媽媽為此而發愁,還訓斥寶寶,怎麼這麼不聽話不懂事?其實,媽媽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問題,家裡的3個地方越亂,娃就越聰明,對寶寶來說,亂並不是什麼壞事。
  • 心理學專家:孩子2歲前有這些行為,說明正在變聰明,你家娃有嗎
    就是說寶寶2歲之前,是大腦高速發展階段,很多給家長「添麻煩」的行為是一種發育表現形式,說明寶寶的大腦正在快速變聰明。哈佛大學耗時20年研究得出結論:寶寶出生前幾年的大神經元連接,是未來學習,行為,健康的保障。也就是大腦神經元連接越豐富,孩子越聰明。
  • 還在靠各種學習班讓娃變聰明?不如帶娃一起運動,讓娃輕鬆變聰明
    執筆:張大貓編輯:張大貓定稿:歐陽比文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聰明,在為了讓娃變聰明這點上,父母們可謂煞費苦心。各種手段都用盡了,什麼腦力開發、智力啟蒙以及各種藝術、樂器班等等,都上了不少。不得不說,這些方法確實能讓孩子變聰明,但是弊端也很明顯,一是花費時間精力,二是耗費金錢。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別嫌棄這樣的娃,有這3種行為,將來會有出息
    導讀任何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聽話,但是能得到這個標準的孩子卻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家長看著自己家淘氣的孩子,都有一種不要他們的衝動!除了淘氣以外,闖闖還是有優點的,他的小腦袋特別的聰明,想法也多,不過就是安靜的時候太少了。其實,像闖闖這樣的孩子,經常是父母最頭疼的孩子,不過卻是聰明的一種表現,這說明孩子的的探索欲和求知慾都很強。
  • 6個壞習慣暗示:寶寶正在變聰明!父母別誤解了
    常有媽媽跟我說:孩子太喜歡撕書了,現在的繪本大概都要20-30元,太浪費了!而且誇張的是,家裡的每本書都不會放過!完全不懂得愛惜圖書啊!這種惡性怎麼辦好?其實很多事情,我們不能著急給結論,寶寶成長過程中,很多大人眼中有問題的地方,恰恰是寶寶大腦在發育,正在變聰明的表現!
  • 孩子的行為讓人很頭疼,家長別生氣,這是寶寶變聰明的表現
    其實,家長們先別急著生氣,這是寶寶變聰明的表現,還有很多讓家長「生氣」的行為,都是如此呢。讓家長生氣行為一:孩子亂扔東西,拆了東西零件亂扔有的家長會發現,孩子拿起物品就會到處亂丟,有時候甚至把他的玩具丟得滿屋子都是,還有的孩子拿起一個物品,然後拆開,零件丟得到處都是,家長一天天跟在娃屁股後面,收拾都收拾不完,大呼:「太累了!」
  • 家裡這個地方很亂,孩子將來可能會有大出息,家長別著急收拾
    導讀:家裡這個地方很亂,孩子將來可能會有大出息,家長別著急收拾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裡這個地方很亂,孩子將來可能會有大出息,家長別著急收拾!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如果有以下異常表現,暗示正在偷偷變聰明,家長別拖後腿
    當過父母的都知道,自從孩子學會走路和說話,就會忽然像變了一個人,精力異常旺盛,怎麼都不困,怎麼都玩不夠,也不老實,四處搞破壞,怎麼說也不聽,甚至有的家長很生氣去打罵孩子,也沒什麼效果,感覺很難教育,使得家長筋疲力盡。其實呢這也是每個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階段,孩子頑皮,有可能就是他在變聰明。哪些表現代表孩子智力在發育呢?
  • 孩子2歲之前,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表現,媽媽別盲目訓斥
    今日問題:寶寶2歲前,這3種壞習慣別制止!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成鳳,希望他們能有一個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為了自己的孩子都是操碎了心。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其實會遇到很多敏感期。
  • 別阻止他!這6個行為代表他在變聰明
    但其實有一些生理「怪」行為,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是有好處的。比如我們常見的吃手、撕紙、重複丟東西。每當家長看到一些怪行為的時候,總怕對孩子以後的行為習慣不好。但有時候他們的這種行為,往往說明他們的大腦發育的很好,家長們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制止他們。
  • 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煩人方式」,父母不要著急,這是聰明的徵兆
    如果一旦沒猜對,寶寶就會用「哭鬧」的方式開始折磨父母,尤其是3歲以前的孩子,經常會折磨媽媽苦不堪言。家裡有人幫媽媽分擔還好,如果讓寶媽自己一個人帶孩子,估計很多寶媽都會在崩潰的邊緣遊走。其實,寶媽們也不過過於苦惱,完全可以往好的方向去想一想,其實孩子「煩人的方式」,也是聰明的預兆。
  • 我們的孩子正在被"催熟",家裡有這幾樣零食,寧可扔掉也別給娃吃
    我們的孩子正在被&34;,家裡有這幾樣零食,寧可扔掉也別給娃吃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了,現在的美食也非常多樣化,尤其是速食產品越來越多,這也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捷和方便,不過食品安全和我們每個人的健康都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大家都應該引起重視。
  • 經常犯這3個「臭毛病」的孩子,更容易變出息,父母可別著急管
    做父母的在孩子小時候,都會因為孩子的過分調皮和搗蛋發脾氣,甚至因為孩子的某種做法,讓父母採取強硬手段阻止娃的行為,但是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的調皮搗蛋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他們超越別人的優點。若是自家的孩子出現愛敲打東西,不服管教的時候,不要著急管教,而是要分清孩子的「臭毛病」是不是孩子與眾不同的點。
  • 哈佛研究:家裡這些地方越「亂」,娃長大越聰明,家長別瞎勤快
    孩子出生以後,家長很希望孩子能夠健康聰明,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的智力以及聰明的程度,遺傳基因決定的,但是其實哈佛大學經過研究之後,其實孩子的聰明程度,跟家裡的一些情況有很重要的關係:家裡的這些地方越「亂」,其實孩子是越聰明的,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
  • 孩子的房間裡,這3個地方越亂,說明他越聰明,家長別隨便收拾
    不過有人卻不這麼覺得,相反,他們覺得房間越亂就說明孩子越聰明!哈佛大學曾經得出過一個結論:家裡越亂,說明孩子的探索欲望更強烈,也就是更聰明。這個結論一出,不少手癢想揍娃的家長都停手了。嚯,感情這還是聰明的象徵,那是不能收拾了。不僅不能收,家裡還不夠亂,越亂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