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看到一位媽媽在朋友圈曬出了一張圖,家裡的娃哈哈大笑,一副勝利的表情,手裡抓著捲紙,頭上也是,腿上也是。文案是:許多無奈,在你和「手紙」之間遊走,但看你開心的樣子,只想說:手紙,你受苦了。
下方留言的全是有同樣困擾的媽媽:不敢在家裡放紙,只要是被娃發現,就如戰場一般,滿屋都是;建議買隱藏紙抽盒,不讓孩子發現;手紙和孩子碰撞出的不是火花,而是炸藥呀;只要家裡有娃,「手紙」活不過五分鐘。
其實很多家長藏紙,減少手紙在孩子面前出現的概率,做法欠妥。
想必很多媽媽都存在一個疑問,孩子撕紙,扯紙,到底要不要阻止?答案就是千萬不要。
寶寶撕手紙完全是靈活性需要發展,手指精細動作發展需要藉助工具來訓練,手紙軟硬適中,質感親膚,就是最好的工具。
每次撕紙,孩子的手紙精細動作都能得到發展,手指和眼睛開始配合,大腦思維也開始活躍起來。
寶寶的精細動作在6-7個月的時就開始呈現,10個月左右抓頭髮,剪頭髮絲,找小的事物,拇指能與其它四指相對,並會用指尖取物,慢慢開始會用「撕、抓、揉、拉、放」等一系列動作,滿足好奇心。
這種行為一般會在1歲半,兩歲左右變淡,需要家長積極引導。
可見,撕紙是孩子發展能力的需要,別著急制止,孩子正在變聰明,想辦法控制「現場」才是最重要的。
1、促進協調能力發展
孩子撕紙時,手和眼需要配合,這個過程是孩子自己調整狀態,完成勻速撕紙動作的關鍵時刻。
手眼協調能力是綜合能力中一項重要的能力,家長不能忽視,藉助撕紙就可以輕鬆達到,豈不是好事一樁?
2、促進大腦發育
孩子在撕紙時,不僅滿足手指的需要,也是滿足大腦發育的需要,因為大腦會在探索自己喜歡的事物時發展腦神經突觸。
家長可以利用不同的紙遊戲,讓孩子大腦發育。比如讓孩子把撕好的紙揉成紙團,貼成畫;也可以把撕好的手紙用嘴巴吹一吹,感受動起來的紙;或者把撕好的紙條拋向天空,感受重量。
只要創意多多,孩子就會收穫多多。
3、不同的紙,促進感官發展
除了手紙,孩子一定也不會放過其他的紙,皺紋紙,海綿紙,A4紙,錫箔紙……質感不同,粗糙的、光滑的、溫的、涼的,能促進感官發展。
1、保證安全,自由探索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家長要和孩子一起玩,準備些紙一起撕,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從不同方向撕,撕成不同造型,只要開心就可以了。
在撕紙的過程中,還可以簡單引導孩子感受手紙由大變小的過程,這也是一種探索。
如果是手紙,要選擇不掉紙屑粉末的,家長可以先體驗一下,再給孩子玩。
2、按照月齡安排撕紙遊戲
如果孩子喜歡撕紙,根據孩子月齡安排小遊戲是不錯的方式。
小月齡就可以單純撕紙,自由探索;一歲半可以進行整理投擲、拿取等;兩歲左右就可以撕出對應的形狀,但這只是一個標準的參考,每個孩子特性不同,進度也不同。
3、提供不同材質的紙張
找一個硬紙板,把不同材質的紙都貼在上面,讓孩子自己摸,感受紙張的不同。用力將其硬紙板上撕下來,這需要小手有力氣,間接鍛鍊了孩子手部的力量。
不同材質的紙張,不僅質感不同,撕的力道也不一樣,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新奇的體驗,更是探索其他新鮮事物的動力。
同時,允許孩子撕紙的過程當中,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有時,孩子的放肆就是成長,這都是成長必經的步驟。家長要高質陪伴,細心觀察,別太想當然,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