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鄧仁波,是貴州黔西南晴隆縣人民法院派往光照鎮新益村的駐村扶貧幹部。 2018年初,根據院黨組的工作安排,我告別了新婚的妻子,割捨下熱愛的審判事業,捲起行囊成為了縣法院派駐新益村的第三輪駐村扶貧幹部,從法官變成了村官。 剛剛來到新益村,方界田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魏德忠家,就讓我這位從審判席上走下來的村官感到頭疼。 站在魏德忠家泥濘不堪的院壩裡,映入我眼帘的是這一幕:風稍微大一點就能吹倒的豬圈;大沙石壘砌的住房外牆;編織袋縫補的窗戶,以及漆黑的廚房裡燃燒塑料的膠臭味,還有他家屈指可數的家具、髒亂不堪的床鋪,患有精神二級殘疾的女主人蜷縮在柴火旁喃喃自語…… 看著這個貧寒的家庭,我的心裡難受到了極點!那一夜,我深深意識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
第二天一早,我立即把魏德忠家情況向村第一書記作了匯報,建議對魏德忠家實施「三改」項目。「三改」項目就是「改廁所、改豬牛圈、改廚房」。 方案確定,只待落實,魏德忠卻遲疑不決。他的兩個兒子還在上學,妻子沒有勞動能力,自己一人要承擔繁重的農活,拋開前期改建需要墊付的資金不說,單說勞動力也是個大問題。 面對這樣的難題,我耐心地做魏德忠的思想工作,表示自己願意出一份力,幫助他拆除和改修豬圈,魏德忠點頭同意。 也就從那天起,我和魏德忠兩個人開始了他家環境工程的「大改造」。
在魏德忠的家,老舊的瓦片和布滿青苔的木樁,在溼滑泥濘的院壩裡乒桌球乓地撞擊著,我那雙習慣了在鍵盤上飛速做著庭審記錄的手,在一天的舊豬圈拆除中,就磨起了水泡。 魏德忠家的舊豬圈拆除後,我們又備齊了改建豬圈的材料。 在建設中,我做起了魏德忠的助手,負責攪拌水泥砂漿,老魏只管砌牆。幾天的功夫,一個10平方米的豬圈就站在了院壩邊上。 趁著政府發放的水泥和沙砂石還有節餘,我又動員魏德忠硬化庭院,我們接著又奮戰了兩天,一塊平整的水泥地完工。 魏德忠家那有精神殘疾的妻子看著規整寬敞的豬圈,和那塊還沒有幹透卻明晃晃的院壩,以及倚靠在走廊邊整齊劃一的柴堆,她咿咿呀呀地不知道在說什麼,但在場的人卻能感受到她心中的喜悅。
經過一輪的住房安全「室內清」整治項目,魏德忠的家裡亮堂了,政府出資粉刷的牆壁光滑又亮白! 魏德忠的房屋搞好了,我又按照政策給他家補齊了必需的生活用品,桌椅板凳、床鋪被套、電磁爐電飯煲,甚至還把法院慰問駐村幹部時,送給我的冬棉被都送給了魏德忠家。 魏德忠家的「三改」完成,徹底改變了他家的居住環境。 那天,我到他家走訪,平日裡少言寡語的魏德忠對我說:「孩子沒幾年就畢業了,我每年都要養一頭豬,平時我幹完護路員的工作,還可以去給寨子裡種烤菸的人家幫活賺點工錢。我家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這都得感謝你這個法院的駐村幹部,是你帶著我家走上了幸福的生活。」陳伯海 陳萍 整理
編輯 肖慧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