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億人加入的相互寶現在怎麼樣了,我分析仍然有加入的價值

2020-12-17 每日經濟

相互寶,作為國內最大的互助社區,誕生了一年多來,已經有一億多人加入了,

如果社群內成員患了約定疾病,40歲以下會獲得30萬互助金,40-60歲會獲得10萬互助金,

費用由這1億多人共同承擔。

至今,相互寶已經幫助了29417人,加入成員一共分攤了50.20元。

而就這麼一年多來,相互寶有多成功,罵聲就有多大。

尤其是最近,相互寶被爆出「負面」,可謂罵聲一片。不斷有讀者過來問我,是不是該退掉相互寶。

噪音很大,不負責任的言論也很多。也許大家在此時需要一篇還原相互寶的現狀的文章。

我努力寫,試試看。

前段時間,上億人加入的相互寶又「惹事」了。

一個女生在微博上爆料,說自己媽媽在去年年底突發腦溢血,做了開顱手術。

由於提前加入了相互寶,符合「開顱手術」的互助標準,理應拿到10萬塊,可是複雜繁瑣的申請流程,加之疫情影響開具證明不方便,直到母親去世,她也沒拿到互助金。

而在其中,最大的爭議點在於,相互寶要求派出所給相互寶的文件蓋章,街道蓋得章不行。然後到了派出所,派出所表明不能蓋章,客服馬上改口說街道蓋章也可以。

在這則被外界解讀為「如何證明我媽是我媽」的事件中,相互寶被罵得狗血淋頭。

批評得人說,相互寶不靠譜,理賠不人性化,吃人血饅頭。相互寶果然辣雞。(實話實話,對理賠材料的要求,相互寶確實有些苛刻,應該批評)

相互寶很快認識到了錯誤,及時做出了反應,對互助金的申領做出了簡化,以提升效率。

然後,果不其然,又挨罵了。

這次,同樣得一批人,罵得更狠了,

他們是這麼說得:

如此這樣,理賠手續是變簡單了,但是也會讓更多人有漏洞可鑽。相互寶想「偷懶」,花得卻是我們參與者的錢,慷他人之慨。

而且出險更多,相互寶就能收更多得「手續費」,

為了賺錢,相互寶吃相難看,相互寶辣雞。

哎,怎麼說呢?有些人啊,

如果相互寶審核過嚴,就罵它不人性

如果相互寶審核過松,就罵它不負責。

而且還裝作義正言辭得說,這是為上億個參與者發聲,

或者說有權表達自己的立場。

您的立場,算是看懂了,

您這是覺得,相互寶擋道了,

是想讓相互寶死啊。

在這個大型雙標現場中,

坦白講,罵相互寶的,有無數都是肆的同行——保險行業的從業人員。這些人在罵相互寶的同時,還不忘罵一捧一,

順便宣傳一下自家的產品。

相互寶發展太快了,才一年半,就吸引到了一億多人參與。

而且有些消費者,自從相互寶出現以後,只參加一年幾百塊的相互寶,不會再去選擇幾千上萬塊的保險了。毫無疑問,相互寶動了某些人的蛋糕,讓某些人利益受損了。

因而,這些人好不容易抓住一次相互寶的小辮子,就會往死裡黑。

在中國做相互寶有多難,大家翻翻WB就知道了,到處是勸退的聲音,也分不清是用戶真實的想法,還是水軍有意得帶節奏。

成熟的社會中應當允許批評,就說,力挺過相互寶,也就某些事情批評過相互寶,但批評,絕不應該是刻意得抹黑。

新生事物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犯錯了改正,下次不再犯便是。相互寶出於對參與成員的錢負責的考慮,不能濫賠,採用了較為嚴格的申請流程,這沒得黑吧。

後面新的案例出現了,發現了申請確實不人性化,然後就優化改掉,這也沒得黑吧。

那麼到底是誰在黑呢?

大家真真要看明白想明白了。

明辨是非,別被輕易帶了節奏。

相互寶要是真沒了,損失的是我們自己。

作為資深的保險從業人員,從業越久,越覺得相互寶的可貴,也對相互寶的艱難感同身受。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從三點來看:

1、相互寶的誕生,是被迫的妥協

對相互寶有過了解的人會知道,相互寶最早是叫做相互保的。

相互保,是相互保險,由信美人壽承保。

相互保險,先保障後付費,一人出險,全員共攤,

該模式在國外已經相當普遍,在美國、日本、德國這些發達國家甚至佔到40%。

這類回歸保障本源的保障產品,在國內本是大有可為的。

正打算擼起袖子,準備好大幹一場時,

產品沒上線幾天,被舉報了。

坊間傳聞,是某些保司擔心利益受損,於是從中作梗,舉報相互保虛假宣傳。

監管層調查以後確實發現了違規宣傳的問題,而且引發了監管層更大的擔心:

相互保先保障後付費,沒有責任準備金的模式,本就會帶來更大的潛在金融風險。

再加上相互保粗放得宣傳方式,很可能會導致未來更多的糾紛。

原本都審批過關的產品,監管層還是猶豫了。

最終,監管層選擇了審慎的態度。

目前的監管體系、金融環境以及社會認知,暫時不能夠支撐相互保險這類「創新」。

於是接下來的事情發展,大家就知道了,信美人壽被要求退出,

沒有了保司承保,也沒了保司背後一大波監管和保障體系,相互保失去了最重要的靠山。相互bao此時本來是可以逐漸淡出的,

但是並沒有。

一夜之間,相互保變為了我們熟知的相互寶,由金融產品,變為了由螞蟻金服主導的民間互助。

既然要堅持下去,前路怎麼走,相互寶就得自己擔。

2、相互寶的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信任問題

相互寶的發展,前方最大的攔路虎,叫做信任。根據弗朗西斯.福山的觀點,中國社會,正處在由是個低信任社會往高信任社會的變革之中。

信任感的建立,開始從依靠的是親戚和熟人(最多是國家信用),轉變為陌生人之間的契約。

簡單理解,

我生病了,

我可以信我親戚朋友給我捐錢,可以信由整個金融監管體系做背書的保險,

但你把一群人圈起來,告訴我,我生病了這群人可以互助。

憑什麼?我憑什麼信你?

在國內,恐怕沒有比阿里系更適合承擔這個破局者的角色了。

在信任市場,阿里已經打贏了兩仗。

老百姓不敢在網際網路上買賣商品,後來有了淘寶;

老百姓不敢在網際網路上「存錢」,後來有了餘額寶。

但是!相互寶的推廣,要比餘額寶難10倍!

理由非常簡單,餘額寶是讓你賺錢的,而相互寶是讓你花錢的。

餘額寶只需要每天安全穩定得拿到收益,收益比銀行活期高,就夠了。

可相互寶是花錢,參加一個我看不見摸不著的互助,錢出去了,我憑什麼覺得它是有用的呢?

事實上,在相互寶在信息公開透明方面已經做得非常好了。

比如,相互寶會公布每期的幫助名單,如果遇到難以抉擇的案例,還會發起賠審,讓賠審團共同決定。

再比如,可能會存在結餘的情況(收的錢>互助金的錢),那麼相互寶還會進行公示,剩的錢會進入下期分攤。

即便如此,依然擋不住很多黑稿和質疑聲。

從目前的輿情來看,已經有很多人對日益上漲的分攤費不滿了,

而隨著未來分攤金額的繼續上漲(100%會上漲),會不會引發更多人的不爽?

再加之,某些不懷好意的人的挑撥離間,

那麼,相互寶不得不面臨更多得質疑。

人的懷疑就像一顆種子,一旦種下就會生根發芽。

當流言和誹謗露出獠牙,未來相互寶走得將會更為艱難。

3、相互寶的未來,需要更努力,更規範

今年3月底,螞蟻金服牽頭了全國首個互助標準的建立。

自從相互寶出現之後,各種互助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各種蛇鼠之輩也是蠢蠢欲動,想辦法從中撈錢。

但是,一個成熟的互助組織,沒有那麼簡單。

從數據的匯總與處理,到組織起全國性的調查團隊,都不是那麼簡單。

毫不客氣得說,網際網路企業中,不超過10家有組織這件事情的能力。

而相互寶,本身也在認真對待這件事情,牽頭了這次互助標準的建立。

這向外界傳達的一個信號是,

做互助這件事情,相互寶並不只是短期行為,而是想真正做成一個長期的事業。

在相互寶上,有個互助人專區,展示的是曾經的受助人的情況:

當看到曾經的病患,能夠得到幫助,病情得到改善,乃至回歸日常生活,

會非常感激,相互寶正在做的這件事情。

在前方,相互寶依然還有很多很多路要走,

需謹慎,需努力,需奮發,

更需要你我的支持。

當然,支持的前提,是你我需足夠清楚相互寶做著怎樣的一件事。

如果大家在社交媒體上搜一下相互寶,會發現建議退出聲音很多。但是,不要聽別人怎麼說,建議大家從這麼三點去思考這個問題。

於個人:相互寶花費不多,就能讓普通人獲得基本保障

現在,相互寶每個月大概分攤6-8元,而且最近幾個月裡都維持在這個水準附近,那麼,目前,相互寶一年分攤費用在100塊上下。

花這麼100塊,如果不幸患了約定疾病(100種重疾+5種特定罕見病),40歲以下會獲得30萬互助金,40-60歲會獲得10萬互助金。

這個分攤金額,相對於商業保險的保費,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而且,相互寶的管理費用只有8%,甚至低過很多公益機構。

付出極低的成本就能獲得保障,對於符合健康要求的人,絕對不虧。

於社會:相互寶能夠聚集起底層力量,建立社保外的第二堵「牆」

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我們平常用得醫保,有很多的局限性。且不說醫保只報銷部分的醫療費用(通常是60%-80%),更何況像康復費,以及治療期間的房貸車貸等日常開銷,醫保通通是不管的。

而相互寶的互助金,是一次性給的,40歲以下,一次拿到30萬,這筆錢,可以用來治病,也可以用來承擔治療期間的養家費用(康復費用、長期服藥費用、生活費)

有了這筆錢,可以讓很多家庭不至於「因病返貧」,

充分發揮民間互助的力量,成為社保之外的第二堵「牆」。

於保險行業,相互寶是那隻促進行業更新的「鯰魚」。

知道,很多保險業的同行對相互寶懷有敵意,面對相互寶如臨大敵。

但找到了一個數據,供大家參考: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顯示,

1/3的相互寶用戶受訪者表示,他們非常有可能在未來6個月中購買重疾險,在一線城市這個比例更高達55%。

而在沒有參與相互寶的用戶中,這個數字只有22%。

在國內的保障市場,最根源的問題並不是競爭激烈,而是消費者的不信任。

而相互寶通過降低保障門檻的方式,激發了大眾的保障意識,讓大家真正認識到自己所面臨的真實風險,保險公司也可能因此獲得更多的潛在客戶。

保險行業的同業們,大可不必把相互寶當作假想敵。

餘額寶不正是這樣嗎,餘額寶的興起,帶動了一批貨幣基金和智能存款,

老百姓們也不需要再忍受0.35%的活期利率了,享受到了很高的收益。

線上的能夠存錢的銀行,也逐漸從中小銀行,到逐漸吸引到了工行這種大銀行。

而相互寶出現,可能讓保險業重現這個過程,成為促進行業更新的「鯰魚」。(雖然相互寶不是保險)

最後,肆想談談自己,是如何看待相互寶的:

保持一個自然狀態的世界,是非常簡單的,只需要「不去做」就夠了:

不去思索,也不必去愛,

不必去體恤他人,

也不必去承擔更大的責任,

不必再去抵抗死亡。

但總是缺少點什麼,不是嗎?

想起大學保險課上,導師講的古老漁村裡的故事:

家中的頂梁柱為風暴所吞噬,一家婦孺老少伏屍哭泣。

那個站在一旁默默思索,而後喊出「我們能為這個家庭做些什麼」的人。

你說,他在圖什麼呢?

支付寶們能盈利的項目很多,他們也許並沒必要因為相互寶惹得一身腥臊臭。

在盈利之外,總還有些能撐住人類世界的東西。

所以,他們到底在圖什麼呢?

圖什麼呢?

如果還有人問我相互寶到底要不要加,

依然還是那句話:

符合健康要求,就加上吧。

相關焦點

  • 相互寶每個月需要分攤多少錢?現在加入划算嗎
    相互寶自從推出以來之後,就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那麼他上線以來就吸引到了很多人的加入,隨著加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實每個患上了重大疾病的人也有了更多的保障,每個人平攤下來的錢也會更少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加入相互寶以後每個月需要分攤多少錢呢?相互寶是什麼?相互寶是支付寶推出的一個大病互助計劃。
  • 相互寶值得加入嗎?
    我看了下主要觀點支撐是:不划算。見下圖 ↓圖中可以看到,相互寶分攤確實從最開始幾分錢,到幾毛,到1元多,到現在穩定到每期3元多。這張圖表應該能看上面評論中「被剝削」「不划算」感覺的由來。對此,我第一反應其實不是看為何退出,而是問,你為何加入相互寶?我看了一下,相互寶的理念是:幫助他人,守護自己。我想加入的人起碼都是認同這個理念的,但為何退出的人從最初的認同,轉為最後的不認同了呢?大概是:花錢買個瓜,實在。花錢買個守護,什麼鬼?
  • 相互寶值得加入嗎?健康告知原來有坑?
    如今,相互寶已經有超過 1 億人加入,作為國內最大的互助平臺,每發生一點風吹草動,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那麼,相互寶的健康要求到底有啥問題?對我們又有什麼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主要內容如下: 健康告知不斷改,生病真能賠錢嗎?
  • 上億人加入相互寶,這真的能讓人高枕無憂嗎?
    難怪網絡互助推出以來,就廣受歡迎,其中,支付寶的相互寶更是成為參與人數最多的平臺。大家知道,支付寶的大病互助項目「相互寶」,採取的是「一人出事,大家出錢」的互相助益模式,患病用戶最高能獲得30萬元的互助金,費用由所有成員分攤。「相互寶」上線一年多,已吸引超鍋1億成員加入,其中大多是80後90後等年輕人,累計救助重病成員3萬多人。
  • 相互寶分攤金額直線上升 是退出還是加入?
    一、相互寶現狀1、互助人數成倍暴漲自今年6月份,公示的理賠人數就成倍飆升,5月份第一期,才有10人公示理賠,到6月份第一期,就上漲到100人,增加了10倍。2、很多人過了等待期相互寶和保險一樣,是有等待期的,各種因為疾病導致的治療在等待期內出險是不理賠的,相互寶剛成立很多人還在等待期內,自然理賠量就少,但是現在等待期已過,符合理賠要求的人也在變多。
  • 加入相互寶有用嗎
    我們都知道支付寶裡有有很多的保險產品,那些保險有健康也有保財產的,但有一款名為相互寶產品特別引人關注。相互寶是一種互助計劃,當加入相互寶人員有重大疾病時,就能領取互助金。現在的人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注重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保險,這其中相互寶就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對於相互寶我們是真的了解莫,其實相互寶作為一種風險分攤工具,首先加入相互寶是很便宜的,每月交幾元就可以,一年最高不超過188元。這個價格對於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買保險的人來說,非常友好。而且想互寶是可以隨時退出,沒有心理負擔或決策成本。而且,只要在互助範圍內,都是可以理賠的。
  • 要不要加入?加了要退麼?
    今天小駱駝就來給大家逐一分析一下相互寶是什麼? 相互寶和傳統保險公司的區別? 有什麼特色與不足?目前相互寶旗下有三個方案,分別是「大病互助計劃」、「慢性病互助計劃」、「老年防癌計劃」二、相互寶和傳統保險的區別?相互寶是保險嗎?與傳統保險有什麼區別呢?相互寶並不是保險產品。
  • 一定要記住,相互寶並不是保險!
    張先生在1年前就加入了相互寶,阿姨去申請的補助的時候,卻被拒絕了!理由是,急性心梗必須至少滿足以下至少3個條件,才能獲得相應的補助:可張先生是猝死,既沒法滿足發病90天後的各項指標,人也都不在了,咋做心電圖啊。
  • 相互寶單月分攤金額突破8元,還值得我們加入嗎?
    1億人參與是什麼概念?每14個人中就有一個參與了相互寶互助計劃。(5)費用不確定性:一般人購置保險就是為了用較少的確定的費用撬動較高的保險金保障,而相互寶每期分攤費用具有不確定性,而且一路飆升的趨勢也不免讓廣大用戶有一絲擔憂。
  • 相互寶、水滴、美團……互助哪個更靠譜?看完你就懂了
    這些年,隨著相互寶參加人數破億,美團互助,水滴互助破數千萬,互助越來越為大家所關注,也確實救助了越來越多的人。大病互助也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不少人剛剛加入了互助,但是不清楚互助規則是什麼樣,還有些人持觀望態度,對比到底哪家互助平臺靠譜...那麼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前幾名互助平臺的公司的產品,對比一下到底哪家強?先有相互寶,後有水滴、美團,360,小米等等,各種互助平臺也漸漸走入消費和視野。
  • 神秘的「價值投資者俱樂部」,華爾街專業人士趨之若鶩又難以加入
    從這個網站1999年上線時就一直是會員的前對衝基金經理惠特尼 蒂爾森(Whitney Tilson)表示: 「價值投資者俱樂部的美妙之處在於,它在一個受到嚴密監控的環境中提供匿名服務, 你可以和那些從不公開發言的人交談,這裡有我見過的最聰明的一批投資者。」 該網站有大約500名精心挑選的會員,從知名基金合伙人到獨立投資者。
  • 到底值不值得加入?
    提到相互寶,可能有很多60、70後都對這個不是很了解,而一些支付寶的「深度玩家」80、90後幾乎對這個都有聽說過。大部分年輕人最開始因為好奇好玩而紛紛加入了相互寶的群體裡,而目前面對相互寶激增的分攤費,讓已經加入的1億人開始猶豫要不要退出相互寶?
  • 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相互寶做成了我夢寐以求的事
    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相互寶做成了我夢寐以求的事相互寶剛上線的時候,筆者是第一批加入的客戶。主要是因為支付寶這個大平臺,相信相互寶是個靠譜的產品。那時候一個月才一塊錢,覺得一年才十塊錢,挺值的,至少是個保障的渠道。
  • ...寶相互寶成員8000萬 相互寶每個月扣多少錢 支付寶相互寶怎麼退出
    相互寶每個月扣多少錢?現在支付寶上的大病互助計劃「相互寶」宣布其存量成員數超過8000萬。得益於8000萬人的抱團取暖,今年以來,每個相互寶成員分攤的金額最高只有3.58元。另外,相互寶怎麼退出?
  • 加入英語社團的價值與意義?
    社團中大多是同齡人,加入社團就等於無形間擴大了自己的社交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所營造出的場是有磁性有熱情有生命力的。在這兒,你的交友質量會明顯提升,你遇到的是一群積極向上,樂觀上進的有思想有實力的夥伴。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更幸福。從別的小夥伴身上吸取優點,互相幫助,也是促進個人成長的加速劑。
  • 似保險非保險 "相互寶"等網絡互助產品存管理缺陷誰來管
    李女士對相互寶長達一年以上扣款無提醒的做法深表不滿:「我參與網上捐款至少還能收到一條簡訊或者一個電子證書呢,但這個所謂的互助計劃幾乎無痕。」 此外,李女士提出,相互寶此類高度類似電子保單的網絡互助項目在主頁面沒有明顯退出提醒,「主頁面都是廣告,我是通過百度才找到退出出口的」。
  • 加入「價值人生讀書會」,讓我為你精讀100本好書
    價值人生的名字初衷是分享有意義的事情。不僅是金融投資領域,還有各種價值的事情。讀書分享便是其中一種途徑。今天我想向大家宣布一個重要的消息,經過半年多的籌備,由我成立的讀書分享會——價值人生讀書會正式上線了。 誠邀你們與我一起,感受有趣的靈魂,聽聽別人的故事,在書裡收穫驚喜,提升價值。
  • 大學需不需要加入社團,加入社團有哪些好處,這些社團最好不加入
    那麼進入大學應不應該加入社團呢?加入社團有哪些好處?接下來咱們就來分析一下。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幾類社團最好不要加入,有可能耽誤你的大學生活。就我自己的大學生活經歷來看,我認為大學期間還是有必要加入社團的。因為每天的學習課程就只有那麼點,每天還有很多的空餘時間。不少大學生將這部分空餘時間用在學習上,而有些人則把這部分時間用在了玩遊戲上面。
  • 洛陽男子確診急性心梗 因非指定醫院相互寶不予互助
    今日,支付寶上公布了相互寶陪審團低07期陪審結果,洛陽男子因急性心梗就醫醫院非國家二級及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也非指定民營醫院,相互寶做出不予互助的決定,但由於就醫時情況緊急,相互寶發起了陪審。最終,該男子以63%的高票支持率通過陪審,給予互助。
  • 如何加入美樂家_媒體曝光加入美樂家可靠渠道
    美樂家的「消費者直購系統」到底是怎麼樣的?  如何加入美樂家?美樂家官網是哪個?美樂家的產品好不好?相信很多朋友會對美樂家的「消費者直購系統」產生一定的疑問,這樣的一個系統真的好嗎?有什麼優點呢?為此媒體作了比較詳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