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連載】數學王子高斯的成長故事(第六章)

2021-02-17 蔻享學術

第六章

在我看來,一個人如果要在數學上有所進步,他必須向大師們學習,而不應向徒弟們學習。

——Proclus

最有價值的科學書籍是作者在書中明白地指出了他所不明白的東西的那些書,遺憾的是,這還很少本人們所認識到;作者由於掩蓋難點,大多害了他的讀者。

——伽洛瓦

1798年9月,高斯結束在哥廷根大學的四年求學後,回到了Braunschweig。為了安心工作,高斯在外邊租房。原因我們都知道,他的那個頑固的父親鄙視高斯獲取公爵的施捨搞數學研究。

這時的高斯21歲,這時的高斯已經確立了人生的偉大志向。但是,職業和生活的焦慮也開始折磨他了。我們知道大學畢業後,就得找一份工作,純粹數學研究這個玩意並不那麼直接有用。儘管高斯已經有了他自己認為的偉大數學貢獻,但是人們還沒有理由立即為他歡呼。毫無疑問,高斯回到家鄉不是衣錦還鄉,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問題發表在小雜誌上,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就算人們知道了這個工作,也暫時只把它看作是一個花哨的數學發現,而高斯的其它想法也還停留在腦海和數學日記中。

Braunschweig的人們也有些不滿的閒言碎語,畢竟高斯花了納稅人很多錢,而他似乎兩手空空就回來了。更糟糕的是,人們似乎覺得他還完全沒有打算去找一份實實在在的工作,比如會計、在St. Katharines學校當教師之類。基本上,好多人有深切的「傷仲永」之感。其實高斯在積極爭取找一個相對固定的工作,可惜幾次機會都失去了。高斯的父親也對高斯很惱怒,儘管他母親仍然用無盡的母愛支持高斯。

高斯只能再次求助於公爵。儘管高斯有些羞愧,但他還是相信公爵會給他支持。他在1798年9月30日寫給Bolyai的信中說:「在我找到正式工作前,我有理由相信公爵將會繼續提供他的援助。」很自然,Carolinum學院的Zimmermann教授已經在主動遊說公爵繼續資助高斯。

本來這件事不應該太困難。但是,據說由於公爵的父親以前花費太大,公爵正面臨破產。另外一個原因是,公爵不知道如何向人們交代高斯大學畢業了還要花納稅人的錢來專研數學。第三個原因是,公爵畢竟是封建社會的貴族。傲慢和無禮從小就被培養。財政上的煩惱讓他那段時間除了主動召見的人外,不接見任何別的來訪的人。後來,公爵終於讓人帶話給高斯,表示他仍然願意資助高斯進行數學研究,並希望高斯拿到哲學博士學位。這也表明公爵還是迫切希望高斯能夠有一個看得見的東西來交代多年的支持。其實這時的公爵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高斯的交代將是自己成為不僅僅德國、不僅僅歐洲、不僅僅全世界,而是幾百年一遇的科學巨人。若干年後,拿破崙的軍隊入侵德國。公爵奉命向俄國求助。俄國沒有給予直接幫助,卻念念不忘如何把高斯挖到俄國去。

從資料來看,公爵又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給予高斯資助。因此高斯這時處在相當尷尬的境地。高斯曾給Bolyai寫信說自己基本上靠賒購過日子,而且未來的幾個經濟來源都破滅了。很多人在這種局面下承受不了壓力,甚至會放棄對數學的追求。但是高斯不一樣,一系列宏偉的數學規劃正等著他去開拓,他正沉迷於將數學知識的邊界大大推進。

公爵讓人傳話給高斯希望他儘快拿到哲學博士學位。高斯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急於寫一篇論文來獲取哲學博士學位,而是想非常嚴謹地做點那種可以改變科學邊界的研究。在當時的歐洲,取得博士學位和現在的大學、研究所是很不一樣的。你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你的論文,然後提交給大學的教授們。他們審閱通過後,你就是博士了。當然,在18世紀這是可以做到的,也鼓勵了獨立科研的鍛鍊,研究成果也不會被別人霸佔。

現代的大學和科研院所在授予博士學位方面則是另外一種機制。上完大學後,你得首先成為碩士,然後攻讀博士。特別是在博士期間,一般而言,你需要在導師的指導下從事科研工作。或許你水平比導師還要高,但是因為導師和你在一起工作,而導師地位也比你高,因此最後你發表的論文通常導師也是共同作者,甚至還是更主要的作者,那怕是有的情況下導師完全不懂你在幹什麼。等到你發表了若干篇論文,也按步就班幹了幾年博士之後,導師就對你說開始寫博士論文吧。博士論文寫完後,組織一個答辯,通過後你就可以畢業了。經過這樣漫長的過程,拿到博士學位後,運氣好可以獨立進行研究,相當一部分人還不行,還得通過博士後來進一步歷練,證明自己能夠獨立開展工作。在西方,這時優秀的博士後就有機會獨立開展工作,也可以自己建實驗室、指導學生了。大量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在中國,這通常還不行,不是教授你多半不能成為博導,就算是教授你也未必是博導。不是博導的話,你就得幫人家帶學生(建實驗室絕大多數情況下必須得有學生),可是學生是人家招來的,掛在人家的名下,所以你得小心翼翼不要去貪功。

這樣比較起來,高斯儘管有挨餓、找不到工作的危險,他其實比現代的絕大多數想搞科研的年青人幸運多了。這一點可能讓很多人驚異,其實還真是如此啊。不僅僅是中國,整個世界可能都要考慮通過科學文化和制度的變革,讓年青人的激情可以在科學世界中更好地發揮。

高斯的另外一個幸運是很多人尤其是公爵支持他,讓他能夠全身心從事數學研究。在當時的歐洲,這樣的數學家恐怕不超過十個。高斯後來曾經謙虛地說如果其他數學家也有他那樣的條件全職做數學的話,他們也可以作出同樣多的重要發現。高斯這個話有一定客觀的成分,但是也的確有些謙虛。因為是否全心從事科學研究也取決於痴迷的程度和改變知識邊界線的勇氣。

現代有很多科學家常抱怨沒有時間做科研,儘管他已經擁有固定的職業,政府也出了工資和經費。這種抱怨部分反映了幾乎所有國家都存在的制度問題,但是那些極端的幾乎沒有時間搞科研的科學家首先要自我反省。

和現代的學子比,高斯還有一個幸運的地方。當時,進入數學研究需要學的基礎知識只要有高等一點的代數學、微積分之類就可以了。而由於過去兩百多年數學的急劇發展,要進行數學研究,得學更多的東西,而且慢慢你就只能到一個很狹小的數學分支領域進行研究了。你想在數學上全才,幾乎是不可能的。你到大學圖書館去看看書架上堆滿的數學專著就知道了,你要再去看看有多少本數學期刊,你就會更加明確這一點。

因此,現時代搞數學比高斯的時代就是要難得多,要取得高斯那樣巨大的成就也要難得多。但是如果你打好數學基礎的同時,跨越那些狹小的數學分支,高高地去看看就像地球上交匯的無數河流的那些數學分支,抱有改變科學邊界的那種決心的話,也還是有可能成為數學開拓者的。現代數學畢竟仍然有不少充滿傳奇的偉大數學家,比如陳省身、丘成桐、埃爾德什、佩雷爾曼、懷爾斯、陶哲軒等等。

高斯顯然極其看中哲學博士這個稱號,發奮多年,這是證明自己能力並改變科學邊界的絕佳機會。高斯選擇了代數基本定理這樣一個大的數學問題。這個問題是很好理解的,但是人們已經奮鬥了差不多兩百年,還是沒有解決,其中就包括高斯崇敬的歐拉和拉格朗日。後來,高斯在博士論文中還專門指出了歐拉和拉格朗日在證明代數基本定理犯下的錯誤。這個問題高斯已經思考了很多年,幾乎與Bartels在St.Katharines學校學習討論時,這個問題就一直種在心裡。差不多快十年了,終於到了拔出才智之劍,來解開這個問題上面纏繞的無數繩結。

哥廷根大學的經歷已經讓高斯的數學能力非常強大,打下的數學基礎極其堅實,也已經有了一點思想火化來解決這個問題。經過極其刻苦的大半年工作,高斯完成了博士論文並提交給Helmstedt大學(可以猜測公爵並不希望高斯到封地之外別的地方去答辯博士論文,比如哥廷根大學)。很自然,高斯的博士論文獲得了極高的評價。1799年7月16日,高斯被授予Helmstedt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

高斯將論文拷貝了三十多份,並寄給世界各地他認為最值得給予評價的科學家。儘管這一博士論文從歷史的角度是極為重要的,高斯也熱切希望得到好的評價,但是高斯並沒有得到很多熱烈的讚譽。高斯還需要更多的貢獻來引起數學家們的高度關注。高斯很快開始了一個極其宏偉的工作。那就是1801年發表的傳世名著《算術探討》。

高斯在哥廷根大學最崇敬的巨人是牛頓。相信他反覆研讀過牛頓的巨著《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如果說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問題是一個精巧的研究,博士論文涉及的是更深刻的研究題材的話,要躋身於世界最頂尖的數學家行列,高斯還需要證明和發展自己的數學功底。高斯企圖通過《算術探討》將整個數論帶入到一個新的高度。歷史上有些傑出的科學家意外發現了重大的工作後,由於功底不夠會曇花一現,有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就由於功底問題一輩子可能就做了一項開拓性的工作。高斯的雄心是 「改變科學知識的邊界」,因此高斯完全不會滿足於已經作出的那些工作。對他來說,以前的那些工作不過是開胃小菜,真正的科學發現之盛宴才剛剛開始。

其實1797年底高斯還在哥廷根大學就已經開始著手這個宏偉的計劃了,但是畢業和博士論文讓這個計劃暫時打斷了。 

      

得到博士學位後沒過多久,1799年十月,高斯來到Helmstedt在Pfaff教授家租了一間房入住下來。Pfaff這個人我們以前提到過,他在哥廷根大學都有很好的聲譽。高斯的博士論文,他也是名義上的指導老師。事實上,高斯回到Braunschweig後很快就拜訪了Pfaff。和Zimmermann相比,他是一個更專業的數學家。高斯到Helmstedt主要有幾個目的:一是在Helmstedt大學可以有更多的資料;二是可以和Pfaff教授討論數學問題;三是可以避開那些閒言碎語。

高斯為了《算術探討》極其刻苦。刻苦到什麼程度呢?除了Pfaff教授,別的人幾乎只能在晚上一小段時間看到高斯。

《算術探討》涉及了很多高斯個人的研究成果,而且還將數論以新的形式加以了描述。 1801年9月29日,經過包括出版、經費、科學問題等很多的周折,高斯用拉丁文撰寫的名著《算術探討》終於出版了。 

Pfaff教授(1765-1825)在19世紀被認為是德國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Pfaff的老師就是哥廷根大學那個即懂詩又懂數學的Kästner教授。Pfaffian系統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上百年後,他的思想在微分流行中加以了採用。提出著名的莫比烏斯帶的莫比烏斯也是他的學生。

《算術探討》的出版很快得到了那些同時代最傑出的數學家毫無保留的讚譽。高斯當年的偶像拉格朗日專門寫信給高斯說:「僅僅《算術探討》這一個工作就表明你已經躋身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學家行列,最後一章涉及的內容是很長時間以來最漂亮的解析發現。」

就連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都對高斯有極高的評價。拉普拉斯是個了不得的人。他既搞研究又參與政治,對拿破崙有很大的影響,後來還被封為侯爵。除了數學之外,他還從經典的角度第一個提出了黑洞。更神奇的是,他還猜測當時望遠鏡發現的一些星雲並不在銀河系內部,而是在銀河系外,和銀河系一樣是星系。單單後一個猜測就比哈勃的發現超前了一百年之久。和拉格朗日相比,拉普拉斯對高斯有一個更有趣的評價:「Braunschweig的公爵在他的地盤上發現了比行星更重要的東西:一個依附在凡人身上的精靈。」幾年後,拉普拉斯還會特別提醒拿破崙對哥廷根大學給予特別的重視,因為現時代最重要的科學家就在那裡教學和研究。

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都是數學領袖,因此高斯完成《算術探討》後首先考慮在法國科學院發表。似乎任何偉大都得有點周折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高斯的這一請求被拒絕了。

1801年出版的《算術探討》封面

《算術探討》出版後引起的反響和高斯的博士論文形成鮮明的對照,因為《算術探討》表明高斯已經躋身於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的行列。晚年高斯有一個有趣的自我評價:「《算術探討》屬於歷史。」晚年高斯的另外一個評價是:「在新的版本中,.,除了列印錯誤外,我不會改變任何東西。」可見年青的高斯治學之嚴謹。這也是高斯的數學日記中很多瑰寶沒有發表的一個原因。高斯的科學發現太多,以至於他沒有時間以最嚴謹的方式將這些發現全部寫成論文。

儘管是純學術著作,《算術探討》很快就脫銷了,以至於高斯後來的一些學生只好將書從頭到尾手抄一遍。唯一的遺憾是出版這本書的書商破產了,高斯幾乎沒有從這本書中直接得到金錢上的任何回報。當然,這不過是一個趣事罷了。

 

就在《算術探討》出版這一年的1月1日,義大利天文學家Piazzi發現了穀神星。這個天上的星體將瞬間讓高斯的聲譽在整個科學世界廣為傳遞。

1772年Bode猜測在火星和木星之間還應該存在一個行星。1800年,24個世界上最有經驗的天文學家被邀請聯合挑戰來尋找這顆行星。Piazzi就在被邀請之列。

這正是一個發現行星的年代,就連公眾對此都充滿熱情。很有意思的是,還沒有收到這個邀請時,Piazz在1800年1月1日發現了一顆小行星,那就是穀神星。Piazz的觀測一直持續到1800年2月11日(由於他生病的緣故,這一天觀測到後就被打斷了)。在這個期間,Piazz有24次觀察到了穀神星。

Piazz在1800年9月發表了他的觀察結果。可是這個時候,觀察穀神星的天文條件已經不具備了。人們估計1800年年底應該可以重新發現穀神星。但是,經過了這麼長的時間,人們不太知道它的具體位置,要重新找到它是非常困難的。很多科學家都開始考慮這個問題。若干科學家給出了預測,可是當人們朝著那個方向去尋找時,什麼也沒有看到。

1801年9月29日高斯的《算術探討》已經發表。24歲的高斯正鼓足幹勁想攻克別的科學難題。穀神星正是一個絕佳的機會。高斯通過發展他的最小二乘法,依賴於超強(應該可以說世界第一)的計算能力,經過幾周的艱苦計算,高斯給出了他的預測。1801年12月31日,Zach和Olbers就在高斯預測的那個角度找回了穀神星!正好一年的輪迴,上帝提供的穀神星仿佛只是為了證明高斯的偉大。高斯對於這個上帝的恩賜給予了積極的兩個回應。一個是更積極介入到天文學的研究,甚至在公爵資助下負責建立了一個天文觀測站;另外一個回應是高斯後來的小孩們都用天文學家的名字取名。

柏林和聖彼得堡都積極爭取高斯前往就職。公爵將高斯的年薪從158 Thalers提高到了400Thalers,並主動表示資助天文臺的建設。沒過幾年,年薪提高到了600 Thalers。高斯當然非常樂意表示繼續留在Braunschweig。

上帝還會給高斯一個恩賜。這麼多年以來,高斯除了科學還是科學。戀愛和婚姻似乎從不在考慮中。但是1803年,了不起的高斯在一個晚會上碰到了讓他一見鍾情的女人。高斯曾在給Bolyai的信中說:「我無法相信我有這樣的好運碰到這個非凡的女人。」高斯還稱讚她漂亮、溫柔、聰明、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高斯就像所有單相思的男人那樣,唯一擔心的是她是否愛自己,自己如此卑微怎麼配得上天上的仙女。高斯還不知道的是,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女子也正為傳說中人們正為高斯介紹的一個富貴少女而苦惱不已。自卑幾乎讓她不敢答應高斯的求婚。當然,這點小小的顧慮在愛情面前是極為軟弱無力的。1804年11月22日,28歲的高斯與Johanna幸福地走入了教堂,上演了數學王子和灰姑娘的童話故事。他們的相愛一直持續到Johanna因病去世。

我們已經不需要在這裡去展望高斯的未來了,高斯已經不用擔心他未來的職業和麵包。高斯唯一關心的是如何將數學日記中的思想呈現給世人。這一年是高斯戰勝數學、洞悉太空的奇蹟年,這一年高斯才24歲。 很多年後,也有一個奇蹟年,那就是1905年,那一年愛因斯坦26歲。下一章,我們將簡單回顧一下高斯帶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為滿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學術陸續開通了各科研領域的微信交流群。進群請備註研究方向或科研領域。

更多精彩視頻登陸網站

www.koushare.com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本頁內容

轉載授權請聯繫

xxsui@am-hpc.com

相關焦點

  • 【文章連載】數學王子高斯的成長故事(序言+第一章)
    學者們不僅可以學習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還可以學習歐幾裡德和阿基米德,後者曾促進了物理學和數學的研究。而更重要的則是它對生物科學的推動。——摘自斯塔夫裡阿諾斯著《全球通史》高斯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人們稱譽他為「數學王子」。高斯還在天文學、物理學和大地測量學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高斯的出身非常平凡。
  • 「數學王子」——高斯
    18世紀,儘管微積分的邏輯基礎還不嚴密,但這並未阻礙以微積分為代表的數學獲得迅猛發展。就這樣,數學帶著18世紀的餘音進入了19世紀。19 世紀是倍受數學史家矚目的世紀,古典數學在這一世紀裡演變為現代數學的形態。新舊交替,萬象更新,數學基本形成了現代的格局。因此可以說19世紀是數學史上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被稱作「數學王子」的德國數學家高斯。
  • 「數學王子」高斯
    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屬數學家中之最。他對數論、代數、統計、分析、微分幾何、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力學、靜電學、天文學、矩陣理論和光學皆有貢獻。 高斯是一對貧窮夫婦的唯一的兒子。
  • 高斯破解數學難題的故事
    正十七邊形尺規作圖問題此時此刻,講一個高斯在大學二年級期間破解數學難題的故事。最後是故事給我們的啟迪。 第一章1796年的一天,在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兩道數學題。像往常一樣,前2道題目在2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但青年發現今天導師給他多布置了一道題。
  • 等差數列求和-數學王子高斯的巧算法
    高斯一個數列可以有很多項,比如1到100的自然數就可以構成一個等差數列,而求這個數列中所有項的和,也就變成了一個很大的工程。如果一項一項地加,要浪費很多的時間,所以,對於這種等差數列,有一個比較簡便的方法來計算,就是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簡單來說,等差數列的項數之和,就等於第一項加上最後一項,然後將結果乘以總項數的一半。這個方法是由數學王子高斯在10歲的時候發現的.
  • 「數學名家」「數學王子」——高斯(你對他有哪些了解?)
    今日頭條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教評宋老師」,是一線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數學名家」、「數學成就」、「趣味數學」和「數學故事」,希望我的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感謝大家一直來的關注和支持。數學王子——高斯
  • 簡述數學王子高斯偉大的一生
    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為世界四大數學家。高斯一生的成就非常之多,單純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就多達110個,當屬數學家中之最。高斯對數論、代數、統計、分析、微分幾何、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力學、靜電學、天文學、矩陣理論和光學皆有貢獻。今天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位數學王子。
  • 「數學王子」高斯厲害的一生
    你解開了一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決,牛頓也沒有解決,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是一個真正的天才!」原來,導師也一直想解開這道難題。那天,他是因為失誤,才將寫有這道題目的紙條交給了學生。每當這位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可能永遠也沒有信心將它解出來。」 這位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數學王子,高斯
    大家好,我是李宏偉,今天我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數學王子—高斯19世紀前期,德國數學家高斯在近代科學研究領域裡,以其數學研究的輝煌成果,被世人公認為繼牛頓之後的最偉大數學家,被人們譽為「數學王子」。
  • 數學王子——高斯
    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39;之稱。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39;命名的成果達110個,屬數學家中之最。而高斯解決的這道難題,就是困擾了數學家兩千年之久的正十七邊形尺規作圖問題。那一年,高斯只有19歲!
  • 數學王子高斯和他的正17邊形
    關於正17邊形的做法,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1796年的一天,哥廷根大學有一名19歲的大二學生,他在放學後拿到了老師留的三道習題。前兩道題很快就做完了,第三題卻讓他百思不得其解,這個題目是:如何用尺規方法做出正17邊形。不過,越是困難的問題,越能激發這個年輕學生的鬥志。他反覆演算、思考,在一次次的失敗之後,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 說說號稱【數學王子】的高斯有多牛
    上過大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高斯這號人物,可以說他是所有學子的噩夢;不管是學渣,甚至是學霸也會感到恐怖,也會崩潰,他的高深是不可仰望的。現在我就來說說高斯有多牛,嚇死你們這群癟犢子。就挑我記得住的說。高斯在世界上被稱為【數學王子】,從小就天賦異稟。
  • 近代數學王子高斯
    他導出了二項式定理的一般形式,將其成功的運用在無窮級數,並發展了數學分析的理論。高斯的老師Bruettner與他助手 Martin Bartels 很早就認識到了高斯在數學上異乎尋常的天賦,同時Herzog Carl Wilhelm Ferdinand von Braunschweig也對這個天才兒童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他們從高斯14歲起便資助其學習與生活。
  • 偉大的數學大師——高斯
    約翰·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1777一1855),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人之一,有「數學王子」的美譽。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這位數學王子的故事。老師很驚訝,一個年僅10歲的孩子,憑藉自己的觀察就能發現這樣的數學規律,真的很不簡單。從此,老師對他刮目相看。這個令老師驚訝的孩子就是高斯。由於高斯在數學上表現出了出色的天賦,老師特意從德國漢堡買來了最好的算術書送給他,由此高斯便開始在數學海洋中盡情徜徉。
  • 數學王子高斯傳奇,一路開掛打怪的一生
    但到第三年,校長兼數學教師布特納有一次在課堂上出了一道算術題,要學生們計算出前一百個自然數的和.10歲的高斯用自己的辦法很快求出了答案:5050.布特納非常賞識高斯的聰明,買來課外數學讀物獎勵高斯.布特納有位18歲的助手巴特爾斯也酷愛數學,非常器重高斯的才能,他們一起學習、討論了很多數學問題.後來巴特爾斯主持喀山大學的數學講座,羅巴切夫斯基是他的學生.
  • 高斯為什麼是數學王子?人家3歲時的成就,很多人一輩子也比不上
    在數學界中,有這樣1句話,「其它數學家和高斯」,高斯被人們稱為「數學王子」,他在數學領域上碩果纍纍,這是眾人皆知的真相,但為何高斯1個人就可以霸佔半個數學界呢?原來這個問題與天資連帶,因為僅僅在高斯3歲的時間,他就已顯露出了過人的才華。
  • 數學王子——高斯 1777年4月30 日
    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與阿基米德、歐拉並稱為世界三大數學家,被譽為數學王子。1777 年 4 月 30 日,高斯出生在德國的布倫瑞克。 據說,高斯 3 歲能心算帳目;9 歲能迅速計算自然級數之和;11 歲發現二項式定理;12歲能做出幾何學證明;16 歲已經能預料非歐幾何學的存在;18 歲發現質數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19 歲能用沒有刻度的直尺和圓規構造出正十七邊形,解決了 2000 多年來曾難倒阿基米德和牛頓的數學難題;21歲完成代表性著作《數論》,成為數論奠基性著作。
  • 「數學王子」高斯到底有多厲害?19歲,破解了千年數學難題
    說起世界頂尖的數學家,高斯一定是榜單中不可缺少的一位。但高斯在數學這個領域到底有多麼厲害?很多人都感受不到,知道最多的無非是高斯在7歲時快速做出了「1+2+3+4+5+......+99+100」這道題。
  • 數學王子高斯多厲害?如果他的成果全部發表,能讓數學進步一百年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數學王子」高斯,與其他數學家相比能稱得上數學王子,可見他對數學的研究非常傳奇,接下阿里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數學王子」高斯神一般的人生。高斯的家庭並不是很富有,甚至可以用貧窮來描述。
  • 他是數學王子,也是物理天才,且看全能王子高斯一生如何開掛!
    數學這個學科,有時候是真的需要天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主人公就是一位典型的數學天才,其實拋開數學王子這個身份,他還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化學家,翻譯家,經典的唯物學家等等,他曾說過:大自然,您是我的女神,我一生的效勞都服從於您的規律。相比之下,他比現在很多愚蠢的人更懂得敬畏自然。高斯的一生都有如開掛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