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讀懂晦澀深奧的《道德經》,推薦兩個公認好的解釋來輔助

2020-12-11 古象雄文化探秘

道德經不是一本普通的書籍,它是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理是什麼?就是亙古不變的,三千年前是這樣,三千年後還是這樣。不需要任何的條件才成立,放之四海而皆準。

但是《道德經》本是古文,又是至深的法理。現在人看起來一是晦澀難懂,二是難解真義。

而對《道德經》的解釋,從古至今,充棟盈車。各家有各家的角度,各人有各人的詮釋。而當代的很多解讀或流於字面之義,或已錯解聖意,反而會給學習道德經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找到一個好的解釋,才是最方便學習的。

但是如何能夠在紛雜繁多的釋義之中找到最好的解釋來幫助我們學習呢?

我想,如果要比較目前誰的解釋最好,就需要有一個標準,也就是是否更契合《道德經》的原義。只有把握住原義,才能夠說解釋的好。

既然《道德經》是對真理的闡述,那也只有能夠印證真理的人解釋出來才相對最好。如同科學的論點由科學家來詮釋是相對最好的。

所以我個人以為,對於《道德經》的解釋,首先要具備證量,也就是自己先要得道,才能夠明白其中的真義。其次,不但自己要得道,同時還要具備很好的文學水平,這樣才能夠把真義解釋給大家,而不是僅僅自己明了。

那麼,按照這兩個標準來看,我覺得在我所看過的道德經解釋中,有兩位是值得推薦的:

第一位是道教真人:

黃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說號元吉,清代道學大師,生平事跡近於神奇傳說。他原是博學鴻儒,兼通佛乘,後"飄然拂袖出儒林",得火龍真人傳授,於悟道見性之後更進一步,終成無上大道!

這位黃真人已經是得道的真人,證悟了道德經的全部真諦,並且獲得了道教最高的成就——羽化成仙。在道教門中相傳:黃元吉真人的確是在眾弟子的簇擁中,將肉身化為清風的。"清風成就"是道教羽化成仙的最高表現形式。

黃元吉清光緒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講道,最後解館,弟子恭送館外,黃當下飛升,徒眾見之,皆痛哭流涕,始後悔往日蹉跎,未嘗從師勇猛學道也。"(臺灣李樂俅《訪道語錄》)

按道教來說,黃真人是已經證道的仙人,就是已經完全證得道德經的真義,並因此得道成仙了。所以他的註解,與老子的本義當最為契合。同時,他原本就是博學的大儒,且兼通佛教,集三家思想於一身,文學水平不言而喻。

如果黃真人所著的《道德經注釋》只能說的第二,恐怕當代沒有人敢說第一吧。

只是黃真人注釋雖好,但沒有古文功底的現代人可能很難徹底讀懂。所以可以通過震陽子道長所著的《道德經註解》來初步了解,因為他也是認真拜讀了黃真人的道德經解釋後,結合自身的修證,用較為通俗的文字做出詮釋,也更適合當代人來理解。

震陽子道長修道七十餘年所傳玄裔弟子、俗家弟子無數,對闡揚我中華國教,接續並宏大道脈,研究闡發道學經典國粹,提高中國道教在世界上的影響,弘揚中華傳統道德等方面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是國內和國際都極具影響的當代著名道教人物。

第二位則是佛教高僧:

這一位大德也是得道之人,但與黃真人有所不同。黃真人是道教真人,原本就是大儒,又兼通佛學,後悟道成真。而現在說的這位則是佛教的高僧,但一樣是精通儒釋道三家的大德:

憨山德清大師,字澄印,號憨山,法號德清,諡號弘覺禪師,臨濟宗門下。被認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自幼讀《道德經》、後皈依佛門,宗說兼通、著述極為豐富。崇禎皇帝作《御贊憨山老和尚法像》云:"耆老和尚,何等行狀?撐持法門,已作棟梁。受天子之鉗錘,為佛祖之標榜。"

憨山大師雖然是佛教高僧,但他和黃真人一樣,精通佛、道、儒家這三家的學說,同時也是證道高人,成就的大德。

憨山大師七十八歲時在廣東曹溪圓寂,圓寂後三天,他的法體仍然栩栩如生,象禪定一樣。二十年後,大家打開靈龕發現,憨山大師肉身沒有任何損壞,仍然結跏趺坐,面色紅潤,頭髮和指甲都有生長。於是,將栴檀末塗大師法體後披上千佛衣,成為跟六祖大師一樣的不朽真身。

作為佛教的成道高僧,又精通儒家、道家的典籍經論,他提出的:「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出世。」的理論為後世的學者指明了方向。

真理就是如此,一法通,法法通。得大道就明了了一切法。

憨山大師用了十五年來對《道德經》作註解,他所解的《道德經》無論從宗教角度還是從學術角度,都可以說是達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度。

因為憨山大師是佛教的大成就者,證得了大道的究竟智慧,同他自己也博學多才,精通老莊和孔孟等諸子百家的學說。所以,他和黃真人一樣都是了不起的得道之人。

當然,憨山大師的道德經也是文言文,沒有古漢語基礎讀起來也很晦澀。推薦可以參閱由逸塵老人編譯,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老子道德經憨山注)解讀》。逸塵先生對憨山大師的原本加以注釋,完全譯成了白話文,簡明扼要,淺顯易懂,更適合現代人研讀。

個人以為,兩位得道大師所解釋的《道德經》在宗教內和學術界都公認是首屈一指的。因為他們的註解都是依照佛、道始祖歷代傳承的心法,通過自己得道的體悟而注釋的,既不會「依文解字」,更不會「錯解聖意」。

當然,這兩位所解的《道德經》我也只是略讀,自己又無智慧,所以不能全解聖意。只覺得相比於其他一些「大師」、「專家」而言,更符合《道德經》的本義而已。

相關焦點

  • 《道德經》全篇最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的人生智慧
    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一、道生萬物道是生養萬物的本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的《道德經》厲害之處在於只有區區5000字,但是字字都有深奧的含義,讀懂就能受用一生,不論是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在職場生涯,多讀讀《道德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自身,道路能走的更加順暢。
  • 01輕鬆讀懂《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
    這句如同繞口令一樣的話,既是《道德經》開篇之句,也成了人們日常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經典名句。已經有人把本章鋪曲演唱,也是很好聽的。讀懂本章的關鍵是如何斷句。偶爾聽到有人這樣斷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純屬獵奇之嫌,既不符合《道德經》語言邏輯風格,也不符合本章所需要表達的主旨。只當成一笑之談。
  • 白巖松:我本可以一個月賺2000萬,但《道德經》讓我放棄了
    簡單的一句話,卻蘊含了《道德經》中「捨得」的大智慧。具備這種大智慧的人,往往格局也要更加寬大。大格局的人都懂得在為人處世的時候,捨棄一個,來換取另一個回報。而白巖松的這個故事,恰恰證明了他的大格局以及大智慧。而這些從《道德經》中學到的智慧,白巖松直到30歲以後,才發覺到他的重要性。
  • 《道德經》說了什麼?其精髓就這6個字,悟透者受益匪淺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的聖人老子撰寫的一部著作,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其文意深奧,包含廣博,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都產生了深刻影響,被譽為萬經之王。可以說,能讀懂一部《道德經》,自身的智慧必定能有所增長,人生一定也能有很深刻的感悟。但《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文,想要讀懂可不簡單。相信許多人看完之後,依然是一臉迷茫。
  • 老子《道德經》中的「玄」字,究竟是什麼意思?深奧程度太深!
    老子《道德經》中的」玄「字,究竟是什麼意思?深奧程度太深!「玄」字在漢語中有兩個含義是比較基本的,一是指境界幽遠,一是指帶光亮的深黑色。這兩個含義其實也是相通的,遼闊夜空中的那種幽遠、深黑就是一種所謂的「玄」色。正因如此,玄又引申至形容問題的深奧程度,從而有「玄奧」的說法。
  • 《道德經》中最睿智的一句話,僅12字,道盡「爭」的最高境界
    當我們內心裏面太過於在乎一個人一件事,想要競爭的時候,這時候往往心會變得很脆弱,而且還會讓自己輕易的陷入一個小格局裡面,而最後事情的發展就會變成: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而當我們可以用相對比較自然的心態來取代「爭」的心態,反而更容易成事。
  • 《道德經》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所述的哲學思想集錦,函谷關令尹喜整理留世,又稱《道德真經》、《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該經原文分上篇《德經》和下篇《道經》,不分章,後分1到37章為《道經》,38到81章為《德經》。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其開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道德經》中有「4大天規」闡明了天道,悟透才可能做到避禍求福
    《道德經》中的「天道」其實就是自然規律、自然法則,學習《道德經》,就是從古代先哲那裡,學習人生智慧,感悟成功之道。願我們能手執淡泊之刃,破開名利慾望的浮雲,找回自己最想要的生活。修心以淡,回歸本真;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三、持己仁心,待人以善《道德經》有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 老子:世界不是「無主之城」,《道德經》告訴你誰才是宇宙的主宰
    道德經用一個字「無」來貫穿全篇,其實老子是想說,天地宇宙一開始都是混沌的,是沒有東西的,是虛無的,是空的。只有「道」,所以把「道」稱為「無」,並認為「無」是宇宙的開始。世界也並非是無主之城,道就是世界的主宰。
  • 2021牛年新生兒起名:出自道德經的好名字
    《道德經》被譽為是「萬經之王」,內容深奧,含義深遠,將其作為給孩子起名的參考對象是十分合適的,這樣起出來的名字自帶有深意,同時還給人以文化底蘊深厚之感。如下便是有關出自道德經的好名字的文章內容,若大家正在為孩子起名而煩惱,那麼不妨一起來看看。
  • 《道德經》中的精華所在,讀懂這3種思維,你會越來越成功
    」老子說,真正的聰明人,都會在最適當的時候來退讓,想要有所收穫必須付出長久的努力與等待,不論世界如何變化,守住自己的目標,忍受暫時的孤獨和寂寞。反之,如果只是為自己的私慾所蒙蔽,看問題、做事情始終離不開自己的欲望,那永遠只能是井底之蛙尼採將道德經奉為至寶,評論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 真正想要修道的人,你就要懂得《道德經》中的這句話,受益匪淺!
    後來我告訴他們,在許多修道的古書中,《道德經》就是一部讓人如何修道的經典。有人雖然知道,但是直言「看不懂」。也有的乾脆就不懂得,為什麼《道德經》是一部修道的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除了「無為」能與修道沾點邊之外,裡面的很多內容,都是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讓人修煉自身的智慧,用以平息外在的紛爭。如果你也是這種看法,那麼你就真的沒有讀懂《道德經》。
  • 朗朗三字誦,一把打開《道德經》玄妙之門的鑰匙
    作為一部國學經典、傳統巨著,老子《道德經》歷來以深奧著稱。如何能讓這部書讀來通俗易懂,能讓青少年讀起來朗朗上口?周羅生先生的答案是:用白話三字誦的形式,給這部宏文巨著一個新的註解。近日,由湖南望城籍作者周羅生創作的《老子〈道德經〉白話三字誦》一書,由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
  • 《齊善鴻講道德經》是悟道的智慧之作,距離真正的道,還有多遠?
    歸納起來,道德經的智慧並不是晦澀難懂,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上善若水,大道至簡!齊善鴻研究道德經,寫出了一本《齊善鴻講道德經》,他把道德經裡的八十一句話,分為八十一章,進行精講,拆解了老子的智慧,從讀懂到會用,並用之解答現代管理、教育理念以及日常生活的困惑。很多人認為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和我們老百姓沒有關係,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本道德經,已經走出了國門。
  •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兩個字,讀懂了這兩個字,也就讀懂了人生
    最近在閱讀計劃中,加入了很多國學經典,比如《孫子兵法》、《道德經》等。我始終覺得書不在多,經典的幾本書反覆閱讀,讀透讀懂,就能極大地擴展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決策有所助益,小到如何進行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大到一個人應該有怎樣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些老祖宗流傳千年的著作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海德格爾公開承認他的哲學遮蔽,去蔽,敞亮來自道德經的敝則新
    海德格爾曾經作報告,寫文章,公開承認,他的哲學概念:遮蔽,去蔽,敞亮,來至中國老子的道德經的敝則新,並且表達了對於老子的感激之情,這也實證了,西方哲學關於無的哲學概念,來源於中國哲學。老子的道德經,被世界公認為中國的純粹哲學。
  • 道德經裡還藏著這樣絕美的名字,智慧滿滿,意想不到!
    《道德經》被譽為是「萬經之王」,文化底蘊極其的深厚,每個字都是悟性滿滿,隨著我們文化水平的提高,父母們都喜歡引經據典,在古籍中翻找適合自家寶寶的好名字,但是找名字容易,找一個寓意好又動聽的名字難。《道德經》中的句子極具悟性,用來起名對於孩子來說有不一般的美好祝願,希望孩子聰慧可人,學識淵博。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藏在《道德經》中的美名,一定有一個是你中意的!之玄出自《道德經》中:「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道德經》為何被譽為「萬經之王」?套路,都是套路!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今天給大家講的,就是《道德經》中一句頗為深奧的話。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要群裡小夥伴幫你投個票,就先發個小紅包;想要商品賣的好,就先送個試用裝……還有某些較為陰暗的事例。有不法分子通過「刷單」等理由騙取他人錢財,最初,會讓受害者先小賺一點,當受害者投入更多,不法分子就捲款而逃了。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直接就上來就問有誰知道道德經的意思。我敢說天下讀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之前有一個問答。叫,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大家之所以這樣問那還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那道德經,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
  • 一起來聊《道德經》之《道德經》是怎麼來的
    《道德經》其實是一本非常接地氣的書,而「道」,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玄乎。我們都知道《道德經》是老子他老人家寫的,與其說是老子寫的,不如說是老子編輯的,因為道德經的大多數內容來自「金人銘」。為什麼說《道德經》大多數內容來自「金人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