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對促進幼兒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區域遊戲是遊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在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創設的環境中自主地決定遊戲的內容、方式、材料和玩伴,通過運用已有經驗去嘗試操作解決問題,能更快更好地獲得身體情感認知及社會性方面的發展。
一、 何謂幼兒園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是幼兒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其活動動機由內部動機支配而非來自外部的命令,表現為「我要遊戲」,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兒遊戲活動的內在特徵。幼兒園區域活動以其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成為了幼兒園教師及幼兒所喜歡的活動形式,也是對集體教育的有效補充。
二、 開設區域活動的意義
區域活動承載著獨具的教育價值,既把課內和課外的行為、情感、技能有機聯繫起來,將教育者的教育意圖滲透其中,又具有自主性、自選性、小組性,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充分體現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可滿足幼兒活動和遊戲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幼兒自然、自由、快樂、健康地成長,實現「玩中學」「做中學」,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環境。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參與積極性高,能積極動腦、大膽創作,為孩子提供了協商、合作的機會。
另一方面,他們藉助於遊戲這樣一種類同於社會的氛圍來解決需要與現實矛盾,以達到幼兒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消除緊張,滿足好奇心。區域活動為孩子提供了廣泛的範圍,有利於孩子社會性的培養,為孩子適應社會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幼兒能按照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在自由、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最佳方式。
三、 如何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
1. 合理劃分區域
區域設置的劃分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要看它是不是便於孩子活動,利於孩子發展,符合孩子的需要。
(1) 大、中、小班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主要建五個基本區域:建構區、美工區、語言區、角色區、科學區。區域設置的種類和數量每班還可根據需要,靈活調整。
(2) 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商定布置,主要採用固定與靈活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具有固定的區域位置,又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幼兒的興趣靈活設置、調整區域的場所,滿足不同的幼兒需要,也讓幼兒自主選擇自由活動,達到探索的目的。
(3) 動靜分開,避免區域之間的相互幹擾。如把圖書角、益智區、角色區安排在光線好、相對安靜的教室一角,把表演區、建構區、音樂區安排在一起。
(4) 各區域之間相互協調,雜而不亂,方便幼兒進出。保證幼兒在教師視線範圍之內。同時,又要給幼兒相對自由的空間,如增設「秘密屋」,便於個別幼兒發洩情緒以及獨處等等。
(5) 區域設置生活化和藝術化。區域劃分要像家庭布置一樣,整潔、美觀。孩子是這個家的主人,有權決定並參與區域的設置,探討制定區域活動的規則等,縮小家園環境的差異,貼近幼兒熟悉的場景,讓幼兒樂於接受,也便於真正做到家園共育。
2. 材料投放
(1) 材料投放主要來源於集體購置、家長籌備、師幼收集、廢物利用等幾方面。
(2) 對投放材料的要求。首先,材料要具有探究性。只有具有探究性、低結構的材料,才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才有利於引發、支持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互動。其次,材料的多層次性和多樣性。材料的投放必須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不同發展水平,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層次的提高。所投放的材料圍繞教育目標並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可變性。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另外,材料投放還要衛生、安全、適宜、適量,便於幼兒取放。
(3) 區域材料價值的最大化。區域活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材料與幼兒互動達成我們的教育目標的,幼兒園的老師時間很緊張,做材料就要加班加點。所以要把著眼點落到區域材料價值的最大化上。
3. 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區域活動
(1) 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制定區域規則。
首先,在活動前明確規定。有些活動規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是要求幼兒在活動前就必須要遵守的。其次,在活動中逐步形成。有時幼兒遇到有關規則的問題,教師可以不急於告訴幼兒該怎麼做,而是讓幼兒在談論與反思中逐漸建立起相應的規則。採用這種方法制定活動規則,幼兒容易接受,並能在活動中自覺地遵守。
(2) 幼兒根據要求,參與區域活動。
活動前,教師要根據主題、幼兒接受能力分配區域人選,使幼兒在指定區域活動,教師觀察是否達到目標要求。
(3) 幼兒自主選擇區域活動。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自由地活動。教師跟蹤拍攝記錄。
4. 教師有效介入指導
在活動中,教師要善於觀察,還要適時、適當地引導、啟發、激勵幼兒主動地活動。教師還要做一個合格的旁觀者,選擇適當的時機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變為一個遊戲者,既增加孩子的活動興趣又能提高遊戲的效果。教師可在以下情況時介入:(1)幼兒遊戲中有不安全傾向時介入;(2)遊戲中幼兒主動尋求幫助時介入;(3)出現過激行為時介入;(4)遇到困難、糾紛難以實現自己遊戲願望時介入;(5)反應不符合社會規範,出現消極社會內容時介入;(6)幼兒沉浸遊戲中時少介入。
四、 需要克服的幾個問題
(1) 區域設置形式化。只注重擺設,看重形式,沒領會活動內涵,無法順利展開區域活動。
(2) 材料投放目的不明確。出現材料少、亂或太多、太雜,幼兒無從下手,教師準備工作不到位,妨礙幼兒活動。
(3) 教師指導不到位。幼兒活動中,教師介入不及時。
(4) 家園聯繫跟不上。與家長溝通少,家長資源無法利用,以至於材料籌集受挫。
區域活動在今天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然而卻在幼兒一日生活中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我們正在不斷探索學習屬於我園自己的教育方法,為幼兒創設一個具有支持性的、高質量的、幼兒充滿興趣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在寬鬆、自主、探索、創造中快樂地生活、個性地發展。(李秀珍)
來源:山東青年報·教育周刊
(責編:邢曼華、胡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