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年出版的總共36期《科技資訊》疊放在一起,厚度接近一尺。記者 來揚 攝
不同的期刊 不同的主管單位 同樣的負責人
部分期刊斂財的背後是供求失衡
「我們國家級的,費用2300字符800元」
「價格優惠」、「超低價格」、「全群最低價」、「低到你想不到的價格」……這是自由撰稿人紀爭輝(化名)在自己加入的一個QQ群裡看到的廣告語。
在這個名叫「論文代理聯盟」的QQ群裡,用戶叫賣的「商品」主要是期刊版面。偶爾,也會有兜售專著書號和論文署名權的信息發布。
一般來說,QQ群裡的每位用戶會發布一到兩種期刊的徵稿信息,但紀爭輝發現,有一用戶發布的徵稿信息裡提到了好幾種期刊:《科技資訊》、《科技創新導報》、《中國科教創新導刊》和《中外醫療》;而近年來,這幾本「旬刊」每期發表論文的數量都比較多,有的甚至一期可刊載200多篇論文。
「一篇稿子收幾百元,每期總共刊登幾百篇,利益不用算,您也清楚。」紀爭輝對記者說。
中國青年報記者以發論文為由向《中外醫療》的楊編輯詢問,該編輯告訴記者,「我們國家級的,費用2300字符800元」。
有意思的是,記者在今年的《中外醫療》等上述期刊的版權頁上,都能看到這樣一則「特別提示」:為共同維護出版紀律與尊嚴,請作者勿向本刊編輯及其他工作人員支付任何費用。否則,出現糾紛,本刊不承擔任何責任,並保留依法追究責任人法律責任的權利。
4種期刊同一個負責人
在上述QQ群裡,有兩個用戶經常「捆綁」著發布上述4種期刊的信息。紀爭輝查詢發現,這4種期刊在新聞出版部門備案信息中登記的負責人均為「郭陸莊」。
記者在國家圖書館期刊借閱處查詢時證實了上述任職信息:郭陸莊同時擔任了《科技資訊》的社長和總編,《科技創新導報》的總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的主編,《中外醫療》的社長和總編。同時,他還是《糖尿病新世界》的執行總編。
上述期刊編輯部的部分工作人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例如,張金榮同時擔任《科技資訊》的副總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的副主編,《中外醫療》的副社長,《糖尿病新世界》的主編;《科技資訊》和《科技創新導報》的編輯部主任均為陳鵬,且這兩種期刊總編室的3位工作人員完全相同……
除此之外,上述各期刊的關聯關係還可以從刊社地址、徵稿說明中窺見一斑。
例如,《中國科教創新導刊》和《糖尿病新世界》在北京市新聞出版(版權)局的信息查詢系統中的備案地址是相同的。有一名自稱「張老師」的編輯在不同時間發的約稿函裡留下了同一個聯繫方式,卻分別為《科技資訊》和《科技創新導報》約稿。
再如,這4種期刊的封二和封三會相互刊登彼此的「學術論文徵集啟事」,今年第3期的《中外醫療》封二刊登了《科技資訊》的「學術論文徵集啟事」,啟事的最後寫道:「本刊長期與《中國科教創新導刊》、《科技創新導報》和《中外醫療》期刊開展學術交流,優秀稿件我刊可推薦至以上刊物優先發表。」
主管部門稱,主管單位不同可能存在賣刊號現象
據記者在新聞出版行政部門的網站上查詢,上述期刊的主管、主辦單位卻不盡相同。
《科技資訊》的主管單位是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主辦單位是北京國際科技服務中心、北京合作創新國際科技服務中心。
《科技創新導報》的主管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主辦單位是中國宇航出版社、北京合作創新國際科技服務中心。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的主管單位是科技部,主辦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中外醫療》的主管單位是衛生部,主辦單位是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二十一世紀聯合創新(北京)醫藥科學研究院。
《糖尿病新世界》的主管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單位是中國病理生理學會。
記者通過北京市工商信息系統查詢得知,北京合作創新國際科技服務中心、《科技資訊》雜誌社有限公司和《中外醫療》雜誌社有限公司等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均為郭陸莊。
對此,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多種期刊的總編或社長由同一人擔任的現象是可能存在的,因為有的期刊集團有很多報刊,可能只任命一個總編或社長。但是,如果一個總編掌管了多種不同類型的雜誌,而這些雜誌分屬不同的主管部門,這種現象就值得懷疑了。主管單位和主辦單位不一樣,幾乎不可能同時任命同一個總編或社長,這裡面很可能存在賣刊號的現象。
上述負責人表示,在今年年檢結束之後,新聞出版總署在其期刊查詢系統中,除公開期刊的刊名、刊號、主管單位和主辦單位之外,還將公開該期刊的第一責任人姓名,以便公眾查詢、監督。
科技期刊上刊登小學教學論文
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我國《期刊出版管理規定》,設立期刊出版單位,必須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期刊創辦時,須有確定的業務範圍,其中包括期刊的辦刊宗旨。期刊的辦刊宗旨決定了其性質,一旦刊載內容偏離了辦刊宗旨,或未經新聞出版部門批准擅自變更辦刊宗旨,均屬違規。
記者在國家圖書館期刊借閱處查詢時發現,上述4種期刊均為旬刊,刊載的內容絕大多數都是論文,但其辦刊宗旨難稱與學術有關。
例如,《科技資訊》的辦刊宗旨是:「關注科技發展熱點,報導高新技術前沿;追蹤科技研發動態,介紹科技探索歷程。本刊主要刊登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等方面的科技文獻和最新資訊。」
記者翻閱了幾本新近出版的《科技資訊》,其中設置了「高新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動力與電氣工程」、「能源與環境」、「汙染與防治」、「工程管理」、「企業管理」、「科技教育」、「學術論壇」、「圖書館論壇」等13個欄目,除與科技相關的文章外,也不乏《淺談如何巧記單詞》、《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之探討》、《寓德育教育於音樂教學中》等基礎教育領域的論文。
刊登在《科技資訊》上的絕大多數論文的篇幅為1個頁碼。2011年第3期的《科技資訊》有256個頁碼,刊登論文212篇。印刷的正文字體用的是小五號,很少有論文配發圖表。
近兩年的《科技資訊》採用的印刷紙張都非常薄,但記者將2010年出版的全部36期《科技資訊》疊放在一起測量其厚度,刻度顯示其超過了28釐米,接近一尺。
《科技創新導報》、《中國科教創新導刊》和《中外醫療》等3種期刊也存在類似的現象,但其頁碼數和刊登的論文數量略遜於《科技資訊》。例如,2011年出版的《中外醫療》有192個頁碼,刊登論文158篇。2010年全年的36期《中外醫療》疊放厚度超過22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