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期刊借版面費斂財 科技期刊登小學教學論文

2020-12-11 網易教育

    2010年全年出版的總共36期《科技資訊》疊放在一起,厚度接近一尺。記者 來揚 攝

  不同的期刊 不同的主管單位 同樣的負責人

  部分期刊斂財的背後是供求失衡

  「我們國家級的,費用2300字符800元」

  「價格優惠」、「超低價格」、「全群最低價」、「低到你想不到的價格」……這是自由撰稿人紀爭輝(化名)在自己加入的一個QQ群裡看到的廣告語。

  在這個名叫「論文代理聯盟」的QQ群裡,用戶叫賣的「商品」主要是期刊版面。偶爾,也會有兜售專著書號和論文署名權的信息發布。

  一般來說,QQ群裡的每位用戶會發布一到兩種期刊的徵稿信息,但紀爭輝發現,有一用戶發布的徵稿信息裡提到了好幾種期刊:《科技資訊》、《科技創新導報》、《中國科教創新導刊》和《中外醫療》;而近年來,這幾本「旬刊」每期發表論文的數量都比較多,有的甚至一期可刊載200多篇論文。

  「一篇稿子收幾百元,每期總共刊登幾百篇,利益不用算,您也清楚。」紀爭輝對記者說。

  中國青年報記者以發論文為由向《中外醫療》的楊編輯詢問,該編輯告訴記者,「我們國家級的,費用2300字符800元」。

  有意思的是,記者在今年的《中外醫療》等上述期刊的版權頁上,都能看到這樣一則「特別提示」:為共同維護出版紀律與尊嚴,請作者勿向本刊編輯及其他工作人員支付任何費用。否則,出現糾紛,本刊不承擔任何責任,並保留依法追究責任人法律責任的權利。

  4種期刊同一個負責人

  在上述QQ群裡,有兩個用戶經常「捆綁」著發布上述4種期刊的信息。紀爭輝查詢發現,這4種期刊在新聞出版部門備案信息中登記的負責人均為「郭陸莊」。

  記者在國家圖書館期刊借閱處查詢時證實了上述任職信息:郭陸莊同時擔任了《科技資訊》的社長和總編,《科技創新導報》的總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的主編,《中外醫療》的社長和總編。同時,他還是《糖尿病新世界》的執行總編。

  上述期刊編輯部的部分工作人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例如,張金榮同時擔任《科技資訊》的副總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的副主編,《中外醫療》的副社長,《糖尿病新世界》的主編;《科技資訊》和《科技創新導報》的編輯部主任均為陳鵬,且這兩種期刊總編室的3位工作人員完全相同……

  除此之外,上述各期刊的關聯關係還可以從刊社地址、徵稿說明中窺見一斑。

  例如,《中國科教創新導刊》和《糖尿病新世界》在北京市新聞出版(版權)局的信息查詢系統中的備案地址是相同的。有一名自稱「張老師」的編輯在不同時間發的約稿函裡留下了同一個聯繫方式,卻分別為《科技資訊》和《科技創新導報》約稿。

  再如,這4種期刊的封二和封三會相互刊登彼此的「學術論文徵集啟事」,今年第3期的《中外醫療》封二刊登了《科技資訊》的「學術論文徵集啟事」,啟事的最後寫道:「本刊長期與《中國科教創新導刊》、《科技創新導報》和《中外醫療》期刊開展學術交流,優秀稿件我刊可推薦至以上刊物優先發表。」

  主管部門稱,主管單位不同可能存在賣刊號現象

  據記者在新聞出版行政部門的網站上查詢,上述期刊的主管、主辦單位卻不盡相同。

  《科技資訊》的主管單位是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主辦單位是北京國際科技服務中心、北京合作創新國際科技服務中心。

  《科技創新導報》的主管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主辦單位是中國宇航出版社、北京合作創新國際科技服務中心。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的主管單位是科技部,主辦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中外醫療》的主管單位是衛生部,主辦單位是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二十一世紀聯合創新(北京)醫藥科學研究院。

  《糖尿病新世界》的主管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單位是中國病理生理學會。

  記者通過北京市工商信息系統查詢得知,北京合作創新國際科技服務中心、《科技資訊》雜誌社有限公司和《中外醫療》雜誌社有限公司等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均為郭陸莊。

  對此,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多種期刊的總編或社長由同一人擔任的現象是可能存在的,因為有的期刊集團有很多報刊,可能只任命一個總編或社長。但是,如果一個總編掌管了多種不同類型的雜誌,而這些雜誌分屬不同的主管部門,這種現象就值得懷疑了。主管單位和主辦單位不一樣,幾乎不可能同時任命同一個總編或社長,這裡面很可能存在賣刊號的現象。

  上述負責人表示,在今年年檢結束之後,新聞出版總署在其期刊查詢系統中,除公開期刊的刊名、刊號、主管單位和主辦單位之外,還將公開該期刊的第一責任人姓名,以便公眾查詢、監督。

  科技期刊上刊登小學教學論文

  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我國《期刊出版管理規定》,設立期刊出版單位,必須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期刊創辦時,須有確定的業務範圍,其中包括期刊的辦刊宗旨。期刊的辦刊宗旨決定了其性質,一旦刊載內容偏離了辦刊宗旨,或未經新聞出版部門批准擅自變更辦刊宗旨,均屬違規。

  記者在國家圖書館期刊借閱處查詢時發現,上述4種期刊均為旬刊,刊載的內容絕大多數都是論文,但其辦刊宗旨難稱與學術有關。

  例如,《科技資訊》的辦刊宗旨是:「關注科技發展熱點,報導高新技術前沿;追蹤科技研發動態,介紹科技探索歷程。本刊主要刊登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等方面的科技文獻和最新資訊。」

  記者翻閱了幾本新近出版的《科技資訊》,其中設置了「高新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動力與電氣工程」、「能源與環境」、「汙染與防治」、「工程管理」、「企業管理」、「科技教育」、「學術論壇」、「圖書館論壇」等13個欄目,除與科技相關的文章外,也不乏《淺談如何巧記單詞》、《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之探討》、《寓德育教育於音樂教學中》等基礎教育領域的論文。

  刊登在《科技資訊》上的絕大多數論文的篇幅為1個頁碼。2011年第3期的《科技資訊》有256個頁碼,刊登論文212篇。印刷的正文字體用的是小五號,很少有論文配發圖表。

  近兩年的《科技資訊》採用的印刷紙張都非常薄,但記者將2010年出版的全部36期《科技資訊》疊放在一起測量其厚度,刻度顯示其超過了28釐米,接近一尺。

  《科技創新導報》、《中國科教創新導刊》和《中外醫療》等3種期刊也存在類似的現象,但其頁碼數和刊登的論文數量略遜於《科技資訊》。例如,2011年出版的《中外醫療》有192個頁碼,刊登論文158篇。2010年全年的36期《中外醫療》疊放厚度超過22釐米。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部分期刊借版面費斂財 科技期刊登小學教學論文(二)
    刊登資訊的期刊是如何變身學術期刊的  在國家圖書館期刊借閱處記者借到2004年第1期至今的《科技資訊》。
  • 我國部分學術期刊借版面費斂財見文就發
    科技期刊上刊登小學教學論文  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我國《期刊出版管理規定》,設立期刊出版單位,必須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期刊創辦時,須有確定的業務範圍,其中包括期刊的辦刊宗旨。期刊的辦刊宗旨決定了其性質,一旦刊載內容偏離了辦刊宗旨,或未經新聞出版部門批准擅自變更辦刊宗旨,均屬違規。
  • 核心期刊借版面費斂財 CSSCI學術評價機製備受抨擊
    它是由南大評價中心開發研製的資料庫,用來檢索中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文獻被引用情況。 在諾貝爾獎得主謝克曼聲討三大刊引起科學界的廣泛討論後,關於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評價機制也引來不少質疑。其實,針對中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評價機制的爭議同樣由來已久。發表論文與博士畢業、教師職稱評定乃至學校影響力掛鈎,學術期刊藉機斂財,種種沉痾痼疾早就使得以CSSCI為首的學術評價標準屢遭學界討伐。
  • 中國學術界向國外電子期刊繳納數十億「論文版面費」?
    人民網5月19日電 「開放存取(OA)模式下的『論文版面費』是一筆赤裸裸的暴利,我實在想不出它需要什麼成本。」福建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學院講師林賢祖曾在《學術界每年向國外「進貢」數十億論文版面費,驚心觸目》文章中如此描述。該文將中國大批作者向國外電子期刊繳納的「天價」版面費推向公眾視野。
  • 高校論文大躍進 揭核心期刊「版面費」真相
    而大量教師、學生發表論文的需求,直接推動了學術刊物如火如荼地收取版面費。 事實上,無論是中國的「學位條例」還是教育部有關規定,都沒有研究生發表論文的具體規定;國務院學位辦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要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校對論文的「需求」似乎在變本加厲——比如很多名校獎學金的評定,就要依託論文。如果是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分數就會比較高。
  • 核心期刊論文版面費1萬8 潛規則催生"論文中介"
    核心期刊「版面費」真相   此刊是我開,此頁由我摘。  南方周末記者以一名要發表論文的研究生的身份,與該代理商王先生取得了聯繫。他提供了一個發表論文的「價目表」,而這也是業內的平均報價——   省級刊物,2200-2500字, 版面費600-900元;   國家級刊物,2300-2800字,版面費900-1500元;   核心刊物,6000字以內,4500-18000元。
  • 非三高論文不得報銷,最受傷的是中國期刊,很多SCI期刊免版面費
    ,同時科技部也對三高論文有具體的解讀,1、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2、業界公認的國際頂級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論文。3、在國內外頂級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的論文。並且強調非「三高論文」不得用科研經費報銷!這樣的政策出臺,很多人認為會對SCI期刊出版社影響會很大,然而並不是會對所有的SCI期刊造成影響,因為SCI期刊分為開源期刊和非開源期刊,非開源期刊主要面向讀者受眾,就是不需要繳納任何的版面費就可以出版。
  • 國際期刊以學術之名斂財 被曝登中國造假論文
    《參考消息》9月23日駐華盛頓記者林小春報導 近日,美國反論文抄襲網站「剽竊監督」根據網友舉報,從調查一篇剽竊的論文入手,順藤摸瓜獲得驚人發現:一些旨在斂財的「掠食性」國際學術期刊與代寫論文的「槍手」公司狼狽為奸,疑似為大批中國研究人員批量生產、發表學術論文。
  • 部分期刊為何製造「論文垃圾」
    核心期刊借版面費斂財見文就發,一年收入過千萬。劉道偉/CFP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獲得學位、各行各業在職稱評定、業績考核等人才評價工作中將發表論文數量、論文發表在什麼級別的刊物等都作為量化考核的指標。目前社會上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大於各類期刊所能提供的版面數量。目前部分學術期刊為何存在質量不高、收取版面費等問題?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加強對學術期刊的管理有何新舉措?
  • sci期刊版面費上萬嗎
    sci期刊分為oa期刊和非oa期刊,只有發表oa期刊才會向作者收取發表論文的版面費。版面費的收費標準,會因sci期刊不同而異,導致sci期刊的版面費有高低之分。那麼,sci期刊版面費上萬嗎?發表sci論文,作者選擇的是收取版面費的期刊,就要支付相應的版面費。版面費一般都上萬,有的可能十幾萬以上。不過具體收費多少還是要看目標期刊收費標準,不是所有sci期刊的版面費都上萬。
  • 北京科技報:中國學術期刊版面費調查
    此舉成為國內期刊收取版面費的開端。版面費制度本身不是一個壞制度,因為它使得科技界按照科技界的規律發表論文。但是,中國的科技期刊有5000多種,由於當初申請刊號的時候各種層次和級別的都有,管理上確實比較混亂。張民是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經濟系的副教授,最近他的心思一直放在論文能否發表的事情上。張民告訴《北京科技報》,再過四個月,學校就要評職稱了。
  • 禁止期刊版面費能否遏制發表論文腐敗?
    我是一個普通的省屬高校的教師,最近又有同事問我,花3萬塊錢投一個ei期刊合不合算?去年我就知道有一個同事花了2萬多,找中介代發了一個普通的核心。對於普通高校的青年博士教師來說,想發個好一點的期刊真是難上加難。
  • 國際期刊被爆斂財:替大批中國研究人員批量生產發表學術論文
    近日,美國反論文抄襲網站「剽竊監督」根據網友舉報,從調查一篇剽竊的論文入手,順藤摸瓜獲得驚人發現:一些旨在斂財的「掠食性」國際學術期刊與代寫論文的「槍手」公司狼狽為奸,疑似為大批中國研究人員批量生產、發表學術論文。該網站編輯告訴本報記者,他們發現的可能是世界科學歷史上國外學術出版商瞄準中國研究人員斂財的「最大醜聞」。
  • 學術期刊版面費怎麼了?不免費就「喊打喊殺」!那就發免費的
    正是高校師生取得學位、職稱的需求,使得他們對學術期刊趨之若騖,付版面費成了在所不惜的盲目行為。版面費是在學術期刊和學術研討昌盛的環境下產生的,它的出場並非偶爾,無須少見多怪 !!如廣州局部高校的學報都有論文版面費的收取規則。接納學術論文通常分為內稿和外稿,普通只對外稿依版面數額收費。
  • 重磅:這本中文核心期刊2020年起停收版面費
    據《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年初刊文,該刊於2020年第1期起停止收取版面費。由於科研圈長期困於高額版面費問題,該通知得到不少人點讚。通知如下:為進一步吸引優質稿源,提升刊物學術質量,經學校批准,《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於2020年第1期起停止收取版面費。此後凡向作者收取審稿費、版面費,不論多少,不論何種名目,皆為假冒。敬請各位作者相互轉告、監督。
  • 重磅:這本中文核心期刊2020年起停收版面費!
    據《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年初刊文,該刊於2020年第1期起停止收取版面費。通知如下: 為進一步吸引優質稿源,提升刊物學術質量,經學校批准,《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於2020年第1期起停止收取版面費。此後凡向作者收取審稿費、版面費,不論多少,不論何種名目,皆為假冒。敬請各位作者相互轉告、監督。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
  • 論文為何成垃圾?學術期刊「賣版面」問題調查
    一期學術期刊「版面費」收入約25萬元,4000字的學術論文需繳納至少2000元……記者近期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學術類期刊通過「賣版面」獲取經濟利益,導致劣質論文越來越多。  學術期刊為何成為商業交易的「沃土」?劣質論文對學術水平的負面影響有多大?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就此進行了追蹤調查。
  • 職稱論文「一道坎」 成全期刊「賣版面」(圖)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部分期刊的版面明碼標價,一些綜合類學術期刊淪為「鉛字垃圾」的重災區。  「我們會根據文章情況推薦刊物,保證發表。」據郭女士介紹,稿件審核一般包括選題方向、文章內容和引用率三個方面。為消解記者對引用率門檻的擔憂,郭女士向記者「科普」了「連續相同不能超過12個字」的查重原理,並主動傳授「反查重秘籍」。
  • 教師為評定職稱花錢買雜誌版面 遭遇「克隆」期刊
    今年年初,劉老師花了700元在網際網路上聯繫一本雜誌進行投稿,然而在學校職稱評定過程中,論文卻被認定無效,因為該雜誌是非法刊物。花錢買版面遭遇「克隆」期刊因為評定職稱需要發表專業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有一定難度,劉老師於是決定花錢買版面。
  • 國內期刊版面費高,專業影響力低,投稿免費的SCI期刊難道有錯?
    雖然科技部下發不唯SCI論文的公告,鼓勵大家發表國內的科技期刊,然對於高校和科研機構對於國內的期刊並不感冒,因為中國國內大部分的科技期刊不僅專業性要低,而且版面費還高,特別是最近幾年,資訊時代的興起,科研論文中介興起,職稱論文大幅灌水,同時也讓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發表論文和專利最多的國家,相對於SCI的相對嚴格的審核制度,國內所謂的中文核心期刊水份太大,正是很多論文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