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更誘人的套餐?中國東南亞影響力不斷增長,走在美國和歐洲前面

2020-12-15 迷彩虎

世界最大自貿區 RCEP的建立,突顯了中國在東南亞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歐洲媒體注意到, RCEP自由貿易區協議的籤署顯示,中國在東南亞地區領先美國和歐洲。在東南亞國家,中國將擴大自己在該地區的影響,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很少有人會懷疑中國將來會成為經濟大國。中國逐步崛起為地區霸主的前景,總體來說也已經難以逆轉。

通過 RCEP,中國可以繼續推動一帶一路,並繼續影響東南亞,東南亞現在是全球經濟復甦的焦點,各個國家集團都對東南亞望而卻步,比如歐盟與越南籤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中國還可以通過東南亞槓桿繼續擴大影響力,出口商品。此外,一帶一路還能與 RCEP對接,進一步擴大中國在一帶一路各參加國的影響力,也有利於中國的商品、技術和模式出口。RCEP的籤署相當於中國獲得了世界經濟的「規則制定權」,不可小視,這對歐洲和美國來說都是不好的。

該計劃包括世界 GDP的三分之一和人口的三分之一,這是東亞經濟貿易一體化的第一步,也是世界經濟重心逐漸向東方轉移的第一步。現在RECP15國家的 GDP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由於英國退歐,中國也超過了歐盟,這讓 RCEP成員國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領先地位不可撼動。另外, RCEP還涵蓋了世界金融中心,如香港、上海、東京、深圳,還有新加坡、上海、深圳、東京等世界貿易中心,還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製造產業鏈,高端製造業也將成為全球第一。

東南亞地區是大中華文化圈的一部分,漢文化對其影響深遠,在文化和歷史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整個東南亞有11個國家,總面積457萬平方公裡,總人口6.25億,其中華僑人口約4000萬,是世界上華僑人口最多的地區。所以我們國家一直和東南亞國家保持著友好關係,籤署 RCEP也是各國通力合作的結果。歐美遠在天邊,而中國近在咫尺,盲目的捨近求遠只會讓這些小國死於非命。根據近幾年的發展趨勢,我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而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強。

10個東協國家的總體外交政策是安全依賴美國,經濟依賴中國,這也無濟於事,東南亞基本上都是小國,只能在兩個大國之間走捷徑,這也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但近年來,隨著我國實力的不斷增強,各國都有親中化傾向,在國際上對中國比較支持,令歐美眼紅。(文/山峰)

相關焦點

  • 新加坡智庫:中國成為對東南亞最具影響力國家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8日報導,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對318名東南亞受訪者進行了調查,其中半數人認為自從川普上臺後,美國戰略陣地就丟失給了中國,中國成為該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外交觀察人士說,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在東南亞的鄰國對美國的信心下降,並對其普遍感到擔憂,認為美國正有意逐步撤出該地區;與此同時,中國日漸強硬。
  • 2016年"傳媒藍皮書"發布 中國傳媒產業仍持續增長
    同一時間段,秘魯和中國雜誌部門的收入也將以8.5%和8.3%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在世界範圍內領先。而隨著國家內部的經濟增長與文盲率降低,中國和印度將成為全球報業發展的驅動引擎。 3.全球數字鴻溝持續擴大 雖然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娛樂與傳媒產業普遍呈現出迅速發展的趨勢,然而,從全球範圍看,數字鴻溝依舊明顯存在,並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
  • 英媒:他來自中國,53歲的瘦弱男人,影響力超越川普?
    更有外媒評論到:馬雲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美國總統川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外媒表示:馬雲的普惠全球化,提供了一個對「美國優先」更好的反駁。「馬雲有自己的解答:阿里巴巴推廣的電商不是為了發達國家,而是為了發展中國家的電商,因為他們才是那群更需要幫助的人。阿里巴巴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沒有忘記過自己的使命。我們不應該讓世界六萬家大企業控制全球貿易。我們應該通過技術和政策賦能六百萬、一千六百萬、六千萬家公司。阿里巴巴要使讓這一切發生。」
  • 澳媒文章:重啟美國與東南亞關係面臨挑戰
    美國印太戰略報告中所列國家基本上是美國學者戴維德·蒂奴和溫迪·弗裡曼對東協國家按照迴避、深疑、適應三個對中國的態度類別劃分的結果。可見,川普政府不但關注東南亞地區海上國家,也對該地區陸上國家投入資源;既加深與中國有利益衝突的海上國家關係,也向中國的睦鄰投下橄欖枝。
  • 新春網語丨中國的農曆節,世界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擴大,中國影響力遍布全球,世界各地都能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力量——春節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軟實力風採。  據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節前報導,如今,春節的影響力已不僅局限於中國,而是擴大到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成為國際性節日。為迎接中國己亥豬年的到來,很多國家都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帶有豬年特色的產品也應運而生。
  • 電商中國Vs美國,誰強?一文看世界電商格局!事關就業創業機會!
    我的印象中是14年開始,中國專家在亞馬遜就進入了高速崛起期,來看一則老數據: 亞馬遜自2012年開始招募中國賣家入駐,此後中國賣家開始不斷擴張勢力。僅2015年一年,亞馬遜中國賣家的總銷售額比上一年增長了兩倍,僅美國站,中國賣家的銷售額就增長了10倍。
  • 中國、美國、歐洲三角關係到底怎麼搞?這幾位大咖說透了
    中美全面「脫鉤」的說法是愚蠢的,美國在氣變、衛生等緊迫問題上都離不開同中國合作。但在事關國家安全的個別領域,的確需要「脫鉤」。如何在對華競爭的同時保持合作是拜登政府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馬凱碩:使用「冷戰」一詞是個錯誤,歐洲對此應該最有體會。冷戰期間,歐洲跟蘇聯的貿易額是多少?幾乎為零!
  • TikTok在東南亞的精耕細作
    東南亞的數字廣告空間雖然不像發達市場那樣有利可圖,但仍在不斷增長。但是,美國科技巨頭Facebook和Google壟斷了該地區大部分市場。話雖如此,字節跳動已經打下了以多樣化方式通過其用戶進行商業化的基礎。它正在測試整個地區的「創作者市場」,以促進內容創作者和品牌之間的協作。它還在吸引在東南亞所有企業中佔90%以上的公司和中小型企業在其平臺上投放廣告。
  • 【每日英語文章】東南亞與中美爭霸
    在長達45年的不和中,美國和蘇聯在世界各地打代理人戰。但冷戰在歐洲最為激烈,蘇聯人一直擔心他們的衛星會脫離,美國一直擔心其盟友會變得軟弱。幸運的是,中美之間的競爭與此不同。首先,雙方武裝力量沒有在任何前線互相怒目而視——儘管在臺灣和朝鮮,雙方都有一個盟友處於緊張的、長達數十年的對峙之中。即便如此,在這兩個大國的競爭中,將會出現一個主要的爭議區域:東南亞。
  • 中國經濟增長和「美國發門票」有關嗎?中國經濟增長模式2008年已經...
    中國過去4年的經濟軌跡正在印證文中的邏輯。有投資者因為此文調整了資產配置,有境外機構全文翻譯傳閱該討論稿。我們今天重發此文,希望幫助讀者和投資者更好地理解當下的形勢和中美經貿關係。另外,要更深入地理解目前局勢及人民幣匯率、世界經濟格局等問題,可參閱於傑先生近年翻譯出版的《時運變遷》、《管理美元》和《通脹螺旋》。
  • 滴滴投了東南亞「滴滴」,Uber卻賣了俄羅斯「Uber」| 東南亞創投周報
    以電商業務起家的阿里,如今業務板塊已經囊括了支付與金融、雲計算、大文娛、物流等多個領域,其中雲計算業務已經連續多個季度保持100%以上的增長,成為阿里增長性最好的業務。參考亞馬遜如今八成利潤來自雲計算,阿里雲作為中國雲計算市場市場份額最大的玩家,這塊業務未來將是重要的利潤增長點。目前其數據中心已在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美西、美東、中東和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
  • 中國隱形玩家,正在攻陷東南亞社交工具市場
    文 | Pingwest品玩  油醋如果你在東南亞國家瀏覽當地的社交軟體暢銷榜,你會發現排在前面的不止是Facebook和Tinder這些熟面孔,更有一些陌生的字母組合——像是Hago、BIGO LIVE和Yiya等等,穿插其中。
  • 經濟危機衝擊下 中國企業海外訂單流向東南亞
    漸行漸遠的訂單  外商訂單加速「兩級分流」  市場低迷促使海外採購商加快了全球採購計劃的調整,把部分訂單從中國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區。  德國零售商TKI有限公司已經停止了中國訂單的增長計劃。  在一次珠三角服裝工廠與國際買家的洽談會上,一位歐洲品牌的買手告訴記者,他們從2001年開始在中國採購,但在2006年發現中國工廠成本上升後陸續將採購轉到東南亞地區。「現在公司把襯衣、內衣以及針織服裝的訂單放在孟加拉的工廠,價格比中國便宜20%。同時在2008年將30%的褲子訂單從中國抽走到孟加拉,而2009年1~2月份還將抽走30%。」
  • 重鎮歐洲,中國手機大廠如何再贏一次?
    vivo副總裁、歐洲市場總裁鄧力對進軍歐洲市場表現出了十足的信心,「自2014年進入國際市場以來,我們就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創新、優質的產品及服務,充分考慮消費者需求。我們能夠被全球超過3.7億用戶所喜愛,也有信心贏得歐洲消費者的信任。」至此,全球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幾家手機大廠歐洲聚首,vivo、小米、OPPO和華為,四家中國手機大廠共戰三星、蘋果。
  • 好孩子集團董事局主席宋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在所有人前面
    ,自己打倒自己,才能走在所有人前面。」好孩子是從工業走出來的,有製造業和供應鏈基礎對於打造上面幾層並且形成完整價值鏈非常關鍵。飛羽 碳纖維嬰兒車 馬丹琪攝  多品牌經營,一個品牌一個基因  當不了世界名牌就不是真正的中國品牌。宋鄭還在媒體群訪時回憶道:「在1993年,好孩子在中國是第一名。
  • ...中國副總裁宋春蕾:歐洲新站點環比增長明顯,直播功能處於測試階段
    這一年,海外電商市場規模不斷攀升,中國優勢品類持續發力,而「黑五」和「網一」等歐美傳統消費季即將帶來,這又將引起一波購物潮,因此備受中國出海企業關注。11月19日上午,亞馬遜中國副總裁宋春蕾在「2021 贏在歐洲」亞馬遜全球開店媒體溝通會上,接受了多家媒體的採訪。 以下為採訪整理: 問題1:疫情促進了亞馬遜歐美市場的增長,這次黑五有何預期?
  • 小米出貨量暴增背後國產手機海外版圖之爭:歐洲將成獨角戲 東南亞...
    智研諮詢數據顯示,在2016時,中國智慧型手機保有量就達到了96臺/百人,幾乎是人手一部。反應在數據上就是,到了2017年時,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首次出現了負增長(-4%),這一數據的變化,加之國內手機行業「OV華米」的市場格局的穩固,使得國內手機廠商把更多精力投向海外市場,國內穩住基本盤就好。
  • 外媒:歐洲不願推動以美國為中心,中國與歐盟的貿易首次超過美國
    「在2020年前9個月,中國是歐盟的主要合作夥伴,」聲明稱。「這一結果是由於進口增長(+4.5%),而出口保持不變。與此同時,與美國的貿易記錄了進口(-11.4%)和出口(-10.0%)都有顯著下降。」中方認為這一轉變是中國和歐洲關係緊密的標誌,歐盟多年來一直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 選舉結果快要出現,美國一直觸碰中國底線,歐洲各國火速劃清界限
    面對如此,川普也不敢貿然去率先挑起戰爭,只能被迫被中國牽著鼻子走。各國都不願意站隊美國中國和美國兩國之間的鬥爭也引來了其他國家的注意,但是其他國家也只敢停留在觀察階段,不敢貿然去站隊,每個國家都害怕會波及到自己國家,所以美國一手設立的反華聯盟正在逐漸被瓦解。
  • 報告:強大國力帶來強大影響力 中國-中東歐合作不斷深化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6日電(記者楊月)「對中東歐國家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中國國家利益的拓展。以往,非通用語國家的研究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而今天,正是由於中國對外交流合作越來越多,才給更深入的研究帶來了必要性和緊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