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味對味覺也有一定的交互作用

2020-12-23 冥維空間

5種已經公認為基礎味覺的酸、甜、苦、鹹、鮮,還有被排除在味覺之外的辣味以及有爭議的肥味等,而實際上人們對於食物的認同除了味覺感受以外,嗅覺也是決定人們選擇食物的很重要屏障,「吃貨」們除了要有發達的舌頭,對天下所有的美食都有良好的品鑑能力以外,好的鼻子也很關鍵。

比如一個飢腸轆轆的「吃貨」,只需要在樓下做一次深呼吸,就能夠判斷出誰家做了紅燒肉,誰家燒了排骨,誰家蒸了粉蒸肉,誰家做了酸菜魚,誰家開了一瓶82年的可樂等等,好的鼻子就像雷達一般能夠形成一張地圖,尋找美食的方向。比酸、甜、苦、鹹、鮮,這些味道更早被感知的是遠處食物的香味

香味不是味覺,而是一種嗅覺

空氣中飄散著各式各樣的分子,大多數都是看不見的,而我們的鼻子之所以能夠聞到氣味,就是感受到了這些空氣中的分子,在我們的鼻子深處,有一個名為「嗅上皮」的組織,這裡排列著嗅覺細胞,它的表面有一種名叫「嗅覺感受器」的蛋白質,專門負責氣體中的各種分子,專門負責識彆氣體中的各種分子。

人類有400多種嗅覺感受器,不同種類的感受器表面有著不同的凹凸形狀,當空氣中的某些分子與嗅覺感受器的凹凸形狀剛好吻合的時候,嗅覺細胞就會將這些分子的味覺信息傳遞給大腦。一般認為,人類能夠識別出上萬種氣體分子,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有疑問,那就是我們剛才所說人只有400多種嗅覺感受器,那麼如何品鑑出上萬種氣體分子的呢?

自然界有各式各類的化學物質,理論上它們的種類是無窮無盡的,而且聰明的人類還在高速製造著各式各樣的化學物質,熟牛肉所散發的香味物質超過300種,而隨隨便便一瓶香水或者一杯咖啡,就有好幾百種化學物質,嗅覺想要發揮功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儘可能採取更多的化學物質,這也就是為什麼對哺乳動物來說,有幾百種甚至是幾千種嗅覺感受器是非常的事情了。

聽覺,視覺,觸覺和味覺的感受器,最多也不過就幾十種遠遠不及嗅覺哺乳動物的基因組DNA,有差不多20~30分之1的空間,都是給嗅覺感受器準備的,只有嗅覺受體多了才能儘可能地保證更多的氣味被感受到,但是僅僅有幾百個甚至上千個嗅覺感受器也還是不夠用,如果一個嗅覺感受器只能探測一個氣體分子的味道的話,那麼想要識別出上萬種氣體分子,就要有上萬個嗅覺感受器,這很難實現怎麼辦呢?

我們的身體採用了一種排列組合的方法,那就是每一類嗅覺感受器都只會與某些特定的化學結構相結合,大多數的氣體分子都能夠與多個受體相結合,每個受體都能夠得到該物質的一部分信息。

舉例說明:

如果某類動物只有一個嗅覺感受器,根據它是否被激發,這種動物就能夠區分兩類氣體分子,如果它有兩個嗅覺感受器就相當於有兩個開關,根據它們是否被激發就會有2×2,4種狀態,就能夠分辨出4種不同的氣體分子,而如果嗅覺感受器的數量達到20的時候,理論上能夠被檢測到的化學分子的種類就已經能夠達到100萬了,當然這只是理論的最大值,我們的嗅覺系統也沒有那麼厲害,可是採用這種排列組合的方法,同時能夠檢測出上萬種氣味,當然也就不在話下了。

一般來說,一種動物的嗅覺感受器種類越多,能夠區分的氣味也就越多,我們都知道狗鼻子靈敏,經過良好的訓練,狗是可以當警犬來使用的。這是因為狗的嗅覺感受器有800多種,是人的兩倍,許多人類無法區分的味道,而狗就能輕易地區分。

一山還比一山高,狗800多種嗅覺感受器在動物中並不是最多的,老鼠、馬、牛等在地面上生活的動物都有上千種嗅覺感受器,我所知道的最厲害的哺乳動物是大象,它有2000種嗅覺感受器,它們甚至能夠區分外界的威脅。

相比於在地面生活的動物,大多數靈長類的嗅覺感受器要少得多,黑猩猩、紅毛猩猩、恆河猴這些動物它們的嗅覺感受器甚至比人類還要少,這是因為靈長類動物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在樹上生活的,它們更加依賴視覺,嗅覺的作用不像在地面那麼明顯。

而到了海裡,嗅覺就更是沒有什麼作用了,鯨魚和海豚等海洋哺乳動物幾乎已經完全喪失了嗅覺感受器的功能。

這裡可能還會有一種誤導,好像嗅覺感受器越多動物的嗅覺就越靈敏似的,這當然也不完全正確,實際上嗅覺感受器種類的多少,決定的是它們能夠識別出氣味數量的多少,但是靈敏程度卻是嗅覺細胞的數量所決定的,總體而言要評價某一類動物的嗅覺總能力,應當把嗅覺感受器種類的數量和嗅覺細胞的數量全部都考慮進去。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有些氣味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聞到,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似乎就感覺不到了,這種情況在我們上學的時候經常遇到,從外面剛進入宿舍的時候,那些腳臭味實在太難聞了,而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雖然空氣中的那些臭味物質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但對於我們而言,似乎已經很難聞到腳臭味了。我國古代也有:「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說法,又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當嗅覺細胞產生傳導氣味的電信號的同時,會一直傳遞氣味,酶的產生,因此嗅覺細胞長時間接觸同一種氣體物質時,就會停止該信號的傳遞,這種現象就叫做「脫敏」,長時間待在同一場所的時候,人的嗅覺就會變得遲鈍,直到新的氣味出現時,才能夠被更好的激發。

正是有了脫敏現象,動物們才能夠更容易、更敏感的發現周圍環境的變化,所以一般人是很難聞到自己的體味的,幾天不洗澡並不是因為身體不臭,而是因為聞不到這些臭味了,因此經常洗澡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不要因為自己不覺得自己有味道,就真的以為別人也聞不到了。

什麼是嗅覺

揮發性的物質刺激鼻腔的嗅覺神經,而在中樞神經引起的一種感覺,嗅覺細胞在感知到氣味後,會直接將信息傳遞給大腦,距離嗅覺細胞最近的大腦區域,叫做「嗅球」,它就位於嗅覺細胞所在的嗅上皮組織的正上方,隨後嗅覺信號傳遞至嗅皮層,由嗅皮層對氣味進行識別,識別後的氣味信息會傳遞到管理記憶的「海馬體」。從而讓人回憶起這是否是曾經聞過的氣味,這些信息也會傳遞到管理情感的「杏仁核」,使人們產生對氣味喜愛或者厭惡的情緒。

嗅覺有兩種途徑:

1、氣體分子從鼻孔進入到達嗅覺細胞。

2、由嘴裡到達嗅覺細胞。

它們分別叫做鼻前嗅覺鼻後嗅覺

鼻後嗅覺,一般產生於我們吃東西的時候,植物所散發的氣味分子,從嘴後面與鼻子相連的小通道進入,嗅覺是進食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當感冒導致嗅覺不暢通時,吃東西就會變得沒有味道,這並不是因為感冒的時候味覺變得遲鈍了,而是因為嗅覺減弱,當我們形容某種東西吃起來特別香的時候,指的也並不是它所帶來的味覺,而是指食物中揮發的物質所帶來的香氣。它們不是通過舌頭,而是通過鼻子中的嗅覺感受器傳遞到我們的大腦中

氣味有兩種,分別叫做鼻前嗅覺鼻後嗅覺,無論是從前面進來還是從後面進來的氣味,當它們為我們帶來愉悅的感覺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都會把它們標記為香味,我們對食物的記憶不僅只包括它們的味道,也包括它們所揮發出來的香氣。

味覺與嗅覺,不是兩套獨立的系統

雖然從生理學上講,味覺與嗅覺是兩套獨立的系統,有著嚴格的區分,但由於咀嚼食物時會產生氣味與滋味的互相結合,這是一種複雜的聯合感覺。吃東西的時候,舌頭上的味蕾和鼻內的嗅覺細胞一同將信號傳遞至大腦,整合後便形成了人們的主觀體驗,所以食物的風味整體認知是包括嗅覺和味覺的,是一個整體。

香味還是我們吃飽了的提示,這個怎麼來理解呢?

香味,在影響食慾和食物攝入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香味會刺激飢餓感,有時候大家會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工作了一上午,雖然很累,但是也不太覺得餓,可是一旦路過食堂聞到飯菜的香味,立馬就會覺得肚子空蕩蕩的。

與飢餓感覺相對應的感覺是飽腹的感覺,這是一種吃飽了的感覺,可以在下次產生飢餓的感覺之前防止進一步進食,嗅覺分兩種,分別叫做鼻前嗅覺和鼻後嗅覺。

簡單而言,鼻前嗅覺刺激了對含有這種香氣的食物的特定食慾,而鼻後嗅覺則會增加吃飽的感覺,防止進一步進食,這也就是說,同樣是嗅覺,同樣是香味,氣味來源的方向不同,對人體產生的感覺是完全相反的。我們用鼻子靠近食物時,所產生的香味會刺激我們吃的多一些,而真正吃東西的時候,食物所揮發出來的香味則會抑制我們想要繼續吃下去的衝動。

眾所周知,現如今普遍的肥胖問題首要原因,就是因為吃得太多了,制體重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食物的攝入,從食物中所散發的香味會增加,保護的感覺,會讓我們吃得少一些。

香味對味覺也有一定的交互作用

味道能夠影響人們對香味的感知,在我們嚼「口香糖」的時候,其中的薄荷酮會揮發進入鼻腔,被感知成為香味,而嚼了一段時間以後,口香糖中的糖分急劇下降,而薄荷酮的含量則變化不大,但是我們會明顯地感覺到口香糖中的香氣不如剛進嘴時那樣濃烈了,這是糖分濃度的改變對我們大腦感覺嗅覺的一種影響

還有一個例子是零度可樂,其中含有的甜味成分是阿斯巴甜是一種甜味劑,阿斯巴甜加熱會被分解為沒有甜味的物質,這個時候如果再喝零度可樂就會發現,不僅甜味被抹去,就連香味也不翼而飛了。

氣味也能夠影響味道

剛才說的是味覺影響嗅覺,而反過來氣味也能夠影響味道,特別是甜味和鹹味,有人曾經做過實驗,讓受試者聞一些沙丁魚的香氣,而這個時候他們會感覺口中的鹹度增加,這種現象叫做氣味誘導作用。現在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醒我們要減少鹽的攝入,減少糖的攝入,可是人們又非常喜愛甜味和鹹味。

健康食品不好吃,好吃的不健康,這樣的矛盾似乎可以從氣味的角度來解決一下,科學家就曾經使用草莓氣味和醬油氣味分別增強甜味和鹹味,在一定程度上低鹽、低糖的健康食品的味道損失可以由草莓氣味和醬油氣味來進行彌補。

此外還有更加神奇的事情,那就是想像中的氣味也能夠影響人們的味覺,比如我們在吃淡而無味的東西的時候,想像一下草莓的甜味芬芳和醬油的鹹味四溢,同樣可以增加食物的甜味和鹹味。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這種效應儘管有,可是十分微弱,再大的想像力也不可能會實現的。

黃姤結語·香味與嗅覺對食物總體感知

香味來自於我們的鼻上皮組織,嗅覺細胞的嗅覺感受器,它是我們對食物總體感知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刺激飢餓感和飽腹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我們吃好吃的東西的時候,一部分揮發性物質進入到我們的鼻子,使我們感受到香味,於是這些氣味就會標記在我們的大腦中,這是一種迷戀的感覺,因為當你下一次聞到同樣的香味時,你就知道美食就在身邊,是該到了大飽口福,暢快淋漓地大吃一通的時候了。

相關焦點

  • 交互作用
    (同樣,對x2求偏導也會得到相同的結論)從數學常識來看,這是因為所構造的交互項其實是x1和x2兩個自變量的乘積。當你基於OLS模型解釋x1的作用時,不能再說「保持所有其他變量不變時,x1每變化一個單位,y會變化β1個單位」,因為x1一旦變化,x1x2這個變量一定也會變化。所以,當模型中含有交互項時,要解釋x1的作用就必須同時考慮到β1、β3和x2的取值。
  • 盲腸也有「味覺」
    普通絨是生活在巴西熱帶雨林中的一種小型猴子,日本研究人員發現,它的盲腸中有大量能傳遞味覺信息的蛋白質,這意味著它的盲腸在感知味覺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 Logistic 回歸的交互作用
    在多元統計分析中,交互作用是指某一因素的作用隨其他因素水平變化而變化, 兩因素共同作用不等於兩因素單獨作用之和 (相加交互作用) 或之積 (相乘交互作用)時,稱為有交互作用。在因素分析中,通常將因素的乘積項納入,以分析交互作用的影響。本文以Logistic回歸為例,介紹相加交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在Logistic回歸中,因素的乘積項常用來反映因素間是否有相乘的交互作用。
  • 味覺都有哪些?人為什麼會有味覺?學做飯從味覺開始!
    辣味:嚴格說辣味並不是味覺!而是辣味素刺激舌頭表皮所產生的一種灼痛感。跟冷暖痛覺一樣。辣味物質的結構中具有起定味作用的親水基因和起助味作用的疏水基因, 雖然辣味不由味蕾神經管轄,但是辣味卻神奇的可以促進食慾!味道真是一門神奇的學問。
  • 忽略交互效應後果很嚴重,審稿人很生氣!
    正文 當一個變量的作用取決於另一變量的值時,就會發生交互效應。交互效應在回歸分析,方差分析和設計的實驗中很常見。在此文中,我們將解釋交互效應,如何在回歸中解釋它們,以及如果不將其包括在模型中將面臨的問題。 在任何研究中,無論是味道測試還是製造過程,許多變量都會影響結果。
  • 交互作用?你真的理解了嗎
    今天這一講繼續前面的實驗心理學部分,我們用一個實驗作為例子,闡釋交互作用效應在心理學實驗中的重要影響。  開始之前,我們先要弄明白一個問題,什麼是交互作用?下面我們用內隱與外顯記憶測驗之間的差異來看看交互作用到底是怎麼樣的。  外顯記憶測驗的方式通常有自由回憶,線索回憶和再認,我們在以前的實驗中也有講過,是要求被試有意識地回憶在實驗中學習過的材料。內隱記憶的測量方式則有所不同,常用的一種方法是殘詞補全任務,給被試一個缺少了字母的單詞,讓他去補全,這樣的任務在與實驗室中的先前經歷無特定關聯的情況下也能被完成。
  • 感官分析——味覺、嗅覺和觸覺
    在感冒期間,我們對味道(Gusto)還是有很好的感知,這是味覺部分。暫時失靈的是我們嗅覺,我們感覺不到的是香氣(Aroma)。 味覺 Il Gusto 味覺是指味蕾受到直接的化學刺激後,通過神經元的傳導,而被中樞神經接受的一種感覺。味覺與同屬於化學誘發感覺的嗅覺相比是一種近覺,大家常常傻傻分不清,將它們混為一談。
  • 潛在調節/交互作用分析
    就想著寫一篇有關潛在調節/交互作用分析(Latent Moderation/Interaction Analysis)的文章。*本文中,調節=交互,兩詞一個意思。全文主要分為兩部分:理論 + 實操 [Mplus/R ("lavaan" "nlsem"package)/ QML]先上總結圖:交互作用(Moderation/Interaction)當至少一個預測變量(X1)對一個結果變量(Y)的影響被另一個預測變量(X2)影響時,可以說「X1,X2對Y有交互作用」。
  • 不止於手勢 英國研究員實現「舌頭交互」
    這本質上是一個假體設備,內嵌在你的嘴巴裡,並用於與其他技術進行通訊、與遊戲和其他應用程式進行交互的方式。為了解該設備的工作原理和實際應用,TechRadar日前採訪了Perona,詢問為什麼她和她的團隊會決定專注於把嘴巴放在第一位。她說:「嘴巴是一個複雜的空間,是身體內部與外界的實際接口。這是通往我們更本能、更微妙和更本我的渠道。嗅覺、味覺和觸覺在該空間中匯聚在一起。」
  • 韓國料理味道十足,讓你有更多的味覺體驗,也有溫暖的感覺
    韓國料理味道十足,讓你有更多的味覺體驗,也有溫暖的感覺往往很多的韓國料理的店鋪都是非常隱蔽的,如果沒有熟人領路帶著去吃,肯定會走丟的那種韓國料理店絕對是好吃到爆炸的那種。美食之中的經典肯定是不可顛覆的,無論什麼料理都必須來點韓國辣醬。
  • 一文輕鬆看懂線性回歸分析的交互作用!
    交互(interaction),字面上不太好理解,但是從數學表達上卻很簡單。如果想要研究兩個自變量如X1和X2的交互作用,通常的做法就是將兩個變量相乘,即X1*X2,然後把乘積項納入到回歸方程。操作起來很簡單,但交互項的納入對於回歸係數的解讀卻帶來了新的問題。
  • 魚的味覺器官及其功能,這可是鄰居爆護的原因!
    魚是有味覺的,能辨別出各種餌料的味道,人的味覺器官是舌頭,魚的味覺器官是味蕾。味蕾分布很廣,除口腔、咽部、鰓部、食道有味蕾外,唇部、須上甚至鰭上都有味蕾。 味蕾由細胞組成,有豐富的感覺神經纖維。由於魚的表皮也有味蕾,所以,魚通過身體就能感覺到各種味道,而不必張口品嘗。 淡水魚的味覺功能比海水魚的味覺功能敏感,因此,釣淡水魚尤其應注意餌料的味道要適合魚兒的口味。
  • 新知引讀 | 味覺思想的意義
    朱:我認為不是只有一個味覺來「救贖」我們,我的理解還是比較正面和積極的。我們不能過分強調視覺,如在現代視聽藝術之外,重提味覺有一個糾偏的作用。相對於梁劍開玩笑地講只有一個味覺可以救贖我們,我想其積極意義在於糾偏,在耳目之娛之外,要更重視味覺感受。我們今天一開始談體味,與之相併列的有幾個詞,如求真、審美、為善,為善是做善事,求真從理性上去把握,審美是一種判斷,體味則必須和對象是融浸的。我們去看一個蘋果,又大又圓,聞一聞,很香,聞一聞的時候就是品味,氣味與人體就有交互的感覺了。
  • 新知引讀|味覺思想的意義
    朱:我認為不是只有一個味覺來「救贖」我們,我的理解還是比較正面和積極的。我們不能過分強調視覺,如在現代視聽藝術之外,重提味覺有一個糾偏的作用。相對於梁劍開玩笑地講只有一個味覺可以救贖我們,我想其積極意義在於糾偏,在耳目之娛之外,要更重視味覺感受。我們今天一開始談體味,與之相併列的有幾個詞,如求真、審美、為善,為善是做善事,求真從理性上去把握,審美是一種判斷,體味則必須和對象是融浸的。我們去看一個蘋果,又大又圓,聞一聞,很香,聞一聞的時候就是品味,氣味與人體就有交互的感覺了。
  • 0-3歲孩子的嗅覺與味覺訓練,滿足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一周後,能區別母乳香味,對刺激性氣味表示厭惡;味覺發育成熟較早,偏愛甜味。1個月以內寶寶便能辨別香、甜、酸等不同味道了。當把甜的液體放到寶寶嘴裡時,他表現出輕鬆愉快的表情,並滿意地吸吮起來,但對鹹、酸或苦味液體則做出皺鼻子、嗾嘴和不規則的呼吸等拒絕性反應。
  • 甘草其本身的香味微弱如野草!麻辣滷水中加入甘草的目的是什麼?
    甘草對於有組方經驗的滷菜人來講並不陌生,甘草在五香滷水中能賦予食材甜味和香氣,同時有一定的去腥除的作用,亦可作為甜味劑,但甘草本身的香味並不突出,與濃鬱更是差了十萬八千裡,不過甘草就像是野草,雖然香味微弱,但是卻不容易在芸芸香味中被泯滅,所以在甘草的用量上切記走入香味不顯,就要加大用量的誤區中
  • AAA教育:解析UI/UE/互動設計
    什麼是UI設計、UE設計、互動設計?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接下來就都告訴你。UI設計、UE設計、互動設計是什麼?UI即UserInterface ,字面意思是用戶界面,業界一般指的是界面視覺設計。
  • 人機互動作品集,一定要展現技術嗎?
    一句話裡甚至連一個「one of」都沒有,展現了CMU作為人機互動專業世界頭把交椅的豪氣和自信。隨著互動設計變得越來越被人們熟知,互動設計相關的行業待遇又極其誘人,近年來申請與科技行業關係密切的HCI人機互動的小夥伴也越來越多了,不僅僅是來自計算機技術專業和設計專業背景的同學,包括本科為心理學、商科、理工科等的同學也越來越多。
  • 炒米飯時,加「酒」也有大作用?粒粒分明不粘連,香味也足,好使
    炒米飯時,加「酒」也有大作用?粒粒分明不粘連,香味也足,好使。蛋炒飯,大米飯的另類吃法,家裡只要有米飯和雞蛋,隨後在冰箱裡一倒騰,找出些廚房剩餘的「邊角料」,如火腿,鹹菜,酸菜或者油菜等作為簡單搭配,起火上鍋一炒,十幾分鐘時間,一碗炒飯就能端上餐桌了。
  • R數據分析:雙分類變量的交互作用作圖
    之前的雙連續變量交互作用作圖,和分類變量與連續變量的交互都給大家寫了,今天給大家寫寫,兩個分類變量的交互,及簡單斜率圖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