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奶殺牛」不僅僅是奶農的問題

2020-12-20 中國網

中國網1月13日訊(記者 陳曦霞)據農業部定點監測數據顯示,2014下半年,生鮮乳價格持續走低,14年最後一周鮮奶價格僅為3.75元,同比下降9.9%。歲末年初,山東、河北等多地又出現奶農大面積殺牛和倒奶事件。為何中國乳業頻現倒奶殺牛現象,奶農又將何去何從?記者對此採訪了飛鶴乳業及乳業專家宋亮。

「倒奶殺牛」不僅僅是奶農的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看,「倒奶殺牛」事件是由於受到國際奶價影響,國際乳品紛紛進入中國導致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不僅僅是奶農的問題,更是整個產業鏈的問題。」飛鶴乳業總裁助理魏靜先生對記者表示。

規模化牧場

優質的乳品必須依賴優質的奶源,優質的奶源必須依賴優質的牧場,優質的牧場必須靠集約化科學化經營。乳品行業產、供、銷,自成一脈,不可分割,因此要解決奶的問題,必須通盤思考、系統化解決,理清乳業發展的脈絡,實現農業、牧業、乳業整個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統一管理、協調發展。這個產業鏈是包括前端的飼草種植,飼料配比到奶牛養殖、生產加工等在內的,是需要花費很多資金和精力的。以飛鶴牧場目前的飼養狀況來看,每頭牛每天的飼料大概有一百多塊錢,通過科學的計算和配比飼料,能夠使奶牛的產奶量,乾物質含量、蛋白質和體細胞含量能夠遠高於歐盟標準,擠出的奶直接可以飲用。但是對於散戶的奶農來說,這些都是很難做到的。飛鶴一直在做的就是從飼草種植,奶牛飼養,再到產品的生產、物流銷售的全產業鏈。這樣的全產業鏈模式不僅能夠保證我們不受上遊奶價波動的影響,也可以保證產品的質量不受任何衝擊。

規模化牧場

另一方面,從整個行業來講,每個國家的策略方向是有區別的,對於紐西蘭來講,他們的奶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非常高,屬於支柱型產業,國家對它的補貼,對行業的扶持力度都非常大。而對於國內,從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後,很多企業開始紛紛採取自建牧場,用企業的行為去管控產業鏈的每個環節。但這會涉及到土地流轉,農民人工,稅收等等多方面問題。還有就是整體大的環境,如人員培訓都需要很大的經歷和時間,僅靠企業的力量是不足的,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關心這個行業。

長久如此將喪失話語權

此外,飛鶴乳業總裁助理魏靜表示:「『倒奶殺牛』從長遠來看是有潛在風險的。目前,每年新生兒大概是一千六百萬到兩千萬。奶粉是必要的食物,對奶源的需求是不斷增長的。未來會供不應求,如果我們原奶數量少,勢必受制於國外控制的機會越來越大,價格話語權會逐漸被其他奶源所掌控,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中國的寶寶還是要喝我們中國自己的奶粉長大,這個是我們每一個民族乳業應該做的。」

未來將何去何從

「倒奶殺牛」的事件是我們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只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才能擺脫周而復始的魔咒。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講,規模化飼養是未來的趨勢和方向,規模化飼養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手段保障產品品質。

對此,飛鶴乳業總裁助理魏靜表示:全產業鏈的模式代表的是一個趨勢,從企業發展來講,從源頭上去控制原奶的質量是能夠保證原奶品質和消費者利益的。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講,對原奶質量的把控,前期飼料的掌控,後期的產品生產,是整個鏈條式的管理,整個鏈條當中都植入企業管理過程中嚴謹的態度,去保障產品質量,保證我們的生命線,是對我們消費者負責任的態度。從原奶的發展狀況來講,用液態奶做奶粉的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溼法工藝,與幹混是有區別的,經過一次高溫處理後生產的奶粉更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從國外的經驗我們看到,像以色列、紐西蘭、澳大利亞等都是這種模式。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能保證每一個環節對消費者負責,對下一個環節負責,到最後生產出來的就是一貫好奶粉,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好品質的產品。此外,可能我們可以從政府政策角度去思考如何把我們的產業鏈建設做到更好,同時能夠補貼我們的行業或者說對行業政策進行調整。我們也希望能夠和政府一起,加強對奶農的培訓和教育。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也對中國乳業未來的發展提出建議,「要加快我們乳業的現代化發展,加快包括土地流轉,農業融資問題,農業配套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這將為我們整個乳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TMR餵養

 

相關焦點

  • 奶農「倒奶殺牛」
    從2013年的奶荒到2014年的「奶剩」之間的轉變似乎突如其來,一夜之間奶價持續下跌、合作社遭遇停站、加工企業壓奶、奶農虧損開始在各大主產區蔓延,甚至出現了個別的倒奶、殺牛事件。在河北省、山東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奶業主產區,由於牛奶價格下跌,很多奶農開始「倒奶殺牛」。 由於滯銷降價,奶業主產區(main dairy producing areas)出現了「倒奶殺牛」現象(dump milk and even kill their cows)。
  • 奶農「倒奶殺牛」,誰是肇事者?
    南半球的一紙通告,在北半球的中國大陸製造了奶價猛跌的「蝴蝶效應」。因為國際奶價持續下降,國內乳業加大進口奶量,這對於本土奶農而言無異於飛來橫禍——據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12月兩周內,全國生鮮乳主產區的平均價格為3.81元/公斤,較年初均價下跌了9%,創下14個月以來的最低位。  低迷奶價傷透了奶農的心,加上國內奶源過剩,「倒奶殺牛」成為應對滯銷的無奈之舉。
  • 奶農「倒奶殺牛」事件持續發酵引發熱議
    ,倒奶殺牛……進入2015年,各地奶農「倒奶殺牛」風波持續發酵,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全國奶業未出現明顯大幅度波動的情況下,為何會出現「倒奶殺牛」現象?中國乳業到底怎麼了?  多重原因導致「倒奶」  這並不是中國乳業第一次出現「倒奶殺牛」現象,但此次「倒奶殺牛」所引發的討論甚至是爭論,卻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次。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此次「倒奶」事件在全國各地上演?  1月21日,在商務部今年第一次例行發布會上,「倒奶」事件就成為了熱點。
  • 莫讓「倒奶殺牛」成奶農夾縫生存的代名詞
    河北行唐縣奶農們把交不上去的鮮奶提到養牛小區周圍的田裡倒掉,甚至把剛剛懷孕的奶牛賣掉。(1月6日新京報)  河北地區「倒奶賣牛」事件僅僅是奶農困境的冰山一角,與此同時山東、青海等地也輪番上演「倒奶殺牛」劇情,這反映出奶農的被逼無奈與生存之艱。  此次傷農事件的直接原因在於「過山車式」的鮮奶市場價格,但回顧市場卻發現,一邊是銷售火熱的鮮奶市場,另一邊是倒奶殺牛的辛酸奶農。
  • 如何擺脫「從奶荒買牛到倒奶殺牛」的死循環?
    原標題:如何擺脫「從奶荒買牛到倒奶殺牛」的死循環?   ■胡瀟瀅   很多人都記得中學歷史書中曾經有「倒奶」一幕: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萬惡的資本家」把大量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這一幕近期在山東、河南等地重演了,然而倒奶主角不是資本家,而是普通奶農,那麼這種「令人髮指的財富浪費」因何而起?
  • 「倒奶殺牛」怎麼破? 政協委員支招乳業發展
    「倒奶殺牛」怎麼破?中新社發 廖攀 攝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張茜翼)2015年初,河北、山東等部分地區上演奶農「殺牛倒奶」風波。這一話題受到多位全國政協委員關注,他們建言獻策,為中國乳業發展支招。
  • 為何西方國家奶農頻繁倒奶?
    奶牛產奶不是說停止就停止的事情,因此奶農倒奶成為相當於停止生產的行為表現。義大利倒奶事件,或許只是一次價格劇烈波動後,生產者強行減少供給,以期未來抬升價格、重開利潤空間的調整,從「成本—收益」的視角,瘋狂倒奶,並非一無所獲。
  • 奶農「倒奶」當促奶企自省
    劉曉今年以來,我國多地出現「賣奶難」,在河北、山東、內蒙古等產奶大省,不少奶農因為鮮奶滯銷不得已「倒奶殺牛」。「賣奶難」原因何在?
  • 記者調查:倒奶殺牛 國產乳業何去何從
    央廣網北京1月1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導,新年伊始,多地倒奶的新聞卻屢見報端,奶農不得不將賣不掉的鮮奶倒掉,甚至把剛剛懷孕的奶牛賣掉。  奶農倒奶殺牛,中國牛奶已過剩?  在河南商丘梁園區西劉村的牛奶養殖小區旁,養殖戶趙秀麗正在倒掉剛剛擠出的新鮮牛奶。
  • 奶農倒奶殺牛背後:專家稱乳企不能一味走高價戰略
    不過,近萬公裡之外的中國乳業市場,並沒有因為這個數字而興奮,反而是部分地區奶農「倒奶殺牛」的局面。        繼《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4年9月對山東膠東半島奶農困局率先報導後,深受進口奶粉衝擊的國內奶牛養殖現狀備受業界關注。
  • 社會主義「倒奶」和資本主義「倒奶」有何不同?
    面對這些錯誤觀點,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的專家學者對奶農「倒奶」事件進行了理論研究,揭示了我國奶農「倒奶」事件與美國上世紀農場主「倒奶」事件的本質區別,分析了我國奶農「倒奶」事件的原因,並開出了化解問題的藥方。現將相關文章刊出,以饗讀者。
  • 四大原因使奶農倒奶殺牛 五奶企承諾不捆綁銷售
    此前,中國奶業協會發起「乳品企業自律南京宣言」,14家乳品企業籤署宣言,一致呼籲切實保護奶農利益,推行合同收奶,堅決反對壓級壓價,拖欠奶資,同時反對低於成本價銷售的惡性競爭行為。北京奶業協會理事長範學珊說,無序惡性競爭,奶農利益受損,企業也受不了,因此,維護一個健康的市場秩序,是各乳品企業的共同願望。
  • 中國也曾出現多地「倒奶殺牛」事件
    2015年 中國多地發生奶農「倒奶」殺牛事件誰也沒想到,「倒奶」成為2015年開年的一個熱詞。新年伊始,關於奶農、奶企殺牛倒奶的新聞層出不窮。尤其是視頻新聞中,奶農眼裡噙滿淚水將鮮奶倒進下水道的畫面直擊人心。
  • 全國多地罕見齊現賣奶難 奶農一日倒奶數百斤
    中新網1月15日電(生活頻道 劉旭輝)2015新年伊始,我國多地出現「賣奶難」,多地奶農因為鮮奶滯銷不得已「倒奶殺牛」。  鮮奶餵豬、澆麥地 各地輪番上演「倒奶殺牛」  此次「奶剩」重災區,主要集中在河北、山東、內蒙等產奶大省。日前有媒體報導,河北省部分奶牛養殖小區所產鮮奶遭受限量、拒收,部分奶農平均每天倒掉的鮮奶達200斤。有的奶農甚至直接把鮮奶以每斤五毛錢的價格賣給養豬戶,不過,這也未能緩解庫存壓力。
  • 牛奶標準該不該這麼低:提高標準奶農將殺牛?
    正 方  內蒙古奶業協會秘書長那達木德  執行更高標準七成奶農將殺牛  乳品安全,關係老百姓的健康,首先要理解、保護消費者的健康訴求。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要將老百姓的身體健康作為第一要義,這毋庸置疑。  要承認,目前我們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確不高。
  • 「奶農倒奶」事件 農業部緊急處理「賣奶難」
    (京華時報記者 徐曉帆 攝)據新華社電,針對近期「賣奶難」問題,農業部昨天表示,將通過協調乳品企業增加收購、啟動奶業生產監測、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處理「賣奶難」,保護奶農利益、穩定奶業生產。1月8日,農業部與伊利、蒙牛等重點乳品企業奶源負責人進行協調,督促企業做好生鮮乳收購工作,穩定中小牧場和養殖戶小區的奶價,保護奶農利益。
  • 倒奶行為無需大驚小怪 沒什麼主義之爭
    中國的奶價從2013年的6元/公斤「跳水」到3.9元/公斤,全國各地頻現倒奶、殺牛事件。部分乳企虧損額加大,奶農關門倒閉數量增多,從「奶荒」到「過剩」,僅一年之隔,中國乳業市場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更要命的是奶企鮮奶用量減少,奶農的鮮奶交不上去,把交不上去的鮮奶倒掉,甚至把剛剛懷孕的奶牛賣掉成了奶農們不得已的選擇。 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產能過剩,在乳業專家看來,收購標準提高,乳製品生產企業自身牧場增加,進口奶粉大量進入市場造成國產牛奶銷量下降是奶農倒奶或賣牛的主要原因。
  • 河北部分奶農開始倒奶 用奶餵豬甚至賤價賣牛
    吳阿姨說:「擠出來的奶,沒人要;不擠,牛就會憋成乳房炎,奶牛就危險了」「我看著自家的牛奶譁譁地被倒在地裡,這哪是在倒奶啊,而是在倒錢啊!」正定奶農郝大哥心痛地回憶道,14日早晨,奶站當著所有奶農的面,把12—14日的奶全部倒入花生地。因為這個,他好幾天都沒睡著覺,「損失真是太大了!」
  • 尋找新青年|奶農張俊峰:不合格牛奶寧可倒進下水道
    他經歷過奶企排著隊來收奶的乳業盛世,也眼見過「三聚氰胺事件」後奶農殺牛倒奶的辛酸。乳業冰凍期時,他選擇留在這一行。  當難以把控奶源安全的散戶奶農紛紛退出市場時,張俊峰覺得機會來了。  他開辦牧場,吸納願意接受統一飼養意向的奶農,比照大企業的收奶標準,開啟專業養牛的整合之路。
  • 【麥喀斯分享】倒奶事件隱含西方陰謀?(視頻)
    【視頻分享】:北京青年報:倒奶事件有沒有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