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奶殺牛」怎麼破? 政協委員支招乳業發展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倒奶殺牛」怎麼破? 政協委員支招乳業發展

2015-03-12 21:18:3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3月1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中新社發 廖攀 攝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張茜翼)2015年初,河北、山東等部分地區上演奶農「殺牛倒奶」風波。這一話題受到多位全國政協委員關注,他們建言獻策,為中國乳業發展支招。

  農業部副部長餘欣榮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去年中國從國際市場上進口了105萬噸奶粉,同比增加6.5%。中國去年生鮮奶產量達3725萬噸,增長幅度達2007年以來之最。

  然而,由于洋奶源衝擊,中國奶源市場供過於求,養殖戶鮮奶的收購價格由去年初的1公斤3.25元(人民幣,下同)下降到第三季度的2.85元。大量乳製品企業拒絕個體奶農的供奶,並解除供奶合同。困境之下,奶農利益得不到保障,多地出現「殺牛倒奶」現象。

  從2013年至今不到兩年時間,中國乳業發展就經歷了從「奶荒牛貴」乳企搶奶源,到如今「倒奶殺牛」的顛覆性變化。

  全國政協委員、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認為,「奶荒」與「倒奶」現象交替發生,原因是多元的:養殖場標準化、規模化水平不高,原奶質量無法保證;國際原料奶價格較低,中國進口乳製品大幅增長;「一個企業管一條產業鏈」現象明顯,乳企負擔重;國外促進乳品消費補貼政策多,而國內促進乳品消費政策少等。

  「倒奶風波」也凸顯了國內乳業上遊養殖企業的生存窘境,部分中小乳企遭遇融資難、利息高的難題。

  潘剛建議,鼓勵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成立融資性擔保機構或小貸公司,專業、定向支持自身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和農戶。建立涵蓋牧場分級體系、乳業生產、加工、銷售在內的利益協調和分配體系,推廣以常溫奶為主的國家飲奶計劃。

  針對目前養殖業落後現狀,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農業委員會主任楊玉成認為,應從「重數量」向「提質量」轉變,全面實現規模養殖,變奶牛小區為牧場化養殖。

  「倒奶現象也說明,中國的乳製品行業正在進行產業轉型。」在全國政協委員、洛娃集團董事長胡克勤看來,奶農倒奶只是個別現象,是乳業升級過程當中的鎮痛。市場需要一個完整的制約機制,不能只靠企業去保證奶農的利益。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嚴衛星,對未來中國乳業未來持樂觀態度,鼓勵「老百姓要對中國的乳業有信心,對中國製造有信心。」(完)

相關焦點

  • 記者調查:倒奶殺牛 國產乳業何去何從
    央廣網北京1月1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導,新年伊始,多地倒奶的新聞卻屢見報端,奶農不得不將賣不掉的鮮奶倒掉,甚至把剛剛懷孕的奶牛賣掉。  奶農倒奶殺牛,中國牛奶已過剩?  在河南商丘梁園區西劉村的牛奶養殖小區旁,養殖戶趙秀麗正在倒掉剛剛擠出的新鮮牛奶。
  • 「倒奶殺牛」不僅僅是奶農的問題
    歲末年初,山東、河北等多地又出現奶農大面積殺牛和倒奶事件。為何中國乳業頻現倒奶殺牛現象,奶農又將何去何從?記者對此採訪了飛鶴乳業及乳業專家宋亮。「倒奶殺牛」不僅僅是奶農的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倒奶殺牛」事件是由於受到國際奶價影響,國際乳品紛紛進入中國導致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不僅僅是奶農的問題,更是整個產業鏈的問題。」
  • 奶農「倒奶殺牛」事件持續發酵引發熱議
    奶農「倒奶殺牛」事件持續發酵引發熱議   我國乳業發展再現行業危機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奶價下跌,原奶滯銷,倒奶殺牛……進入2015年,各地奶農「倒奶殺牛」風波持續發酵,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 奶農「倒奶殺牛」,誰是肇事者?
    南半球的一紙通告,在北半球的中國大陸製造了奶價猛跌的「蝴蝶效應」。因為國際奶價持續下降,國內乳業加大進口奶量,這對於本土奶農而言無異於飛來橫禍——據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12月兩周內,全國生鮮乳主產區的平均價格為3.81元/公斤,較年初均價下跌了9%,創下14個月以來的最低位。  低迷奶價傷透了奶農的心,加上國內奶源過剩,「倒奶殺牛」成為應對滯銷的無奈之舉。
  • 莫讓「倒奶殺牛」成奶農夾縫生存的代名詞
    (1月6日新京報)  河北地區「倒奶賣牛」事件僅僅是奶農困境的冰山一角,與此同時山東、青海等地也輪番上演「倒奶殺牛」劇情,這反映出奶農的被逼無奈與生存之艱。  此次傷農事件的直接原因在於「過山車式」的鮮奶市場價格,但回顧市場卻發現,一邊是銷售火熱的鮮奶市場,另一邊是倒奶殺牛的辛酸奶農。
  • 如何擺脫「從奶荒買牛到倒奶殺牛」的死循環?
    原標題:如何擺脫「從奶荒買牛到倒奶殺牛」的死循環?   ■胡瀟瀅   很多人都記得中學歷史書中曾經有「倒奶」一幕: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萬惡的資本家」把大量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這一幕近期在山東、河南等地重演了,然而倒奶主角不是資本家,而是普通奶農,那麼這種「令人髮指的財富浪費」因何而起?
  • 奶農「倒奶殺牛」
    從2013年的奶荒到2014年的「奶剩」之間的轉變似乎突如其來,一夜之間奶價持續下跌、合作社遭遇停站、加工企業壓奶、奶農虧損開始在各大主產區蔓延,甚至出現了個別的倒奶、殺牛事件。在河北省、山東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奶業主產區,由於牛奶價格下跌,很多奶農開始「倒奶殺牛」。 由於滯銷降價,奶業主產區(main dairy producing areas)出現了「倒奶殺牛」現象(dump milk and even kill their cows)。
  • 奶農倒奶殺牛背後:專家稱乳企不能一味走高價戰略
    不過,近萬公裡之外的中國乳業市場,並沒有因為這個數字而興奮,反而是部分地區奶農「倒奶殺牛」的局面。        繼《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4年9月對山東膠東半島奶農困局率先報導後,深受進口奶粉衝擊的國內奶牛養殖現狀備受業界關注。
  • 社會主義「倒奶」和資本主義「倒奶」有何不同?
    面對這些錯誤觀點,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的專家學者對奶農「倒奶」事件進行了理論研究,揭示了我國奶農「倒奶」事件與美國上世紀農場主「倒奶」事件的本質區別,分析了我國奶農「倒奶」事件的原因,並開出了化解問題的藥方。現將相關文章刊出,以饗讀者。
  • 中國也曾出現多地「倒奶殺牛」事件
    2015年 中國多地發生奶農「倒奶」殺牛事件誰也沒想到,「倒奶」成為2015年開年的一個熱詞。新年伊始,關於奶農、奶企殺牛倒奶的新聞層出不窮。尤其是視頻新聞中,奶農眼裡噙滿淚水將鮮奶倒進下水道的畫面直擊人心。
  • 蒙牛總裁盧敏放的疫後反思:慶幸國內未現倒奶殺牛 乳業可持續消費...
    作為蒙牛集團的總裁,盧敏放的忙碌稱得上是國內乳業在後疫情期間快速復甦的一個縮影。在受疫情重創之後,眼下或許正是總結反思企業應對策略的合適時機。按照盧敏放的說法,疫情發生之後,蒙牛頂著壓力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沒有倒一滴奶、也沒有拒收上遊的一滴奶。
  • 倒奶行為無需大驚小怪 沒什麼主義之爭
    中國的奶價從2013年的6元/公斤「跳水」到3.9元/公斤,全國各地頻現倒奶、殺牛事件。部分乳企虧損額加大,奶農關門倒閉數量增多,從「奶荒」到「過剩」,僅一年之隔,中國乳業市場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2015年元旦剛過,山東濰坊又爆出企業拒收奶而導致奶農大面積殺牛和倒奶事件。
  • 【麥喀斯分享】倒奶事件隱含西方陰謀?(視頻)
    自2014年至今,青海、山東、河北、廣州等地已經發生多起倒奶、殺牛事件……原因系多地乳企拒收生鮮乳和持續的奶價下跌。河北地區同樣出現鮮奶拒收和限量現象,個別小區月拒奶次數超過60%。天津調查50多家牛場基本都有拒收現象,比例在3%-5%。黑龍江地區乳企對個別不足一噸奶量的小奶站開始停站拒收,總體收奶與去年同期量相比減少5%-10%。陰謀論產生  國內頻發倒奶、殺牛事件,始作俑者被指西方列強。
  • 鮮奶收購價格一路下跌奶農狂倒奶 為何超市鮮奶價格紋絲未動
    2015年1月7日訊,鮮奶收購價格一路下跌,奶農開始倒奶,甚至把剛剛懷孕的奶牛賣掉……這樣的局面出現在河北、山東等地方。上遊鮮奶價格為何下跌?奶農為何倒奶?下遊產品能夠降價?為此,記者進行了追蹤採訪。
  • 「奶農倒奶」事件 農業部緊急處理「賣奶難」
    目前,已啟動全國奶業生產周報制度,及時調度生鮮乳生產銷售狀況,重點收集乳品企業拒收數量、奶農倒奶數量、非正常淘汰奶牛等情況。同時,還將積極爭取財政、工信、質檢、食藥監等有關部門的支持,研究制定包括奶農救助、奶粉臨時收儲、擴大乳製品消費等方面政策措施。
  • 嬰資訊 中國乳業怎麼了?
    紐西蘭大包奶粉低價衝擊中國乳業,紐西蘭奶農樂意嗎?紐西蘭奶農自殺是被誰逼的?所以有了「中國乳業怎麼了」的詰問。 一、 前言中國乳業的發展,可以歸納為幾個相對明確的時期和階段。80、90年代的地方乳業多以國營農(牧)場、奶管站的形式養牛、賣奶,乳業企業都或多或少的戴有一頂地方「菜籃子工程」的帽子。
  • 從倒奶到搶奶,乳業上遊觸底回升:現代牧業上半年搭車奶價上漲紅利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金曉巖 北京報導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國內運輸及物流方面受到了短暫影響,對飼料供應及原奶運輸帶來了困擾,繼而在疫情期間多家原奶企業的倒奶現象,不過整體看來倒奶只是疫情期間奶農們的無奈之選,目前國內奶價上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紅利之勢
  • 為何西方國家奶農頻繁倒奶?
    奶牛產奶不是說停止就停止的事情,因此奶農倒奶成為相當於停止生產的行為表現。義大利倒奶事件,或許只是一次價格劇烈波動後,生產者強行減少供給,以期未來抬升價格、重開利潤空間的調整,從「成本—收益」的視角,瘋狂倒奶,並非一無所獲。
  • 中國多地出現奶農倒奶殺牛事件
    孟慶德是康力乳品公司的5家供貨商之一。由於國際奶價暴跌而引發的國內倒奶、殺牛潮如今已經蔓延到廣東。羊城晚報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廣州番禺、佛山三水、惠州博羅、珠海等地從1月1日起已經紛紛出現奶農賣牛、倒奶的現象。奶農每天倒奶超過20噸。這在廣東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鄧勃 吳梓鴻/CFP
  • 衛崗乳業現「奶農倒奶」 原奶過剩引利益之爭?
    在液態奶銷售旺季來臨之時,奶農倒奶事件再次出現。近日,有知情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爆料,有大批奶農在南京衛崗乳業公司樓前維權,並將運來的原奶當場傾倒。根據當事人的說法,由於衛崗乳業突然單方面宣布,將按照供應牧場大小,以當月最低產能收購原奶,以低價收購本月多餘的原奶,奶農在協商無果的情況下,聚集到衛崗乳業門前討要說法,有情緒激動者當場傾倒原奶以示抗議。目前,雙方已經達成妥協,衛崗乳業同意按照原價格收購原奶。但此次事件再次折射出企業與奶農在利潤爭奪上的分歧,也將我國乳業上下遊之間的博弈拉回公眾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