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起初需要大量的輸入,也就是多聽多讀,達到一定的量變後,才能做到有效輸出,即流利說出來!
作為家長應該意識到外語的學習,越早越好,因為在中文開始佔據主導地位前學好外語才是最佳窗口期。過了這個窗口期,後面就越來越難學好,七零後八零後大量的啞巴英語即是證明!
那麼,我們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學好英語呢?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一步一步引導,從簡單到難,切不可跳躍。
首先,要多聽。每天起床,就餐,睡前等碎片時間可以進行磨耳朵。讓娃在一個模擬的英語環境中沉浸。
其次,背單詞。單詞是英語的根基。沒有一定的單詞量就表達不出明白的意思!背單詞就好比聽寫漢字一樣記熟。然後滾動記憶,才能記得牢!
第三是,每天模仿一個小時。如果能堅持做一年半載,那麼孩子的英語能力必有質的提升!
第四是,大量閱讀。從初學的泡泡英語牛津樹,到神奇樹屋老鼠記者等橋梁書,再到哈利波特等原著閱讀,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與堅持不懈的努力。根據相關的研究表明,20萬字的閱讀量是發生質變的分水嶺!每天閱讀15分鐘的話,大約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完成。
以上為輸入部分。下面說說輸出部分。
輸出部分主要表現為考試作業與溝通交流。
第一,最能考查輸出能力的是寫作。當孩子能用英文寫句子的時候,就可以像寫中文日記一樣要求孩子寫英文日記,鍛鍊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第二,多參加各種英語比賽。比如英語演講,英語辯論等,創造儘量多的溝通交流機會。起初別太在意名次,更應重視參與的過程。等修煉到家了,自然名次就來啦!
第三,多參加各個機構舉行的免費英語活動與考試!這樣既可以跟別人對比一下水平,也可以了解孩子在某個地域中的英語水平,以便學習提升!
以上為我所認知的提高英語水平的方法方式!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