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畫卷——書信:鴻雁傳香
文:吳惠鋒 陳玲娣
1.清香一縷——點亮好奇的明燈
真好,開學第一天,走進校園就聞到了幽幽花香,校園裡的桂花開了。我情不自禁地深呼吸,細細賞。可奇怪的是,陸續走過的學生卻似乎沒有聞到花香,絲毫沒有放緩他們的腳步。以後的幾天,每當我走過桂花樹身旁,總要駐足觀賞一番,引來了班裡同學好奇的目光。「老師,你在幹什麼呀?」「聞桂花香呀,你們也來聞聞。」於是幾個孩子加入進來,翹起鼻子使勁地嗅。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決定帶領班裡的孩子走近桂花,一起來感受美,欣賞美。孩子們一撥一撥地走近桂花,看陽光穿過茂密的枝葉透下點點光斑,看綠葉在風中輕輕搖曳,看小蜜蜂和白蝴蝶飛來採花粉。他們了解了有關桂花的知識,知道了校園裡的桂花樹開的是淡黃的花,屬銀桂;他們搜集了描寫桂花的詩文,吟誦起美妙的詩句:「下課啦,我坐在桂花樹下/仰起臉,桂花/輕輕兒向我落下/一朵,兩朵,三朵/咦,我聞到了我聞到了/課間十分鐘是香的呢……」他們回憶起與桂花有關的生活,寫下了觀察日記《外婆家的桂花樹》《小區裡的桂花樹》《校園裡的桂花樹》。
2.甜香一抔——品嘗生活的甘美
當校園裡的六棵桂花樹爭相開花時,我們開始學習琦君的《桂花雨》。琦君筆端的「桂花雨」和「桂花滷」令孩子們心馳神往。於是,我們再次走近桂花,輕輕搖動枝條,桂花簌簌飄落。「真的,下桂花雨啦!下桂花雨啦!」孩子們紛紛伸手去接住飄飛的桂花。
「『桂花滷』是什麼東西?」這是學課文時有同學提出來的問題。語言的描述是乾巴的,那就親手做一回桂花滷吧。耐心地採摘,漂洗,晾乾,放入桂花,倒進蜂蜜,一瓶桂花滷做好了。醞釀十多天後,孩子們在課堂裡品嘗到了甘醇的桂花茶,還分享了香甜的桂花糖和桂花糕。於是,感興趣的同學回家鼓動家長,嘗試著做起了桂花蜜,結果有成功,也有失敗,但過程都是甜美的。
3.花香一路——傳遞友情的芬芳
習作3要求給遠方的親朋好友寫一封信,介紹家鄉迷人的風光和獨特的風俗,事實上孩子並沒有這個寫作需求。能不能讓這次書信成為生活的需要,更好地表達孩子們的真情實感呢?再說,西區四年級只有一個班,孩子們需要平行班,需要在更廣闊的天地裡進行對話,展開競爭。於是我創設情境,交給孩子們一個任務——給東區的同學寫信,介紹校園裡的桂花樹和我們班開展的品桂花茶活動。因為是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孩子們可有話說了。因為是寫給東區四(11)班中同學號的同學,孩子們可興奮了。孩子們認認真真地開好信封,謄好書信,在信箋上畫上桂花,或夾進桂花的剪紙,或裝入了一把桂花,讓信箋粘上桂花的香氣。人生的第一封信寄出去了,捎過去了,孩子們懷著興奮等待回音。
一封邀請函送過來了,東區同學邀請孩子們去做客。誰都想去東區走一走,誰都想去見見未曾謀面的夥伴。條件有限,只能分批前去。於是首批6個孩子乘坐著學校的小車來到了東區校園,他們在小主人的帶領下,走進了四(11)班,送上自己製作的桂花滷,見到了自己結對的夥伴。小夥伴初次見面,彼此都有些羞澀,但笑容都從心裡溢到了臉上。東區的夥伴帶著幾個孩子逛校園,一起在巨大的足球牆前聊一聊,在領獎臺上站一站,在桂花園裡合個影,忘掉了羞澀,小手牽起來了,友誼的橋梁架起來了。回校後,孩子們分享了在東區校園的見聞和感受,暫時滿足了班上同學的好奇心。
幾天後,有同學陸續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封信,在信裡,他們知道了結對夥伴的姓名、長相、特點,他們也將提筆回信,因為結對夥伴想了解他們的故事,想知道桂花滷是怎麼製作的……
4.心香一瓣——體悟成長的滋味
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滋味——
幸好還有機會彌補
活動在進行,孩子們的習慣在不知不覺地表現出來。有一個孩子沒能及時謄好書信。當看到同伴們的書信被捎去東區時,他的臉上寫滿了懊悔。第二天,儘管他已謄完了書信,儘管書信將由同學代表送去東區,可聽說與他結對的同學因沒及時收到書信而傷心地哭了,他的眼圈紅了,心裡泛起的是自責還是內疚?
我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幸好還有機會彌補,那位同學收到你的書信會破涕為笑的。」轉而我對陷入沉默的全班同學說:「可是要記住,生活中有時錯過就是錯過了,再沒有彌補的機會,所以大家要珍惜機會呀。」
「給」永遠比「拿」愉快
當提議送一些桂花滷給東區的夥伴品嘗時,那些在家製作了桂花滷的同學紛紛舉手,要求帶自己的。第二天,有孩子忘帶了,有孩子不捨得了,也有孩子做得不大成功,可還是帶來了:「老師,我也是用校園裡的桂花做的,可是沒有您做得好,桂花少了點。」望著黃橙橙的蜂蜜中漂浮著星星點點的桂花,我鼓勵她:「沒關係,只要心是真誠的就好。」
當這位同學走進東區四(11)班教室,送上自己親手做的桂花滷時,迎接她的是熱烈的掌聲。她甜甜地笑了。
同樣的信件,不同的驚喜——
「他是我幼兒園同學!」
打開信封,一聲驚叫傳來:「他是我幼兒園同學!」小沈同學激動地站了起來,一臉驕傲端端洋溢在的臉上。一封信,將已經分開了三年的曾經的同窗又聯繫在了一起,多麼奇妙的緣分!
「我們兩個都姓徐!」
小徐是個挺內向的女生,拿到信,她沒有立刻打開,而是細細地摩挲著,細細地端詳著,聽周圍同學驚呼「裡面還有桂花!」「字寫得好漂亮!」。細心地撕開信封,倒出桂花後,才慢慢展開信箋。快樂絲絲氤氳上眉梢,抬頭見我走近,才羞澀一笑:「她跟我一個姓,我們兩個都姓徐!」
同樣的等待,不同的滋味——
等待,有時會讓幸福加倍!
西區同學來信了!卻沒有小翁的!失落明明白白地掛在這張帥氣的臉上,一向活潑的他頓時就蔫了。強忍著淚水的眼眶泛紅,為了掩飾,他趴在了桌上,默默看著周圍同學興高採烈的模樣。我悄悄走近他,在耳邊嘀咕了一句,小傢伙卸下傷感,湊到同學身邊看起信來。
第二天,受邀前來的西區同學帶來了寫給他的信。小傢伙迫不及待地打開,跑到我跟前匯報:「老師,你說的是真的!他寫給我的信上還有一幅畫,別的同學都沒有!等待真的能讓幸福加倍!」
等待,有時卻也遙遙無期!
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岔子,五天了,班裡唯有妮可遲遲沒有收到信。也許是西區校門口的郵筒已經廢棄不用,投進去的那封信還沒有發出;也許東區門衛信件太多,放混了找不到……始料未及的情況,她選擇了默默等待。每天中午,她都往門衛跑,期待的眼神日漸暗淡,安慰也漸漸失去作用。也許,這等待的過程可以讓她體悟:生活往往不能事事盡如人意。於是,在等待中,她開始寫信……
鴻雁傳香。一封封洋溢著桂花香的書信,傳遞的不僅是大自然的芳香,還有生活的芳香、友情的芳香。願生活在鋼筋水泥構築的城市裡的孩子,因著這些活動的指引,漸漸學會關心,學會交流,學會分享,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走進城中實小,
是你我生命的相遇,
也是彼此心靈的相約,
更是大家享受成長快樂的開始。
——江陰市城中實驗小學
歡迎關注公眾微信號:江陰市城中實驗小學或者掃一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