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畫卷——書信:鴻雁傳香

2021-02-19 江陰市城中實驗小學


第二畫卷——書信:鴻雁傳香

文:吳惠鋒 陳玲娣

1.清香一縷——點亮好奇的明燈

真好,開學第一天,走進校園就聞到了幽幽花香,校園裡的桂花開了。我情不自禁地深呼吸,細細賞。可奇怪的是,陸續走過的學生卻似乎沒有聞到花香,絲毫沒有放緩他們的腳步。以後的幾天,每當我走過桂花樹身旁,總要駐足觀賞一番,引來了班裡同學好奇的目光。「老師,你在幹什麼呀?」「聞桂花香呀,你們也來聞聞。」於是幾個孩子加入進來,翹起鼻子使勁地嗅。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決定帶領班裡的孩子走近桂花,一起來感受美,欣賞美。孩子們一撥一撥地走近桂花,看陽光穿過茂密的枝葉透下點點光斑,看綠葉在風中輕輕搖曳,看小蜜蜂和白蝴蝶飛來採花粉。他們了解了有關桂花的知識,知道了校園裡的桂花樹開的是淡黃的花,屬銀桂;他們搜集了描寫桂花的詩文,吟誦起美妙的詩句:「下課啦,我坐在桂花樹下/仰起臉,桂花/輕輕兒向我落下/一朵,兩朵,三朵/咦,我聞到了我聞到了/課間十分鐘是香的呢……」他們回憶起與桂花有關的生活,寫下了觀察日記《外婆家的桂花樹》《小區裡的桂花樹》《校園裡的桂花樹》。


2.甜香一抔——品嘗生活的甘美

當校園裡的六棵桂花樹爭相開花時,我們開始學習琦君的《桂花雨》。琦君筆端的「桂花雨」和「桂花滷」令孩子們心馳神往。於是,我們再次走近桂花,輕輕搖動枝條,桂花簌簌飄落。「真的,下桂花雨啦!下桂花雨啦!」孩子們紛紛伸手去接住飄飛的桂花。

「『桂花滷』是什麼東西?」這是學課文時有同學提出來的問題。語言的描述是乾巴的,那就親手做一回桂花滷吧。耐心地採摘,漂洗,晾乾,放入桂花,倒進蜂蜜,一瓶桂花滷做好了。醞釀十多天後,孩子們在課堂裡品嘗到了甘醇的桂花茶,還分享了香甜的桂花糖和桂花糕。於是,感興趣的同學回家鼓動家長,嘗試著做起了桂花蜜,結果有成功,也有失敗,但過程都是甜美的。

3.花香一路——傳遞友情的芬芳

習作3要求給遠方的親朋好友寫一封信,介紹家鄉迷人的風光和獨特的風俗,事實上孩子並沒有這個寫作需求。能不能讓這次書信成為生活的需要,更好地表達孩子們的真情實感呢?再說,西區四年級只有一個班,孩子們需要平行班,需要在更廣闊的天地裡進行對話,展開競爭。於是我創設情境,交給孩子們一個任務——給東區的同學寫信,介紹校園裡的桂花樹和我們班開展的品桂花茶活動。因為是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孩子們可有話說了。因為是寫給東區四(11)班中同學號的同學,孩子們可興奮了。孩子們認認真真地開好信封,謄好書信,在信箋上畫上桂花,或夾進桂花的剪紙,或裝入了一把桂花,讓信箋粘上桂花的香氣。人生的第一封信寄出去了,捎過去了,孩子們懷著興奮等待回音。

一封邀請函送過來了,東區同學邀請孩子們去做客。誰都想去東區走一走,誰都想去見見未曾謀面的夥伴。條件有限,只能分批前去。於是首批6個孩子乘坐著學校的小車來到了東區校園,他們在小主人的帶領下,走進了四(11)班,送上自己製作的桂花滷,見到了自己結對的夥伴。小夥伴初次見面,彼此都有些羞澀,但笑容都從心裡溢到了臉上。東區的夥伴帶著幾個孩子逛校園,一起在巨大的足球牆前聊一聊,在領獎臺上站一站,在桂花園裡合個影,忘掉了羞澀,小手牽起來了,友誼的橋梁架起來了。回校後,孩子們分享了在東區校園的見聞和感受,暫時滿足了班上同學的好奇心。





幾天後,有同學陸續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封信,在信裡,他們知道了結對夥伴的姓名、長相、特點,他們也將提筆回信,因為結對夥伴想了解他們的故事,想知道桂花滷是怎麼製作的……

4.心香一瓣——體悟成長的滋味

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滋味——

幸好還有機會彌補

活動在進行,孩子們的習慣在不知不覺地表現出來。有一個孩子沒能及時謄好書信。當看到同伴們的書信被捎去東區時,他的臉上寫滿了懊悔。第二天,儘管他已謄完了書信,儘管書信將由同學代表送去東區,可聽說與他結對的同學因沒及時收到書信而傷心地哭了,他的眼圈紅了,心裡泛起的是自責還是內疚?

我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幸好還有機會彌補,那位同學收到你的書信會破涕為笑的。」轉而我對陷入沉默的全班同學說:「可是要記住,生活中有時錯過就是錯過了,再沒有彌補的機會,所以大家要珍惜機會呀。」

「給」永遠比「拿」愉快

當提議送一些桂花滷給東區的夥伴品嘗時,那些在家製作了桂花滷的同學紛紛舉手,要求帶自己的。第二天,有孩子忘帶了,有孩子不捨得了,也有孩子做得不大成功,可還是帶來了:「老師,我也是用校園裡的桂花做的,可是沒有您做得好,桂花少了點。」望著黃橙橙的蜂蜜中漂浮著星星點點的桂花,我鼓勵她:「沒關係,只要心是真誠的就好。」

當這位同學走進東區四(11)班教室,送上自己親手做的桂花滷時,迎接她的是熱烈的掌聲。她甜甜地笑了。

同樣的信件,不同的驚喜——

「他是我幼兒園同學!」

打開信封,一聲驚叫傳來:「他是我幼兒園同學!」小沈同學激動地站了起來,一臉驕傲端端洋溢在的臉上。一封信,將已經分開了三年的曾經的同窗又聯繫在了一起,多麼奇妙的緣分!

「我們兩個都姓徐!」

小徐是個挺內向的女生,拿到信,她沒有立刻打開,而是細細地摩挲著,細細地端詳著,聽周圍同學驚呼「裡面還有桂花!」「字寫得好漂亮!」。細心地撕開信封,倒出桂花後,才慢慢展開信箋。快樂絲絲氤氳上眉梢,抬頭見我走近,才羞澀一笑:「她跟我一個姓,我們兩個都姓徐!」


同樣的等待,不同的滋味——

等待,有時會讓幸福加倍!

西區同學來信了!卻沒有小翁的!失落明明白白地掛在這張帥氣的臉上,一向活潑的他頓時就蔫了。強忍著淚水的眼眶泛紅,為了掩飾,他趴在了桌上,默默看著周圍同學興高採烈的模樣。我悄悄走近他,在耳邊嘀咕了一句,小傢伙卸下傷感,湊到同學身邊看起信來。

第二天,受邀前來的西區同學帶來了寫給他的信。小傢伙迫不及待地打開,跑到我跟前匯報:「老師,你說的是真的!他寫給我的信上還有一幅畫,別的同學都沒有!等待真的能讓幸福加倍!」

等待,有時卻也遙遙無期!

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岔子,五天了,班裡唯有妮可遲遲沒有收到信。也許是西區校門口的郵筒已經廢棄不用,投進去的那封信還沒有發出;也許東區門衛信件太多,放混了找不到……始料未及的情況,她選擇了默默等待。每天中午,她都往門衛跑,期待的眼神日漸暗淡,安慰也漸漸失去作用。也許,這等待的過程可以讓她體悟:生活往往不能事事盡如人意。於是,在等待中,她開始寫信……

鴻雁傳香。一封封洋溢著桂花香的書信,傳遞的不僅是大自然的芳香,還有生活的芳香、友情的芳香。願生活在鋼筋水泥構築的城市裡的孩子,因著這些活動的指引,漸漸學會關心,學會交流,學會分享,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走進城中實小,

是你我生命的相遇,

也是彼此心靈的相約,

更是大家享受成長快樂的開始。

——江陰市城中實驗小學

歡迎關注公眾微信號:江陰市城中實驗小學或者掃一掃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古詩詞中常有鴻雁傳書的典故,鴻雁真能傳書嗎?
    三章均以「鴻雁」起興,說的是離家去服勞役的人。詩經的鴻雁,並沒有傳書的意思。最早寫」鴻雁書信「的詩歌,不太清楚是哪一首。傳說中的」蘇李詩「中,有一首李陵的《與蘇武詩》寫到:有鳥西南飛,熠煬似蒼鷹。朝發天地隅,暮宿日南陵。欲寄一言書,託之箋彩繒。
  • 書信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古人寄信真的只能依靠飛鴿和鴻雁嗎?
    還可以被稱為「札、簡、箋、緘」;「尺牘、尺索、鯉魚、鴻雁、朵雲、華翰」等。「信」的代稱如此之多,其實與朝代更迭以及實際作用都息息相關。2.古代「書信」發展史筆者認為要提起「書信」就一定離不開「郵政」。「書信」傳遞或寄送歷史(1)飛鴿傳書「飛鴿傳書」與「鴻雁傳書」意思相同,簡單說就是將信件系在信鴿的爪子上。然後將其放飛並傳遞給要收信之人。作為古代一種最原始的寄信方式,不僅加強了古人之間的聯繫,而且也在一些重要的軍國大事上起到了關鍵作用。
  • 巴彥淖爾:有一首世界名曲——《鴻雁》
    ,書信曾經有過許多別稱,比如簡、柬、札、帖、箋、素、翰、函、尺牘、雁足、雁帛、雁書、鸞箋、八行書等等,都是書信的簡稱。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指代書信的寓意,在先秦兩漢時期已萌生。自《詩經》始,鴻雁由人們日常生活的「夥伴」,進而成為詩歌的託情意象,但沒有「鴻雁傳書」的影子。
  • 宋詞鴻雁,寄情蘇武,傳書弗遠,惆悵如故
    聽琴聲,鴻雁傳書咫天涯。雖隔千山,提筆總是手難下。《宋詞》,千裡傳書,「鴻雁」宋詞寫鴻雁,多用於寄情於遠方的人。上次說到的是眼前人,這次說的是鴻雁,一個是莫負當前,一個是遙寄遠方。總是用情詠懷,連綿而不絕。當然如果只是寫鴻雁,也不足以表達遠方寄情的話,也可以用遊魚來寄託。「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這是秦觀所寫,表達的是綿綿的情意,只能用遊魚悄悄的傳遞。
  • 詩詞裡的雁,既可以代指書信,亦是思鄉的代名詞
    雁代指書信的詩詞句1.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有「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首詞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不少讀者應該背過吧!詞人抓住「雁」這個意象,營造出一種孤寂清冷氣氛,抒發了相思之情。
  • 桑梓、社稷、鴻雁為何各有所指?趣談漢語的指代現象
    桑梓、社稷、鴻雁為何各有所指?趣談漢語的指代現象01在古代,人們常用「桑樹」「梓樹」來指代故鄉。但其實,大自然的林木多不勝數,為何單獨用桑樹和梓樹來指代家鄉故土呢?這還得從古代的社會經濟結構開始說起。比如古人還會用「社稷」來指代國家,用「鴻雁」來指代書信。02我們先來看看「社稷」這個詞。社,古代指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東方青土,南方紅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黃土.五種顏色的土覆於壇面,稱五色土,實際象徵國土。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禮都叫社。
  • 《鴻雁》,一段感人音樂的故事背景..
    妹妹強烈的思鄉情緒和狀態令婆婆不滿。時間一長婆媳關係有些緊張。妹妹只能把心中的惆悵悄悄託人寫信訴說給哥哥羅布生丹畢佳拉森。  有一天,妹妹帶著夫婿及孩子回北邊的娘家探親。中途來寺廟裡看望哥哥。羅布生丹佳畢拉森心中那同樣強烈的思鄉情感開始澎湃。
  • 蘇伊青少年優秀書信選登(2) | 鴻雁傳書——我的家鄉
    編者按:自2018年11月以來,江蘇援伊前指和伊犁州黨委教育工委、州郵政分公司共同開展了蘇伊兩地青少年「萬裡鴻雁傳真情
  • 鴻雁社區開展「以花會鄰·香滿鴻雁」親子插花活動
    日前,鴻雁社區組織開展「以花會鄰·香滿鴻雁」親子插花主題活動,吸引轄區內35組親子參加。活動中,插花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此次活動使用到的工具及鮮花。老師一邊動手操作進行插花示範,一邊跟大家講解插花藝術搭配的原則。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和家長一起按照老師的方法,開始修剪花枝、葉子,發揮想像進行插花,大家還相互交流技巧手法。
  • 一封書信 兩地情深 張鞏3500餘名學生「鴻雁傳情」
    祖木來提是鞏留縣第二中學的學生為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鞏固和發展兩地青少年大團結,2018年11月,在張家港市援疆工作組、鞏留縣教育局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鞏留縣分公司的牽線搭橋下,兩地青少年開展了以「萬裡鴻雁傳真情
  • 別讓紙質書信成了絕跡的文化遺產
    近幾天,紹興市文明辦收到了一封封充滿真摯情感的書信。這是紹興與青島、佛山、綿陽、營口、蘭州等9個地市聯合開展的「『微言』寄『思』情,家書抵萬金」活動。活動一經啟動,一封封飽含深情的信件開始在這些天南地北的城市裡流動,字裡行間的真情實意,點燃了閱讀者久違的純樸情感。(2月13日紹興文明網)   數字時代,紙質情書,已成稀缺之物。
  • 歌曲欣賞:《鴻雁》令人嘆為觀止的蒙古族民歌,唱的讓人滴血心痛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一聽到這兩句歌詞無人不知《鴻雁》來。《鴻雁》是一首淵遠流傳的內蒙古烏拉特民歌,曾作為熱播劇《東歸英雄傳》的主題曲,由著名音樂人呂燕衛先生填詞並製作。
  • 摩登兄弟翻唱鴻雁在哪可以聽 鴻雁原唱是誰
    唱了粵語、閩南語、英語、再到這首給內蒙古朋友的「鴻雁」,即使都不擅長,也希望能照顧到五湖四海的各位朋友,寧哥就是這麼貼心。  摩登兄弟翻唱鴻雁試聽地址:愛奇藝 http://www.i/w_19rt7b070d.html  《鴻雁》是一首極富民族特色、非常優美動聽的歌曲,令人陶醉其中……這首歌著似簡單,其實難度很大,慢歌的聲音控制,氣息的支撐,對每位歌者都是一種考驗。  鴻雁原唱是誰  《鴻雁》(漢語版)——呼斯楞版權作品、代表作。
  • 中國好典故-1001鴻雁傳書(著名的蘇武牧羊的故事裡頭卻蘊含了一個...
    更多音頻到喜馬拉雅搜「王封臣」訂閱)典故:1001鴻雁傳書(附「鴻雁」、「蘇武牧羊」)評書:=======出處原文:(聽完評書,再閱讀原文,有效提高古文水平哦!)——東漢·班固《漢書·蘇武傳》========想讓王老師說什麼典故,可以留言點播哦!========講好中國故事,讀好中國經典。每日一個好典故,評書全新解析,通俗有趣易懂,還是全免費!
  • 十句寫書信的古詩詞千古名句,一紙家書報平安,紅箋說盡相思意!
    書信,承載了無盡的情感寄託與牽掛,在交通不發達,通信不方便的古代社會,這份感情尤為珍貴。從寫信、寄信到收信,古詩詞中悽美動人的句子不勝枚舉。【宋】王安石《謁金門》:紅箋寄與添煩惱。細寫相思多少。醉後幾行書字小。淚痕都搵了。【宋】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宋】晏幾道《蝶戀花》: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 聽風|放歌鴻雁故鄉 醉在水鳥天堂
    《鴻雁》作詞:呂燕衛編曲:張宏光演唱:額爾古納樂隊鴻雁 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 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鴻雁 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 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天蒼茫 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鴻雁 北歸還帶上我的思念歌聲遠 琴聲顫草原上春意暖鴻雁 向蒼天天空有多遙遠酒喝乾 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酒喝乾 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一首歌可以表達一個民族的情懷,一首歌也可以成為一個地方的精神,一首歌當然也可以讓很多很多的人傳唱不息,成為這些人植根於心的一種文化。
  • 心隨鴻雁飛--記張瑩瑩對協奏曲《鴻雁》作品的演奏詮釋
    1993年,她在中國第二屆全國大提琴比賽中獲獨奏組第一名。著名大提琴教育家黃源禮評價她「是青年大提琴家中的佼佼者」,世界著名俄羅斯大提琴家Natalia Shakhovskya評價她「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大提琴演奏家」。1999年,張瑩瑩赴美國深造,就讀於南加州大學音樂學校,師從著名大提琴教授Eleanore Schoenfeld。
  • 書信文化:紙短情長,那將是你未來寶貴的回憶
    是否也曾聆聽過《見字如面》裡面充滿歷史浪漫與感動的關乎家人、愛人、朋友的書信?在讀的詩詞裡,你是否了解了鴻雁傳書、魚傳尺素的故事?是否體會到古人錦書難寄的不安,「忽得遠書看百遍,眼昏自起剔燈殘」的重視?書信作為一種情感交流、信息傳達的工具,在古代乃至近現代也是非常重要的。
  • 南京大學支教團舉辦感恩父母書信活動
    10月26日,南京大學第十七屆研究生支教團隆德分隊在隆德二中開展了以「山深路崎學子心,一紙書信父母恩」為主題的感恩父母書信活動。南京大學研支團隆德分隊在隆德二中開展感恩父母書信活動。書信自古承載著兒女對父母和家鄉的思念。支教團成員組織學生給父母寫信,就是想藉助此次「鴻雁傳書」的機會,讓孩子們將平時難以對父母表達的語言用文字表達出來,搭建與父母溝通的橋梁。
  • 書信怎麼寫,從內文到格式,從開頭問候語到結尾祝福語,都講到了
    今天,我們繼續講解實用文高年級要掌握的部分,書信與演講稿、建議書的寫作。書信,先學習格式很多同學寫書信時最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是格式。書信的格式並不複雜,但是卻容易被忽略,如果考場上作文的要求是以書信的形式來寫,格式出現錯誤,一定是會扣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