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關羽刮骨療毒還硬的硬漢,順治帝贊他是:明朝第一臣|百家故事

2020-12-12 靜者為王的江湖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一、彈劾嚴嵩,反遭陷害

明嘉靖年間,奸相嚴嵩橫行朝野,滿朝大臣幾乎都畏之如虎,聞之色變。但一年內連升四級,已是官至兵部武選司員外郎的楊繼盛(別號:椒山),卻在伏案疾書,他在寫奏摺要彈劾嚴嵩。

也許是寫得太投入了,楊繼盛根本沒注意貼身僕人楊忠,早已溜出了門,急慌慌的奔到王世貞府,把一切告訴了楊繼盛的好友王世貞。

王世貞驚得目瞪口呆,叫:「椒山這是以卵擊石!我已知了,你且回去,我稍後便去。」楊忠走後,王世貞先來到唐順之府,叫上唐順之一起前往。因為他知道楊繼盛的脾氣,怕一個人說服不了。

就這樣,兩人急慌慌地來到楊府,唐順之拍著桌子吼:「椒山,戒急用忍,現在我們根本撼不動那奸相,不可魯莽!」

王世貞也道:「正是此理,椒山,豈不聞多行不義必自斃?且再容嚴嵩猖狂些時日,不可造次!」

楊繼盛微微一笑道:「我豈不知此理?但有些事,必然有人去做。想我楊繼盛,從山一個小縣令,一躍升為兵部武選司員外郎,萬歲如此恩重,我豈能再容宵小之徒橫行,壞我大明江山?」

第二天,早朝上,楊繼盛洋洋灑灑一篇雄文,歷數嚴嵩父子十大罪,公開彈劾嚴嵩!哪料嚴嵩卻坦然而笑。嘉靖帝卻大怒:「楊繼盛,既然你彈劾嚴嵩,為何還要跟朕的兩位皇子勾結?你把朕至於何處?」說完,不待楊繼盛回答,便命人把楊繼盛,先打「廷杖一百」。

二、一百廷杖椒山尚在

原來,嚴嵩耳目遍天下,楊府內豈能倖免?當王世貞和唐順之來府後,這個耳目便察覺此事非同小可。故而趁楊繼盛晚間睡覺時,潛入書房抄錄了這封彈劾奏摺,交給了嚴嵩。

嚴嵩大驚失色,跟兒子嚴世蕃商量對策。嚴世蕃卻陰狠一笑說:「父親不必驚恐,楊繼盛前幾日曾跟萬歲的兩位皇子有過接觸。如今萬歲最怕什麼?不就是怕大臣們,跟皇子們攪在一起嗎?」

嚴嵩大喜,連忙進宮,來了個惡人先告狀。所以才有了今日早朝上,嘉靖帝不問青紅皂白,反打楊繼盛。

再說楊繼盛,被虎狼般的錦衣衛們推搡出去。唐順之急得抓耳撓腮,知道以嘉靖的性子,如今求情是火上澆油。而王世貞則已尾隨而來,拱手對一位錦衣衛道:「敢問,這一百廷杖是如何打法?」

那錦衣衛道:「是用心打!」

楊繼盛驚得魂飛天外。須知這「打廷杖」有三個講究。一個是「打」,屬於走過場,被打之人不會有大礙。第二種是「用力打」,屬於打傷為止。但倘若是「用心打」,那被打之人,幾乎就沒有生還可能了!

王世貞的手都在哆嗦,哪料楊繼盛卻哈哈大笑起來:「豈有怕打楊椒山者!嚴嵩不除,椒山不死。要打,就打個痛快!」

此事發生在公元1555年正月22日!錦衣衛四棍一換!廷杖揮舞,噼啪之聲不絕於耳,楊繼盛一聲不吭。當打到第四五棍時,鑽心的疼痛,讓他幾乎要張口呼號。但他硬是生生憋回,因為知道,只要一叫出來,心神必亂,則必死無疑。

於是楊繼盛,竭盡全力聚攏心神,幻想著肉身不是自己的。如此直到第五六十棍時,奇蹟發生了,忽然楊繼盛覺得有人把衣服披在他身上,疼痛感瞬間消失……出自楊繼盛所寫的《自書年譜》

一百廷杖打過,楊繼盛已是血肉模糊,一動不動了。王世貞哭倒在地。行刑的錦衣衛,也面有悲戚——他們從未見過這麼硬的人,一百廷杖下來,直至被打死,竟一聲不吭。除了佩服,就還是佩服。

哪料正這時,楊繼盛突然動了一下,艱難側過頭,對著大哭的王世貞微弱說道:「椒山尚在!」

三、刮骨療傷,大明第一硬漢

楊繼盛挺過一百廷杖的消息,轟動朝野,忠臣們莫不彈冠相慶。嚴嵩父子卻目瞪口呆。這不可能?沒人能逃脫「用心打」下的一百廷杖。莫非他楊繼盛有神靈相助?神靈?又其奈我何?沒死在廷杖下,那就死在牢裡吧。嚴嵩咬牙切齒地叫道。

如今,楊繼盛已被拖入大牢內。他雖逃過一百廷杖,卻也只剩下一口氣了。虧得朝野上下的人,想盡一切辦法暗中相助,千萬百家的跟嚴嵩父子鬥智鬥勇,這才使得楊繼盛慢慢緩了過來。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的雙腿,已經腐爛了。

牢內昏黃燈光下,楊繼盛艱難爬起,靠牆坐好。他是被疼醒的,已不知多少次了。一位獄卒走入,他是王世貞特意派到這裡,照顧楊繼盛的。當他看到楊繼盛的腿後,就是一哆嗦,聲音有些顫抖地說:「大人別急,王大人在想辦法呢。」

楊繼盛沒有吭聲,他明白,倘若有一點辦法,王世貞早就把郎中送進來了,這必是嚴嵩父子所為,打不死我,就讓著傷病折磨死我。

想到這,楊繼盛道:「摔碎那瓷碗,把瓷片給我。」獄卒照辦。楊繼盛手持瓷片,又說:「把燈拿近些,照住我的腿。」

燈光下,那還是腿嗎?獄卒都把頭扭到一邊了,沒法看!突然,有什麼東西,濺在獄卒臉上,他慌忙一抹,是血,幾乎同時,嚇得他差點把燈給扔掉——只見楊繼盛,在用那瓷片剜去腿上的腐肉……獄卒心膽俱裂,再也不敢看了,只得看楊繼盛,卻是一派安然之色。

事後楊繼盛才說道:「嚴嵩不服法,椒山豈能死!」

楊繼盛獄內「刮骨療傷」的事,再次震撼了大明朝野,卻也把嚴嵩嚇得夜裡噩夢不斷,這是條怎樣的硬漢?他若不死,我嚴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終於,嚴嵩趁處決其他犯人時,偷偷把楊繼盛的名字也加入了。

而嘉靖帝,竟然真就沒有發現,這不得不說是「天意」吧!

公元1555年十月,大明第一硬漢楊繼盛被殺!臨死前,楊繼盛仰頭高聲,吟誦了一首絕命詩: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與後人補。天王自聖明,製作高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劊子手留著淚,舉起屠刀……

公元1567年,嚴嵩死後的第五年,明朝的隆慶帝,追贈楊繼盛為太常少卿,諡號忠愍!

後,清朝的順治帝看完楊繼盛的傳記後,坦言:朕觀明有二百七十年,忠諫之臣往往而有,至於不為強御,披膈犯顏,則無如楊繼盛。而被禍慘烈,殺身成仁者,亦無如楊繼盛——這就是他贊楊繼盛為大明第一臣的由來!

相關焦點

  • 用各種工具來刮骨療毒,古代人真是有勇氣,關羽不是第一!
    用各種工具來刮骨療毒,古代人真是有勇氣,關羽不是第一!三國時候,關羽因為打仗而被亂箭射中左臂,雖然在戰後即使取出了箭頭,所以就此以為日後便能痊癒,但是儘管傷口已經長好,但是每當陰天下雨之時,關羽總會感到左臂疼痛,而且還不是肉痛,而是骨頭痛。
  • 關羽「刮骨療毒」中的是什麼毒?骨科醫生解釋全過程!
    作者:鮑哲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60醫院骨病科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演義》中刮骨療毒講的是神醫華佗為武聖關羽治療胳膊箭傷的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體現了關羽勇敢無畏和堅強的意志,同時也說明了三國時期醫術高明。
  • 關羽「刮骨療毒」是真是假?雖史料證明真實存在,但絕非那麼恐怖
    至於「關羽」是否真的有過「刮骨療毒」的經歷,世人一直爭議不斷;主要還是因為《三國演義》的這段描述有很多漏洞出現。首先,華佗早已發明出「麻沸散」這種麻醉劑,既然有麻醉劑為什麼不給「關羽」使用?其次,「關羽」在刮骨療毒之中的反應太過誇張,一個血肉之軀,即使是神勇無敵也不可能面對這樣的大手術而表現的那麼「神定氣閒」;再者,關羽實施「刮骨療毒」的過程不合醫學流程,更不可能手術期間有眾人在場的事件發生。因為關羽的手術屬於「及骨」的大手術,骨頭裸露在「戰地」的惡劣環境下已是大忌,更何況當時還有眾人在場;這就造成關羽傷口很容易感染併發症,既然「華佗」號稱神醫,更加不可能允許這種事發生。
  • 史事記載四次「刮骨療毒」,用了4種工具,關羽是裡面最幸運一個
    人們最早接觸「刮骨療毒」這個故事,應該是從《三國》裡的關羽身上所得。關二爺的豪氣萬丈形象不管在小說裡,還是在電視上都被渲染得更外強大。雖然是小說,但是「刮骨療毒」在歷史上確實有存在,古代醫療設備比較落後,但是這項醫療措施還是有被記載在冊。
  • 刮骨療毒的主人公是誰 刮骨療毒寫的是誰
    「刮骨療毒」這個典故裡的醫生就是華佗,可見華佗的醫術之高。《三國演義》第75回裡就有「刮骨療毒」這一節,那麼大家知道「刮骨療毒」的主人公是誰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刮骨療毒」的主人公是關羽。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
  • 明朝第一硬漢:為了國家死磕嚴嵩,獄中刮骨療傷,最後英勇就義
    楊繼盛從小就是個放牛娃,但他卻有著報效國家的理想,通過旁聽讀書的方式,他一路考上秀才、舉人,最後進入朝中為官 雖然他被分配到了南京吏部擔任閒職,但是他嫉惡如仇,直接就告發了嚴嵩的死對頭仇鸞(仇鸞在庚戍之變玩忽職守,使得蒙古劫掠北平,造成民眾傷亡)。
  • 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是誰?麻沸散為何失傳?
    最讓人懷疑的是,《佛說 女耆域因緣經》中有「天下所有,無非是藥」「離邪離疑,更無尊天不覆信他」等中醫常用語,似是東漢人偽造的經書。則《三國志》未必抄襲過它,倒是它很可能抄襲了中醫的典籍。漢末隱士流行從醫華佗出身士族,《三國志》稱他年輕時「遊學徐土(即徐州地區),兼通數經」。名臣陳珪推舉他當孝廉,後來太尉黃琬也曾徵召他,都被華佗推辭。
  • 為關羽刮骨療毒的不是華佗,欺騙拖延曹操不肯醫病,華佗死得不冤
    眾所周知,華佗是我們中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外科醫生之一,他善於麻醉和針灸等醫學方法,並且還善於開胸破腹的外科手術。華佗的手術方法並非是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礎上的中醫學主流治法,因此很多人猜測,華佗一生遊歷於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的天竺醫生。
  • 關羽刮骨夏侯惇吞眼,他倆對自己到底誰更狠?結果不言而喻
    關羽刮骨夏侯惇吞眼,他倆對自己到底誰更狠?結果不言而喻。三國演義之中英雄輩出,耳聞能詳的有諸葛亮,曹操,劉備,張飛,關羽,夏侯惇,孫策,周瑜等等。要比這些人中誰對自己更狠一些,那必然是夏侯惇和關羽兩人了。
  • 為什麼關羽是蜀國第一名將?看完這8個成語你就懂了
    劉備前半生顛沛流離,連自己都多次遇險,更何況是需要領軍上陣的關羽?但畢竟是以忠義著稱的關羽,劉備輾轉千裡,他就千裡相隨,劉備披星戴月,他就披肝瀝膽,艱難險阻?不存在的,萬水千山只等閒。「不避艱險」是指不畏懼艱難險阻。
  • 甘肅蘭州,刮骨療毒!
    胥波出生於1963年,在6個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排第一。此前在蘭州市及下轄縣擔任多個重要職務,曾任:皋蘭縣長,榆中縣縣委書記,蘭州副市長,蘭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蘭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2019年2月任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蘭州,包括前任市委書記和市長在內,已有多個重要官員落馬。
  • 該成語講述關羽膾炙人口的一件事,但有很多人並不了解事情的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關羽傳》,時間是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關羽曾經被流矢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後來山口雖然癒合,但每到了陰雨天,骨頭經常疼痛。醫生對關羽說:「箭頭上有毒,毒已入骨髓,需要用刀開一個口子,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這樣才能根除疼痛。」關羽當即伸出臂膀讓醫生開刀。當時,關羽正在與諸將領一起喝酒,臂上鮮血直流,流了滿滿一盤子,而他依然割肉喝酒,談笑自如,就像沒事一樣。
  • 徹底脫胎走向神壇,關羽從人,到神,再到財神爺,誰是他的託兒?
    關羽作為武將的代表之一既有高超的武藝,也有耿耿的衷心,十分符合宋代君臣的價值觀,同時已有一定的"準神人"的基礎身份,所以此時的人們將希望寄託於關二爺身上,此時的關羽從一名武將逐步走向了神壇。到明朝時期,明朱棣以"清君側"之名奪取皇位,說在討伐過程中關羽顯聖幫助過他,他做皇帝是順理成章的,為顯示自己對關羽的尊敬,便下令讓全國的百姓信奉關羽,並將所有的關廟改為"忠武廟"。這也是將關羽進行全國推廣的關鍵點。
  • 年味中的三國:關羽為何被供奉為「武財神」?羅貫中:多虧有我
    《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情比金堅。關羽曾經迫不得已短暫投降曹操,但他絲毫不為美人和金銀財寶所打動。然而,當曹操要送他赤兔馬時,他卻行大禮表示感謝。曹操十分疑惑,問過之後才知,關羽得此寶馬,如若知道了劉備的下落,騎著寶馬便可以快速前往相見。
  •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我們來看一下廖化麥城突圍的全過程。關羽在襄樊之戰,中了徐晃計策,軍隊大亂,不得已率軍撤退。關羽得知了消息,怒氣衝塞,刮骨療毒的瘡口瞬時迸裂,昏絕於地。關羽,因為箭傷的原因,戰鬥力下降嚴重。原本,關羽準備揮師奪回荊州。而奪了荊州的呂蒙,卻故意善待關羽出徵將士家屬,不但不準吳兵騷擾,還按月給與糧米;對於生病的蜀軍將士家屬,還派醫生給與治療。呂蒙善待蜀軍家屬的消息傳入關羽大軍,將士皆欣喜,再無戰心,開始紛紛逃散。
  • 清朝諷刺明朝時候絲毫不留情面,明朝使者被懟的啞口無言面紅耳赤!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聯手明朝山海關總兵打敗了李自成,這個時候清世祖順治帝決定將首都從盛京遷到北京,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北京一直都是清朝的中央政權。
  • 大意失荊州的關羽是怎樣一步一步被神化的?
    而關於關羽的描寫為了突出其優點也進行了虛構的描寫,像「溫酒斬華雄」「斬顏良,文丑」「刮骨療毒」等,都表現出了他的大義凜然,而像「桃園結義」,曹操勸降,義釋曹操等也就表現出了他的忠。《三國志演義》的出現,使得關於到了明代已經演化為了神,到了清代成了「關聖帝君」,也因為晉商的發展將關羽拜為財神供養。
  • 湖北當陽的關羽墓出現盜洞,進去看到一口用鐵鏈吊著的棺材
    比較有名的,一是湖北當陽關羽墓(關陵),一是河南洛陽關羽墓(關林),一是四川成都關羽墓,一是山西解州關羽墓。 一個人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墓,這就得慢慢說了! 關羽就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大神「關公」,他的五官相貌非同尋常,長一臉漂亮的鬍鬚,諸葛亮稱他為「美髯公」。 相貌不凡的關羽,還特別堅強。
  • 民間諺語,關羽楹聯,關羽華容放曹
    說到了民間歇後語中有關三國人物和故事的,其實除了歇後語外,還有很多民間諺語。此外還值得一說的是各地三國人物廟祀的楹聯,有些也相當精彩,喜歡對對聯的讀者朋友不妨一同來欣賞一下。三國人物廟祀最多的當然要首推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