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夫人」親子餐廳聯合創始人康力 受訪者供圖
親子餐廳的兒童遊樂區
親子餐廳舉辦的活動
在新時代家庭消費升級的推動下,「寶貝經濟」成為風口。今年以來,在重慶媽媽們的朋友圈中,一種新的兒童產業——親子餐廳,被高頻傳播,它們不僅要將親子用餐體驗做到極致,還要打破餐飲與娛樂、休閒的邊界。
上遊財經大咖面對面第70期,重慶首家親子餐廳「杏夫人」聯合創始人康力,來到微信群,分享親子餐廳如何另闢蹊徑發力餐飲市場。
消費升級 瞄準市場空白
對於很多新手爸媽來說,開開心心帶著孩子遊玩容易,可到吃飯的時候,他們卻犯了愁。小孩子生性好動,很難老老實實地坐著吃飯,找到一家能讓孩子玩,大人安心吃飯的地方,成了很多家長十分頭疼的難題。
「消費在升級,新一代父母的觀念也在升級,他們或許需要一種全新的養娃模式。」「杏夫人」聯合創始人康力說道。
他是80後,畢業於荷蘭Delf皇家理工學院,回國後,他常聽見身邊的朋友抱怨帶著孩子難找合適的地方吃飯。同時,身兼荷蘭storeage零售設計事務所亞太區首席代表的他,也發現接手項目中兒童業態的佔比在增加。
康力察覺到「寶貝經濟」的市場,思考之後,他決定開一家親子餐廳。「因為,餐飲本身永遠是絕對的高頻、剛需,而且人們越來越捨得在吃上花錢。而我國又逐步迎來一波新生兒小高潮,寶貝們的吃穿住用,都蘊藏著巨大的市場與商機,即便是很小的垂直細分領域。」
2016年,他和團隊在重慶調查發現,重慶的餐廳以江湖菜、火鍋居多,雖也有外地引入的主題餐廳,但唯獨缺少親子餐廳。於是他們開始走訪國內最先出現親子餐廳的北京、上海等地,體驗學習其經營模式,尋找同時抓住孩子和家長的設計靈感。隨後回到重慶,籌備重慶第一家親子餐廳。
精準營銷和定位 餐廳成「網紅」
在最開始的定位上,康力就把潛在消費群體貼上了「年輕」「白領」「涉外家庭」等標籤。
他告訴記者,通過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考察,他發現很大一部分年輕媽媽希望一邊帶娃,一邊跟閨蜜聚餐,而孩子在遊樂區有人看著,媽媽們又能在旁邊聊天吃飯的親子餐廳便是首選。「白領們具備一定消費能力,卻多數工作忙碌,帶孩子外出吃飯頻次高。此外,由於國外文化影響,具備親子互動功能的親子餐廳也很受外國家庭喜愛。」
基於這些標籤,「杏夫人」親子餐廳把店落在了渝北區的財富中心。康力說,財富中心周邊涉外企業較多,涉外家庭也多,且居住在周邊的小家庭多,爸爸媽媽平日工作忙碌,帶孩子外出吃飯頻次較高,消費能力較強。
同樣的,他也給家長和孩子做了人物畫像。針對孩子和家長的雙重需求,團隊在餐廳內部設置了全國首家巨型滑梯,檜木粒沙坑、迷你兒童廚房、樂高遊戲區、親子手工區等多個板塊,收取統一的遊樂區門票費。
「因為媽媽帶孩子來比較多,所以要偏向媽媽們的審美,例如設計以黃、棕、綠三種色調為主,偏淡、偏向於貴婦色調。」康力表示,營銷上的推文也是如此,排版、圖文走「精緻風」,圖片選用古典風格,用詞細膩,儘量呈現女性氣息。
精準營銷和定位,幫助「杏夫人」成為朋友圈的「網紅」,試營業就爆滿。
圍繞粉絲建圈層服務多樣化
有了第一批粉絲後,康力和團隊就決定圍繞粉絲建圈層,把服務精細化,再縱深。
針對顧客,「杏夫人」有一套標準化的服務流程,例如入店時,前臺第一時間告知餐廳提供的服務、最近新活動等。而後,引導入店,給孩子們脫鞋,交流對話都標準化,還在每個遊玩區配備一到兩名服務員看護小孩。「小孩哭鬧,周圍空閒的服務員都會去關懷,蹲下身安慰孩子,比如以兒童的口吻和他們說話,遞小禮物安撫等。」
他還向記者介紹,一開始餐廳就與兒童產業的一些機構合作開展活動,普遍為每周五下午一次,周末每天兩次,活動課程基本都免費。活動的內容包括兒童邏輯思維訓練,繪畫、音樂體驗,以及猜謎、手工等親子互動課程。「選擇消費群體覆蓋的兒童產業機構,幫機構引流,也給我們的顧客帶來福利。」
為了保證服務質量與安全,康力團隊要求餐廳二樓遊樂區不能超過50個孩子,若超過50個孩子,餐廳暫停接受新訂單。
雖然每到周末、節假日,餐廳都需要提前預訂才能入店,但「杏夫人」也遇到了瓶頸。康力說,首先是遊樂區收費問題,其次是工作日要尋找新的顧客群體。
和大多數親子餐廳一樣,「杏夫人」親子餐廳以餐食+遊樂區門票的形式收費,遊樂區一般100多元玩2小時,有工作人員幫忙照看,家長可以在旁邊餐飲區休息。「但無論是對於想要休息的家長,還是開心玩耍的小孩,兩個小時的遊樂區限時常常不夠,給家長和孩子體驗感不太好。」他說,工作日來的家長比較少,為了改變這一局面,餐廳周一到周五免遊樂區時間限制,希望帶動家長工作日也帶孩子來玩,還推出工作套餐和下午茶,吸引周邊上班的白領平日來吃飯。
康力說,目前餐廳運營良好,老顧客復購率在50%以上,未來或許會和兒童產業的其他機構聯盟,讓餐廳成為平臺,或許以後合作的機構裡會員卡都通用。
投資人聲音
親子餐廳專業度還有待提高
「目前,親子餐廳滿足了兩種需求,孩子能夠玩得開心,家長可以解放自己好好吃上一頓飯,但這還遠遠不夠。」天使投資人、曲率創工場創始合伙人廖栩表示,她曾經帶著孩子去過親子餐廳,餐廳更多滿足了孩子需求,可當孩子在開心地玩耍,體驗各種玩具、課程時,大人卻只能玩玩手機、聊聊天,比較無聊。
她認為,親子餐廳還應照顧下「買單者」,給大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比如可以增加一些針對大人的體驗課,插畫、育兒交流會等。
另外,她指出親子餐廳專業度上還有待提高,一些親子餐廳的服務員還得兼任幼兒教師、娛樂場管理員等各種角色,不太專業,若遇到突發情況或不能解決。「不少親子餐廳遊樂區還是遊樂場的形式,設施較相似,導致同質化現象嚴重,未來勢必會追求差異化發展,可能每個餐廳有特色課程、特色遊樂場等。」
(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