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經過了大半,中考、高考的分數也已經塵埃落定。不論幾家歡喜幾家愁,生活還是要繼續,不管是考入理想學府的,還是出國深造的,或是準備復學的,亦或是想想在別的領域有一番作為的,繼續努力這四個字,應該也肯定成為人生的主旋律。
廢掉一個人很容易,睡懶覺、不運動、沒日沒夜地玩遊戲、零社交…這個list可以列得很長,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安於享樂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是王道,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之後,還要思考我要怎樣實現目標。這時候,計劃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沒有理論上的預設與根基,哪裡有後續的實踐呢?那麼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家長一定要賦予孩子自主權,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一些學習計劃。即使有一些不錯的學習計劃,也必須注意引導方法。在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時,家長可以在旁做參謀,考慮計劃的可行性,結合對孩子學習程度的了解,可以對計劃提出一些改進建議。讓孩子覺得學習計劃是得到家長尊重的,也是自己制定的,能形成一定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對完成學習計劃的嚮往。
學霸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在獲取知識或者刷題後,自我效能感越來越強,形成了主動學習的良性循環後的結果。孩子是否能夠自主學習是檢測他是不是學霸的標準。但大多數的情況下,孩子還是欠缺學習的自覺性,可能會被學習之外的事物幹擾,做作業拖拉等等。家長在旁的陪伴就顯得格外重要,這裡的陪伴不是說幫助他們做題,而是在他們身邊坐著,給他們帶來正面影響。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能坐在身邊玩手機,而是要做一些和學習有關的事情,比如:看書、讀報、寫書法。給孩子營造一種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家庭學習氛圍。
制定計劃後執行,那麼這項flag離成功實現就近了。學習計劃是否制定成功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學習成果上。如果在一定時間內,孩子的字跡端正、回答問題準確率高、有自己的解題思路,那麼這項學習計劃制定得就非常成功,反之就是相對失敗的。這時候就需要反思,是制定計劃的難度和強度過高,還是孩子身體不適。綜合各種原因加以分析後,需要在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範圍內重新調整學習計劃。
制定的學習計劃項目不宜過難過滿,因為誰都無法保證長時間的專注,持續不間斷地學習會造成精神疲勞,導致學習效果的下降。因此學習計劃要留出一定的休息時間,適當地安排運動、遊戲、其他的娛樂活動,能使緊繃的神經得到放鬆,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
學習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也不是今天學完,明天就能應對一切考試了。非一勞永逸性更突出了努力的重要,所以系統又科學地銜接新舊知識是必要的。畫結構圖或者思維導圖是一個好的方法,以圖像的形式具象化知識點,加強知識的清晰性、條理性、系統性。對於知識的記憶與存儲,提取和調用,起到積極作用。
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計劃,並且學習的成效不錯,作為家長應該給予鼓勵。根據學習的情況,也可以提供物質上的獎勵。獎勵的內容可以事先詢問孩子,保留對孩子的需求與尊重,進一步強化整個學習計劃的可操作性與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