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暗含的感統訓練,爸爸媽媽們別再錯過啦

2020-09-16 樂學感統

代社會,因為自由活動受限,家長溺愛包辦,缺少玩伴,剖腹產孩子的增加等因素,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

在養育過程中,許多家長無形中限制了孩子們玩的權利,也剝奪了他們感覺統合發展的機會。

其實,孩子在生活中一些看似「頑皮」的小舉動,恰恰暗含著感覺統合訓練的契機。

地板爬行

因為「怕髒」,家長對孩子的限制太多,這不讓爬、那不讓爬,孩子也就缺乏成長中所必須的各種感覺刺激。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多玩爬行的遊戲:

家長可以在地板上鋪上泡沫墊,讓孩子多爬行,也可以在地板上放一個長椅子,讓孩子在不碰到椅子的情況下,在地板上爬過去。

孩子在爬行的過程中,既鍛鍊了身體雙側的動作協調和肌肉控制,同時也刺激了前庭覺。

撕碎紙屑

很多孩子小時候喜歡撕書、撕紙巾,大多數家長將這一行為定義為破壞性行為,每次看到床上、地上一片狼藉,就特別生氣。


其實,撕紙也可以成為孩子感統訓練的一種方法:

在撕紙遊戲中,可以讓孩子撕出各種形狀,長條形或者圓形,家長也可以輔導孩子撕一些簡單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

也可以讓孩子把撕好的方形紙片拼成房子、汽車;圓形的紙片拼成皮球、呼啦圈;三角形的紙片拼成小山、帽子等。

利用撕紙,家長可以從中找到很多訓練孩子精細動作及手眼協調的機會,同時也發揮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

親親抱抱

針對於焦躁、粘人、壞脾氣、發音不準、偏食、動作慢的孩子,抱抱親親能夠有效改善孩子的觸覺失調。


將孩子抱在身上,家長用臉頰或額頭摩擦孩子的臉,或者是互相親吻臉頰。

媽媽也可以用頭髮接觸孩子的臉,但是要注意頭髮的清潔和孩子的反應。

上下樓梯

現在有很多家長過於溺愛孩子,減少了孩子的很多運動機會,導致孩子出現感統失調。


其實,看似平常的上下樓梯可以鍛鍊孩子的前庭平衡覺。

平時帶著孩子多走一走樓梯,讓孩子做到能一步跨上一個階梯,再到連續上或下樓梯。

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的前面或後面,伸出雙臂或雙手的拇指,讓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樓梯。

等孩子漸漸熟練後,讓孩子自己上下樓梯。

跳沙發

當看到孩子爬上沙發再跳下來時,相信很多家長都忍不住去制止。


但其實,適當的蹦跳對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相當有作用!

這個大運動練習對於寶寶理解高和低的概念是最直觀的最有效的了,當然這個遊戲對於不到兩歲的寶寶來說爬上去會比較容易,再跳下來可能就不容易了,沒關係,家長可以幫助他們下來,無論是幫他們爬下、拉著他的手跳下或者直接抱下來。

做家務

說起做家務,很多父母認為家務活當然是家長的事情,孩子只要成績好就行了。


其實,做家務對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非常有用:

例如,在擦地板時需要用雙手雙腳撐住身體做出爬行的姿勢。

這樣不僅可以刺激前庭覺,鍛鍊視覺空間感,還能夠鍛鍊胸、腹、腰、背等各部分肌肉,促進整個身體的協調活動和大腦雙側分化。

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對孩子的感統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於家長的溺愛和限制,孩子慢慢失去了這些鍛鍊機會。

感統訓練是針對現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量身定做的一門必修課,彌補孩子自然玩耍的缺失。


感統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它會伴隨著人的一生,12歲以前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很難改變,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長應該提早讓孩子進行感統訓練,不要讓我們的孩子變成了一群聰明的「笨小孩」。

---END---

感統訓練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讓您的孩子打好一切學習的基礎

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有的家長認為只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才會有必要進行感統訓練,其實不然。據大量科學調查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對於感統失調的孩子,12歲以前通過專業訓練將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將很難改變,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經過訓練的孩子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注意力、情緒、自控能力、學習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飲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滿意的提高和改善。

相關焦點

  • 這些生活中暗含的感統訓練你知道嗎?
    許多父母對於感統訓練的意識逐漸增強,也渴望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效陪伴,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感統訓練。其實,孩子在生活中一些看似「頑皮」的小舉動,恰恰暗含著感覺統合訓練的契機,來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媽媽也可以用頭髮接觸孩子的臉,但是要注意頭髮的清潔和孩子的反應,爸爸也可以用未刮除的鬍鬚輕觸孩子的臉。
  • 生活中暗含的感統訓練,不要制止孩子這樣玩
    現代社會,因為自由活動受限,家長溺愛包辦,缺少玩伴,剖腹產孩子的增加等因素,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在養育過程中,許多家長無形中限制了孩子們玩的權利,也剝奪了他們感覺統合發展的機會。其實,孩子在生活中一些看似「頑皮」的小舉動,恰恰暗含著感覺統合訓練的契機。
  • 感統遊戲|訓練孩子的同時促進親子關係,爸爸媽媽們確定不學?
    現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統失調的孩子高達85%以上,其中約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統失調。我們人體實際上是有七個感官系統而並非五個,這七個感官系統分別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今天全納優童就整理了幾個感統小遊戲,來幫助寶爸寶媽們在親子遊戲中「寓教於樂」。1、聽音辨物訓練目的:訓練聽覺接受與分辨的能力玩法:將不同材質的物品(綠豆、石子、紐扣等)裝入不同的瓶子,把口封緊。
  • 孩子錯過感統訓練黃金期,還有效果嗎?
    「老師,我孩子膽小愛哭,我從兩歲都發現了,總想著長大就好了,可是現在都快7歲了,卻沒有改善,但是別人都說我們孩子錯過感統訓練黃金期了,再上感統課都沒有效果了,是這樣嗎?」這個家長也問出了很多父母心中的疑問,孩子錯過了感統訓練的黃金期,也就是3-6歲,那錯過了黃金訓練期,感統訓練還有效果嗎?感覺統合是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器官,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感等從環境中獲取信息,並由大腦對其進行多次分析、綜合處理,進而做出適應性反映的能力。
  • 生活中看似·頑皮·的小舉動,恰恰暗含著感覺統合訓練的契機
    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因為他們無法競爭過機器、智能。 知識可以學,但智慧和認知不能學,只能體驗。所以,讓孩子會玩很重要。
  • 感統訓練
    這時候就要依賴感統訓練改善這種失調。  早教專家榮合靈女士根據美國愛爾絲博士的感統試驗得出結論:對問題孩子而言,感統訓練不啻為雪中送炭;對正常孩子而言,感統訓練則意味著錦上添花。為什麼這麼說呢?在美國一所幼兒園,專家們用三年時間對一部分孩子進行感統訓練,另一部分孩子則維持正常幼兒園生活。三年下來,做感統訓練的孩子證實比不做感統訓練的孩子大腦發達得多。
  • 與世隔絕那麼久,寶寶的感統訓練該提上日程了
    父母世界攜手京東母嬰及媽媽們最喜愛的七大品牌,向億萬媽媽提供「高質量陪伴」關愛行動!寫在前面:前不久,看到朋友發了一張娃隔窗與草地相望的照片,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孩子對於外界的強烈渴望。除了剖宮產的孩子,還有調查發現,家長的過度保護,事事包辦和限制,也會讓孩子失去很多感官訓練的機會,導致孩子感統失調的發生率升高。所以啊,對於孩子的感統發展,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該跑的跑,該滾的滾,不怕髒不怕亂,就怕家長來搗亂。
  • 「感統訓練」究竟是什麼?它對孩子意味著哪些!
    「感統」全稱是感覺統合能力,「感統訓練」就是一種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 感統能力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它們在我們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作用。
  • 想用繪本對寶寶進行感覺系統訓練,這幾個感統訓練關鍵期你知道嗎
    說到感統訓練,我想問一下爸爸媽媽們,大家了解感統訓練嗎?感統訓練會增強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呢?首先,我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我的好朋友小新36歲的時候才生了女兒,因為高齡產婦的原因,她選擇了剖腹產。我國的研究表明在兒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者佔10%-30%,很多的幼兒園和小學發現越來越多的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的兒童,困擾著老師和家長。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說法說因為剖腹產,嬰兒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也有說法是因為孩子生活在城市,所接觸的自然刺激較少等等,不管何種原因,從嬰幼兒開始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預防感統失調是非常必要的。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感統失調?如何進行感統訓練?
    這類孩子在生活中經常丟三落四、在閱讀學習的時候,經常出現跳行、寫字出格、顛倒偏旁部首、書寫出錯。久而久之,就出現厭學、自卑、逃學曠課等問題行為。而且經常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對家長的話充耳不聞,也不喜歡和別人說話。做事協調能力差、暈車,沒方向感,即使在遊戲中,他們也很難控制方向。
  • 所謂「感統訓練」,是給孩子提供開放的環境,讓孩子自由玩耍
    所以我們也很難找到關於感統失調的國外早教書籍或者論文。我家寶寶真的「感統失調」了麼?茉莉媽媽斷定茉莉「感統失調」證據確鑿,因為她在早教班填了一份關於「感統失調」的量表。那些日常行為的問題,茉莉幾乎條條都中。
  • 如何給八個月寶寶早教,試試感統訓練
    感統訓練是什麼?感統訓練是寶寶大腦發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寶寶的視力、聽力、平衡力、大動作、精細動作等各方面的發展,都離不開感統訓練~其實孩子在五歲之前,學習文化知識和各種特長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感統訓練的強化~今天灰媽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8個月寶寶感統訓練的早教遊戲~遊戲一:前庭覺訓練遊戲遊戲名:蕩床單
  • 龍亭區【4歲感統訓練】
    鄭州動漫火車感統訓練中心開設的4-10歲注意力提升課程,對孩子進行科學測評後訓練,針對孩子聽覺、視覺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訓練,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讓孩子學會聽課,上課能認真聽講,解決孩子讀書、寫字等方面的,增強記憶力,獲得良好的感統訓練。9歲小孩還適合感統訓練嗎?
  •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感統訓練機會,你幫孩子抓住了嗎?
    孩子出現以上種種表現,通常會被告知:感統失調,需要感統訓練!什麼是感統失調?什麼是感統訓練?在專業的感統訓練中,訓練老師常常會運用大量的感統教具設計豐富多彩的遊戲環節,讓孩子在攀、爬、滾、蹦、跳,穿、夾、塗、釘、捏等各種不同的活動操作過程中得到大量的自身體驗與能力提高。但是,在家庭當中,受空間和經濟等因素的限制,購置大量專業的感統教具顯然是不太現實的。那麼 ,這是否意味著在家裡就不能做感統訓練呢?
  •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感統訓練機會,你幫孩子抓住了嗎?
    而感統訓練,就是通過豐富的適宜的,各種各樣有針對性的感覺刺激,點燃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的大腦和各大感覺系統在不斷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的提高,進而改變文章開頭我們列舉的種種異常行為。在專業的感統訓練中,訓練老師常常會運用大量的感統教具設計豐富多彩的遊戲環節,讓孩子在攀、爬、滾、蹦、跳,穿、夾、塗、釘、捏等各種不同的活動操作過程中得到大量的自身體驗與能力提高。
  • 想做「感統訓練」?這些鍛鍊通通不要錢
    原創 葉冰 馬蕾孕哺育 來自專輯科學育兒近年來隨著感統訓練機構的增多,許多爸爸媽媽在接觸到一些「感統」知識的同時,也看到許多和感統失調相關症狀的知識。在關注孩子發育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對於發育中「異常行為」的擔憂:我家娃是剖腹產、孩子經常晃腦袋、孩子走路不穩、走路踮腳尖、孩子怕髒東西不肯踩沙子、吃飯容易灑一桌……這是不是感統失調啊?是不是可以通過感統訓練來改善?更有甚者鼓吹感統訓練可以促進智力發育、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專注力…總之,一句話:感統訓練有神奇效果,家長不能錯過。
  • 能在家給孩子做感統訓練嗎,還是一定要去感統訓練機構?
    有些不合格的感統訓練中心,採取的引導方式非常粗暴簡單,訓練方式枯燥乏味,甚至會採取不尊重兒童的方式對待孩子,用嚴格暴力的方式去訓練孩子。例如,遇到孩子害怕蕩鞦韆,不願意蕩鞦韆,這時正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孩子這次不願意下次再引導。
  • 感統訓練是什麼?有哪些益處?
    某種意義也可以說,感統訓練就是一種在遊戲和玩樂中的訓練。感統訓練的時間0~3歲是感統訓練的基礎期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小,沒有關係,其實,這個階段讓孩子接受一定量的合適的感統訓練,可以有效預防日後感統失調問題。
  • 感統訓練,您真的了解嗎?
    因此,在早期幹預中,感知覺運動方面的訓練是推動孤獨症孩子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怎樣進行感統訓練? 感統訓練是通過專業的訓練器材,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刺激其大腦功能,鍛鍊孩子的前庭覺、觸覺和本體感,從而提高孤獨症孩子以有效改善自閉症兒童前庭、觸覺、本體、平衡等功能,以及提高注意力和聽從指令等方面的感覺統合能力訓練。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感統訓練就是一種在遊戲和玩樂中的訓練。
  • 感統訓練有沒有必要?答案在孩子出生起就有了
    家長們對「感統失調」這個詞肯定不陌生,尤其是「非順產」的媽媽。機緣巧合之下,小毅媽媽了解到廈門有專業的感統訓練和注意力訓練機構,在經過一番考察後,因為對多特老師的專業性和責任心十分認可,小毅媽媽最後決定給孩子報名了多特的感統和專注力訓練課程。或許是孩子從小體弱多病的緣故,小毅媽媽非常看重孩子運動能力方面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