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大數據峰會上,馬雲語出驚人:
現今社會,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去玩,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
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因為他們無法競爭過機器、智能。
知識可以學,但智慧和認知不能學,只能體驗。所以,讓孩子會玩很重要。
而在養育過程中,許多家長卻無形中限制了孩子們玩的權利,也剝奪了他們感覺及運動發展的機會。
其實,孩子在生活中一些看似「頑皮」的小舉動,恰恰暗含著感覺統合訓練的契機。
撕碎紙屑
很多孩子小時候喜歡撕書、撕紙巾,大多數家長將這一行為定義為破壞性行為,每次看到床上、地上一片狼藉,就特別窩火。
其實,撕紙也可以成為孩子感統訓練的一種方法:
在撕紙遊戲中,可以讓孩子撕出麵條造型, 撕得寬的叫「寬面」;細的叫「細面」;歪歪扭扭的叫「方便麵」;寬寬短短的叫「面片」等。
還可以輔導孩子撕一些簡單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
也讓孩子把撕好的方形紙片拼成房子、汽車;圓形的紙片拼成皮球、呼啦圈;三角形的紙片拼成小山、帽子等。
利用撕紙,家長可以從中找到很多訓練孩子精細動作及手眼協調的機會,同時也發揮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
抱抱親親
針對於焦躁、粘人、壞脾氣、發音不準、偏食、動作慢的孩子,抱抱親親能夠有效改善孩子的觸覺失調。
將孩子抱在身上,家長用臉頰或額頭摩擦孩子的臉,或者是互相親吻臉頰。
媽媽也可以用頭髮接觸孩子的臉,但是要注意頭髮的清潔和孩子的反應。爸爸也可以用未刮除的鬍鬚輕觸孩子的臉。
吹泡泡
你能想到就連吹泡泡也可以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嗎?
用大力就會吹出很多小泡泡,用小一點力量慢慢吹則可以得到大泡泡,寶寶一定會覺得很有趣的。
讓他試著去抓到從高處落下來的泡泡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寶寶觀察物體下落的過程,泡泡會飄得比別的東西更慢,寶寶才能觀察得到。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鍛鍊孩子的視知覺能力!
跳沙發
當看到孩子爬上沙發再跳下來時,相信很多家長都忍不住去制止。
但其實,適當的蹦跳對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相當有作用!
這個大運動練習對於寶寶理解高和低的概念是最直觀的最有效的了,當然這個遊戲對於不到兩歲的寶寶來說爬上去會比較容易,再跳下來可能就不容易了,沒關係,家長可以幫助他們下來,無論是幫他們爬下、拉著他的手跳下或者直接抱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