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各地的方言中「餃子」分別叫什麼?為什麼會有不同叫法?

2020-12-20 指動歷史

山東人喜歡麵食,眾多麵食中又以餃子為最,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好受不如倒著」。不過,山東各地對於餃子的稱呼各不相同,通過這些稱呼也可以看出各城市文化、語言上的差異。

1、餃子的本意是什麼?

先來看看「餃」的本意,餃,是會意字。從交,從食。而「交」是象形字,小篆中如同兩腿交叉,所以引申意為「交叉」。所以, 餃的本意就是「交叉」後可以吃的麵食。那麼「交叉」是什麼?無疑是指面與餡料的交叉。

「子」的本意又是什麼?子,是象形,甲骨文中如同孩子在襁褓中,頭、身、臂膀和雙腳並起來的樣子。因此「子」的引申意為「小」。這樣一來,餃子的含義就是指製作的很小的、面和餡料「交叉」(引申為包裹)起來的麵食。

也就是說,從這個意義上講,凡是符合上述製作方法的都是餃子。但是,為什麼在山東還有其他的叫法呢?這要歸功於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了。

2、濟南、淄博等地叫「包子」

濟南、淄博等地通常把餃子叫「包子」,而把人們通常認為的「包子」叫「大包子」。比如,濟南人說:「咱們回家包包子吃吧?」這一定是指包餃子;而淄博人說的「吃頓大包子吧……」並不是指包子特別大,而是指它不是餃子。

據《齊民要術》記載,餛飩、包子古時叫「餅」,都是把肉細磨後灑入或包裹進麵粉裡烤食、煮食,即所謂的「餅炙」。因此,包子的叫法還原了餃子的本來面目。濟南、淄博是魯中地區,古風保存完整,語言上較少受外來的影響,從包子的叫法上可見一斑。

3、濟寧、臨清菏澤等地叫「扁食」

濟寧、臨清等地通常把餃子叫「扁食」。這一叫法起源於元朝,在《三朝北盟會編》裡明確記述「餛飩、扁食乃金人御膳也」。這種稱呼的取意源自其外形,扁扁的,因此最早的扁食還指「鍋貼」。只是一個煮、一個煎或烤。

為什麼濟寧、臨清等地稱「扁食」?這是因為元朝時開挖修整大運河,濟寧、臨清(含東昌府聊城)等地都是運河重鎮,深受元文化的影響。另外,扁食的叫法在陝西也很盛行,有首陝北信天遊唱道:「吃一碗扁食沒喝一口湯,沒打定主意上了人家的當。」

4、煙臺、威海等地叫「箍(gū)扎「

煙臺、威海等地通常把餃子叫「箍扎」。這一叫法非常的形象:兩隻手把麵皮一箍、一勒,就把餡料纏束、固定起來。無論是箍、還是扎,在青煙威三地都是常用詞,比如把一件東西收拾整齊,人們就叫「扎箍起來」。

煙威等地屬於古萊國,因為位於齊國以東,臨海而居,與山東內地相比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經濟環境,相對獨立的保留了古萊語的部分詞語。因此,這種從內陸傳來的麵食,青煙威的人們用自己的理解和叫法給予了形象的詮釋。

最後要說明的一點是,角子、角耳、餃子、包子、餛飩、鍋貼、水餃……這些叫法曾經不分家,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指用包裹有餡料的麵食,有烤制、水煮、煎制等方法,或者幹吃,或者連湯帶水一起吃。

通過餃子的不同叫法,我們也能看到山東大地的地區文化豐富多彩、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好吃不如餃子」,過去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得上的餃子,如今天天吃也不稀罕。吃完餃子才「倒」上一會兒,這日子就兩個字:舒坦。

圖據網絡,文為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媽媽的媽媽叫什麼?南方人叫外婆北方人叫姥姥,哪個叫法是方言?
    媽媽的媽媽叫什麼?相信這樣的問題會出現在很多兒童版的教科書上,但是如果你經常在國內旅行的話,你會發現因為南方和北方城市之間的文化差異,所以都會有很多五花八門的叫法,不過最為常見的叫法就是,北方人都叫「姥姥」,南方人則更多的稱呼為「外婆」,那麼為何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叫法為何會不同呢?
  • 媽媽的媽媽叫什麼?「姥姥」在山西至少有五類叫法
    這一下,南方的朋友不樂意了,南方都叫「外婆」,為啥要學北方叫「姥姥」?儘管上海市教委已向社會各界致歉,並將「姥姥」恢復為「外婆」,但也由此引發了一波叫「姥姥」還是叫「外婆」的討論。&nbsp&nbsp&nbsp&nbsp中國地域遼闊,方言眾多,對於「媽媽的媽媽」稱呼南北各地不盡相同。即使在北方也並不都是叫「姥姥」。
  • 為什麼同樣都是普通話,你卻聽不懂他的意思?
    南方和北方因地理上的差異,從古至今,形成了眾多不同的文化與習俗。無論在飲食,文化,習俗等多方面都有差異,一樣的物品,全國各地的叫法也完全不一樣。很多時候,一樣東西會有不同的名字,這是它們的「別稱」,而當同一種食物在各地區叫法不同時,就總會讓外地人產生迷惑,本地人卻把這種稱呼作為特色文化的體現。
  • 麻雀稀奇古怪的方言叫法,你能叫出多少種?
    麻雀稀奇古怪的方言叫法,你能叫出多少種?真想不到,小小麻雀為什麼有那麼多五花八門的叫法!麻雀和燕子都是比較「親民」的鳥兒。可受到的待遇卻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燕子嘰嘰喳喳在農家堂屋的梁上壘巢,則被視為吉祥;而麻雀在房屋外的屋簷下築巢,則總是會遭到驅趕!同樣是鳥兒,一個招人喜歡,另一個個卻招人唾棄,也和他們的生活習性有關。燕子專吃蟲子,而麻雀不僅吃蟲子,還喜歡偷吃糧食,這也許就是人們討厭它們最根本的原因吧!
  • 建德方言大PK!各地親戚叫法大全 過年必備
    一到過年,平時難得見面的親戚朋友都會聚到一起,聊聊孩子,講講自己,說道說道別人。人一多,往往也會出現一些尷尬事情,比如不知道怎麼稱呼對方......今天,小布就整理了一份建德各地親戚的方言叫法,包含梅城、壽昌、大洋和蓮花,需要的趕緊收藏吧~(ps:建德方言太多太雜,此資料非權威翻譯,僅供參考,如有錯誤歡迎指正。)祖輩
  • 全國各地老婆的100種叫法,最受歡迎的稱呼竟然是……
    不同的人對老婆有不同的稱呼,如古代皇帝的妻子叫皇后,皇帝稱老婆又叫梓童、宰相稱老婆叫夫人等等。後來王晉卿詩句有云:「老婆心急憑相勸」。這一「老婆」是指老是主持家務的妻子。因此,後來稱呼自己的妻子叫「老婆」。
  • 茶為什麼叫tea?
    茶在英語中的發音叫tea這是為什麼呢?咱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地域廣闊有很多方言貴州苗族叫Chu,ta等等英語「茶」的發音跟咱們中國的方言有什麼關係呢?還是會叫它」功夫「直譯過去的為什麼西方國家對於茶的叫法還是不同呢
  • 「拿作」「挪作」……「哪吒」各地方言怎麼讀?
    雖然《哪吒》導演餃子也現身說法,說四川方言念「luoza」。但還是有許多可愛的四川人民因為發音「疑惑不已」。閩南話裡「哪吒」叫「蓮藕」?如果說前面一連串方言讀音起碼還能在文字上有跡可循,那「蓮藕」就真的要靠想像力了,只能說中國方言博大精深。看了這麼多「哪吒」的方言版,相信你也早已迷失在「你會用自己的家鄉方言讀『哪吒』嗎」這句終極拷問裡了吧~現在問題來了,請問,上海話的「哪吒」怎麼念?
  • "媽媽的媽媽"在陝西有十多種叫法 你們家鄉那裡叫啥?
    記者調查:陝西各地就有十多種叫法  昨天上午,記者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發布了一條消息,詢問大家管「媽媽的媽媽」叫什麼,並要求大家在留言時留下自己的坐標。  兩個小時後,留言多達80多條。記者整理發現,西安的好友大都叫「姥姥」;寶雞的多數人叫「渭(外)婆」,少部分人稱「舅婆」;延安、榆林一帶叫「外婆」「婆婆」的多一些;安康一帶還有人稱「噶婆」;周至有人稱「姥娘」;商洛有人叫「家婆」;鹹陽有人叫「舅奶」。可以說,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叫法。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專家王曉勇,則向記者科普了我省幾種常見叫法背後的一些故事。
  • 父親有哪些不同叫法,古人為何把父親稱作「爹」?說了你可別不信
    父親有哪些不同叫法,古人為何把父親稱作「爹」?說了你可別不信父親是我們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可是在生活中,不知道你麼有沒有注意到,關於父親的叫法有很多,而古代人最喜歡的一種叫法是爹,我們知道父親的書面語,是平常在書中寫的時候都這麼這些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父親有哪些不同的叫法,古人為何要把父親稱作「爹」?說了你可別不信。
  • 觀瀾丨齊魯醫院醫療隊編方言手冊:湖北方言是個什麼「梗」,和山東...
    因為方言差異,各路醫療隊伍和當地人之間存在一定的溝通困難,為此,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醫療隊進駐武漢48小時內便組織策劃編寫出了《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實用手冊》和《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音頻材料》,以解全國醫療隊溝通急需。醫患溝通對醫治效果的影響不言而喻,所以,齊魯醫院編寫方言手冊當然極其重要。那湖北方言是個什麼「梗」,它真的很難懂嗎?
  • 官話和方言的碰撞
    我是做手工餃子餛飩的三姐,包面、雲吞、抄手都是餛飩,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請「關注」我了解更多。湖北包面其實就是餛飩,一個是地方的方言,一個是全國統一的書面官話。我國地域遼闊,分布著五十六個民族,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跨度非常大,所以存在著許多流傳很久的地方方言。餛飩在各個地方的叫法各不相同:在四川叫抄手;在廣東叫雲吞;在湖北叫包面;在我的家鄉大餛飩叫扁食,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方言叫法,但總的來說,書面語即官話都可以叫做餛飩。湖南湖北兩省相鄰,所以在湖南也有人把餛飩叫做包面。這中間還有我鬧出來的一個笑話。
  • 你們家鄉管這個叫什麼?網友吵翻了天,看完還是覺得山東的叫法最好聽
    每到過年的時候,各家各戶總有一些常見的物件,但是一旦問起它們的名字,卻發現同一件東西能有好多種叫法,最近微博上興起了一個話題——#你們家鄉管這叫什麼?山東人管它叫「蓋墊」過年包餃子的神器,能蓋又能墊,特別形象生動的一個稱呼...
  • 方言詞彙 | 郭利霞:說 「扁食」和「餃子」
    美國長老會傳教士狄考文(C.W.Mateer,1836-1908)編寫的漢語教科書《官話類編》(1892年第一版)中有如下記錄:
  • 不同時期老師的有不同叫法
    或者有一部分人在自家學習的時候,有些不懂的地方就會請教老師。在古代不同時期,對於老師的叫法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叫法也有不一樣的含義。第一種會把老師叫做師長,也就是把自己的老師當成他們的兄長,尊重他們的意思。有很多人都說老師或者是師傅,就相當於是自己的父母。一般相當於他們的再生父母,他們讓自己學會了如何認識這個世界。
  • 為什麼省內叫公安廳,直轄市叫公安局?「廳、局」有什麼分別?
    總體的行政劃分是差不多的,只是叫法不一樣而已,但是細心的你會發現一個問題,我國的省份裡設立的是公安廳,而直轄市設立的是公安局,這二者的級別職務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麼直轄市不直接叫公安廳而是叫公安局呢?這其實牽扯到的是一個建制的問題,就是行政上的區分。
  • 惠州的阿嬤叫,陸豐叫油粿,宜昌有蘿蔔餃子
    在惠州的特色小吃中,阿嬤叫是最具特色且歷史悠久的街邊小吃,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我初來惠州,在城區舊巷閒逛時,見到這種小吃。 老家陸豐的這種油粿,跟我在惠州所見到的阿嬤叫,其外形與製作過程都一樣。有不同的地方,在於阿嬤叫不僅放白蘿蔔絲,還加入蝦米、肉粒等其它東西。
  • 河南人叫「屋裡頭的」,老婆在各地的100種叫法,找你的!
    中國的方言可謂博大精深,即使外語學的再好,估計中國的方言也會叫你聽得腦仁疼,就連簡單的「妻子」各地就有100種稱呼,河南人叫「屋裡頭的」,你的家鄉如何稱呼呢?、陝西   23、老媼、老約、老佞、老迎:溫州話   24、老愛:北方俗稱、天津   25、老蒯:山東、吉林   26、老嫚(mǎn)子:沭陽,老年男子稱呼妻子   27、老媽:莆田   28、女人:鹽城   29、女將、女匠:通泰、泰興、興化、海安   30、女客:椒江、蒼溪
  • 尋找最土濟南話發音人 山東各地方言將被錄音保存
    原標題:濟南市尋找「最土」濟南話發音人 山東各地方言將被永久錄音保存  人民網濟南8月20日電 「走咧,去趵突泉涼快涼快氣(去)!」「別落落那些了,快去大明湖看戲氣(去)吧!」
  • 有關昆蟲蝲蝲蛄的「方言」,在你們家鄉又叫什麼呢?
    這種昆蟲身形細長,背部一般呈現茶褐色而腹部則是灰黃色,年齡不同的蝲蝲蛄在顏色方面會略微有些差異。據觀察了解,蝲蝲蛄在我國多個省份都有分布,江蘇、山東、河北、浙江等地都可以看到蝲蝲蛄的身影。一般來講,蝲蝲蛄喜歡生活在潮溼的沙質土壤之中,尤其是被施過有機肥的土壤,因為這裡面的營養物質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