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阿嬤叫,陸豐叫油粿,宜昌有蘿蔔餃子

2020-12-19 騰訊網

在惠州的特色小吃中,阿嬤叫是最具特色且歷史悠久的街邊小吃,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我初來惠州,在城區舊巷閒逛時,見到這種小吃。

當時,我以為是家鄉人所做,該小吃在老家陸豐南塘也有,叫「油粿」。油粿,主要是麵粉漿摻和白蘿蔔絲,盛在鐵製小凹勺裡,再放入滾燙的油鍋炸熟。

在老家,這種小吃很常見。小時候,一毛錢可以買到兩個油粿。後來,一毛錢買一個油粿。再後來,油粿賣五毛錢一個。現在的油粿,已經賣到一塊錢了。

老家陸豐的這種油粿,跟我在惠州所見到的阿嬤叫,其外形與製作過程都一樣。有不同的地方,在於阿嬤叫不僅放白蘿蔔絲,還加入蝦米、肉粒等其它東西。

從陸豐與惠州的歷史淵源來看,老家的油粿就是阿嬤叫。阿嬤叫是惠州客家人的叫法,油粿是陸豐潮汕人的說法。當然,要指明出來,潮汕地區的「油粿」,跟這裡提到的有所不同。

確切來講,阿嬤叫起源於惠州街邊小吃,後傳入周邊海陸豐地區,而海陸豐人將其與潮汕人敬拜神明的傳統糕點油粿,混為一談。

令人深感意外的,這種小吃在我上大學的湖北省宜昌市也能看到。在宜昌,他們稱之為「蘿蔔餃子」。

宜昌的蘿蔔餃子,其外形與阿嬤叫不同,但兩者做法基本一致。我剛到宜昌讀書,在學校附近的街頭,看到一位老阿婆在路邊擺攤炸蘿蔔餃子。

我以為是家鄉的油粿,但油粿是圓形,這裡看到的卻如餃子狀。兩者所用的材料與製作過程極為相似,都是將白蘿蔔絲摻和麵粉漿,再放入油鍋裡炸熟。

當時,宜昌的蘿蔔餃子賣三毛錢一個,它比老家的油粿大得多,約有手掌那般大。宜昌的冬天很冷,那段時間我出校門閒逛,最愛吃這種剛從油鍋炸出來顯得熱氣騰騰的蘿蔔餃子。

現在宜昌的這種蘿蔔餃子,好像已經賣到三塊錢一個了。畢業後,我有多年未回宜昌。

一種具備地方特色的小吃,它帶給人的不僅是難忘的味道,還有許多與之相關的回憶。特別當這種小吃,出現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時,它又成為了我們最熟悉的那點家鄉味。

文/莊澤峰

相關焦點

  • 餃子在湖北宜昌的農村叫「包面」;臘肉和韭菜做餡,味道要麻辣!
    餃子,在我們湖北宜昌.長陽農村叫「包面」!餡料主要由臘肉丁、野韭菜組成,調配料有:花椒、姜蒜、辣椒麵等;「包麵皮」是方形的,一般在糧食加工廠購買,3元/斤,1斤約40張。1是因為條件不好(做包面要用掉很多肉)2是因為交通不便(包麵皮要走山路到大隊去買,有時候還不一定有賣)3是餡做起來有點麻煩(割韭菜、剁肉餡…一搞就是半天時間沒了)。在小時候的記憶裡,就盼著家裡經常來親戚,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聊著天,一邊包著包面,那種熱鬧溫暖的氣氛感覺很好。
  • 三峽大壩所在地宜昌美食,來宜昌玩不容錯過,都有哪些美食呢?
    宜昌,是湖北省的一個地級市,位於長江中上遊結合部,有「三峽門戶」之稱。宜昌也就是古時候的「夷陵」。在這裡,是屈原、王昭君的故裡,也是三峽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這裡不僅很重要,而且也有很多美食。下面為大家介紹很多人都推薦的五道宜昌美食!
  • 有一種溫暖記憶,叫媽媽的餃子
    將日子過得活色生香編者語:無論是在外漂泊的遊子,還是在家守候著父母的朋友,如果你回老家不僅可以叫一聲媽,而且還能吃到老媽親手包的餃子,那一定就是幸福至極的事情。在這裡,我只箱說:有一種思念叫家鄉的味道,有一種記憶叫媽媽的餃子。又逢禮拜,母親又打電話,禮拜回家不?一起包餃子吃吧。我說:「周末很忙,以後有空再說吧!」電話那頭依然是母親欣喜的回應:「忙就空了再回吧,注意身體,別太累了!」
  • 惠州的特色美食和特色小吃有點多哦
    龍門白切鬍鬚雞 白切雞在惠州更是家喻戶曉,惠州有一句俗話:無雞不成宴。 阿嬤叫 「阿嬤叫」是惠州最出名、最獨特的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
  • 惠州美食,風華絕代
    全是惠州風華絕代的美食!以下就讓小編為大家帶來廣東惠州的十二種美食,樣樣都是風華絕代!一、阿嬤叫它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是惠州最獨特的小吃之一。阿嬤叫是一種以白蘿蔔絲、蝦米、肉粒和已調好味料的麵粉漿,用小網簍舀放進沸油鍋中慢火煎炸,成小碗狀,外酥內軟,好吃的阿嬤叫外酥內軟,有蘿蔔的清香而不油膩。用小網簍舀放進沸油鍋中慢火煎炸的小吃。基本在每條美食步行街都會有得賣而且價格實惠。
  • 宜昌,璀璨的三峽門戶
    ▼(西陵峽)宜昌還以「三國故地」而著稱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三十六個故事發生在這裡這裡還是埋葬關公正身的「五陽」之地建有關帝陵,同時也是關公文化的考察研究之地▼▼(俯瞰三峽大壩和屈原故裡景區)宜昌地處重慶和武漢之間,口味接近四川盆地,喜食辣味,但與其相比,少了花椒的麻味,而多了甜味。著名小吃有涼蝦、蘿蔔餃子、頂頂糕、金箍條、榨廣椒、苕酥、赤花籽、懶豆花等。
  • 「三峽門戶」湖北宜昌十大名優特產,你知道幾個?
    宜昌,湖北省地級市。位於長江中上遊結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時改稱「宜昌」,取「宜於昌盛」之意。宜昌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古代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裡。
  • 陸豐東海美食詳解
    陸豐東海鎮東風小學附近菜包粿,以前讀高中了,天天騎電動車去那裡吃,聽小姐姐剪菜包粿的吱吱聲,一想就留口水東海鹹茶,應該是馬街龍山中學附近的最好吃,裡面是香菇,豬肉,魷魚,花生,炸的米,蝦,米粉開大火炒,然後加上一種特色蔬菜汁,從小到大小味道雞蛋餅,陸豐迎仙橋的雞蛋餅是陸城的一種特色小吃
  • 北方叫姥姥南方叫外婆 你那叫什麼?
    北方叫姥姥,南方叫外婆,你那叫什麼?】有一個角色,在北方叫姥姥,在南方叫外婆,在吳語裡叫好婆,閩南語叫阿嬤,粵語裡叫婆婆…她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你還記得多少?更多的是「胡擼胡擼毛兒,嚇不著~」還是啪啪啪啪?!
  • 惠州重現百年客家西湖小吃街 回歸「家鄉味道」
    中新網惠州12月9日電 (記者 宋秀傑)「又吃到家鄉的味道了!」12月9日,匯集東江流域以及全國各地風味的惠州西湖百年小吃第一街——「熙湖門美食街」,經過精心設計裝修正式招商進場,將於年底開市營業服務市民和海內外遊客。
  • 蘿蔔餡餃子的3種做法,正確處理蘿蔔,餃子營養又好吃
    蘿蔔餡餃子的3種做法,正確處理蘿蔔,餃子營養又好吃!「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蘿蔔白菜是冬天老百姓家裡必備的蔬菜,不僅水分高、價格便宜,而且還非常耐儲存,和白菜相比蘿蔔會更適合做餃子餡。小時候冬天包餃子,吃的最多的就是蘿蔔餡,過年的餃子也都是蘿蔔餡的,小時候的我傻傻的以為,過年只能吃蘿蔔餡餃子。因為蘿蔔的含水量非常高,所以做餡包餃子時,必須要提前把多餘的水分去除才能調餃子餡。因為蘿蔔有辛辣味,所以要提前焯水或煸炒後才能調餃子餡。因此根據蘿蔔品種的不同,調餃子餡之前,處理蘿蔔的方法有3種:1,提前用鹽剎水;2,提前焯水;3,煸炒。
  • 舌尖上的惠州必吃的特色美食
    惠州是東江中下遊的中心城市,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譽。惠州資源豐富,物產豐饒。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種惠州的特色美食,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東江鹽焗雞是招牌客家菜。釀豆腐,通俗來說是有肉餡的豆腐。採用新鮮羊肉或者豬肉剁成肉末,加入調味做成配料,再將豆腐塊一面切成十字放入餡料,然後以煎、煲、炸等方法烹飪,出品鮮香味美,讓人回味無窮。龍門米粉是廣東惠州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小吃,產自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用優質冬米配以獨特泉水精製而成,屬於粵菜系。
  • 鄧超的兒子叫等等,包貝爾的女兒叫餃子,遠不及這些小名「魔性」
    鄧超的兒子叫等等,包貝爾的女兒叫餃子,遠不及這些小名「魔性」這年頭給自己的小孩兒取名字越來越多元化了,除了取個在外的大名以外,家裡邊的大人們也會給取上一個有趣的小名。鄧超的兒子叫等等,包貝爾的女兒叫餃子,遠不及這些小名「魔性」:袁泉夫婦就給自己的女兒取了個「哈哈」的小名,他們一定是希望小孩兒能一直開心快樂著。但一想到孩子要是哭了,大人們哄的時候還得說「不哭不哭了哈哈」,這個場面的搞笑程度絕不亞於上邊的「醒醒」。
  • 這些惠州老師好特別:香氣土氣加文氣 三尺講臺接地氣
    李正旭教學生製作阿嬤叫。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東江菜」老師李正旭 是廚師更是老師 守住清貧傳技藝 鹽焗雞、咕咾肉、梅菜扣肉喚釀春…… 阿嬤叫、艾粄香、餈粑美食碌碌燒…… 東江菜,為了愛情,在潮州一家酒店當廚師的他,義無反顧來到惠州,還「轉了行」。 2013年,惠州城市職業學院開設烹飪與營養專業,李正旭來面試時帶了一把刻刀和一根蘿蔔,現場雕了幾朵花,領導們很滿意。 就這樣,李正旭從廚師變為老師。 很多人覺得做老師輕鬆,做職校老師更輕鬆。
  • 《中餐廳》第四季宜昌開拍!帶你玩轉世界水電名城宜昌
    在雕塑旁的高地上有一片仿古建築,即長坂坡公園。園中有子龍閣、趙子龍公園、「長坂雄風」石碑等景點,滄桑古樸,無聲講述著三國傳奇。Tips:地址:宜昌當陽市長坂路86號03宜昌美食之旅蘿蔔餃子‖ 宜昌小吃首推
  • 惠州西湖逛吃又有新去處,「熙湖門美食街」2020年春節前啟用
    惠城阿嬤叫、龍門米餅、東江鹽焗雞、西湖東坡肉、羅浮山山水豆腐花、廣式腸粉、橫瀝湯粉、惠陽黃金酥丸、平海古城薄餅、博羅麻陂肉丸……當這些獨具惠州特色的小吃匯集在一起,吃貨們你是否還坐得住? 今年春節,惠州人又有新地方可以逛吃逛吃。
  • 吃餃子,此餡比蘿蔔鮮比魚有營養,孩子吃兩頓都不夠
    吃餃子,此餡比蘿蔔鮮比魚有營養,孩子吃兩頓都不夠昨晚,她女兒開始喊她今天要吃餃子。她問她吃什麼餡料。她搖搖頭,一點也不知道。我媽媽喜歡蘿蔔,所以她說她要蘿蔔和豬肉餡。她搖搖頭說她吃膩了。每個假日都有肉和蔬菜。太俗了。
  • 閩南夜話|複製阿嬤的菜頭粿
    複製阿嬤的菜頭粿作者/葉香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閩南人把蘿蔔稱為「菜頭」,把蘿蔔糕稱為「菜頭粿」,「菜頭」諧音「彩頭」,吃了菜頭粿就能討個好彩頭我祖籍南安,幼時在老家曾見過阿嬤製作菜頭粿。南安祖厝是一座帶天井的大房子,住著好幾戶人家,有一口公用的井和一方石磨。記得小時候,天剛亮,阿嬤起床忙活了。她麻利地將還帶著露珠的蘿蔔葉子齊頭削掉,用井水把蘿蔔表皮清洗乾淨,僅留出一兩根蘿蔔切成塊,其他的蘿蔔都切成細細長長的絲,稍微抓一下鹽,擠幹蘿蔔絲裡的水分,將發泡好的香菇和新鮮的豬腿肉都切成丁。
  • 山東各地的方言中「餃子」分別叫什麼?為什麼會有不同叫法?
    2、濟南、淄博等地叫「包子」濟南、淄博等地通常把餃子叫「包子」,而把人們通常認為的「包子」叫「大包子」。比如,濟南人說:「咱們回家包包子吃吧?」這一定是指包餃子;而淄博人說的「吃頓大包子吧……」並不是指包子特別大,而是指它不是餃子。
  • 冬至了,別忘吃餃子,蘿蔔餃子好吃有訣竅,這樣調餡最好吃,真香
    冬至了,別忘吃餃子,蘿蔔餃子好吃有訣竅,這樣調餡最好吃,真香又是一個餃子節。你們北方人怎麼又又又又吃餃子啦?在北方,冬至就是餃子族的節日,餃子對於北方的廣大人民來說,是一種神奇的食物,任何節慶都可以是餃子,簡直是節日的食物標配,從年夜飯吃到入伏,從夏至吃到冬至,好像只有餃子,才能慰藉北方人無處安放的靈魂。「冬吃蘿蔔,夏吃薑」,冬天吃蘿蔔,做成餡包餃子,口感鮮嫩、鮮美多汁,也格外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