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周一)晚18:30,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防教育教研部主任陸華教授來到東南大學丁家橋校區科技會堂,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題為「當前國際熱點問題分析——敘利亞危機與大國博弈」的精彩講座。
陸華,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防教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教育部第三、四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普通高校首屆軍事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國防教育師資庫首批入庫專家。南京市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
本場講座由東南大學黨委人民武裝部主辦,東南大學國防軍事實踐團橋區分部、公共衛生學院團委、公共衛生學院學生會承辦。
本場講座作為「東南大學國防大講堂」第十講,也是2020年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信仰公開課」專場講座,從敘利亞內戰形勢切入,以「大國關係梳理」、「熱點問題剖析」為支點,全面客觀地介紹了敘利亞戰局的形勢變化,最終落腳」如何把握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問題,帶領同學們一覽風雲變幻的世界格局,剖析國際社會的深刻變化。
講座伊始,陸華教授即以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講話,介紹了當前國際社會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並指出:「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
敘利亞地處亞洲西部,與多個國家接壤,敘利亞危機的起因,即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歷史、文化、宗教等多個因素息息相關。敘利亞危機的根源在於:
一、宗教矛盾與政體特徵是其危機的內部因素,敘利亞作為少數派統治下的世俗化維權政治國家,其大多數民眾信仰的遜尼派與執政黨派——什葉派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
二、「阿拉伯之春」及其影響催化了敘利亞危機的產生與演變,「阿拉伯之春」是西方媒體所稱的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是指自2010年12月突尼西亞一些城鎮爆發民主運動以後,阿拉伯世界一些國家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推翻本國專制政體的行動,「阿拉伯之春」使阿拉伯國家陷入政治混亂、民不聊生的漩渦,其背後是西方國家在世界範圍內推行的「顏色革命」、「和平演變」作祟,它使敘利亞國內原本的宗教之爭、政治之亂逐漸演變為政府軍與反政府軍的內戰。
敘利亞領導人巴沙爾·阿薩德執政期間,在「阿拉伯之春」運動的影響下,在敘國內出現反對派呼籲巴沙爾下臺,這與埃及以及利比亞局勢發展之處非常相似。而巴沙爾迅速反應,針對國內形勢推出了應對性政策,在其對抗國內反對派的過程中,幾個標誌性事件的發生推動敘利亞局勢一步步變得波譎雲詭:
其一, 2013年化武事件。這是敘戰爆發以來敘境內第一次公開發布的化武襲擊事件,此後數年撲朔迷離的化武事件一直伴隨著敘戰。而此次化武事件以美俄就處置敘利亞化武達成協議落下帷幕。
其二,難民危機。敘戰爆發以來,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湧入歐洲,為歐洲國家帶來了極大的不穩定因素。
其三,伊斯蘭國的建立。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在敘的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敘利亞危機的重要推手。
陸華教授指出,敘利亞成為大國博弈中心的價值在於:
第一,美國對敘政策是其中東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敘利亞是美定義的邪惡軸心國家之一,歐巴馬執政期間,美國及其盟國聯合打擊敘利亞,以期利用「阿拉伯之春」顛覆巴沙爾統治,希望敘建立親美政權,同時借打擊敘利亞境內的ISIS削弱巴沙爾政權,重新派兵謀求在敘及中東的權益。川普上臺後施行「離岸平衡」政策,借「化武事件」直接對敘動武,聯合英法打擊敘利亞,同時,川普政府在巴以問題上「一邊倒」支持以方,「聯以制敘又制伊」,使敘利亞危機進一步激化。
第二,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的鐵桿盟友,是俄在近東地區最大的軍火出口國。同時,俄羅斯通過夯實塔爾圖斯港的戰略位置,扼住其軍事力量進出地中海的關口,希望藉機重返中東政治舞臺。
第三,多國聯手打擊伊斯蘭國,國際反恐取得顯著成績。隨著俄、法、德、英等世界大國的力量介入,伊斯蘭國遭到了巨大打擊,「國土」面積大幅減少,財政、人口也隨之縮減,俄羅斯在滿足其政治目標後宣布撤軍敘利亞。
第四,土敘關係日漸緊張。2016年土耳其為打擊ISIS並防治敘北部庫德人勢力坐大,其軍隊越境進入敘利亞北部,發動」幼發拉底盾牌「行動,此后土在敘利亞北部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使得敘利亞局勢更加複雜,也為敘利亞危機的解決增加了不小的難度。敘利亞局勢錯綜複雜,各國力量不斷角力,外部力量介入的越多,敘利亞危機本身就越難解決。
敘利亞從兩大派別的鬥爭,到極端恐怖組織ISIS勢力興起,再隨著伊拉克、土耳其以及以色列力量的介入,使得敘利亞地區問題逐漸凸顯,而美俄兩個世界大國,在敘利亞這個棋盤上的博弈,使敘利亞局勢越發不明朗。
敘利亞問題涉及歷史、現實、宗教、國際形勢、大國博弈等等多因素問題,一時之間難以解決,敘利亞的重建依舊充滿挑戰,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各國的反應各異,使敘利亞問題更加複雜。但是,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現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中國方案」提出通過啟動和談、停火止暴、合力反恐、人道救援、經濟重建,推動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
講座的最後,陸華老師以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作為結束語:「我們渴望和平,但決不會因此而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會拿國家的核心利益做交易。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疫情當前,世界變革,國家政策在鼓勵高素質人才加入到強軍隊伍當中,青年學子應該怎麼做、以何種力量獻身國防、建設國防是需要不斷思考的關鍵問題。
在講座的最後,大家踴躍發言,就自己關心的問題向陸華教授提問。
Q:利比亞內戰和敘利亞危機幾乎在同時期發生,為什麼俄羅斯對待利比亞和敘利亞的政策截然不同?
A:利比亞的政權始終處於分割狀態,而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位期間態度曖昧,立場動搖,爭議不斷,所以俄羅斯在對利問題上採取了保守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
Q:為什麼自2018年以來土耳其在敘問題上日漸強勢?
A:首先,土耳其作為中東地區的強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微妙,而美國在川普執政期間將俄羅斯與中國設立為首要目標。同時,土耳其把控著敘利亞難民流向歐洲的隘口,使歐美國家不得不為之忌憚。
Q:土耳其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會對敘利亞危機的解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A:土耳其出於對庫德人的防範,在敘北部大舉進軍,而當前敘利亞政府力量主攻收復敘南部地區而無暇顧及,幼發拉底以北均是土耳其的控制區域,未來,敘利亞政府對北部地區的應對是其解決敘利亞危機的關鍵。
文案 | 陳天一
攝影 | 徐 涵
責編 | 馬曉宇
▇ 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