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問題透視——敘利亞內戰與大國博弈

2021-02-19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2020年12月21日(周一)晚18:30,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防教育教研部主任陸華教授來到東南大學丁家橋校區科技會堂,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題為「當前國際熱點問題分析——敘利亞危機與大國博弈」的精彩講座。

陸華,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防教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教育部第三、四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普通高校首屆軍事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國防教育師資庫首批入庫專家。南京市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

本場講座由東南大學黨委人民武裝部主辦,東南大學國防軍事實踐團橋區分部公共衛生學院團委公共衛生學院學生會承辦。

本場講座作為「東南大學國防大講堂第十講,也是2020年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信仰公開課專場講座,從敘利亞內戰形勢切入,以「大國關係梳理」、「熱點問題剖析」為支點,全面客觀地介紹了敘利亞戰局的形勢變化,最終落腳」如何把握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問題,帶領同學們一覽風雲變幻的世界格局,剖析國際社會的深刻變化。

講座伊始,陸華教授即以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講話,介紹了當前國際社會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並指出:「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

敘利亞地處亞洲西部,與多個國家接壤,敘利亞危機的起因,即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歷史、文化、宗教等多個因素息息相關。敘利亞危機的根源在於:

宗教矛盾與政體特徵是其危機的內部因素,敘利亞作為少數派統治下的世俗化維權政治國家,其大多數民眾信仰的遜尼派與執政黨派——什葉派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

、「阿拉伯之春及其影響催化了敘利亞危機的產生與演變,「阿拉伯之春」是西方媒體所稱的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是指自2010年12月突尼西亞一些城鎮爆發民主運動以後,阿拉伯世界一些國家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推翻本國專制政體的行動,「阿拉伯之春」使阿拉伯國家陷入政治混亂、民不聊生的漩渦,其背後是西方國家在世界範圍內推行的「顏色革命」、「和平演變」作祟,它使敘利亞國內原本的宗教之爭、政治之亂逐漸演變為政府軍與反政府軍的內戰。

敘利亞領導人巴沙爾·阿薩德執政期間,在「阿拉伯之春」運動的影響下,在敘國內出現反對派呼籲巴沙爾下臺,這與埃及以及利比亞局勢發展之處非常相似。而巴沙爾迅速反應,針對國內形勢推出了應對性政策,在其對抗國內反對派的過程中,幾個標誌性事件的發生推動敘利亞局勢一步步變得波譎雲詭:

其一2013年化武事件。這是敘戰爆發以來敘境內第一次公開發布的化武襲擊事件,此後數年撲朔迷離的化武事件一直伴隨著敘戰。而此次化武事件以美俄就處置敘利亞化武達成協議落下帷幕。

其二難民危機。敘戰爆發以來,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湧入歐洲,為歐洲國家帶來了極大的不穩定因素。

其三伊斯蘭國的建立。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在敘的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敘利亞危機的重要推手。

陸華教授指出,敘利亞成為大國博弈中心的價值在於:

第一,美國對敘政策是其中東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敘利亞是美定義的邪惡軸心國家之一,歐巴馬執政期間,美國及其盟國聯合打擊敘利亞,以期利用「阿拉伯之春」顛覆巴沙爾統治,希望敘建立親美政權,同時借打擊敘利亞境內的ISIS削弱巴沙爾政權,重新派兵謀求在敘及中東的權益。川普上臺後施行「離岸平衡」政策,借「化武事件」直接對敘動武,聯合英法打擊敘利亞,同時,川普政府在巴以問題上「一邊倒」支持以方,「聯以制敘又制伊」,使敘利亞危機進一步激化。

第二,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的鐵桿盟友是俄在近東地區最大的軍火出口國。同時,俄羅斯通過夯實塔爾圖斯港的戰略位置,扼住其軍事力量進出地中海的關口,希望藉機重返中東政治舞臺。

第三,多國聯手打擊伊斯蘭國,國際反恐取得顯著成績。隨著俄、法、德、英等世界大國的力量介入,伊斯蘭國遭到了巨大打擊,「國土」面積大幅減少,財政、人口也隨之縮減,俄羅斯在滿足其政治目標後宣布撤軍敘利亞。

第四,土敘關係日漸緊張。2016年土耳其為打擊ISIS並防治敘北部庫德人勢力坐大,其軍隊越境進入敘利亞北部,發動」幼發拉底盾牌「行動,此后土在敘利亞北部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使得敘利亞局勢更加複雜,也為敘利亞危機的解決增加了不小的難度。敘利亞局勢錯綜複雜,各國力量不斷角力,外部力量介入的越多,敘利亞危機本身就越難解決。

敘利亞從兩大派別的鬥爭,到極端恐怖組織ISIS勢力興起,再隨著伊拉克、土耳其以及以色列力量的介入,使得敘利亞地區問題逐漸凸顯,而美俄兩個世界大國,在敘利亞這個棋盤上的博弈,使敘利亞局勢越發不明朗。

敘利亞問題涉及歷史、現實、宗教、國際形勢、大國博弈等等多因素問題,一時之間難以解決,敘利亞的重建依舊充滿挑戰,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各國的反應各異,使敘利亞問題更加複雜。但是,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現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中國方案」提出通過啟動和談停火止暴合力反恐人道救援經濟重建,推動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

講座的最後,陸華老師以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作為結束語:「我們渴望和平,但決不會因此而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會拿國家的核心利益做交易。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疫情當前,世界變革,國家政策在鼓勵高素質人才加入到強軍隊伍當中,青年學子應該怎麼做、以何種力量獻身國防、建設國防是需要不斷思考的關鍵問題。

在講座的最後,大家踴躍發言,就自己關心的問題向陸華教授提問。

Q:利比亞內戰和敘利亞危機幾乎在同時期發生,為什麼俄羅斯對待利比亞和敘利亞的政策截然不同?

A:利比亞的政權始終處於分割狀態,而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位期間態度曖昧,立場動搖,爭議不斷,所以俄羅斯在對利問題上採取了保守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

Q:為什麼自2018年以來土耳其在敘問題上日漸強勢?

A:首先,土耳其作為中東地區的強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微妙,而美國在川普執政期間將俄羅斯與中國設立為首要目標。同時,土耳其把控著敘利亞難民流向歐洲的隘口,使歐美國家不得不為之忌憚。

Q:土耳其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會對敘利亞危機的解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A:土耳其出於對庫德人的防範,在敘北部大舉進軍,而當前敘利亞政府力量主攻收復敘南部地區而無暇顧及,幼發拉底以北均是土耳其的控制區域,未來,敘利亞政府對北部地區的應對是其解決敘利亞危機的關鍵。

文案 | 陳天一

攝影 | 徐   涵

責編 | 馬曉宇

▇ 掃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敘利亞的無奈——任人擺布的棋子、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至今,十年戰火已讓敘利亞千瘡百孔、滿目瘡痍,也正因如此,敘利亞已經逐漸淪為一枚任人擺布的棋子,成為了各個國家博弈的犧牲品。正如歌詞裡唱的那樣,如今的敘利亞已是"我像是一顆棋,來去全不由自己"的無奈處境了。
  • 風雲再起——大國博弈之地敘利亞
    大國博弈之地 中東是世界大陸的「十字路口」,而敘利亞又是中東「心臟」,它可以輻射整個中東。在敘利亞這片土地上,每一方力量都在為自己的利益作戰。 對於美國來說 抓住敘利亞中東「石油美元」的控制權就穩穩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敘利亞問題不解決,「俄伊敘」聯盟就會鞏固,這樣就威脅著美國「美元霸權」地位。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佔全球總儲量的61%以上。
  • 專訪歷史學家阿米蒂奇:從伊拉克到敘利亞,什麼是「內戰」?
    那時,在美國、伊拉克和世界其它地區,對當前美索不達米亞衝突性質的辯論正日趨白熱化:到底該如何定義在伊拉克發生的事?這是叛亂嗎——意味著它應該由國家內部的暴力部門加以壓制?這是內戰嗎——意味著衝突雙方在某種程度上的對等性?對於「為何圍繞內戰會產生這麼多困惑和爭論」這個問題的好奇,成為我撰寫本書的一大動力。
  • 盤點2015大國博弈:中東成為風暴眼
    導語:相較於去年,今年大國間博弈力度有增無減。其中,中東局勢成為世界大國和地區強國間博弈最為顯著的風暴眼之一。敘利亞危機外溢效應急劇擴大,國際反恐形勢牽動了地緣戰略格局調整。俄羅斯在敘利亞展開積極軍事行動,特別是在戰機遭土耳其擊落後,俄與北約國家間關係愈加複雜化,俄美中東戰略分歧難以彌合。
  • 敘利亞為何如此重要?這是一個迷失在歷史中的新月沃土
    四戰之地,內憂外患如果將貿易路線比較當前的國界線,會發現敘利亞的海岸線是多麼短,在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等國的分割下,敘利亞不得不以拉塔基亞作為自己最大的港口,無論是大馬士革還是阿勒頗的地位都遭到削弱。
  • 【專訪】美英法動武能否扭轉敘利亞戰局?
    界面新聞就此專訪了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李福泉、閆偉,以及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晉,從外交和軍事角度進行了解讀。界面新聞:在禁化武組織來到大馬士革調查前,美國為何急於對敘利亞動武?李福泉:很明顯,現在美英法需要的不是一個真相,而只是打擊敘利亞的藉口,因此根本不在乎這個真相。而且我們也注意到,化武事件的發生在敘利亞內戰中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
  • 敘利亞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美英法剛結束對敘利亞的首輪打擊,而國際輿論普遍認為第二輪打擊也會不久將至。再回首已經進行數年的敘利亞戰爭,似乎很多人都不知道究竟它是因何發生,又為何遲遲未結束,動蕩不斷。敘利亞遲早會成為西方的目標但敘利亞的「不合群」卻並不是被打壓的根本原因,其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成為美英法鞭撻討伐的對象,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大國博弈。敘利亞只是大國博弈下的政治犧牲品。
  • 社科院學者:利戰事背後是大國實力地位的博弈
    隨著「奧德塞黎明」 一聲巨響, 西方拉開了軍事幹預利比亞內戰序幕, 利比亞局勢成為全球焦點。其背後所折射的世界大國在西亞北非的博弈,不僅讓世界矚目,而且引發了我們對中國在非洲輻射力、影響力的反思。目前, 利比亞局勢進入僵持階段, 本報記者就隱藏在利比亞局勢背後的大國博弈問題專訪了地緣政治與國際戰略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政治研究所高華副研究員。  利比亞之戰:一場西方權力饕餮  記者:利比亞在西亞北非乃至世界地緣政治與國際戰略格局中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地位?
  • 小國的悲哀:美俄兩國為啥老是揪住敘利亞不放?
    (二)、兵家必爭,小國悲哀 敘利亞內戰已經打了十年,其實說白了就是美俄兩國進行的博弈。如今沙特和阿聯這兩個產油大國那都是美國的鐵桿盟友,如若再將敘利亞收入囊中那麼石油價格就是它自己說了算的。 所以,對美國而言,掌控敘利亞等於掌控整個中東,等於擁有了全方位牽制歐亞的能力,這是它全球戰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 大國在網絡安全層面博弈 網絡政治學成為國際政治新領域
    人民網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 常紅)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今日在京發布《國際形勢黃皮書》(《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2014年)》)。黃皮書指出,隨著網絡安全在國際關係舞臺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網絡政治學成為國際政治的一個新領域。
  • 大國博弈,小國受傷,100年前中國經歷的一切在亞美尼亞上演
    而這場戰爭的背後蛀牙是俄羅斯、土耳其以及歐美國家的暗中博弈,大國鬥爭,小國受傷,這場戰爭對亞美尼亞的傷害非常大。亞美尼亞人口只有三百萬左右,為了這場戰爭,亞美尼亞動員了全國所有兵力,大量悼念人也被召集,投入戰爭,不少祖孫三代一同上戰場。
  • 敘利亞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其他國家要去「欺負」敘利亞?
    至於其他國家插手敘利亞的原因,也是基於利益,俄羅斯伊朗希望維持巴沙爾政權,阿拉伯國家、美國、歐盟自然希望推翻巴沙爾,扶持傀儡政權,所以敘利亞這片土地,就是大國的博弈場,苦就苦了那些平民百姓。敘利亞內亂原因2:國內民不聊生其實獨裁倒也不是什麼問題,畢竟繼承統治地位的阿拉伯國家也有很多,關鍵是國民生活水平極低。為了維持地區穩定,敘利亞始終不願削減軍費,導致國內出現財政危機,後來通過印鈔票的方法,雖然解掉了燃眉之急,但此舉無疑是飲鴆止渴。
  • 為什麼美國敢出兵敘利亞,但中國內戰卻不插手幫國民黨呢?
    前些日子,一張敘利亞駐聯合國大使巴沙爾·賈法裡的落寞照片在網上廣為流傳,英美等國為了維護快倒下的敘利亞反對派,不惜公然出兵幹涉,儘管巴沙爾·賈法裡在安理會上有理有據的反駁了英美等國的侵略行徑,但因為國家的弱小,依舊無法改變國家的命運,這不禁讓曾經有著同樣遭遇的國人們為之心酸。
  • 內戰後的敘利亞,一個分崩離析的平民之家
    本文為鏡相欄目獨家首發非虛構作品,如需轉載,請至「湃客工坊」微信後臺聯繫文 | 姚璐編輯 | 劉成碩自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爆發以來,反對派、ISIS(伊斯蘭國)等組織與巴沙爾·阿薩德政府展開了持續數年的武裝衝突
  • 敘利亞:是因為什麼原因?讓這個國度陷入到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
    敘利亞爆發內戰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利益的分配,敘利亞和其它中東國家一樣,也是由什葉派和遜尼派長期控制這國家主權,其中政府是什葉派中的阿拉維派掌權。敘利亞人口構成是這樣i的。再加上美國一直想控制中東的石油,敘利亞的石油儲量也是客觀的,因此美國政府才會和敘利亞的反對派,以及遜尼派武裝合作,助力這些人馬。事成之後,反對派上臺,而美國則獲取石油等資源。
  • 新冠疫情不僅是一場疫情,而是危機的導火索,國際關係惡化的開始
    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而國際關係也是如此。歷史告訴我們,大的危機之後,往往都會導致國際關係惡化。因為危機本身會使得很多積累的經濟社會矛盾開始集中爆發,進而影響到民眾的生計,加劇人們的焦慮,思想越發保守且短視。隨之而來的是民族主義情緒加劇,政局開始動蕩。
  • 敘利亞軍人寧死不屈與敵同歸於盡,兒子已被這大國軍校錄取
    作者:雷炎近日,俄羅斯聖彼得堡蘇沃洛夫少年軍校來了8名特殊的學員,這些都是敘利亞政府軍烈士的兒子,他們的父親在與極端分子戰鬥過程中犧牲,而他們的兒子被俄羅斯人接到安全的聖彼得堡,並送進少年軍校學習,以表達對英雄的崇敬
  • 三分鐘看懂敘利亞十年戰火
    一場橫掃中東北非的風暴,將敘利亞拖入無盡戰爭,如今已是第十年。從抗議當局的內戰,到如今多國博弈,敘利亞的棋盤上究竟有些誰?又為何而戰?戰爭初期,巴沙爾·阿薩德只有一個目標:保住政權。俄羅斯是他的堅定支持者。對俄羅斯來說,力保敘利亞就是保住它在中東地區重要的盟友,也是保住它在地中海的唯一港口塔爾圖斯港。
  • 齊前進:大國對小國當扶危濟困為先
    而小國、弱國時常面臨危險和困難,需要大國幫助與保護。大國如何與小國相處?正如老子所說: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也就是大小國家應彼此尊重,大國更要對小國禮下謙讓,扶危濟困。俄羅斯對敘利亞的支持,算是一個例子。敘利亞等中東國家為動蕩之地,安全問題長期沒有解決。政權不穩,極端和恐怖主義層出不窮,國與國之間矛盾衝突尖銳,所以一些中東小國需要大國保護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