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法國系的車,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板車的吊掛,說到板車的吊掛,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法國系的車,在大眾看來,法系車基本上像板車一樣懸掛著,在網上也有人說法系車的板車吊掛不好,為什麼車主的第二輛車選擇了法系車呢?真的沒有其他選擇嗎?現在從日本車和德國車的銷售量到口碑好像比法系車好一點,我也問了幾輛車的車主,特別是第二輛車選擇了法系車的車主,他們給我的答案很簡單,我習慣了開車,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我一直認為還是車主比較有發言權。
車主張先生最早出發的是公司的愛麗舍,之後,自己有條件買車的時候,第一輛車還是愛麗舍,據他說,這輛車和價格相同的日系車和國產車的舒適性可能有差異,但是操作性很好,而且這輛車的質量也很好,配置方面可能和國產車有差別,但不去修理也可以,材料方面也很結實,被追尾了一次,對方車的頂蓋都起來了,他的車什麼都沒有,只是補充油漆,這也是為什麼之後換乘的時候,他又選擇了法國車?關於板車懸掛的事,據他說,如果沒有駕駛過的話,不能隨便說,法系車在底盤調教中,絕對不知道是不是獨立開的。
車主孫先生是汽車媒體的運營商,自己買車時選擇的是DS7,當時很多同事和她說話,她說車裡有很多小毛病,板車吊起來不舒服,但她堅決地買了,大家都不知道,她的父親開車的是標緻雪鐵龍,她從來沒有覺得這輛車不舒服,所以換乘的時候也優先選擇了法國車,這一點不得不說與同樣價格帶的車型相比,法系車的質感、材質、設計更為領先,所謂板車吊掛,是因為所有汽車企業的調教都不完美,所以只能說系車真的是超過了板車吊掛的獨立吊掛水平。
車主小劉的第一輛車是13種標緻308,現在第二輛車是標緻5008,很多人說同樣價格段的日系車真的比5008舒適,但是聽小劉說,我已經習慣開車了,我不習慣換別的車,這和板車的吊掛有關,板車一定程度上振動大,舒適性不太好,但是強度高,裝載強,車輪寬度大,前輪的方向盤不正確,也缺乏獨立的懸掛,如果設置在比較有實力的學校,可以製作板車吊掛舒適的車型,心情不好,真的不是為了面子,相反,有朋友在網上攻擊法系車的底盤,但他們還不知道是否真的開過法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