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帶表妹,一年級獨自上街購物,孩子卻說:媽媽,我沒有安全感

2020-10-12 小舅媽育兒
  • 引言

我們常說,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快地成長起來,更快的融入社會。

然而很多時候,太早要求孩子獨立,可能會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四歲可以自己帶表妹玩,一年級獨自上街購物,她卻說:媽媽,我沒有安全感

《少年說》裡有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叫陳沛然。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她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因為媽媽的嚴格教育,陳沛然從小就很獨立,四歲可以自己帶表妹玩,一年級獨自上街購物。就是這樣一個從小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孩子,卻在十歲的時候跟媽媽說,「媽媽,我沒有安全感。」

一個本來應該無憂無慮的童年,卻因為母親的「強迫」過早獨立,獨自去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坎坷,這個十歲的小女孩在街上獨自行走的時候,她在想什麼?

恐懼充滿了她的內心,沒有人可以讓她依靠,然而即便是這樣,她的媽媽仍然堅持:「安全感只能靠你自己給自己,用愛是無法彌補安全感的。

安全感,不是自己給的,只有父母的愛才能讓我們充滿安全感

有多少人聽過「安全感是自己給的」這句話?其實這不過是一句自我安慰罷了。

中科院的侯瑞鶴教授曾經說過:獨立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孩子在接收到充分的愛之後,在獲得了對世界基本的信任感之後,自然產生的需求,由內而外的需求。

你的孩子,還沒有感受到你的愛,還沒有形成安全感,還沒有對世界形成基本的信任,就被逼迫著走向了獨立。

被迫獨立的孩子,每一次向你求助,實際上都是在「求救」,而你的每一次拒絕,都會讓他們產生深深的恐懼,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失去求助的本能,哪怕是遇到獨自無法解決的困難,他們也不會再向他人尋求幫助。

我們不是不希望孩子獨立,而是不希望孩子過早獨立。孩子的獨立意識培養,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 把握好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黃金時期

3-6歲,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把握住這個階段,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 什麼年紀做什麼事,不要提早

就如同陳沛然一般,三到六歲的年紀,一般的孩子能夠獨立吃飯穿衣睡覺、收拾自己的玩具,就已經足夠獨立了,但是她卻能夠帶著表妹上街玩,這就是超出年齡段的獨立行為,會讓孩子產生恐慌感。

  • 家長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你努力,你的孩子就會學著你努力,你勤勞,你的孩子就會學著你勤勞。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只有家長成為獨立性很強的人,孩子才會同樣獨立。

  • 在安全範圍之內,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不能讓孩子「無所畏懼」的嘗試一切,這樣可能會讓他們面對危險而不自知,受到傷害。

在家長控制的範圍之內,放開孩子的手,讓他慢慢去嘗試,讓他知道,父母不可能讓自己獨自面對危險,父母會及時保護自己,這樣孩子才會充滿安全感。

  • 結語

孩子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多遠,很大程度上是由獨立性決定的,但是過早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只會讓他們產生獨自面對陌生世界的恐慌,適得其反。

循序漸進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他們在安全感中健康成長,千萬不要操之過急。

相關焦點

  • 媽媽一走開孩子就哭,是缺乏安全感?醫生卻說:搞錯意思了
    其實,這孩子才3歲多,但閨蜜說每次她要上班、出差或者把兒子送到幼兒園,要走的時候,兒子都會哭。她聽別人說,媽媽一走開,孩子就哭,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她擔心兒子因此有心理問題,就想諮詢一下醫生。可醫生聽了閨蜜的表述,卻說:搞錯意思了。孩子缺不缺乏安全感,不是看與媽媽分開時,他哭不哭,而是看媽媽回來之後他的表現是怎麼樣的。
  • 三四歲的孩子黏媽媽怎麼辦?媽媽做好這三點,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閨蜜和動媽抱怨,四歲的諾諾突然從一個獨立的小男子漢化身成了黏人「媽寶男」。動媽記憶裡的諾諾是那個很獨立的孩子,他三歲就能自己穿衣、穿襪和穿鞋,也能自己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被褥和房間。當然,更多的時候諾諾喜歡拽著閨蜜去找小朋友玩。
  • 三四歲的孩子黏媽媽怎麼辦?媽媽做好這三點,帶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閨蜜和動媽抱怨,四歲的諾諾突然從一個獨立的小男子漢化身成了黏人「媽寶男」。這是因為,孩子從母體娩出那一刻起,就要經歷漫長的心理分娩期,大概從0歲一直到3歲。在這段時期內,孩子在心理上對媽媽的依賴感需要經過一個過程才能變得獨立,而這個過程中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是正常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依戀」。一般來說,孩子大概會有四個明顯的「依戀期」,分別出現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
  • 培養孩子獨立,一愛二思三做,給孩子足夠的愛和支持!
    《少年說》裡,名叫陳沛然的小女孩,從小就被媽媽要求獨立,甚至難過害怕找媽媽時,也被要求要堅強勇敢。因此,她早早就能獨立做很多事。比如:4歲就能帶表妹上街玩耍,並照顧好表妹;一年級就能獨自坐地鐵,去附近的廣場購物;現如今,更是可以憑著一張地圖,去任何陌生的地方……看起來,陳沛然好像已經很強大,很獨立。
  • 新手媽媽獨自帶娃的秘密
    白天十幾個小時,扔下剖腹產手術後未愈的我和奶娃自求生存。 好在女兒真的是小天使,很聽話好帶,一直到現在快四歲,都是我自己在帶。回想這一路,雖然辛苦過哭過抑鬱過,都堅持下來了。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都是公婆幫忙帶孩子。
  • 「主題」媽媽獨自斷奶妙招,與你一起分享
    說起斷奶,很多媽媽主張隔離式斷奶!之前也聽過很多媽媽分享說:孩子斷奶期間還是要和媽媽分開的,如果斷奶期間孩子看不到媽媽,最多是哭一會,但是要是看見媽媽在身邊,那斷奶就難了。我表妹斷奶的時候就是喊了自己的媽媽來幫忙,每天晚上都是表妹的媽媽帶著孩子睡,表妹和表妹夫在另外一個房間睡!聽表妹說斷奶那幾天晚上她媽媽和她夫妻倆壓根沒有睡覺!孩子一直哭鬧著找媽媽~找媽媽!這外婆也不經常來,孩子很牴觸,表妹想過去,但是想想要是過去了孩子奶就斷不成了,所以狠心一直沒去,最後孩子哭鬧到深夜,睡了沒一會又哭鬧,所以一家人也就跟著沒法睡覺了!
  • 太早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中國式教育最大的悲哀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少年說》裡有一位叫陳沛然的女孩,她媽媽對她異常嚴格,從小就要求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哪怕是一些很難的事情。因此陳沛然很小就可以獨立做很多事情——4歲就能帶小表妹上街玩耍,一年級就可以獨自坐地鐵去購物廣場購物。
  • 當孩子說:「我不想一個人睡,我怕」,媽媽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表妹最近正在訓練5歲的外甥女「分房睡」,想方設法讓其在房間裡獨自睡覺。此舉的初衷在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雙方的睡眠更有保障,可是被迫的「分房睡」反而讓母女二人幾乎每晚都不得安寧。每到入睡前外甥女就會纏著表妹說自己害怕,不敢一個人睡;每次孩子夜裡哭醒,表妹需反覆起床過去安撫哄睡,導致兩人白天的狀態都非常差。
  • 要不要辭職帶娃?媽媽問別人沒有用,想清楚四個問題就明白了
    朋友和網上說法各不相同,媽媽很糾結網上專家建議媽媽要自己帶娃:孩子在出生前三年是最關鍵的三年,媽媽一定要親自帶孩子,錢可以再掙,但是孩子的童年一去不復返,現在掙再多的錢,如果孩子小時候沒有教育好,長大也都會讓孩子敗光。
  • 28歲的表妹已經是3個女兒的媽媽
    一年後,表妹生了,是個女兒,雖然不是男孩,但畢竟是第一個孩子,全家都很高興,初為人母的表妹也沉浸在甜蜜的幸福之中,開啟了她人生很重要的身份~母親。當了媽媽後的表妹比以前忙了很多,而我也每天奔波於公司~家裡,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慢慢的我們聯繫的越來越少。
  • 孩子常被父母獨自被關在室內,可能要用一生為心理安全感買單
    父母外出辦事,又不方便帶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常常將年幼的孩子關在家裡,看似沒有什麼大礙,其實已經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埋下了隱患,弄不好還可能會發生大事。幸運的孩子可能化險為夷,不幸的孩子一失足成千古恨。最近發生在自貢市富川縣的驚險一幕,再次給家長上了一堂生動的安全教育課。
  • 幼兒園老師:我一眼能看出孩子是誰帶大的,奶奶和媽媽差距大
    你家寶寶是誰帶的呢?對於大多數年輕夫妻來說,生活不易賺錢難,小兩口齊齊出門把事業搞,才能勉強維持得了生活質量。於是,孩子的歸屬就成了問題,向老人求助幾乎是兩代人心照不宣的事實。只不過,老人帶娃遵守的始終是當年對待子女的一套,與現代講究的科學教育格格不入,帶大的孩子自然也是如此,從性格到言行舉止上,都跟媽媽帶大的孩子有很大差距。
  • 幼兒園老師:我一眼能看出孩子是誰帶大的,奶奶和媽媽差距大
    只不過,老人帶娃遵守的始終是當年對待子女的一套,與現代講究的科學教育格格不入,帶大的孩子自然也是如此,從性格到言行舉止上,都跟媽媽帶大的孩子有很大差距。我表妹是一家幼兒園的老師,從事教育行業多年,對孩子家長的性格都把握精準。對她來說,孩子是誰帶大的一眼就能瞧出來,只因以下方面大有不同。
  • 幼兒園老師:全職媽媽帶的孩子,和上班媽媽帶的孩子,差別很明顯
    也有一類女性,他們在生完孩子以後選擇在家做個全職媽媽,在家相夫教子,他們認為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小萍是個全職媽媽,從懷孕到孩子現在四歲一直都在家照顧孩子,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每天在家裡照顧孩子吃飯洗澡,晚上給孩子讀讀故事書。
  • 2位新手媽媽有話說:媽媽的陪伴才是孩子最好的安全感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也是父母愛的傳承。從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起,父母就應該承擔起自己該負的責任,做一個合格的爸爸媽媽。姍姍是一位新手媽媽,婚後意外懷孕有了第一個寶寶。她沒有做好當媽媽的準備,產後也不適應媽媽的身份。孩子差不多6個月左右就讓婆婆帶了,她就去上班了。她想著給孩子更好的物質保障比陪伴更重要。
  • 寶寶膽小怕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建議媽媽這樣給孩子安全感
    關於孩子的安全感,我想起了:這幾天總是在下雨,晚上帶孩子在鄰居家玩,突然電閃雷鳴,一個大閃電把兩個孩子嚇得趕緊跑進了媽媽懷裡。鄰居媽媽說她從小就怕閃電,也很怕黑,小時候農村的茅廁都是建在院子裡的,所以她晚上很少去上廁所,不是憋著,就是讓媽媽拿個便器放家裡。
  •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聽話、很難帶?可能是1歲前,你沒做到這四點
    文/笑雪前幾天和一個媽媽聊天,她說孩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特別難帶,不聽話,不遵守紀律,天天被老師請家長,這才一年級啊,後面的日子還長著呢,照這孩子這個架勢,小學能否順利畢業都不好說。所以說,在寶寶1歲前,媽媽能夠做到這四點很重要,為日後親子溝通、親子交流奠定良好基礎;反之,如果你的孩子不聽話、很難帶,可能是1歲前,你沒做到這四點所致。一、多與寶寶進行目光交流。
  • 記者提醒丨勿將購物小推車當兒童車帶小孩上街
    用購物小推車拉著孩子過馬路。記者 譚安麗/攝  中國甘肅網3月30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 (記者 譚安麗 實習生 權瑩) 將購物小推車當兒童車帶小孩上街,看似方便,實則安全隱患巨大。3月29日下午1時許,蘭州晨報記者在蘭州南濱河路平沙落雁雕塑附近看到,一名老人用購物小推車拉著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在馬路上行走,手推車上的孩子正在熟睡中,身子不時向左傾斜,隨時都有栽倒在地的危險,看得令人驚心。而老人手裡的小推車,就是市場上常見的簡易購物手推車。更令人擔憂的是,老人將小推車拉在身後,行走中視線根本不能顧及到孩子。正在疏導交通的交警告訴記者,此類情況多出現在早晨和傍晚。
  • 一歲的寶寶不跟父母睡,會缺乏安全感嗎?培養孩子獨自睡眠的方法
    從我生大寶時,我記得姥姥就讓我跟孩子睡一張床上,說孩子貼著媽媽,會有安全感。而二寶出生的時候,我也買了一張小床,本來想要讓她獨立睡覺,但不知是不是習慣了帶大寶的那種方式,感覺放在小床上是各種不方便,後來棄小床不用,還是把二寶放到自己身邊,反而心裡覺得踏實了。但二寶睡覺不如大寶好,一直到一歲多才晚上能睡整覺,而且必須要我陪著才睡得踏實。二寶出生後,我得有兩年晚上沒有睡過整覺。我想這種經歷是很多中國媽媽都曾經有過的。
  • 年輕寶媽讓5歲孩子獨自外出購物,鬧烏龍!我們要不要教孩子購物
    年輕媽媽為了培養寶寶獨立外出買東西的能力,竟讓5歲小孩獨自外出買東西,寶寶跑了幾條街,最後跑回來找媽媽要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好可愛有沒有?雖然我不建議你們單獨讓一個5歲的小寶寶獨自外出,但是我還是建議你學會讓孩子自己學會買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