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想做個數學家,創業成功後去做風投,幫了中國40多家上市公司

2020-12-13 富豐財經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財不外露」,中國很多富豪都對這句話深信不疑,所以漸漸地,除了富豪榜上的那些企業家們,還有一批人被人們稱作「隱形富豪」,因為有的人的身價資產到底多少,你根本沒有辦法去計算,比如紅杉中國的掌門——沈南鵬!

夢想做數學家卻回國做起了網際網路

在別人眼中,沈南鵬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1967年出生的他在7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從寧波搬到了上海,在15歲的時候這個數學天才遇到了另一個數學天才,這個數學天才就是梁建章。

1982年的時候,這兩個數學天才在全國第一屆中學生計算機競賽上拿到了冠軍,還獲得了免試直升上海交大試點班的機會。因為在數學上的天賦,當時沈南鵬的願望就是和陳景潤一樣做一個數學家,所以毅然決然選擇了數學專業。

21歲的沈南鵬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當時就揣著300美元飛到了紐約,但是當時哥大還沒有開學,在開學之前他根本拿不到2萬美金的全額獎學金,最後還是在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度過了那段沒錢的時期。

但是他在哥大待了一年就待不下去,最後決定去耶魯讀MBA。在耶魯讀完書後沈南鵬就去華爾街找工作了,在華爾街一待就是8年!

在華爾街的這些年,他看到了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崛起,於是就決定回國創業,做網際網路!

從攜程到如家

從美國回到上海的時候,是1999年,那個時候新浪、網易、搜狐三大門戶網站已經開通了,騰訊和阿里也在開始探索。沈南鵬和三個同學梁建章、季琦還有顧敏四個人決定一起創業,做旅遊網站,攜程橫空出世!

剛開始的時候,沈南鵬等人決定賣機票,但是效果很不好,還花了很多錢。因為根本沒有辦法和機票代理公司比。後面四個人又先後賣旅行團、賣門票,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

四個人又不想就這麼輕易放棄,於是決定先做已經成型的酒店預訂業務,沒有錢的四個人只能去找投資。季琦找了IDG,章蘇陽給攜程團隊投了50萬美金,然後章蘇陽又將沈南鵬這個團隊介紹給了軟銀中國。當時沈南鵬告訴石明春,現在他們所做的這種發展模式在美國已經成型,並在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也會發展起來,在石春明向孫正義匯報後的第二天就籤字合作了。

後面又陸續得到了美國蘭花基金和香港晨興集團等5家投資公司的投資,一共得到了450萬美元的投資。有了資金的沈南鵬四人,開始大刀闊斧。沒用多久,攜程業務量上升得飛快,每天打來電話的數量暴增40%-50%。到了2002年底,攜程的業務量上升到每月20萬間房,員工達到5000多人。

因為攜程的預定酒店服務中,提供的都是三星、四星的酒店,很少有乾淨廉價的酒店,在一大堆評論中,沈南鵬捕捉到了這個信息,然後決定在國內辦經濟型的連鎖酒店。因為在當時酒店的兩極分化特別大,便宜的招待所髒亂差,星級酒店又太貴,沈南鵬發現在中間區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就這樣如家酒店集團成立。

沈南鵬用了5年的時間,就讓如家酒店集團旗下分支出了和頤酒店、如家精選酒店和雲上四季酒店等5家酒店,不論是在規模還是營業額上,都一舉超越7天酒店、錦江之星等,成為同類市場的第一名。

創業成功,幫40多家上市公司成「投資教父」

創業成功的沈南鵬開始轉入風投行業,將紅杉資本引入中國。不虧是在華爾街待過8年的人,做起投資來,非常有遠見和計劃。

2006年,他向奇虎360投資700萬美元,並且對網際網路行業進行梳理,不管是購物平臺還是物流公司,或者是網際網路金融和大數據,他都沒有放過,統統收入囊中。

在沈南鵬投資的公司中包括:阿里巴巴、京東等大企業,還有美麗說、螞蟻短租等發展前景很不錯的小公司。據不完全統計,光是上市公司就超過了40家。

現在紅杉中國在沈南鵬的主持下,在科技、消費服務業、醫療健康和新能源等領域投資了300多家公司,投資界到現在都有「你可能不認識沈南鵬,但一定在用他投資的公司的服務」、「他買下了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半」等說法。

馬化騰稱他為中國最成功的投資人

即使說了那麼多,攜程和如家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是沈南鵬這個名字還是讓人感到陌生。但是我們眾所周知的馬化騰卻被他吸引!

可能成功的男人之間是存在磁場的,作為中國網際網路大佬的馬化騰,和沈南鵬之間存在著一種神奇的磁場,馬化騰還曾在公開場合的發言中不遺餘力的「吹捧」沈南鵬!

在一次公開的活動中,馬化騰在臺上發言的時候表示,在他的印象中,中國風險投資界最成功的投資人就是沈南鵬,沒有之一!因為沈南鵬投資了美團、餓了麼等公司,媒體評價他「買下了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半」!

這件事被馬化騰當中說出來,坐在臺下的沈南鵬也是「害羞」到不行!

你們知道沈南鵬這個人嗎?你知道紅杉中國投資中國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嗎

相關焦點

  • 國內有哪些知名的風投公司?
    來源 | 創業投資家作者 | 創業投資家風投,即風險投資,顧名思義,是一種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手段。近些年我國的風投公司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活躍,我們熟知的很多企業都有風投的影子,風投公司也確實為我國很多創業型公司提供了機會和條件。
  • 全球都找他要呼吸機!他40歲開始創業,公司市值超3000億
    畢業後,李西廷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漢物理研究所,負責低溫工程工作。由於工作表現出色,八十年代初,李西廷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去法國巴黎留學了兩年半。1986年,中科院和美國一家上市公司合資成立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中國最早的高科技醫療器械公司。由於李西廷的專業符合,於是被中科院調到了安科公司工作。
  • 這些十分知名的風投公司,原來有這麼多的中國企業都被投資過!
    大家都知道,很多公司在創業時並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他們創業,因此就出現了風投公司這一角色,而風險投資公司也被稱為創業投資。而他們主要就是向初創企業提供資金,從而獲取公司股份來獲利。例如我們都知道馬雲創立淘寶之初,就是軟銀孫正義為其提供的資金。
  • 李善友:酷6要做第一家上市的視頻網站
    當時也不是對未來的風險沒有考慮,我覺得風險還是蠻大的,但人這一輩子總得做幾件你內心深處想做的事情吧,創業之後的確遇到了很多風險,創業風險是這樣的,不管你想不想,就算你想得再充分,你實際遇到的風險會比你想的風險多十倍不止,所以乾脆你不想了,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就好了。
  • 快訊:美亞柏科董事長劉祥南去世 花甲之年創業,公司成功上市
    他是廈門大學電子工程系的教授。  他曾是中國最年長的上市公司董事長。  他花甲之年創業,和學生們一起締造了國內電子數據取證的龍頭企業廈門市美亞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去年年初,他又創辦了第二家公司劉老師空中花果園,致力於發展屋頂農業。  去年8月,他接受廈門日報報記者採訪時說正關注「健康產業」,他說,他的夢想是有生之年創辦三家上市公司。他堅信,「只要有夢想,創業永遠不會晚。
  • 行業人士揭秘,做一個優秀的風投到底有多難?
    來看看以下這些事實:a)在時機良好時,是個人都認為他們有能力創辦一家成功的企業;b)即便市場景氣,大多數風投公司也會有20-30%的總損耗率,而在不景氣時,這個比例會超過40%;c)除了特別熱門的領域,即便市場運作良好,你也要預留出至少7年的時間,讓一家公司發展成熟;d)現在把一家公司培養成熟需要的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多
  • 創業常青:建設有無限動力的經濟發電廠
    作為一家運營40年的風投公司,紅杉資本打贏科技躍遷和經濟波動攻堅戰,投資企業超500家,當中350家為新科技公司,有200多家成功上市,100餘個通過兼併收購成功退出,從上市公司的數量看,紅杉投資的公司佔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總數20%以上。目前美股市值第一的蘋果公司、資料庫公司甲骨文、網絡硬體商思科、網際網路門戶網站鼻祖雅虎等皆為紅杉重倉押注而成。
  • WeWork 失敗背後:風投為何如此瘋狂
    諾依曼說,他在紐約經營著一家名為 WeWork 的公司,這是 「全球首個實體社交網絡」。自信滿滿的諾依曼還說:「我們將非常快地擴展到全國。」儘管彼時 WeWork 才成立兩年,諾依曼也年僅 32 歲,但該公司已經管理著 30 多萬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諾依曼還表示,WeWork 的客戶數量將馬上突破 1 萬大關。「我們將共同創造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社區。」
  • WeWork分崩離析的背後,是風投還是「瘋」投?
    諾依曼說,他在紐約經營著一家名為WeWork的公司,這是「全球首個實體社交網絡」。自信滿滿的諾依曼還說:「我們將非常快地擴展到全國。」儘管彼時WeWork才成立兩年,諾依曼也年僅32歲,但該公司已經管理著30多萬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諾依曼還表示,WeWork的客戶數量將馬上突破1萬大關。「我們將共同創造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社區。」
  • 在東南亞投資200多家創業公司後,500 Startup 投資人分享了三點洞察
    編者按:本文作者 Vishal Harnal,原文標題 3 Insights from Doing 200 Deals in Southeast Asia過去的五年間,有近500 家創業公司在東南亞迅猛發展。我們這個只有20人的小團隊先後投資了8個國家的200多家企業。
  • 中國的風投機構欲超越矽谷,矽谷的風投機構該何去何從
    編譯/瓊涼 首席創業官越來越多的資料證明,2018年將會成為以中國企業主導的風險投資年。根據Crunchbase, 中國貨幣網和Pitchbook的數據統計,中國投資初創企業的資金總量領先於矽谷和美國其他地區。
  • 平反後,3年創業失敗5次,終於把公司做上市!
    朋友勸他拿著賠償金,找個工作過一輩子。但王建平卻琢磨起了創業,他說:即便不工作,拿著國家賠償和房屋出租費,我也能基本衣食無憂地過完接下去的日子。但我不想老了回想起自己這輩子,除了17年外沒有任何值得銘記的。況且我已經失去了整整17年。我就想看看自己到底有用還是沒用。即使創業失敗,那也比在新疆摘棉花,每天吃3個酸饃饃的日子強!
  • 瘋狂的風投如何幫助WeWork犯下越來越多的錯誤
    紐曼是這家公司的核心吸引力所在。他在2001年搬到紐約的,後來自己承認當時目的是「和這個城市裡的每一個女孩搭訕」。不久,他開了一家銷售摺疊式高跟鞋的公司。創業失敗後,他創辦了Krawlers公司,專門生產帶護膝的嬰兒服裝。它的口號是,「僅僅因為他們不告訴你,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傷害你。」
  • 藝術生打造設計類O2O平臺 休學創業獲千萬風投 _夢想+_大楚網原創...
    第一次見到高輝,他談起項目時侃侃而談,一點也不像個90後的小夥。他開玩笑地對我說:「雖然我是個90後,但像是個70後。」 創辦培訓機構年入400萬 為開發產品選擇休學高中畢業後,高輝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藝設計專業。 在大學期間,他身兼班長、學生會主席等職務,此外,他還開飯店,做珠寶電商平臺,忙得一塌糊塗。
  • 將4家公司送上市的「創業教父」自述:我的創業反思和感悟
    9月22日,53歲的季琦迎來了人生的第四次敲鐘——在此之前,他參與創辦了攜程、如家、漢庭,這3家公司均成功上市,且市值超過百億。 季琦掌舵的華住集團,9月22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發行,港股上市首日開漲超2.69%,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港元。 作為華住集團背後的掌舵人,連續將4家公司送上市的「創業教父」,季琦的人生可以說非常傳奇,但他卻在自己寫的書《一輩子的事業》中表示,他的創業並非傳奇。
  • 我,開火鍋店市值100億,給員工買幾百萬衣服,卻把公司做垮了
    那時候我覺得,才20億而已,也沒有多厲害,要是我能把火鍋店做上市,那才是真的厲害。我這個想法本來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後來成功上市的海底撈,當年只是在四川簡陽和西安有幾個小店面而已,營業額遠比不上我的譚魚頭。只是,老天爺愛跟我開玩笑,我時運不濟罷了。
  • ...商機,他用10年時間做了3家百億級上市公司,三創三勝的秘籍是什麼?
    儘管初來乍到被摩登的上海人嘲笑為「鄉巴佬」,專業知識學的是潛艇受力、飛彈起飛速度等枯燥知識,但季琦在學校圖書館讀了不少書:讀哲學、讀歷史、讀毛澤東傳記……讓他對人生、世界有了更多新的想法。研究生期間,季琦自己開過電腦公司,也去過電腦公司打工,也到過美國「睜眼看世界」。可這些,還沒讓他成為被「中國酒店業」選中的那個人。
  • 中國企業為什麼多選擇美國上市?國內上市不香嗎?原因不簡單!
    言歸正傳,我們來繼續講講中國公司為什麼要赴美上市,以及在美上市的整個流程到底是怎樣的!相信看完後的讀者會對中美,在資本市場有一個更全面地了解。從1992年華晨汽車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開始,中國企業便拉開了走向國際資本市場的序幕!
  • 創業公司的失敗與復興的17個典型案例
    失敗的教訓  WPMU DEV公司CEO James Farmer:如果要說一個是失敗的教訓的話,我想,在創業開始時和另一位創始人平分股份是我做過的最愚蠢的事(我現在覺得,他當時完全可以接受30%,甚至是25%的股份)。我當時這樣做是因為我覺得那是「正確的事」。
  • 這家公司沒拿風投,卻成為了盈利4億美元的電商創企
    創始人兼執行長Michael Mente受企業家父輩的影響,Mente和Karanikolas也想創業,而後,1999年的創業浪潮席捲了美國。Mente甚至為了加入一家臨近紐波特海灘的軟體公司NextStrat,提前一年退出了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設的創業計劃課程。但是此時出手,為時已晚。在他們加入NextStrat後,網際網路泡沫很快爆發,他們眼看著身邊風投支持的科技公司紛紛倒閉。NextStrat最終走向破產,資產被變賣。經歷過這次的失敗,兩人發誓要遠離風投的資助,他們不想在另一家高風險的公司上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