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我弟休假,跟我跑了一趟遠望數碼城,進市場沒多久,他就笑得不行,因為一家批發手機的店,居然還賣國外版的茅臺酒。這對我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幾年來,新聞總是說華強北遍地空鋪,但真相是什麼樣呢,原本人流稀少的市場變得更少,人流集中的地方變得更貴。而面對不斷上漲的租金和被電商瘋搶的市場,個體數碼商家是如何生存的呢?
早些年的諾基亞時代,傳說每年從華強北流入內地的港行和海外版手機,能佔到國內總量的三分之一。自從國產智慧型手機崛起後,局面就開始改變,原本商家還很高興,因為只要用軟體搶購或從一些職業搶購者手中回收,就能賺取比其它手機更高的利潤。但現在銷量來說國產手機成了主流,而銷售,也將很大一部分用戶引向了官方自營的電商平臺。蘋果手機可以說更是慘不忍睹,原本國外先上市,國內後上市的局面,幾年前就改變了,先丟失了搶鮮體驗那部分客戶,因為匯率變動的問題,現在港行手機價格和內地對比,很大一部分沒有優勢了,常出現港行比國行更貴的情況,現在經營港行手機的老闆,要不改行,要不縮小店面,減少店員,只做幾個有價格優勢的型號。
原本港行的iPad批發商,現在也開始兼做馬來版、日版、美版、國行。
原本和我打交道的批發商,好幾個該做國行華為/小米/美圖/一家之類,還有做國行蘋果手機/平板/筆記本,雖然利潤低,但出貨量大。出貨多就要空間稍大一些,為了應付兩個或以上連起來的檔口高額租金(好多兩間4萬左右),有些還在京東一些平臺開了第三方店,增加一些利潤。
有些做OPPO和VIVO批發,因為這兩個牌子主要是線下手機,各個地方售價不同,這些店鋪主要利潤,是靠不同地區違規串貨來賺取差價,一旦被廠家發現,每部手機要面臨5000-20000元巨額的罰款,賺風險的錢。
還有部分轉做日版美版蘋果手機、二手機、電子菸、按摩器等市場。
以上是從我身邊的變遷,看到的華強北手機行業的變化,不全面,但應該很有代表性。做為個體戶,面對一個簡單容易複製,又數額巨大的市場,從第一天就要明白,遊擊隊是幹不過正規軍的。所以不停地轉變策略,找到自己生存的那個夾層,才可能讓自己生活得滋潤一些。當然,你要是志向遠大,立志做一個阿里京東類的平臺,在國內或國際上都嶄露頭角。趁早離開遍地灰色的華強北吧